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老年结、直肠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围手术期处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7年1月84例老年结、直肠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科处理的临床资料。结果:84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COPD病史。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分别为肺感染10例,腹壁脂肪液化2例,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呼吸衰竭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老年结、直肠癌合并COPD患者,术前加强对COPD的营养支持,肺部炎症控制和围手术期管理,可以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压缩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和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占位性病变患者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围手术期的应用对术中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55例符合条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穿刺组(对照组)27例,治疗组28例,手术前压缩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和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液,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咳嗽、气胸、咯血、血胸与胸膜反应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占位性病变患者手术前压缩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和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液可以更好地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减少术中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全肺切除围术期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观察并总结对35例老年肺癌全肺切除围术期的护理经验。结果患者术后8d发生患侧支气管胸膜瘘合并脓胸1例,经过积极处理和治疗,顺利出院。结论实施整体护理对老年肺癌全肺切除患者提高生存率,降低手术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术前短期肺康复训练对肺癌合并手术高危因素患者心肺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8年12月-2019年10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手术治疗的64例肺癌合并手术高危因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2例。在常规术前准备相同的情况下,康复组患者术前给予1次/d、30 min/次、强度为60%~80% VO_2max的踏车训练,配合呼吸训练,连续7 d,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心肺功能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肺康复训练后,康复组在术前FVC、MVV、PEF、VO_2max、VO_2/kg、AT、O_2pulse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康复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短期肺康复训练可以提高肺癌合并高危因素患者术前的心肺功能,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右美托咪定是否能改善合并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肺癌手术患者肺氧合作用和肺呼吸力学参数。方法:将56名合并有中度COPD的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配到对照 组或Dex组(每组n=28)。单肺通气期间,Dex组右美托咪定初始负荷剂量为1.0 μg/kg,微量泵注10 min,随后维持剂量 改为0.5 μg/kg,持续泵注1 h。对照组采用同样方法给予相同容量的0.9%生理盐水。结果:Dex组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 对照组(P<0.05),在Dex-30和Dex-60时肺动态顺应性明显增加(P<0.05)。Dex组的术后氧合指数显著升高(P=0.025),术 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对合并有中度COPD的肺癌手术患者,右美托咪定能够提高肺氧合指数,改善肺呼吸力学 参数和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肺康复训练对肺癌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手术治疗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进行呼吸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手术治疗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进行呼吸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结论:围手术期有效的肺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患者术后痰液排出,提高呼吸效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高龄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09年2月-2011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龄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手术治疗经验。结果本文58例高龄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在经过积极的手术治疗及合并症防治后,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在QLQ-C30和QLQ-LC13评分,主要领域均明显较手术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在术后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6.55%、91.37%和86.20%。结论在围手术期控制好血糖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加强对肺癌术后并发症的护理预防。方法分析452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年龄〉70岁、吸烟指数〉400、合并重要器官基础疾病、行全肺切除术以及FEV1.0%,是肺癌患者手术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针对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提高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死亡率为0.6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5%,低于文献报道的肺癌患者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论围绕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及护理,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策略。方法:对20例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处于正常或略高水平,同时使尿糖维持在(±)-(++)。手术方式均为巨大肺癌切除术。结果:20例手术切除率100%,术后并发症5例,电解质紊乱1例,切口感染2例,经加强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均痊愈出院。结论:正确有效的控制合并糖尿病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水平,是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4):98-100
目的 分析高龄(70岁以上)肺癌术中合并肋骨骨折患者应用肋骨环抱接骨板对围手术期心肺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连续选择2011年1月~2015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且合并肋骨骨折的115例高龄原发性肺癌患者,观察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按是否应用肋骨环抱接骨板分组进行比较。结果115例接受肺癌手术患者中应用肋骨环抱接骨板67例(观察组),未应用肋骨环抱接骨板患者48例(对照组)。对照组围手术期发生肺不张、肺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频次均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或P0.01)。术后观察组患者血气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70岁以上肺癌手术患者开胸过程中容易发生肋骨骨折,造成围手术期发生心肺并发症较多,应用肋骨环抱接骨板能减少围手术期心肺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36例骨盆肿瘤患者行人工半骨盆置换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手术前后加强疼痛护理、营养支持、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各种导管的管理,积极预防和控制术后肺部感染、脂肪栓塞、血管栓塞等并发症。本组经手术治疗,患者髋关节功能和全身功能状态得到明显改善。本组术后出现l例肺部感染,通过及时发现并予以对应治疗后痊愈。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为骨盆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成功及术后康复创造有利条件,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2.
侯清 《四川医学》2012,33(1):185-187
目的 探讨有效预防肺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80例肺癌开胸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均能按期进行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本组8例患者继发轻度肺部感染,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出院,其余均未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结论 加强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管理,可有效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肺癌全肺切除术术后常见并发症,分析其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施行全肺切除手术的155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年龄、术前夹杂病史、肺功能、术后带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51例术后发生各类并发症,占32.90%,其中心律失常31例,肺部感染13例,急性呼吸衰竭1例,肺栓塞3例,支气管胸膜瘘2例,术后胸腔内活动性出血1例。全组围术期死亡5例,手术死亡率3.23%,其中3例考虑为肺栓塞引起死亡,其余2例为术后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死亡。结论肺癌全肺切除是一种高风险术式,心律失常、肺部感染、急性呼吸衰竭、支气管胸膜瘘及肺栓塞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对拟行全肺切除的患者,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前检查应更加全面准确;术后加强围术期管理,严密监护,做到及时、正确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背景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明显改善肺癌手术患者的预后,但是合并症负担是否增加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仍存在争议。目的 评估合并症负担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2017年在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或肺段切除术的早期NSCLC患者512例。采用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评估患者总体合并症负担,并将患者分为高合并症负担组(CCI评分≥3分)和低合并症负担组(CCI评分<3分)。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模型进行数据调整,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高合并症负担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高合并症负担193例(37.7%),低合并症负担319例(62.3%)。高合并症负担组和低合并症负担组术后死亡、肺部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调整后,高合并症负担组和低合并症负担组各包括193例患者。倾向性评分匹配后,高合并症负担组和低合并症负担组术后死亡、肺部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高合并症负担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降低多合并症早期NSCLC患者术后死亡率以及合理范围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合并症负担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关。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It is still unclear whether pulmonary function tests (PFTs) are sufficient for predicting perioperative risk,and whether all patients or only a subset of them need a 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 (CPET) for further assessment.Thus,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CPET and compare the results of CPET and conventional PFTs to identify which parameters are more reliable and valuable in predicting perioperative risks for high risk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Methods From January 2005 to August 2008, 297 consecutive lung cancer patients underwent conventional PFTs (spirometry + single-breath carbon monoxide diffusing capacity of the lungs (DLCOsb) for diffusion capacity) and CPET preoperatively. The correlation of postoperative cardiopulmonary complications with the parameters of PFT and CPET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using the chi-square test,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and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s Of the 297 patients, 78 did not receive operation due to advanced disease stage or poor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The remaining 219 underwent different modes of operations. Twenty-one cases were excluded from this study due to exploration alone (15 cases) and operation-related complications (6 cases). Thus, 198 cases were eligible for evaluation. Fifty of the 198 patients (25.2%) had postoperative cardiopulmonary complications. Three patients (1.5%)died of complications within 30 postoperative days. The patients were stratified into groups based on VO2max/pred respectively. The rate of postoperative cardiopulmonary complication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group with cardiopulmonary complic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age, comorbidities, and poor PFT and CPET results.used to stratify the patients'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status and to predict the risk of postoperative cardiopulmonary predicting perioperative risk. If available, 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 is strongly suggested for high-risk lung cancer patients in addition to conventional pulmonary function tests, and both should be combined to assess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statu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降低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几率提供方法依据。  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胸外科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82例,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23例)和非肺部感染组(59例)。收集和整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82例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8.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性别、是否伴有高血压、术前肺功能、肺叶切除部位、病理类型、病理分期与术后肺部感染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年龄(≥60岁)、切口VAS评分(4~10分)、长期吸烟史、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DM)、手术时间(≥3 h)、手术方式(传统开胸手术)、机械通气时间(≥6 h)、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4 d)与肺部感染密切相关(均P < 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60岁)、手术时间长(≥3 h)、合并COPD、DM、手术方式(传统开胸手术)、长期吸烟史、切口VAS评分(4~10分)、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长(≥4 d)是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 < 0.05)。  结论  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年龄大(≥60岁)、手术时间长(≥3 h)、合并COPD、DM、手术方式(传统手术)、长期吸烟史、切口VAS评分(4~10分)、胸腔留置引流时间长(≥4 d)是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今后应在临床上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积极处理措施,以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背景 肺部并发症是贲门癌或食管癌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理论上同期行贲门癌或食管癌根治术和大的肺部手术风险很高,但目前临床上很少对此方面经验很少。该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同期行贲门癌或食管癌根治术和大的肺部手术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方法 自2003年8月至2011年1月,14名患者在我院行接受同期贲门癌或食管癌根治术和大的肺部手术,其中包括8例食管癌侵犯肺组织,和6例贲门癌或食管癌合并同期肺肿瘤患者。对所有贲门癌和食管癌患者均进行了系统淋巴结清扫。为防止术后并发症,贲门癌及食管癌的手术入路和切除方式均按照相应的肺切除手术和肺肿瘤侵犯的范围进行调整。所有贲门癌和食管癌手术切口均与肺切除术同侧。结果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根治性切除手术,6例同期肿瘤患者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8例食管癌侵犯肺组织患者中,1例术后11天死于呼吸衰竭,4例发生术后并发症,但均保守治疗后痊愈。9例患者至今存活。结论 同期行贲门癌或食管癌根治术和大的肺部手术对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并非手术禁忌症。慎重选择患者,适当调整贲门癌和食管癌手术方式,尽量减少相应肺切除术的影响,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长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方寅  谢伟  沙正宏  许涛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0):1365-1367
目的: 探讨高龄开胸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对28例在全麻下行开胸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8例出现术后并发症15例(53.57%),其中低血氧饱和度3例,肺炎肺不张7例,心律失常4例,吻合口瘘1例.患者术前年龄、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和脑梗死对术后并发症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高龄并非是胸部手术的禁忌证,术前需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术中麻醉需安全,尽量减少对心肺等重要脏器的干扰;术后需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围术期护理的要点及其重要性.方法 对2011年3月~2013年4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行ESD术的早期结直肠癌的5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及术前准备,术中静脉麻醉护理以及积极配合手术者术中操作和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加强病情及并发症的观察与采用术后心理护理,降低患者的焦虑、烦躁等心理障碍.结果 通过对ESD术患者的精心围术期护理,56患者中有8例患者术后出现血便,2例出现术后穿孔,其余46例患者并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严重并发症患者经过及时的对症处理及精心护理后,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完善的术前准备及护理宣教,全程的术中监护,精心的术后护理,对取得ESD治疗术的成功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