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目的 评价配偶参与式注意力及言语听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病人认知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90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8)与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方案,观察组给予配偶参与式注意力训练与言语听觉反馈训练,评价2组病人干预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 结果 出院后3个月复测,观察组与对照组MoCA中位值分别为23.0(17.0,25.0)与19.5(16.0,23.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躯体化、强迫症状及人际关系敏感性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后上述维度评分下降更为明显(P < 0.05~P < 0.01)。 结论 配偶参与式注意力、言语听觉反馈训练方案可显著促进脑卒中病人认知功能康复,改善神经心理症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个性化功能锻炼在微创全关节置换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3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4例和干预组1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措施,干预组行个性化功能锻炼。比较2组病人术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满意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以评价护理效果。 结果 干预组术后第1、3、5天的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的ADL评分(P < 0.05~P < 0.01),干预组出院日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1),但2组术后1个月ADL评分、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病人住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住院时间和人均住院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个性化功能锻炼应用于微创全髋关节置换,能促进病人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提高病人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季芳  卜杨  夏源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1):1619-1622
目的探讨微视频联合情境体验健康教育对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病人心理应激反应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择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病人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44)。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微视频、情境体验健康教育。比较2组心理应激状态、自我护理能力。 结果干预前2组病人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病人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 < 0.01),且观察组病人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干预前2组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 < 0.01),且观察组病人健康知识水平、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 结论微视频联合情境体验健康教育有助于缓解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病人的心理应激反应,从而促进自我护理能力的养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对ICU清醒病人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ICU危重症病人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照护,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前瞻性护理干预。2组病人均于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采用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结果2组病人干预前的PSQI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PSQI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 < 0.05~P < 0.01),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干预前SAS和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 0.05~P < 0.01),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前瞻性护理干预应用于ICU清醒病人,有助于改善病人睡眠质量,且能缓解其焦虑、抑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病人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康复治疗病人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的护理方法,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加用镜像疗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后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2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镜像疗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病人平衡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个性化家庭康复方案对脑卒中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个性化康复指导组(观察组,n=30)和常规康复指导组(对照组,n=30)。出院后,观察组接受个性化的视频家庭康复方案,对照组接受书面化常规家庭康复方案。分别于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功能综合性评定量表(FCA量表)对各组病人的综合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出院时,2组病人MBI评分及FCA量表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随访时,观察组病人MBI及FCA量表评分均较出院时高(P < 0.01);组内比较,对照组病人MBI及FCA量表评分出院时和出院1个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MBI及FCA量表评分出院1个月后均高于出院时(P < 0.01)。结论脑卒中的个性化家庭康复通过资源整合,提高了服务效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家庭康复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7.
赵肖  崔颖  赵振涛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1):1520-1522, 1526
目的探讨反馈式健康管理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期病人中的应用。方法选取80例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期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观察组采取反馈式健康管理,比较2组病人干预后功能锻炼依从性、自我管理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管理量表各项评分(康复锻炼管理、情绪管理、饮食管理、用药管理、疾病管理、社会和人际管理、生活管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各项评分(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采用反馈式健康管理模式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期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促进机体各项功能恢复,提升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6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个体化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采用脑卒中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EAQ)、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Barthel指数对2组病人干预前后功能锻炼依从性、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2组的EAQ及各维度、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EAQ及各维度、Fugl-Meyer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 < 0.01),且观察组EAQ及各维度、Fugl-Meyer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结论个体化早期康复训练,可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紧急事件应急晤谈(CISD)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重度烧伤病人心理康复的效果。方法将116例重度烧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2组病人均给予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病人给予CISD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对策略、创伤后成长及幸福感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对策略、创伤后成长及幸福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维度评分和心理健康状况总分均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 < 0.05~P < 0.01);面对维度评分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 < 0.01),回避、屈服维度评分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 < 0.01);回避、屈服维度评分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 < 0.01);人际关系、新可能性、精神改变、欣赏生活和创伤后成长总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 < 0.05~P < 0.01);对健康担心、感情行为控制、幸福感总评分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 < 0.01)。结论CISD联合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缓解重度烧伤病人的心理障碍,促进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基于疾病轨迹框架的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合并偏瘫病人自我护理能力与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病人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接受基于疾病轨迹框架的护理模式,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后功能康复情况与自我护理能力。结果干预前,2组病人上下肢Brunnstrom评分和Fugl-Meyer量表平衡部分(FM-B)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ESC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病人上下肢Brunnstrom评分和FM-B评分、MBI及ESCA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 < 0.05),且研究组上下肢Brunnstrom评分和FM-B评分及ESCA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2组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疾病轨迹框架的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脑卒中偏瘫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和功能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PISETI管理模型制定的跌倒管理流程在预防老年肠镜治疗病人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年龄≥60岁的拟行肠镜下治疗的病人130例,随机分为PISETI管理模型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观察组从病人、信息、标识、环境、团队合作、家属等方面按基于PISETI管理模型制定的跌倒管理流程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照组按护理常规给予预防跌倒的相关措施。比较2组病人在跌倒风险评估的及时率、病人及家属对预防跌倒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防跌倒标识落实率、环境安全落实率及跌倒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跌倒风险评估的及时率、病人及家属对预防跌倒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防跌倒标识落实率、环境安全落实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均无病人跌倒事件发生。结论:基于PISETI管理模型制定的防跌倒管理流程能促使老年肠镜治疗病人相关预防跌倒措施的落实,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王静  张勤  崔璨  迟丽娟  王嫣频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1):1518-1520,152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按照数字表法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2组均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用药指导、康复训练及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再给予中医针灸和按摩护理。护理干预4周后,比较2组日常生活能力(ADL)、肢体运动功能及治疗有效率。结果: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ADL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护理干预前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ADL和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康-护-养”一体化管理模式在提高养老机构脑卒中后遗症期病人生存质量和生活能力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2016年期间深圳市福田区3家养老机构的164例脑卒中后遗症期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脑卒中二级预防管理,观察组给予“医-康-护-养”一体化管理模式,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时对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存质量以及运动功能等进行评估并对比。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较干预前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生存质量指数评分均明显提高,较对照组干预后也均明显提高(P < 0.01),对照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6个月Fugl-Meyer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 0.01)。结论“医-康-护-养”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后遗症期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存质量以及运动功能等,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肺康复训练对肺癌化疗病人肺功能、癌因性疲乏(CRF)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行手术治疗并接受化疗的120例肺癌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医院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肺康复训练干预,比较2组6 min行走距离(6MWD)、Borg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及CRF程度、癌症生命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评分。结果干预后,2组病人6WMT距离、Borg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指标及PFS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P < 0.05~P < 0.01),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 0.01);干预后,2组病人除经济困难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结论肺癌化疗病人给予肺康复训练干预可有效改善病人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运动耐力,增强肺功能,改善CRF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郭冬梅  王欣  韩咲  张晓乐  李蕊 《中国现代医生》2013,(24):109-110,115
目的探讨针对性健康教育对防止下肢手术术后患者跌倒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下肢手术术后患者按病房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预防跌倒,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跌倒发生情况;并在常规与针对性健康教育前后分别对两组采用MEFS改良跌倒功效评估表和平衡测评量表BBS测评,比较分析两组教育前后得分差值。结果观察组:无发生跌倒者,9例险些跌倒;对照组1例发生跌倒,12例险些跌倒。两量表对研究对象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两组患者在常规与针对性健康教育前后MEFS差值和BBS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健康教育能够增强患者自信。更好地控制身体平衡,能够更显著减少患者术后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对肺癌病人出院后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肺癌病人,根据抽签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应用保护动机干预模式实施护理,干预时间从病人出院至出院后6个月,对比分析2组病人出院后康复锻炼依从性、疾病知晓情况、肺功能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出院后康复锻炼依从性、疾病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第1 s呼气容积和呼气峰值流速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后总体健康、心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健康精神、情感职能等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肺癌病人疾病知晓率及出院后康复锻炼依从性,有助于改善病人肺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脑卒中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连续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情况及干预后睡眠障碍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 (P < 0.01)。观察组干预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的降低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实施连续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情绪管理和康复路径的联合式康复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数字表法将行微创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病人给予疼痛管理、情绪管理和康复路径指引的联合式康复护理模式。对比2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后的情绪、疼痛变化以及腰椎、脊髓神经功能。结果:干预前,2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经联合式康复护理干预后,HAMD评分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前,2组腰痛评分标准(ODI)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经联合式康复护理干预后O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JO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病人实施联合式康复的护理模式,能明显降低不良心理情绪和疼痛程度,提高了病人的康复训练依从性和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