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搜索针灸作用于造血系统的相关文献,分析针灸对造血系统的实验研究进展。研究表明针灸对多种机体状况下的外周血细胞、造血干/祖细胞功能、骨髓细胞周期、DNA修复、细胞凋亡及相关信号通路等方面有不同的影响。系统阐释针灸治疗造血系统相关疾病的作用机制,为针灸治疗造血系统相关疾病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事件相关电位的概念以及事件相关电位研究针灸机制的试验设计、临床应用、不同穴位针灸的疗效等方面对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在针灸认知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超声成像技术在针灸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对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价等方面,但由于低分辨率等限制,临床用超声仪无法应用于针灸基础研究。超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成像系统具有分辨率高、无创、可实时、动态观察,亦可进行整体及局部观察等优势弥补了这个缺陷。然而目前该技术在针灸研究中的运用极少,而将小动物超声成像技术运用于针灸基础研究,尤其运用于针灸治疗心脏、血管、肿瘤等疾病的研究以及可视化针刺等方面,将有助于完善针灸治疗不同疾病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亦可为不同深度针刺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这将促进针灸效应机制研究的发展,为针灸基础研究开拓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查阅了近5年来国内外所报道的有关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相关研究文献,分别从针灸在治疗抑郁症及其相关伴随症状、针药结合的作用优势、针灸治疗的选穴方法等层面,概述分析了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作用特点及研究进展,并总结认为针灸在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方面卓有成效,且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及作用。本文旨在为临床应用及相关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论神经干细胞在缺血性脑病针灸研究中的新思路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刘喆  赖新生 《中国针灸》2004,24(1):69-72
目的:探索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的研究思路.回顾近年国外大量有关神经干细胞(NSC)的研究成果,系统复习了大量国内外关于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结果,从临床疗效与作用机理两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对这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能促进了内源性NSC参与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结构与功能的修复与重塑.开展针灸与NSC的主要研究策略为:针灸对脑缺血后内源性NSC激活作用的研究;针灸对内源性NSC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并认为开展此类工作尤其是重点研究针灸对脑缺血后NSC的分化、增殖和迁徙的影响规律等,是进行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与基础的关键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针灸治疗胃镜检查副反应的临床应用和针灸调节胃肠活动基础研究两个方面的资料。临床应用部分包括针灸治疗胃镜检查副反应的常用穴位、常用方法,针刺减轻胃镜检查心率异常,针灸配合胃镜检查提高胃镜诊断准确率;相关的针灸调节胃肠功能活动的实验研究包括针灸对胃运动及胃电的影响、对胃酸及胃肠激素的调整作用、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以及经络及穴位的特异性。认为针灸治疗胃镜检查副反应疗效肯定,无副作用,比药物治疗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袁静  徐娇龙  吴穹 《河南中医》2023,(3):481-486
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相比,其肠道菌群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肠道菌群紊乱,通过影响短链脂肪酸生成、激活炎症信号通路、胆汁酸代谢受阻等途径,使机体发生胰岛素抵抗。研究均证实中药单体或提取物、中药复方、针灸推拿等对肠道菌群均有调节作用,干预机制多从减少有害菌增殖、提高有益菌水平等方面考虑。但由于中药药物有效成分较多,其特异性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尚未明晰,现有针灸推拿的相关研究均未阐明其调节肠道菌群可能的作用机制。今后相关的研究中,需要侧重考虑如中药的哪些成分发挥了调节菌群作用、是否有特异性菌群、动物实验结果是否适用于临床、不同证型患者肠道菌群分布有何特点等问题。肠道菌群紊乱可导致血糖异常,血糖异常患者常伴有肠道菌群失调,二者互相影响,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同时理应重视调节肠道菌群。目前国内糖尿病临床治疗指南中,尚未纳入肠道菌群的相关治疗手段,中药、针灸等可作为防治糖尿病、稳定患者肠道菌群平衡的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针灸治疗肥胖的相关研究,总结该领域的基本情况、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检索Wed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1985-2022年的针灸治疗肥胖研究,采用Citespace V5.8 R3和 VOSviewer 1.6.18,对国家、机构、作者、关键词、共被引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570篇文献,时间从2011-2022年;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机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治疗肥胖的热点干预措施有针刺和电针;热点研究疾病有腹型肥胖、膝骨性关节炎、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热点研究机制包括胰岛素抵抗、瘦素、肠道菌群等。结论:针灸治疗肥胖仍是针灸临床RCT的热点研究方向。其应用不仅限于减重,还可以改善肥胖相关疾病,在妇科、生殖科、骨科以及肿瘤科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疗效。未来对于低频电针以及相关机制方面可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临床RCT的质量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9.
针灸在防治肿瘤方面的应用已经得到国内外的认可并在临床上广泛开展,而对于其抗肿瘤的现代机理研究则较少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回顾近几年针灸抗肿瘤作用的基础实验研究,从针灸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拮抗突变、清除自由基及抗氧化等方面进行分类总结,从不同层面研究针灸抗肿瘤作用机制。同时探讨针灸抗肿瘤机理研究中尚存不足的地方,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以期针灸在抗肿瘤领域中得到更广泛、合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对近5年来国内外针灸治疗PTSD的临床和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临床研究显示,针灸可有效减轻PTSD相关症状,是治疗PTSD的有效手段。实验研究显示,针灸治疗PTSD的作用机制可能涉及调节神经环路、神经递质与受体表达、信号传导通路、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因子和内源性大麻素等方面。这可以为针灸治疗PTSD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为今后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外医学家与有关学科研究者从临床与基础的范围,对针灸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和机制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针灸对免疫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对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进行影响来实现的,该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针灸调节免疫功能的文献,整合针灸对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佩  王刘玉 《天津中医药》2020,37(11):1316-1320
针灸对机体免疫调节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针灸基础研究的热点,针灸引起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针灸对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且这种调节作用具有双向性、特异性、整体性的特点。通过对近年来针灸调节免疫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提出今后针灸调节免疫的研究思路,以期为针灸调节免疫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针灸调节免疫功能的相关研究,应以古文献为基础,融合多学科,善于借鉴循证医学,加强基础研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充分发挥针灸特色与优势,推动针灸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可视化分析方法总结国内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生成相关文献的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的共现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相关文献290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有263篇,年发文量呈上升-回落交替的趋势。可视化图谱显示:共有96位作者被纳入,其中32位作者发文量 ≥ 3篇;共有25所机构被纳入,其中5所机构发文量 ≥ 3篇;共有101个关键词被纳入,其中9个关键词的出现频次 ≥ 10次。涉及的针灸治疗方法包括电针、手针、艾灸、针刺+艾灸、针药结合等,最常用的腧穴为以督脉为代表的阳经经穴。结论 ①针灸治疗AD的研究较为热门,但整体影响力不足,需加强多机构、多中心的协作交流;②针灸干预AD侧重于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薄弱,今后应规范治疗体系,强化大规模临床研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作为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温灸疗法主要通过接触皮肤表面后产生的温热刺激,作用于人体的或特定部位,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的目的。近年来,研究表明灸疗主要通过温热效应改变穴位温度发挥其温经散寒的功效,因此,对温灸疗法的温度特征研究已成为目前灸疗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检索,从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其研究进展,并提出亟需解决的问题,旨在对温灸疗法的机制研究提出参考基础,对其临床应用也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针灸作为一种物理刺激,在穴位局部被感知并转化传递到病变部位发挥效应的过程是复杂的.直至目前针灸的起效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讯的新方式,前期研究发现针灸可以调控外泌体的释放,外泌体与针效之间关系密切,发现外泌体可能在针刺信息传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针刺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外泌体具有分布广、来源广、运载物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梳理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研究现状及热点,为该领域研究者提供相关信息,促进该学科的发展。方法 以CNKI数据库中针灸治疗RA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科学知识图谱工具绘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共纳入相关文献736篇,对高频关键词进行总结分析后,总结出了5个研究热点。结论 针灸治疗RA方法众多,机制复杂,动物实验研究较多,临床研究较少,可借助新兴科学技术揭示其本质,推动其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浅析针灸疗法在美国辅助生殖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通过对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统计报告中提及的美国456家生育诊所官方网站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美国456家生殖诊所中有111家推荐和使用针灸疗法,占24.3%。针灸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佳、费用低等优势,美国辅助生殖机构对针灸的应用度和认可度较高。但针灸在美国辅助生殖机构中的应用也存在着治疗方案不成熟、作用机制不明确和相关保险政策不完善等问题。今后应将中国传统针灸的优势与国际现代辅助生殖技术相结合,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及针灸辅助生殖效应机制的基础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浅析针灸疗法在美国辅助生殖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通过对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统计报告中提及的美国456家生育诊所官方网站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美国456家生殖诊所中有111家推荐和使用针灸疗法,占24.3%。针灸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佳、费用低等优势,美国辅助生殖机构对针灸的应用度和认可度较高。但针灸在美国辅助生殖机构中的应用也存在着治疗方案不成熟、作用机制不明确和相关保险政策不完善等问题。今后应将中国传统针灸的优势与国际现代辅助生殖技术相结合,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及针灸辅助生殖效应机制的基础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以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以及上腹部疼痛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经过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胃容受性受损、内脏敏感性升高以及胃排空延迟等.西药治疗FD为当前主要治疗方法,为对症治疗,但存在不良反应较多、依从性较低等不足之处.针灸作为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