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总结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方法与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本院2002年12月-2010年3月397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结果术后住院期间死亡8例(2.0%),术后并发症:内漏37例(9.3%),脊髓缺血3例(0.8%),感染21例(5.3%);治愈389例,住院时间21.5d。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回顾2013年7月—2014年11月在我院血管外科行腔内修复术的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5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原因及相关预防、处理措施。结果本组52例均经股动脉入路按常规要求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共置入54枚覆膜支架。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16例(30.8%)。术前出现股动脉栓塞1例,先行右股动脉切开取栓后再行覆膜支架置入术,术后右下肢动脉通畅。术中即刻内漏8例,其中3例通过球囊扩张,增加支架与血管壁的贴附力,内漏消失,5例严密观察,术后3~12个月随访内漏消失;出现支架后移2例,于近端加用短支架确保治疗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未出现支架移位及内漏等;支架误入假腔1例,通过大球囊扩张破膜使支架重回真腔,术后10 d、3个月复查支架位于真腔。术后30 d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例,予对症治疗,术后3个月生活可自理;上肢缺血2例,因不影响生活质量未干预治疗。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需重视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对并发症发生机制深入研究、介入操作技术进步和医疗器械改进,可减少或避免其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瘤及夹层腔内修复术中左锁骨下动脉一期覆盖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40例因近端锚定区过短,腔内修复术中一期完全覆盖左锁骨下动脉患者的术后护理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一期完全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后,早期窃血综合征发生率为20%(8/40),左肱动脉平均收缩压(62.6±24.2)mmHg,住院期间未出现严重脑及上肢缺血并发症。结论腔内修复术中,一期覆盖左锁骨下动脉是可行的;术后对于上肢血压的监测、上肢血运状况以及窃血综合征的观察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瘤及夹层腔内修复术中左锁骨下动脉一期覆盖后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40例因近端锚定区过短,腔内修复术中一期完全覆盖左锁骨下动脉患者的术后护理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一期完全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后,早期窃血综合征发生率为20%(8/40),左肱动脉平均收缩压(62.6士24.2)mmHg,住院期间未出现严重脑及上肢缺血并发症.结论 腔内修复术中,一期覆盖左锁骨下动脉是可行的;术后对于上肢血压的监测、上肢血运状况以及窃血综合征的观察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瘤及夹层腔内修复术中左锁骨下动脉一期覆盖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40例因近端锚定区过短,腔内修复术中一期完全覆盖左锁骨下动脉患者的术后护理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一期完全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后,早期窃血综合征发生率为20%(8/40),左肱动脉平均收缩压(62.6±24.2)mmHg,住院期间未出现严重脑及上肢缺血并发症。结论腔内修复术中,一期覆盖左锁骨下动脉是可行的;术后对于上肢血压的监测、上肢血运状况以及窃血综合征的观察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10%~40%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类型的内漏。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对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修复术后,患者主动脉近端出现内漏,采用再次植入覆膜支架双丝技术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1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2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应用覆膜支架行腔内主动脉隔绝术.结果:本组21例覆膜支架均成功释放,1例覆膜支架覆盖左侧锁骨下动脉开口引起术中深昏迷,急行双侧腋-腋动脉人工血管搭桥后神志恢复,术后2周CT血管造影复查显示桥血管通畅.术后均未发生内漏、截瘫、无切口感染.术后出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8例,发热11例.对症治疗后缓解.术后随访2~50个月,患者生活状态均良好,螺旋CT扫描提示血管内支榘均未移位.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微创、安全、有效,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主动脉覆膜支架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探讨扩大介入治疗适应证的可行性。方法分析2006年4月至2010年11月19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选择个体化主动脉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术后随访观察内漏、支架位置、假腔变化及脏器供血等。结果置入即刻造影示15例破口完全封堵,2例近端有中量内瘘,经用球囊扩张近端支架后内瘘明显减少,1例少量内瘘不需处理。2例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小于0.5 cm者覆膜支架均完全封堵左锁骨下动脉,无脑及左上肢缺血表现。结论应用主动脉覆膜支架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安全、效果可靠,采用不同方法延长近端锚定距离,可扩大介入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764-2765
选择2011年4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58例B型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后行主动脉重构的急、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手术的临床效果,包括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随访24个月,评估内漏的转归情况以及术后复查主动脉重构情况。参与试验的58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成功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腔内修复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为56例(96.55%),临床成功率为54例(93.10%),术后出现内漏为6例(10.34%),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12例(20.69%),无死亡事件发生;术后(≥3个月)长期随访结果,术后出现内漏的6例患者,4内漏逐渐消失,2内漏无显著变化。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可能,随着对医疗器械及技术的日益提高,更多的复杂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能得到治疗,并且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能有效的促进主动脉夹层腔的重构,为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修复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的手术时机及操作技巧。方法10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9例、胸主动脉瘤1例)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术前行CTA或MRA及主动脉造影检查,判断主动脉夹层裂口位置与数量及胸主动脉瘤范围、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左侧胸主动脉直径、近端裂口至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距离、真腔直径以及腹主动脉主要分支血管的血供来源,选支架规格及输送路径,然后在全麻下行右股动脉切开,透视引导下置入支架释放系统,定位准确后释放覆膜支架,完成腔内隔绝术。1例因破裂口位于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而先行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术。结果10例患者腔内隔绝术均获得成功。近端裂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距离平均3.5cm,出现Ⅱ型内漏1例。随访1~24个月,术后无截瘫发生,胸背部疼痛症状消失。1例胸主动脉瘤破裂伴食道瘘患者术后1个月死于感染。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疗效确切的方法。但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近年来我科DeBakey III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的经验,重点探讨围术期发生的并发症及其预防与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的2年间我科完成49例DeBakey III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术后近期死亡、无截瘫。严重的并发症有昏迷2例(4.1%)、内漏2例(4.1%)、上肢缺血2例(4.1%)。新发近端夹层1例。术后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发热。结论腔内修复治疗能够降低夹层治疗的病死率,但严重并发症不容忽视。降低逆行性夹层、急性脑供血不足、内漏等并发症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近年来我科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的经验,重点探讨围术期发生的并发症及其预防与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的2年间我科完成49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无术后近期死亡、无截瘫.严重的并发症有昏迷2例(4.1%)、内漏2例(4.1%)、上肢缺血2例(4.1%).新发近端夹层1例.术后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发热.结论 腔内修复治疗能够降低夹层治疗的病死率,但严重并发症不容忽视.降低逆行性夹层、急性脑供血不足、内漏等并发症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部破口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杂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分析应用杂交外科手术治疗3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照架桥方法及术式分为:颈总动脉间架桥加腔内隔绝术19例,颈总动脉-升主动脉架桥加腔内隔绝术12例,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架桥加腔内隔绝术4例,腹主动脉-双侧肾动脉架桥加腔内隔绝术3例。结果所有患者夹层破口均被闭合,恢复真腔血流,住院死亡2例(成功率5.2%),术后复查均未发生支架移位,1例原夹层破口处出现内漏,3例出现新破口,再次分别行腔内支架隔绝治愈。结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可通过外科手术结合腔内隔绝介入的综合外科治疗方案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瘤时封闭左锁骨下动脉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23例患者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瘤时封闭左锁骨下动脉。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13例,假性动脉瘤7例,主动脉穿透性溃疡3例。所有患者于术前经过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显示主动脉夹层或假性动脉瘤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的距离均小于1.5cm,并经过血管超声及CTA检查了解颈动脉、椎动脉及大脑Willis动脉环情况。随访6~12个月,分析临床效果。结果23例患者支架全部成功置入。术后左上肢平均动脉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0-45mmHg)。18例患者左上肢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但运动感觉无受限。随访6~12个月,无神经系统症状发生,3例有左上肢轻度缺血和肌肉轻度萎缩。15例患者于出院后6个月接受CTA复查,发现破口完全封闭,假腔内血栓形成,均未发现支架移位和内漏。结论覆膜支架治疗胸主动脉瘤时封闭左锁骨下动脉是可行的,但需要充分的术前准备。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22例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术后出现1例逆行性A型夹层,15例体温过高,予对症治疗后恢复。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3个月随访,均未出现Ⅰ型内漏。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控制血压,术后继续控制血压,做好并发症护理,加强饮食及活动指导,是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出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总结体外循环+原位三开窗技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3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护理重点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疼痛,并积极控制血压;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呼吸道的护理、神经系统的观察、肾功能监测、手术切口的护理,积极处理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综合征,警惕内漏或逆行夹层的发生,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3例患者支架均置入成功,夹层原发破口完全封闭,围手术期无脑梗死、逆行夹层、截瘫、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15±2) d,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11年10月36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实施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6例腔内隔绝术均获成功。1例术后造影显示出现轻微内漏,3个月后复查显示内漏消失;1例术中部分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例术前并发脑梗死的患者术后经高压氧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经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后痊愈。全组无死亡病例,无截瘫、器官缺血、血栓形成等相关并发症发生。29例术后获随访3~24个月,复查主动脉CT显示夹层真腔明显增大,假腔明显缩小,覆膜支架位置、形态保持正常,无支架移位及内漏。结论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严重并发症少等优势,近期疗效令人满意,远期疗效还有待更长的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方法、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南充市中心医院行腔内隔绝术治疗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3例,其中男2例,女1例.均经右侧股动脉切开置入记忆合金血管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口,术后造影证实其疗效.结果 无病例死亡.术后即刻造影,无内漏.术后7~10d康复出院.随访6个月,无内漏,无截瘫发生,恢复良好.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可靠,远期疗效有待继续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需进行主动脉弓上动脉重建、累及主动脉弓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以下简称B型夹层)的腔内隔绝治疗经验。方法 2001年10月—2009年3月我科对22例累及主动脉弓的B型夹层行腔内隔绝治疗,病变均累及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5 mm内。根据夹层形态选择应用移植物开槽、移植物开窗、"烟囱"式分支支架置入和弓上杂交技术等治疗方式。出院后6~12个月进行第1次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随访,后每年进行CTA随访1次,研究终点为疾病进展、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结果本组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2例。术后随访7.5~51.3个月,平均27.1个月。1例因左锁骨下动脉覆盖造成术后脑梗死,术后6 h行左颈外动脉-左椎动脉旁路手术,术后12 d死亡。1例2期手术后出现心肌梗死,于术后7 d死亡。应用移植物开槽技术的患者中,1例术后6个月出现左锁骨下动脉闭塞,但患者无相关缺血症状。在获得中、长期随访的20例中,所有旁路血管通畅、良好,无近端内漏或移植物移位,夹层假腔均出现血栓化,其中18例假腔直径缩小,平均缩小14.0 mm,另2例假腔直径无变化。结论对累及主动脉弓的B型夹层,腔内隔绝手术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联合解剖外旁路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3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急性主动脉夹层31例,慢性主动脉夹层7例;均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联合解剖外旁路术的杂交手术治疗,术后行主动脉CT血管造影,观察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后3、6、12个月均行CT血管造影进行随访。结果本组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死亡1例,病死率为2.63%;术后发生内漏2例,脑梗死2例,低氧血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35例随访3~12个月,CT血管造影显示支架形态良好,无移位,假腔血栓逐渐形成。结论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联合解剖外旁路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需注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