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本室曾用二亚硝基哌嗪成功地诱发了大鼠鼻咽癌,并表现相对器官特异性。由于动物实验的结果不能轻易地外推到人,而人体又不能直接用于诱癌实验,所以人体细胞体外恶性转化对研究癌变原理,检  相似文献   

2.
皮肤瘢痕癌与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娟  郭瑞珍 《医学综述》2008,14(11):1617-1619
皮肤瘢痕癌是指发生于各种原因所致的皮肤瘢痕基础上的癌变。皮肤瘢痕的癌变率为1%~2%,癌变潜伏期为3个月至数年,组织学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预后较差,发病机制目前还不甚明确。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是细胞间的一种重要连接方式,肿瘤和转化细胞普遍存在GJIC的缺陷。皮肤瘢痕癌变的分子机制研究以及它与GJIC的相关性目前是肿瘤研究领域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作者采用叙利亚地鼠胚胎(SHE)细胞体外短期转化试验,研究了叶枯灵原药、稻瘟灵原药、稻瘟灵纯品及煤烟苯提取物的致癌性。结果表明:煤烟苯提取物可以诱发SHE细胞形态转化,其诱发转化的最低浓度为1.0μg/ml,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其余三种被检品即使在具有明显细胞毒性的浓度时,也不诱发SHE细胞发生形态转化。  相似文献   

4.
细胞体外侵袭实验常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静  万远廉  高嵩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5):2583-2584
目的:总结并改进细胞体外侵袭实验的操作经验。方法:采用改进后细胞体外侵袭实验分别研究不同浓度TNFα刺激下的HCCC9810胆囊癌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强弱;粉防己碱对HUVEC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VEGF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改进后侵袭试验定位准确,结果清晰。结论:按照作者建议的方法操作,能够缩短实验时间,有助于提高细胞体外侵袭实验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Cyclin B1与肿瘤发生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研究表明细胞周期与细胞癌变已不再是人们所认为的两个分割的细胞事件。在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过程中,除了癌基因/抑癌基因的正负调节失控外,细胞周期调控因子也是参与癌变过程的调节位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恶变与细胞周期的调控失调密切相关。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因子主要有:细胞周期蛋白(Cyclin)、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Flt-1受体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人白血病细胞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Fh-1受体的表达,进一步阐明VEGF在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系ECV304作为对照,采用RT-PCR半定量技术和免疫组化检测体外培养的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和HL-60中VEGF及Flt-1的表达.采用MTT试验观察VEGF反义寡核苷酸(VEGF-AS)对白血病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K562和HL-60细胞同时表达VEGF和Fh-1 mRNA和蛋白.VEGF-AS能够抑制白血病细胞体外增殖.结论在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中自分泌VEGF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金黄地鼠在致癌剂二甲基苯并蒽(9,10-Dimethyl-1,2 Benzanthracene,DMBA)作用下颊囊粘膜癌变不同时期在肉眼和光镜下的组织学动态变化过程.方法:用DMBA涂抹金黄地鼠颊囊粘膜,每周3次.在肉眼下动态观察颊囊粘膜的癌变过程;分别在第2、4、6、8、10、12、14周时处死动物,在光镜下动态观察颊囊粘膜癌变过程的显微组织学改变.结果:DMBA涂抹金黄地鼠颊囊粘膜2周时出现单纯增生改变,4周时出现轻度上皮异常增生,6周时出现中度异常增生,8周时出现重度异常增生,部分出现原位癌改变,10周时已发生癌变,实验中得到的癌症模型均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结论:DMBA诱导的金黄地鼠颊囊粘膜癌和人类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相似,是研究口腔鳞癌多阶段、多步骤动态发展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在密闭培养条件下,NIH/3T3细胞经致癌剂MCA启动,再用促癌剂TPA促进,可获得较高的转化克隆率,细胞DNA的合成先抑制、后增强,与预期结果符合。说明用密闭培养法作细胞体外短期转化试验,具有条件简单、不易污染、观察方便、结果稳定、易于推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原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细胞癌变解生权,金艳玲综述马连第审校鞍钢职工医学专科学校(114036)辽宁省食品工业学校微生物室关键词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细胞,癌变癌症是当今世界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人体的癌细胞由机体内正常细胞转化而来,与正常细胞相比...  相似文献   

10.
刘志民 《中外医疗》2012,31(18):35-36
Barrett食管可能并发的一个最重要的合并症是癌,癌几乎总是伴有非典型增生或先前有非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几乎总是发生于不完全肠化生的部位。本文旨在探讨患有Barrett食管的病人一定要定期复查,而且其发生癌变的时间并不总是漫长的,有可能受家族性遗传基因的影响,癌变时间明显的缩短。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人体细胞体外恶性转化系统尽管存在不少困难,但无论在阐明癌变机制和检测环境可疑致癌物方面都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因此,我们自1975年起,在国内开创了人体细胞体外恶性转化和去恶化研究。(1)胎儿肺成纤维细胞体外用二乙基亚硝胺和一种新亚硝胺(甲基丁基甲基丙酮基亚硝胺)诱发恶性转化。亚硝胺为间接致癌物,能加大鼠肝P-450酶活化。在致癌物作用之前,先用软琼脂筛出克隆原干细胞加以处理,从而提高了转化机率。异种接种长出纤维肉瘤。(2)胎儿肾上皮细胞用二乙基亚硝胺诱发恶性转化获得成功。瓶中成片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1960年Mandell和Greenberg首先报导了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是一种强诱变剂,以后Schoental(1966)等又介绍了它对实验动物的致癌性。1972年Inui用MNNG在组织培养中使叙利亚地鼠乳鼠肺细胞(SHL)发生恶性转化,並用此转化细胞在同种动物身上诱发了纤维肉瘤。国内李申德等(1979)也对MNNG诱发的SHL转化细胞进行了生长曲线,染色体,琼脂固体培养和动物接种等实验。这种用化学物质在试管内建立肿瘤细胞模型的方法,为我们研究细胞癌变提供了重要基础。试管内转化细胞及其移植于动物的实验表明,化学物诱发试管内细胞癌变,可能存  相似文献   

13.
与慢性肛瘘有关的鳞状细胞癌(SCC)在日本是非常少见的。对于复发性肛瘘患者,特别是那些持续10年以上的,有发生癌变的风险。对于肿瘤的来源,目前争议较多,主要有以下三种假说:1)肛门直肠粘膜细胞的先天复制;2)肛门腺体局部腺瘤样增生;3)迁移到瘘管内的直肠粘膜细胞癌变。目前,肛门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发病率有所增加,特别是在男同性恋人群中。有报道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PV)与肛门鳞状细胞不典型增生和癌变有关。尽管肛瘘、肛裂或者肛周脓肿的存在为病毒入侵上皮层提供了方便,仅HPV感染并不能引起良性病变的恶性转变。染色体不稳定(CI)和微卫星不稳定(MSI)已被证实与SCC的发生有关。本文介绍一例发展为小细胞鳞状细胞癌的长期肛瘘患者,并研究是否存在HPV感染或CI及MSI。  相似文献   

14.
用胃泌素及生长抑素兔抗人抗体,ABC免疫组化法,对55例手术之胃癌癌旁粘膜及67例非癌胃粘膜中的G细胞及D细胞进行了定位计数,观察其数值变化,初步探讨它们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显示癌旁窦粘膜中G细胞及D细胞每平方毫米的平均数显著低于正常及CSG窦粘膜。提示当窦粘膜内G细胞及D细胞的数量减少至正常值的1/3左右时,胃粘膜上皮严重失去激素的营养调节作用,容易接受内外源性致癌物的作用而发生癌变。  相似文献   

15.
p53抑癌基因与口腔癌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在发生突变、缺失或灭活时可引起细胞恶性转化而导致肿瘤的发生,这类基因称为抑癌基因(tunlor suppressor gene)。任何基因,凡其产物直接或间接地抑制细胞增生、癌变或转移等都可被认为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p53抑癌基因是细胞抑癌基因中研究最广泛和深入的基因之一。经过多年的研究,对p53基因的结构已有明确的认识,对p53基因的功能研究也取得重要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到目前为止,关于正常细胞如何转化为肿瘤细胞这个关键问题仍然没有搞清。但近20年来,由于癌基因的发现已开始逐步揭示癌变的分子机理,为战胜肿瘤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本文仅就近年来肿瘤发病机理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继1969年Huebner与Todaro提出了肿瘤发病的癌基因假说和1971年Temin与Balemore确立了病毒致癌的基因学说之后,进入80年代后WeinbargCooper Wigler三个实验室同时报道,应用分子克隆法从人的T_(24)膀胧癌细胞中分离出致癌基因,将其导入动物体内,引起动物发生肿瘤。迄今为止,已从脊椎动物及人体细胞中分离出42种致癌基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发大白鼠前胃鳞癌及癌前病变的病理形态学动态观察,结果表明,~4月组前胃粘膜开始增厚、粗糙,出现颗粒状结节和乳头状肿瘤,9个月以后乳头状肿瘤达31.2%~80.0%;前胃鳞癌的癌变起始基底细胞增生,继而向粘膜上皮表面、上皮内和间质内生长,转变成乳头状瘤为主的癌前病变,随后发生癌变,由早期癌发展为浸润癌。首例癌变和浸润癌见于第178天,诱癌率分别高达58.3%(~12月)、86.7%(~14月)、86.7%(~20月).其中,乳头状瘤癌变30例,原位癌16例,浸润癌21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的代谢活化系统在人细胞转化模型中潜在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永生化人肝细胞L02中导入第12密码子突变的H-RAS癌基因(L02-R细胞),使其处于恶性转化前的易感状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间接致癌物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作用于永生化和转化前期细胞株,采用三种代谢系统:高表达代谢酶P450 CYP1A2,低剂量底物诱导和加入经典的大鼠S9代谢辅助系统,通过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和裸鼠皮下成瘤试验来比较在不同的代谢活化系统下,间接致癌物诱导细胞转化的效能。【结果】蛋白印迹验证H-Ras稳定高表达的转基因细胞株构建成功。通过Ames试验,蛋白印记和CYP1A2酶活性等方法比较三种代谢系统酶活性。在未加代谢系统的条件下,经AFB1染毒后第17周L02-R细胞发生转化,而对照组细胞L02-V在染毒20周未能发生转化。而加入S9代谢系统时,AFB1诱导L02-R细胞在第8周发生转化,比未加代谢系统缩短了9周;经低剂量0.1μmol/LAFB1诱导和高表达CYP1A2均使L02-R的转化间期缩短6周,于第11周发生转化。【结论】三种代谢系统都能够促进间接致癌物AFB1的代谢活化,缩短细胞转化的时间,提高细胞转化效率。与传统的S9代谢活化系统相比,低剂量诱导作为新的代谢活化的方法在细胞转化试验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大鼠气管灌注石英砂制造肺纤维痕瘢、在此基础上再经气管灌注化学致癌物质3—MC,可见此种实验组动物的肺癌发生率与对照组(单纯灌注3—MC)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动物共发生二例高分化鳞癌,一例腺癌,一例肺泡细胞癌。在腺癌的实验例明显看到在纤维性瘢痕组织癌内腺样组织增生及癌变。本文结果从动物实验上进一步证明了矽肺瘢痕的促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癌周肝硬化组织及卵圆细胞中细胞角质素18(CK18)及消减基因P02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8例正常肝组织,27例肝硬化组织和43例肝细胞癌组织中CK18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肝细胞癌、癌周肝硬化组织及卵圆细胞中P02的表达.结果:肝硬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CK18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6%和25.0%(P>0.05),肝细胞癌组织中CK18阳性表达率为65.1%,与肝硬化组和正常肝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3对肝硬化的汇管区和肝细胞癌癌巢周边可见到卵圆细胞中P02的强阳性表达,且其数量在2种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18参与了肝硬化到肝细胞癌的癌变过程;CK18在卵圆细胞中的强阳性表达,及其在肝细胞癌和肝硬化组织中数量上的显著性差异,证明卵圆细胞与肝脏损伤后再生及癌变有关,支持肝细胞癌的卵圆细胞起源学说;P02是一个肝细胞癌高表达基因,可能通过促进卵圆细胞的增殖来介导肝细胞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