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芪柔脉合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给予参芪柔脉合剂(100 m L/次,2次/d)及辛伐他汀胶囊(20 mg/次,1次/晚)口服,对照组仅给予辛伐他汀胶囊(20 mg/次,1次/晚)口服,2组均持续用药2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Crouse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血脂、血清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血脂、血清IL-6水平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参芪柔脉合剂能有效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症状体征,降低血脂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参芪柔脉合剂对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参芪柔脉合剂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彩超各项指标、血脂、炎症因子等情况。结果:2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脂、炎症因子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斑块Crouse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参芪柔脉合剂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能有效改善和延缓斑块进展,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积分及血脂、炎症因子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具有柔脉功用之参芪柔脉合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的影响,以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1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胶囊20 mg,1次/晚口服;治疗组加用参芪柔脉合剂100 m L,2次/d口服;2组均持续用药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积分均减少,血清TNF-α、Fg含量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积分以及血清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论:具有柔脉功用之参芪柔脉合剂可显著调节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炎性细胞因子,通过抑制炎性反应损伤发挥抗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联合心血管药物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2011年间收治的9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实验组使用辛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面积等指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前IMT为1.54±0.45mm,斑块面积为26.32±9.38mm2,治疗后IMT为1.13±0.36mm,斑块面积19.04±7.62mm2.实验组治疗后IMT和斑块面积均显著减小(P<0.05),治疗后实验组IMT和斑块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中药可以有效控制血脂水平、促进斑块缩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参芪柔脉合剂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脂、血清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及神经功能评分(NIHSS)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合并CAS患者8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2例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加辛伐他汀胶囊治疗,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参芪柔脉合剂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患者血脂4项、NIHSS评分、炎症因子水平、血管内皮功能、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1(ET-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Crouse积分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一氧化氮(NO)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结论:参芪柔脉合剂能改善脑梗死合并CAS患者血脂情况、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并可减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软化动脉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将2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00例给予软化动脉胶囊,对照组100例给予辛伐他汀片,连续用药12周.利用高分辨力超声血管成像技术,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斑块总积分(Crouse积分)、斑块面积及血流参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颈动脉IMT、crouse积分、斑块面积、血流参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软化动脉胶囊具有一定程度地消减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学振  刘紫阳 《河南中医》2014,(7):1386-138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蒌炙甘草汤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IMT、斑块面积与血脂指标,与治疗前比均有意义(P〈0.05),治疗组IMT、斑块面积、Tg、TC、LDL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HDL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参芪柔脉合剂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新西兰大耳白兔60只分为空白组9只,模型组51只,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并行颈动脉球囊内膜损伤术,6周后处死1只模型兔确定造模成功后,再将模型组50只试验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西药组及参芪柔脉合剂高、中、低剂量组(简称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参芪柔脉合剂1.5、1.0、0.5 g/kg/d,西药组灌胃辛伐他汀分散片1.7g/kg/d,空白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等量蒸馏水,共6周。分别于第8和14周取血测血脂,于第14周取颈动脉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干预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西药组,高、中、低剂量组血脂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干预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西药组、高剂量组TC、TG、LD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西药组、低剂量组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与西药组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镜下颈动脉HE染色结果显示,各给药组颈动脉病变程度均有改善。结论:参芪柔脉合剂可显著调节试验兔的血脂水平及改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梗死发生及其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将1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A组)和脑梗死无斑块组(B组),每组50例。另选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Hcy,比较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脑梗死无斑块组及对照组Hcy水平变化,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吸烟、血脂、糖尿病等,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脑梗死无斑块组内膜中层厚度。结果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的血Hcy水平为(33.80±16.70)μmol/L,高于脑梗死无斑块组(17.39±6.60)μmol/L和对照组(10.74±14.58)μmol/L(P〈0.01)。脑梗死无斑块组与对照组Hcy水平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为(0.77mm±0.25mm),较脑梗死无斑块组颈动脉IMT(0.58mm±0.29mm)明显增厚(P〈0.01)。结论高Hcy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我院自制降脂颗粒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将经超声检测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口服降脂颗粒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辛伐他汀分散片。治疗六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IMT)、斑块体积、血脂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经过六个月治疗后,治疗组的IMT、斑块体积缩小,血脂较治疗前降低,且肝功能无改变,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降脂颗粒具有较好的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曹晓玲  王燕 《四川中医》2013,(12):69-72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予以拜阿斯匹林肠溶片100mg加瑞舒伐他汀片10rag,睡前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气化痰活血中药汤剂,每日l荆;两组均治疗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颈动脉内径(CAD)、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及中医临床症状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颈动脉CAD增宽、IMT变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并且血清TC、TG、HDL-C、LDL-C、中医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颈动脉CAD较对照组增宽、IMT较对照组变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较对照组缩小,血清TC、TG、LDL-C、中医临床症状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时,在使颈动脉内径(CAD)增宽、颈动脉IMT变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改善血脂代谢异常方面起到协同作用,对中医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软坚散结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技术从高脂血症病人中检测出165例颈动脉内膜-中层(IMT)增厚与斑块形成的病人,随机分成心脉康组(55例)、血脂康组(55例)、西药组(55例),分别给予心脉康片、血脂康胶囊辛伐他汀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IMT与斑块消退的变化。结果:三组病人TC、LDL-C降低,HDL-C升高,颈动脉IMT与斑块均有消退,但以心脉康组更为显著(P〈0.05),同时心脉康组HDL-C、TG降低。结论:软坚散结方可有效降低血脂,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软坚散结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软坚散结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的A组、辛伐他汀治疗的B组、软坚散结方治疗的C组,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后血脂相关指标、颈动脉AP面积及IMT情况比较.结果 A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HDL水平明显高于B组、C组患者(P<0 05),TC、TG、LDL水平明显低于于B组、C组患者(P<0 05);颈动脉AP面积及IMT均明显小于于B组、C组患者(P<0 05).结论 软坚散结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有效优化患者的血脂情况,减少斑块面积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通脉合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90天,观察血脂、IMT、斑块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IMT、血脂、斑块积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总体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观察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通脉合剂联合西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有较好的疗效,且临床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辛伐他汀片对合并有高血脂症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将合并有高血脂症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予口服辛伐他汀片,治疗组42例在口服辛伐他汀片基础上加服复方血栓通胶囊,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斑块数量以及血脂: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两组颈动脉粥样斑块IMT变薄、斑块面积缩小及斑块数量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颈动脉粥样斑块IMT变薄、斑块面积缩小及斑块数量减较对照组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TC、TG和LDL-C有明显下降,同时HDL-C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甘油三酯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可使颈动脉粥样斑块缩小、血脂降低,从而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通心络及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112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异常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辛伐他汀组,通心络+辛伐他汀组,连用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增厚的内膜冲层厚度与斑块消退的变化、血脂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颈动脉增厚内膜与斑块均有消退,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有明显降低,但以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同时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HDL)升高、甘油三酯(1℃)降低。结论通心络及辛伐他汀联合应用对颈动脉内膜增生厚度、粥样硬化斑块消退及对血脂的影响明显优于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17.
<正>脑梗死为临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因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缺血性卒中,在脑血管病中所占比例较高,且多数合并颈动脉型粥样硬化斑块与血脂异常~[1,2]。为探讨参芪柔脉合剂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本研究以回顾性方式分析本院90例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资料,现总结报道如下。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资料,按照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脉管通胶囊联合西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脉管通胶囊;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疗效和血清TC、TG、HDL-C、LDL-C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较对照组变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较对照组缩小,血清TC、TG、LDL-C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管通胶囊联合辛伐他汀可显著增加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使粥样硬化斑块减小,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调节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7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脉血康胶囊,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血清hs-CRP、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总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血脂及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hs-CRP及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优于治疗组(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在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面优于阿托伐他汀钙片,其调脂作用弱于阿托伐他汀钙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及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同时检测血脂,比较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颈动脉IMT变薄及斑块面积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0.3%,对照组为35.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不仅有调整血脂的作用,阿托伐他汀钙能明显降低血脂水平,并能显著减轻或稳定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卒中再发。支持阿托伐他汀钙具有降脂以外的多效性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并能消除或稳定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阿托伐他汀钙可预防卒中再发,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