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2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侧钉棒固定与双侧钉棒固定同时结合单枚cage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对102例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症53例采用单侧钉棒内固定结合单枚cage椎间融合(A组),49例采用双侧钉棒内固定结合单枚cage椎间融合(B组)。;结果在手术刨伤、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A组均优于B组,在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等多方面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侧钉棒固定结合单枚cage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手术创伤小,临床疗效等同于双侧钉棒内固定,但手术适应证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椎旁肌间隙入路选择性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椎旁肌间隙入路选择性治疗部分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可行性,并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较.方法 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脊柱后正中入路(后正中入路组),另一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肌间隙入路组).均行腰椎管减压;对需要行内固定者置入椎弓根钉棒系统,对有腰椎滑脱或侧凸者进行复位,对腰椎不稳定者行椎间植骨融合.对两组病例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前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术后1年以上的随访,腰腿痛症状均获明显改善,有腰椎滑脱或侧凸者获得良好纠正,行腰椎间融合者术后1年均出现融合.与后正中入路组相比较,肌间隙入路组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优于后正中入路组.结论 选择性应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部分腰椎退行性病变是可行的;能够尽可能地保留脊柱原始解剖结构,在减少创伤的同时,同样可行复位、固定和椎间融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扩大开窗两节段神经根管减压髓核摘除术加单侧钉棒系统固定单枚Cage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09-2009-09,对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采用扩大开窗两节段神经根管减压髓核摘除同时结合单侧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单枚Cage椎间植骨融合。结果本组随访观察1~3年,平均2年,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25例,良18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3.5%。结论采用扩大开窗两节段神经根管减压髓核摘除术加单侧钉棒系统固定单枚Cage椎间融合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次复发合并腰椎不稳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合并腰椎不稳的一种较好治疗方法,2001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采用腰椎板扩大开窗或全椎板减压再次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次复发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50例,55个椎间隙,融合节段53个。经过1—5年随访,复查X线片,无断钉断棒及松动现象,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完全消失35例,基本消失9例,  相似文献   

5.
何升华  马笃军  赵祥  丁浩  方俊 《中国骨伤》2016,29(5):424-428
目的 :观察MAST Quadrant通道辅助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及单枚cage椎间融合术式治疗腰椎退变性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术式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资料完整并得到随访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39例,全部采用MAST Quadrant通道辅助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单边钉棒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VAS疼痛评分和下腰痛JOA(包括腰痛主观症状、下肢痛及麻木、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评分以及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末次随访拍摄X线片观察椎间融合情况。结果:3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3±8.6)个月,手术时间(138±46)min,出血量(335±152)ml,术中未发生脑脊液漏、脊神经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VAS评分由术前7.93±1.27降低到术后1个月2.05±1.18及末次随访1.89±0.42;JOA总评分由术前1.59±0.42提高到术后1个月8.86±0.37及末次随访9.02±0.29。按照改良Macnab标准,优17例,良19例,可3例。末次随访35例椎体间明显骨性融合。结论:MAST Quadrant通道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及单枚cage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具有安全性好、创伤小、出血少、疗效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复发病例逐渐增多,国内外文献报道约为10%[1,2];我院自2007-05-2010-04,收治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复发伴腰椎不稳患者,采用半椎板切除或扩大开窗摘除残余的椎间盘,同时结合单侧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单枚Cage椎间植骨融合,通过近期随访,分析临床疗效,探讨该手术方式的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Wiltse入路(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体重指数(BMI)超标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自2011-02-2014-08采用Wiltse入路(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BMI超标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83例,其中腰3-4椎间盘突出6例,腰4-5椎间盘突出40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37例。结果按Mac Nab评定标准:优76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8.8%。按Suk标准判断:已融合70例,可能融合6例,7例患者未复查。未发现一例未融合,无椎弓根钉及Cage松动、断裂及移位。结论 Wiltse入路单侧椎弓根钉固定椎间融合技术,手术方法简便,疗效确切,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费用节省,易于推广,是治疗BMI超标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髓核摘除椎间隙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术前进行症状收集、影像学检查及进行VAS及腰腿痛治疗评分,确定病椎,行后路减压髓核摘除,椎间隙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并进行VAS评分及腰腿痛评分,对本次随访的VAS评分及腰腿痛评分与术前相应评分进行比较,通过配对比较t检验,比较术前及术后VAS及腰腿痛功能评分。结果 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腰腿痛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下肢功能明显改善(P〈0.05)。优良率为90.9%。结论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椎间隙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是切实可行的手术治疗方式,手术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切口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辅助单侧钉棒及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对我院收治的50例腰椎退行性变(腰椎失稳、单侧症状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单侧TLIF椎间植骨融合、辅助同侧钉棒及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治疗。采用单侧长4~6cm的旁正中椎旁切口,钝性分离最长肌和多裂肌间隙并显露关节突,直视下症状侧腰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置入椎弓根螺钉并Cage植入、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等操作。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100~160min,平均125min,出血量160~330mL,平均250mL。术后平均引流量40mL,无血肿及术后感染、无硬脊膜撕裂、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获得8~24个月(平均19个月)随访,未发现继发性脊柱侧弯,无椎弓根钉、螺钉松动、断裂等情况。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并且在随访期间内没有新的临床症状出现。在固定融合后3~18个月取出内固定钉棒后3~6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评价疗效,优35例(70%),良13例(26%),可2例(4%),效果优良。结论小切口单侧TLIF椎间植骨融合、辅助单侧钉棒及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能有效固定融合并预防邻近上下节段退变,具有对入路软组织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手术部位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神经症状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骶棘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对28例无神经症状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经骶棘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获得6~24个月随访,术后伤椎得到良好复位,2例术后出现短期腰背痛,经理疗药疗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经骶棘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具有脊柱背部软组织解剖结构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操作简单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35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15例行经肌间隙入路单边椎弓根固定结合TLIF术式(单边固定组),20例行后正中入路双边椎弓根固定结合后路椎间植骨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术式(双边固定组).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JOA评分、腰痛及腿痛VAS评分及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6.8个月。两组患者腰腿痛等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良好(双边固定组中1例未融合),无融合器移位、下沉及内固定器械松动或断裂。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腰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腰痛及腿痛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在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均可达到满意的疗效,经肌间隙入路单边椎弓根固定结合TLIF术式切口较小,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腰痛缓解较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微创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疾患所致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2月~2006年8月,共收治不同原因所致腰痛患者29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13例,腰椎不稳8例,椎间盘源性腰痛5例,MED术后复发3例,均采用可扩张管道系统经椎间孔行椎体间植骨融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应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应用Kim方法评价临床效果,应用Schulte方法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例患者术后出现对侧下肢放射性疼痛,保守治疗无效,再次手术行神经根管减压和内固定后症状缓解。随访21~36个月,平均31.5个月,术前VAS评分为7.7±0.6分,术后3个月时为1.9±0.9分,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术后3个月时Kim优良率为89.7%,末次随访时Kim优良率为96.6%,满意率为96.6%。末次随访时椎间融合率为93.1%,1例可能融合和1例假关节形成。结论:微创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是治疗腰痛的一种有效方法,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手术)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比较不同种类的椎间融合技术。方法:本组采用3种PLIF手术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定患者72例,共82个节段。其中椎体滑脱28例,间盘突出合并节段性不稳定19例,不稳定型椎管狭窄25例。3种椎间融合技术包括:单纯植骨、双侧椎问支撑器、单侧斜行椎间支撑器,术中均采用椎弓根固定系统辅助,后2种方法中在安放内置物的同时,均辅以椎间自体骨屑植骨。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8个月,平均3年6个月。4~6个月后均达骨性愈合,无固定螺钉松动、断裂及再滑脱现象。患者的腰痛、下肢疼痛症状均有明显缓解,绝大多数病人恢复原正常的工作和生活。VAS疼痛分值术前平均为7.4分,术后下降至3.1分。功能评定结果:优41例,良24例,可7例,差0例,优良率为90.28%。结论:PLIF手术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一种可靠手段,只要把握手术适应证,可以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单侧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单枚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2年收治且获得8个月以上随访腰椎不稳症50例,均有顽固性或反复下腰痛,有单侧或单侧为主的下肢放射痛,X线片及CT片显示腰椎不稳。采用经椎间孔入路单枚融合器椎间融合,结合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钉固定治疗。根据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单侧固定组和双侧固定组。单侧固定组20例22间隙,男8例,女12例;年龄26-66岁;峡部裂性Ⅰ度滑脱2例,退行性滑脱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融合部位L3,41例,L4,512例,L5S19例。双侧固定组30例30间隙,男14例,女16例;年龄41-62岁;峡部裂型Ⅰ度滑脱4例,退行性滑脱1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融合部位L3,43例,L4,515例,L5S11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情况,并对其椎间隙高度、前凸角的变化、融合率及临床疗效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腰痛基本消失,下肢放射痛均消失,无感染、硬脊膜损伤等发生。单侧固定组术后无医源性神经症状,双侧固定组术后1例足下垂。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0.8±4.3)个月。临床疗效按照JOA评分好转率(RIS)评定,两组均获得较好临床疗效,且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内固定治疗方法均能有效增加病变椎间隙高度。单侧固定组较双侧固定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量更少。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注意手术操作技巧,经椎间孔入路单枚融合器加单侧椎弓根钉治疗腰椎不稳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经济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Zero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行椎管减压、椎间融合(MISS TLIF)联合Zina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路切口经多裂肌肉间隙入路、经Zero通道下行MISS TLIF联合Zina钉技术治疗。其中单侧减压49例,双侧减压5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1例。采用Nakai分级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患者腰痛和下肢放射性麻木等临床症状均有效缓解,临床疗效按Nakai分级评定:优25例,良29例,可1例,优良率为98.18%。结论 Zero通道下MISS TLIF联合Zina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显著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功能,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李玢  许文根  潘兵  卢一生 《骨科》2012,3(4):181-184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89例确诊为老年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开放后路椎间融合术,包括后正中开放入路,扩大开窗、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椎管扩大成形,椎弓根螺钉植入,椎间撑开切除椎间盘,刮除终板软骨层,植入经修剪的颗粒骨、大块关节突骨块、椎板骨块,或椎间Cage融合器,椎弓根螺钉系统加压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详尽检查除外绝对手术禁忌,其中约65%曾请相关科室会诊指导围手术期处理。平均手术时间为100min,平均失血量350mL。所有病例均经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原有的神经压迫症状基本恢复,无间隙性跛行,下腰痛较术前明显缓解,患者满意率91%。椎间高度术前3.4~7.8mm,平均高度5.1mm,术后3个月椎间高度9.6~12.4mm,平均11.2mm。在12个月随访时平均高度为9.0~12.1mm,平均为10.8mm。12个月椎间融合率91.0%。主要并发症为:10例患者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4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均缓解,无一例出现严重感染或危重并发症。结论应用后路椎体间融合技术结合椎弓根钉棒固定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充分减压,恢复并维持椎间隙高度,重建腰椎稳定性,并具备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MastQuadrantTM可扩张管通道系统下单侧固定加Cag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采用Quadrant微创下单侧固定加Cage椎间融合术治疗,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34~76岁。术前、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背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评分,根据X线片评价椎间隙高度变化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31例患者经14~36个月随访。本组患者腰部及下肢症状完全缓解,术后3 d下地行走,椎间高度无丢失,影像学上椎间融合率100%,临床疗效据日本JOA评分,由术前(7.6±2.5)分上升至末次随访时(25.7±1.4)分,治疗改善率末次为84.46%,ODI评分由术前(55.5±5.2)分下降至末次随访的(10.9±3.0)分。结论 Quadrant微创下单侧固定Cage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伴有椎间不稳的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09年11月,采用后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26例伴有椎间不稳的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L4~5椎间盘突出症19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7例。记录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JOA)腰腿痛评分等功能参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末次随访时VAS、ODI及JOA评分,融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6~28个月,平均22个月;末次随访时功能参数均优于术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伴有椎间不稳的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随访表明,单侧内固定能提供与双侧内固定相同的疗效,且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费用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09-01—2012—12收治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22例行MIS—TLIF术,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切除单侧减压、对侧潜行减压或两侧开窗减压,并行自体及同种异体骨椎间植骨、椎间融合器融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平均(12±3)个月的随访,出现椎间植骨不融合1例,椎间植骨融合时间为(7.2±1.3)个月。术后下肢放射痛VAS评分及腰背痛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良率为86.4%。结论MIS-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枚Cage椎体间融合治疗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手术治疗18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3例,女5例;年龄42~73岁,平均58.5岁;均为单节段突出,其中L3,45例,L4,510例,L5S13例。采用单侧显露症状侧关节突及椎板外侧部分,单侧置入椎弓根螺钉,经椎间孔入路切除突出椎间盘及终板软骨,自体骨植骨,斜向植入单枚Cage。术后及随访期间对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进行观察,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手术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05min(85~125min),术中出血量145ml(90~340ml),术后及随访期间腰痛和腿痛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经平均23个月(12~4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椎体间融合良好,未发生断钉及Cage移位。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枚Cage椎体间融合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缩短手术时间等优点,是治疗极外侧椎间盘突症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