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总结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原因,优化管理措施,以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工作效率和成品输液质量。方法:调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我郑州儿童医院东区静脉调配中心调配医嘱,每6个月为一个阶段,共4个阶段,对发生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并比较各阶段的差错率。结果: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共配置成品输液1 985 574袋,发生差错349袋,差错率0.176‰,其中摆药和加药环节差错出现次数较多。四个阶段的差错率分别为0.314‰、0.253‰、0.152‰和0.063‰,采取改进措施并实施后,差错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对差错原因进行分类总结,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可显著降低差错率,提高成品输液质量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有效提高静配中心的工作效率,降低差错率及药品损耗率,进一步保证临床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静配中心工作量、差错和药品耗损的数据记录,对各工作环节进行梳理探究,制定相应措施,如贴签、摆药差错防范措施、调配差错防范措施、成品输液发放差错防范措施、停医嘱退药差错防范措施、审方差错防范措施等,观察实施多环节质量控制措施前后静配中心工作效率、差错率、药品损耗率的改善情况。结果静配中心实施该方案后调配总量较对照组增长20.78%,差错数较对照组减少53.66%,药品损耗量较对照组减少87.7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强各环节质量控制,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及考核,增加工作人员知识储备,有利于提高静配中心工作效率,降低差错率及药品损耗率,值得医院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差错防范措施的效果,保证输液质量,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分别统计实施防范措施前(2011年8月~2012年6月)和实施防范措施后(2012年7~11月)我院PIVAS出现的各类差错。结果:采取防范措施前,PIVS的差错率为0.04077%,采取措施后差错率为0.02208%。结论:防范措施对降低PIVAS各类差错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输液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通过分析静脉配置中心2013年1-6月配置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差错,总结相关经验,整理防范措施。结果静脉药物配置中心6个月共配置输液490140袋,各类差错363起,差错率为0.074%,主要是电脑系统不完善、医嘱不合理、排药核对差错、配置差错、成品审核差错。结论对差错进行总结分析,并实施整改措施,能有效降低各类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5,(4):565-567
目的:减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运行中差错的发生,提高静脉用药调配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对我院PIVAS 2013年1-4月工作流程中各个环节出现的差错进行原因分析,并制订防范措施,比较改进前、后(2013年5-8月)差错率。结果:通过改进和细化工作流程,分别针对审方、分签、贴签、排药、配制、退药、复核及打包等各环节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并进行了改进。与改进前比较,差错率显著降低,由0.079%下降至0.037%。结论:通过分析差错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关防范措施可减少差错发生,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分析与防范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周璇 《医药导报》2010,29(6):821-822
[摘要]目的探讨减少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各类差错及采取的防范措施。结果该院2007年4月~2008年4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985 500袋输液中,出现内差313袋,内差率0.03%;差错41袋,差错率0.004%。通过采取防范措施之后,2008年7月~2009年7月,总共997 400袋输液中,配置差错数量明显减少,内差95袋,内差率0.01%;差错19袋,差错率0.002%,差错下降率为67.8%。结论可通过一系列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减少差错率,提高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静配中心临床用药常见差错,提高静脉用药调配质量,确保用药安全可靠。方法 选取院内静配中心2021年1~12月工作流程中各环节出现的差错资料,对差错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关经验,制定防范措施。结果 我院静配中心2021年全年医嘱共计599 536条,各类差错共发现343起,差错率为0.057%,主要差错类型为:数量错误(29.74%)、贴签错误(15.16%)、漏拿(8.45%)、加药剂量错误(7.29%)、品规错误(6.41%)、归位错误(6.12%)等;引发差错的因素主要是:其他(选项不全或填写不规范57.14%)、习惯思维(15.45%)、状态不佳(10.50%)、处方辨认不清(6.41%)等;在出错时间段方面,下午的出错率明显高于上午,且多在贴签区(28.86%)、摆药区(27.99%)、二级库(18.66%)、混合调配区(16.03%)等环节产生。结论 通过制定完善的改进措施,使静配人员能够规范操作,加强责任意识,将差错降到最低,确保患者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PDCA循环管理体系提高医院药房调剂质量,防范调剂差错。方法:我院2012年成立PDCA管理小组,每次运行PDCA循环管理体系历时4个月,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运行第一次,2014年1-4月运行第二次。从医院信息系统(HIS)中调取医院药房2012年5-10月、2013年2-7月、2014年5-10月三个时间段共2 454 986张处方,统计其调剂过程中出现的差错记录12 518起并进行分析。结果:经2次PDCA循环管理后,调剂差错率由0.85%(2012年5-10月)降低至0.10%(2014年5-10月)(P<0.01)。结论:PDCA循环管理体系能显著提高医院药房调剂质量,使调剂差错率降低到预定目标值,是防范调剂差错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
唐华兰  朱春梅  林集 《中南药学》2013,(12):941-943
目的 减少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差错发生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通过分析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主要工作环节出现的差错,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结果 采取措施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发生率由2010年0.076%降至2012年0.030%,其中未出门差错率由0.074 5%降至0.029 5%,而出门差错率由0.001 5%降至0.000 5%。结论 通过对药师审方、摆药、药品配置、成品核对等环节采取防控措施,能有效的降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差错率,确保了临床用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调取我院2012与2013全年度中药饮片调剂过程中出现的差错情况并分析,为临床控制和减少差错提供依据。方法调取我院2012年(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底)及2013年度(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底)所有中药处方,将调剂过程中抓配错误(漏配、错配、多配)、脚注错误、用法用量错误、发药错误及其他错误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全年度中药饮片调剂差错率(0.76%)明显低于2012全年度的差错率(2.8%)。表现在抓配错误、脚注错误率降低明显(P<0.05);在用法用量错误、发药错误、其他错误方面同比2012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初步明确中药饮片调剂差错的主要易发原因,并据此提供相应预防措施,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屈金凤  任俊辉  孟德胜 《中国药房》2010,(13):1212-1213
目的:控制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的差错,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收集和分析2008年我院PIVAS出现的各类差错,并在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后统计2009年出现的各类差错,加以比较。结果与结论:我院PIVAS差错主要为标签打印差错、药品上架差错、排药差错、配置差错,采取控制措施后差错率由2008年的0.0161%降低为2009年的0.0064%,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运行初期的管理工作,确保初期运行顺畅.~Lx-作全面顺利展开。方法:介绍某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试运行及全面开展过程中,对运行管理、工作流程、药物配置、信息系统、合理用药等各方面常见问题进行记录汇总、分析探讨、摸索创新并建立管理工作模式的情况。结果与结论: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运行初期,该院在保证配液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对常见问题的分析解决及持续改进,完善了信息系统,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各个流程和环节均得到了不断改进,从而实现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的安全运行及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运行前审方药师的岗前培训要点。方法:通过座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审方药师的岗前培训内容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与结论:审方药师上岗前应主要从静脉药物溶媒或载体的适宜性、调配后药物的稳定性、不合理用药、避光药物、配伍的适宜性、药物给药速度、慎用或禁用药物等方面进行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相似文献   

14.
赵方允  王丽 《中国药房》2009,(10):796-798
目的:提高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方法:对PIVAS药品损失记录与影响工作效率的电话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品损失的主要原因是配置差错和退药问题;临床要求打单发药的电话最多,严重影响了PIVAS药师的工作效率。结论:加强科室内培训,避免不必要的电话,可全面提高PIVAS工作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徐水燕 《中国药房》2014,(38):3582-3584
目的:了解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发现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积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我院PIVAS不合理医嘱。结果:我院PIVAS共收到病区长期医嘱147 516份,经审核发现不合理用药医嘱1 882份,占整个医嘱量的1.28%,其中溶媒不合理占27.79%、用法用量不合理占23.33%、联合用药不合理占17.11%、医嘱输入错误占14.29%、配伍禁忌占10.63%、药物选择不合理占6.85%。经与临床医师、护士沟通,纠正医嘱1 747份,医嘱纠正率为92.45%。结论:通过对PIVAS不合理用药情况的统计分析,为选择合适的药物配伍以及采用合适的用药方法、用药时间奠定了基础,保证了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减少静脉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差错,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通过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差错类型及发生原因,提出对策并实施;对比活动前、后某时间段内平均每周差错件数,计算目标达标率,对照效果进行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结果:差错的主要类型有药品发放数量、品项、批次份数、冲配错误,为此采取对实习生、新进人员、参与冲配的护士的上岗培训,申请专人负责拆药,调整药师岗位工作职责,开展目视管理,改进计算机工作程序等措施,使静脉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差错由活动前的平均每周71.46件减少到平均每周23.38件,目标达标率为139.32%。同时,药师的责任心、自信心得到提升。结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减少了静脉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差错,增加了团队凝聚力,提高了患者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减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差错提供参考。方法: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中出现的典型差错按其在工作流程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制订改进措施。结果与结论:差错分布在审方、摆药、复核、配制、药品管理几个环节;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确立了差错的处理重点是优化工作流程,加强复核确认和人员培训,建立合理的差错制度,逐步完善静脉药物调配各环节的岗位职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有效提高静脉药物合理使用及配置安全的方式方法,积极构建临床医嘱审核、药品调剂及配置安全信息体系,以保证静配中心配置成品液质量安全可靠,促进临床合理使用药物,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依托医院静配中心信息系统,逐步完善开发具有自身特色,适应日常工作流程,且易于加强关键工作环节质量控制的功能模块;对系统改造前(2014年1月至6月)及改造后(2015年1月至6月),静配中心主要质控指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静配中心一级质量控制指标,包括医嘱审核错误发生率、药品调剂差错率、仓内液体误配率均明显下降,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静配中心信息系统功能的不断优化完善,有效降低了系统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升了静脉药物配置工作各环节的准确性,对临床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外科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不合理医嘱,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外科药房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2012年7月的全部静脉用药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审查出2096条不合理医嘱,占医嘱总数的0.83%,不合理医嘱类型主要涉及:溶媒选择不当、给药频次不适宜、载体量不适宜、超出加液量、给药剂量不适宜、配伍禁忌等。结论:我院外科药房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用药医嘱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药师应积极发挥对不合理医嘱的干预作用。以促进临床更为合理的用药。  相似文献   

20.
李凯  任俊辉  孟德胜 《中国药房》2010,(13):1205-1206
目的: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2009年3~8月审核发现的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执行医嘱共859339条,审核发现不合理用药医嘱771条(0.94‰),类型包括剂量过大、配伍禁忌、溶媒选择不合理等。结论:药师在PIVAS中可通过纠正不合理用药医嘱,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而PIVAS也可作为临床药师的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