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碎补柚皮苷对人牙周韧带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及成骨分化潜能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在含有不同浓度骨碎补柚皮苷的细胞培养液中人牙周韧带细胞的增殖特性;检测不同浓度骨碎补柚皮苷作用后人牙周韧带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改变.结果:骨碎补柚皮苷≥0.01 μmol/L时能增进人牙周韧带细胞增殖(P<0.05),并能增加其ALP活性(P<0.05).结论:骨碎补柚皮苷可提高人牙周韧带细胞的增殖能力及成骨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异槲皮苷通过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和成骨分化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体外实验:CCK 8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BMSCs迁移,茜素红S染色检测BMSCs钙沉积,碱性磷酸酶(ALP)检测试剂盒检测BMSCs中ALP活性,Western blot检测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骨钙素(OCN)蛋白表达;体内实验:40只骨折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BMSC组、异槲皮苷组和BMSC+异槲皮苷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尾静脉和腹腔注射PBS; BMSC组大鼠尾静脉注射2×106个BMSCs,腹腔注射PBS; 异槲皮苷组大鼠腹腔注射40 mg/kg异槲皮苷,尾静脉注射PBS; BMSC+异槲皮苷组尾静脉注射2×106个BMSCs,腹腔注射40 mg/kg异槲皮苷。X线摄影检测大鼠骨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骨痂组织OCN和Ⅰ型胶原蛋白(ColⅠ)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异槲皮苷促进BMSC增殖,其中10 μmol/L效果最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异槲皮苷(5μmol/L和10μmol/L)促进BMSCs迁移、钙沉积和ALP活性,促进BMSCs中Runx2和OCN蛋白表达(均P<0.05)。体内实验中,与对照组及BMSC组相比,BMSC+异槲皮苷组大鼠在骨折2周后,骨折愈合评分、OCN和ColⅠ的表达升高(P<0.05);而BMSC组、异槲皮苷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BMSC组、异槲皮苷组和BMSC+异槲皮苷组大鼠在骨折3周后,骨折愈合评分升高,OCN和ColⅠ的表达升高(P<0.01);与BMSC组相比,BMSC+异槲皮苷组大鼠在骨折3周后,骨折愈合评分升高,OCN和ColⅠ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 异槲皮苷通过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和成骨分化促进大鼠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大豆苷元对人乳牙牙髓干细胞(SHED)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对体外培养的第3代SHED用浓度分别为0.1、1、10、100 μM的大豆苷元培养基进行培养,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通过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放免法和TGF-β1 Elisa试剂盒检测大豆苷元对SHED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钙素(OCN)以及TGF-β1表达的影响.结果 0.1 μM的大豆苷元能够显著促进SHED的增殖,而高浓度(100μM)的大豆苷元则对SHED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豆苷元剂量依赖性地促进了SHED ALP、OCN和TGF-β1的表达.结论 大豆苷元对SHED的增殖和成骨分化具有促进作用,其促成骨分化机制可能与增加TGF-β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不同成骨诱导作用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基因表达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同成骨分化模式的分子调控机制,为将其作为骨组织缺损基因治疗的载体细胞奠定理论基础。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传代扩增后分别用矿化培养基(100nmol/L地塞米松、10mmol/Lβ-甘油磷酸钠和50mg/mL抗坏血酸)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500ng/mL)进行诱导。分别于诱导后1、2周行茜素红染色鉴定钙结节形成情况;诱导后1、2和3d时用RT-PCR检测Runx2、Osx、OCN和ColⅠ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矿化诱导组和rhBMP-2诱导组,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钙结节,但矿化诱导组细胞于1周后形成矿化结节,时间早于rhBMP-2诱导组(2周后形成矿化结节);RT-PCR显示,在矿化诱导组,Runx2在诱导的1、2、3d均没有表达,Osx在诱导后2、3d有表达,OCN和ColⅠ在诱导的1、2、3d均有表达;在rhBMP-2诱导组.Runx2和Osx于诱导的第2d开始表达,OCN和ColⅠ在诱导的1、2、3d均表达。结论与rhBMP-2相比,矿化培养基通过更为直接的信号传导方式调控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因此矿化培养基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成矿化结节的能力强于rhBMP-2。  相似文献   

6.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7):606-610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PKC)各亚型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BMSCs成骨分化中PKC各亚型的活化情况;利用PKC阻断剂GFX分析PKC在BMSCs体外成骨分化中的作用;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成骨早期分化指标ALP的活性;茜素红染色检测BMSCs体外矿化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x2、Ⅰ型骨胶原a1(ColⅠa1)和ALP的表达情况。结果小鼠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仅检测到PKCβⅡ亚型活化,其他亚型均无明显活化。利用PKC阻断剂GFX抑制PKCβⅡ活化后,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BMSCs的成骨分化过程受到促进;PCR结果显示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x2、ColⅠa1和ALP的mRN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增加;ALP活性检测结果也显示BMSCs的成骨分化过程受到促进。结论PKCβⅡ可负调控小鼠BMSCs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大鼠血清和血浆对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取出生24h SD大鼠头颅骨,Ⅰ型胶原酶多次消化后获得成骨细胞,DMEM加10%FBS进行常规培养,同时细胞免疫荧光鉴定Col1a1的表达,传代后分别用10%血清(rat serum,RS)和10%血浆(rat plasma,RP)进行培养,分别命名为血清组和血浆组。培养24h,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检测增殖蛋白PCNA的表达;CCK8方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成骨诱导刺激1周后,检测(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ALP活性,同时定量PCR检测ALP、Runx2、Col1a1和OCN基因的表达。分化3周后,进行矿化结节染色。成骨细胞经过血清和血浆处理6h后,标记钙离子探针检测钙离子内流。结果 几乎所有的细胞均表达Ⅰ型胶原。血清组成骨细胞明显变得细长,失去成骨细胞原有的特征;大鼠血浆组的PCNA表达水平低于大鼠血清组,CCK8检测表明血清组细胞增殖速度高于血浆组细胞;大鼠血浆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染色显著强于大鼠血清组;成骨性基因ALP、Runx2、OCN和Col1a1在大鼠血浆刺激下,表达明显高于血清组。大鼠血浆组的钙离子内流和矿化结节明显优于大鼠血清组。结论 大鼠血清刺激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在促进成骨分化方面的作用弱于大鼠血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补肾活血汤含药血清干预BMSCs,7 d后应用4-硝基苯基磷酸二钠盐(PNPP)偶氮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21 d后行茜素红染色(ARS)观察钙盐沉积情况判定成骨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Runx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CN)、骨桥蛋白(OPN)的基因表达以评估成骨能力。【结果】与空白血清组比较,补肾活血汤低、中、高剂量血清组BMSCs的ALP活性、茜素红染色面积及Runx2、OCN、OPN基因表达水平均升高(P 0.05或P 0.01)。【结论】补肾活血汤可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Runx-2、 OCN、OP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刺激下牙周膜干细胞(PDLSCs)的增殖能力和成骨分化能力。方法组织块法体外培养非糖尿病患者PDLSCs,分别用0mg/L(正常对照组)、1100mg/L(低糖组)、4500mg/L(高糖组)浓度葡萄糖刺激,MTT法检测PDLSCs增殖能力,矿化诱导后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形成,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碱性磷酸酶(ALP)和I型胶原(Col-1)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结果 MTT法检测显示高糖组OD值较低糖组和正常对照组低(P0.05);21天成骨诱导后,高糖组矿化结节面积少于低糖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P0.01);成骨诱导期间,高糖组ALP、Runx2和Col-1诱导前后相对倍增数低于低糖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P0.01)。结论高浓度葡萄糖抑制PDLSCs增殖能力和成骨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牙周洁治对牙周病患者固定矫治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牙周洁治和口腔卫生宣教对进行固定矫治的牙周病患者口腔健康状况的作用.方法:选择需要固定矫治的已治愈或得到有效控制的牙周病患者81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口腔卫生宣教 每月全口洁治1次;对照组:口腔卫生宣教;分别于固定矫治前、矫治4个月、矫治8个月、矫治结束后,检查牙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牙松动度.术前、术后X光片对照分析,且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结果:统计学分析得出,实验组与对照组牙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牙松动度、X片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牙周洁治和口腔卫生宣教是维护进行固定矫治牙周病患者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复合树脂夹板治疗慢性牙周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合树脂夹板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方法对于牙周炎导致Ⅱ0松动的患牙采用在舌侧外形高点处开沟、钢丝埋入复合树脂充填,夹板固定的方法,治疗了37例患者.结果经过2a的临床观察有效率达86.5%.结论该方法将松动牙连成一个整体,减小了各牙的动度和应力,提高了患者的咀嚼效率,有效地控制了慢性牙周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7例牙周炎患者的170颗牙、970个部位于治疗结束后作为纵向观察时的基线。以后每隔2个月定点复查1次,共观察了6~12个月、以2次检查之间新出现≥2mm的附着丧失作为活动期的诊断标准,比较了口服螺旋霉素和服药结合牙周刮治治疗后牙周炎活动破坏的发生率。结果表明:牙周炎活动破坏的估计年发生率为2.8%,单纯口服螺旋霉素和服药结合牙周刮治的两组牙齿,其活动破坏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1)。说明螺旋霉素治疗牙周炎的远期效果仍较好。提示螺旋霉素可以作为牙周炎患者有效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选择羊建立牙周再生的急性牙周缺损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不同的手术路径,在羊的下颌骨釉牙骨质根方5mm处建立5mm×5mm大小的牙槽骨缺损.术后观察缺损的制备及硬组织和软组织的愈合情况.结果 缺损清晰可见,一月后采用颌下切口的模型比从口角水平切口的模型预后好,成功率高.结论 采用颌下切口造成牙周缺损模型比口角水平切口成功率高,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口腔健康宣教合并牙周洁治对于正畸治疗患者维护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固定正畸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正畸治疗6mo全口洁治一次:对照组不采取上述措施;分别于治疗后4、8mo对检查口腔卫生指数(OHI-S)、牙龈指数(G1)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牙周健康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7.951,10.373)。结论正畸治疗可影响口腔卫生,口腔健康教育和牙周洁治是正畸治疗中维护牙周健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甲硝唑和氧氟沙星治疗牙周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本实验观察甲硝唑、氧氟沙星、甲硝唑和氧氟沙星联合用药对牙周病的疗效。方法 :选牙周病患者 1 1 6例随机分 3组 ,即甲硝唑组 (作为阳性对照组 )、氧氟沙星组、甲硝唑和氧氟沙星联合用药组 ,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氧氟沙星对牙周病治疗是有效的 ,与甲硝唑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甲硝唑和氧氟沙星联合用药组对牙周病的治疗收到满意疗效 ,与甲硝唑组比较 ,有差异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甲硝唑、氧氟沙星联合用药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菌斑控制的临床指标 ,评价其预防牙周疾病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 34例牙周疾病患者 ,于全口洁治和根面平整 (scalingandrootplaning ,SRP)后 2周 (基线 )、基线后 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 2 4个月检测临床指标 ,其中 19例实施严格的菌斑控制 ,另外 15例加以对照。结果 菌斑控制组基线后 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 2 4个月时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 5 ) ,菌斑控制组基线后 12个月及 2 4个月时的临床附着丧失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菌斑控制能够有效地预防牙周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牙周干预对患牙周病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内分泌科患牙周病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67例,随机分为牙周病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患者在正常的糖尿病治疗基础上进行13腔卫生宣教、牙周基础治疗和牙周药物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记录住院天数、治疗前及治疗后三个月的牙周状况和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牙周状况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牙周状况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牙周状况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干预能使患牙周病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牙周状况得到良好的改善,并能有效降低其血糖水平,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糖尿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从医学伦理学角度出发,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牙周治疗常被忽视的原因主要有:孕妇对妊娠期的疾病治疗存在错误的观念;临床医师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合并牙周病的认识不足。针对这类患者牙周治疗的医德要求包括:临床医师要对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有正确的认识;正确处理与协调医患关系和科室间协作;最后正确选择牙周治疗方法的伦理道德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中对患者牙周组织影响。方法:收集我院门诊正畸矫治病例20例,在固定矫治前进行牙周临床指标: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D、探诊深度(PD)等检查,以测得数为基线水准,在固定矫治器安放后1周、2周、4周、8周进行临床牙周指标检查。结果:固定矫治过程中可引起牙周指标显著增高。结论:固定矫治过程中可影响牙周组织健康.应加强正畸患者口腔卫生教育,加强正畸医生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