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CD_4~+/CD_8~+、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IL-6水平对职业性尘肺病中医辨证的影响。方法:分析173例职业性尘肺患者的中医证候,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虚实夹杂类职业性尘肺病患者外周血CD_4~+/CD_8~+和NK细胞百分比,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TNF-α、IL~(-1)β及IL-6水平。结果:(1)实证类共12例(6.93%),其中痰湿阻肺证6例(3.47%),痰热蕴肺证3例(1.73%),瘀血阻络证3例(1.73%);(2)虚证类共16例(9.25%),其中肺脾气虚证5例(2.89%),肺阴亏虚证7例(4.05%),肺肾气虚证4例(2.31%);(3)虚实夹杂证类共145例(83.81%),其中肺阴亏虚、瘀血阻络证84例(48.55%),肺肾气虚、痰热蕴肺证26例(15.03%),肺脾气虚、痰湿阻肺证35例(20.23%)。与肺肾气虚、痰热蕴肺证患者比较,肺阴亏虚、瘀血阻络证患者的CD_4~+/CD_8~+低于肺脾气虚、痰湿阻肺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肺肾气虚、痰热蕴肺证患者CD_4~+/CD_8~+与肺阴亏虚、瘀血阻络证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类患者的NK细胞、TNF-α、IL~(-1)β及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_4~+/CD_8~+可作为尘肺病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的参考指标之一,在尘肺病的治疗中可有针对性的应用中医中药调节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癌中医五型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资料齐全的120例肺癌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肺阴亏虚型、气虚亏虚型、痰湿蕴肺型、肾阳虚衰型、肺脾气虚型,分别对其病理标本的蜡块用免疫组化法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肺癌患者中肺阴亏虚型、气虚亏虚型、痰湿蕴肺型、肾阳虚衰型、肺脾气虚型依次增高。肺脾气虚型、肾阳虚衰型与肺阴亏虚型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EGFR表达差异与肺癌不同证型相关,可指导临床的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支气管扩张症的中医证候特征进行探究。方法 基于2 907例支气管扩张症住院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运用Lantern 5.0和SPSS 20.0软件分别进行频次描述性统计、隐结构及系统聚类分析,综合判断潜在证型,为提出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常见中医证型提供依据。结果 纳入的2 907份病历记录中涉及43个证型,其中频率大于5%的有痰热蕴肺证(52%)、痰湿阻肺证(25.5%)、肺气阴两虚证(9.1%)、痰瘀阻肺证(7.8%)、肺脾气虚证(7.1%)、肺肾气虚证(6.6%);共记录有219个症状,将出现频次>30次的67个症状作为显变量,综合聚类成风热犯肺证、痰热蕴肺证、痰湿阻肺证、痰瘀阻肺证、阴虚肺热证、肺肾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气阴两虚证共8个证候;对频次>60次的52个症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风热犯肺证、痰热蕴肺证、痰湿阻肺证、肺气阴两虚证、肺脾气虚兼外感证、阴虚内热兼血瘀证、肺肾气虚证、脾气虚证、兼证络伤咳血证共10个证候。以上3种方法推断出的证型中,重复出现至少两次的证型共有8个,即可认定为支气管扩张症常见证型。结论 支气管扩张症8个常见的证型为风热犯肺证、痰热蕴肺证、痰湿阻肺证、痰瘀阻肺证、阴虚肺热证、肺肾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气阴两虚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各证型与免疫指标、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寻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各证型在微观辨证上具有指导意义的相关指标,以期建立其宏观、微观辨证体系。方法对93例肺癌患者应用流式细胞仪、酶联反应法及ELISA方法检测免疫指标和细胞因子,并运用方差分析探讨免疫指标、细胞因子与各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痰湿蕴肺肺失宣降证型中CD3偏高(P<0.05);在肺阴亏虚阴虚内热证型中CD62P偏低(P<0.05);在肺脾气虚运化失司证型中IL-2、CD3均偏低(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高趋势明显;在肾阳虚衰肾不纳气证型中CD62P偏高(P<0.05),VEGF增高趋势明显;在气血亏虚阴阳失衡证型中CD3和CD4偏低(P<0.05)。结论据这些微观指标并结合临床经验可初步得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证型由轻至重的大致演变趋势:痰湿蕴肺肺失宣降→肺阴亏虚阴虚内热→气血亏虚阴阳失衡→肺脾气虚运化失司→肾阳虚衰肾不纳气。提示肺癌发病早期就易出现化热或热相而伤及机体气血津液,中期由于癌变的耗气伤津易造成机体气血阴阳失去平衡,后期由于癌变的进一步内侵则出现肺脾同病、肺肾同病的脏腑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咳嗽的证候特点。方法 :选取血清MP-Ig M测定阳性的呼吸道感染患儿300例进行证候特征归纳分析。结果 :风热犯肺证占35.00%,燥邪伤肺证占30.33%,痰热壅肺证占13.34%,肝火犯肺证占5.67%,风寒袭肺证占5.33%、痰湿蕴肺证占4.33%,肺阴亏虚证占3.67%,肺气亏虚证占3.33%。结论:小儿MP感染所致的咳嗽常见证型为风热犯肺证和燥邪伤肺,其次为痰热壅肺证、肝火犯肺证、风寒袭肺证、痰湿蕴肺证,肺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则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病常见症状及证候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医症状、证候特征。方法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证候调查表,对59例病例进行前瞻性横断面临床调查。结果急性加重期实证的发生率依次为:血瘀证>痰热蕴肺证>表寒肺热证>痰湿阻肺证;虚证的发生率依次为: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肾阳虚证。缓解期实证的发生率依次为:血瘀证>痰热蕴肺证>痰湿阻肺证;虛证的发生率依次为:肺气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结论急性加重期是外邪诱发而病情急性加重的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实为主复杂病机的时期;缓解期是以肺、脾、肾三脏气虚及阳虚、阴虚为主,伴有血瘀、痰湿等,本虚标实,以虚为主的病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成药注射液辨证施治肺癌的体会。方法:从肺癌的早、中、晚3期,分气滞血瘀,瘀阻肺络证;脾失健运,痰湿蕴肺证;肺阴亏虚,热毒炽盛证和气虚阴伤,肺痿失用证4个证型辨证施用中成药注射液。结果:对照相应的证型,可辨证选用得力生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和艾迪注射液。结论:中成药注射液辨证施治肺癌,对改善近期疗效与提高远期效果,改善恶病质,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报》2019,(5):1117-1120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探讨尘肺病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从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并对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描述的分析。结果:频率较高的证型依次为燥邪伤肺证(8.28%)、肺阴虚证(7.64%)、肺气虚证(7.64%)、肺脾气虚证(7.01%)和痰湿阻肺证(7.01%)。构成尘肺病的中医证候要素有20个,病性证素中以气虚(30.57%)、阴虚(24.20%)和痰(21.66%)为主,病位证素中以肺(63.69%)为主;在证素组合中,以两证素和三证素组合最常见,累计频率为(89.18%)。单一病性证素中,气虚、阴虚和燥邪出现的频率较高,其频率分别为34.88%、18.60%和15.12%;两病性组合时,气虚+阴虚、痰+湿、痰+瘀和痰+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频率分别为28.57%、17.46%、14.29%和9.52%。结论:尘肺病的主要病理因素以燥邪、气虚、阴虚和痰为主,病位主要在肺。  相似文献   

9.
谢洋  赵虎雷  王佳佳  李建生 《中医学报》2019,34(5):1117-1120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探讨尘肺病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从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并对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描述的分析。结果:频率较高的证型依次为燥邪伤肺证(8.28%)、肺阴虚证(7.64%)、肺气虚证(7.64%)、肺脾气虚证(7.01%)和痰湿阻肺证(7.01%)。构成尘肺病的中医证候要素有20个,病性证素中以气虚(30.57%)、阴虚(24.20%)和痰(21.66%)为主,病位证素中以肺(63.69%)为主;在证素组合中,以两证素和三证素组合最常见,累计频率为(89.18%)。单一病性证素中,气虚、阴虚和燥邪出现的频率较高,其频率分别为34.88%、18.60%和15.12%;两病性组合时,气虚+阴虚、痰+湿、痰+瘀和痰+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频率分别为28.57%、17.46%、14.29%和9.52%。结论:尘肺病的主要病理因素以燥邪、气虚、阴虚和痰为主,病位主要在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慢性咳嗽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比较急、慢性咳嗽体质特征的差异。方法:共纳入符合评价标准的急、慢性咳嗽学龄前患儿260例,其中慢性咳嗽140例、急性咳嗽120例。分析慢性咳嗽患儿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比较急、慢性咳嗽患儿中医体质特征分布的差异,并探讨慢性咳嗽患儿体质特征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①慢性咳嗽证型分布依次为痰湿蕴肺证48例(34.3%)、风盛挛急证32例(22.9%)、肝火犯肺证25例(17.9%)、痰热郁肺证18例(12.9%)、肺阴亏虚证13例(9.3%)、胃气上逆证4例(2.9%),其中痰湿蕴肺证最为常见,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慢性咳嗽患儿体质特征分布依次为:特禀质气虚质痰湿质气郁质湿热质阳虚质阴虚质平和质血瘀质,以特禀质、气虚质、痰湿质最常见;急性咳嗽患儿体质特征分布依次为:特禀质气虚质平和质湿热质痰湿质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质,以特禀质、气虚质、平和质最常见。③慢性咳嗽患儿特禀质、气郁质、痰湿质、阳虚质、阴虚质体质特征与病程呈正相关,与特禀质相关性最为显著;患儿病程与兼有体质数呈正相关,与平和质呈负相关。结论:学龄前儿童慢性咳嗽中医证型以痰湿蕴肺证、风盛挛急证、肝火犯肺证多见,其体质特征与急性咳嗽患儿有一定的差异性,且与病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可出现气虚络瘀病机变化,肺脾肾气虚为本,血络瘀阻为标。认为本病气虚络瘀病机演变过程为久病耗气伤阴,进而导致气阴亏虚,子病及母,肺气亏虚,脾气亦不足,脾气虚则气血生化乏源,后天失养可致肾气亦不足。同时,脾气不足,水液运化失常而致水湿停聚,聚而为痰,亦可导致痰浊阻肺;肾气亏虚,纳气失常,可出现喘息气促。气虚久病入络,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行迟缓而致血液瘀滞不行。  相似文献   

12.
388例原发性肺癌中医证候分布状况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评价肺癌患者中医证型的发病情况及分布与演变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及进一步构建适合当代临床的肺癌辨证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制定原发性肺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并开展肺癌中医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调查表资料采用数据库系统管理,采用辨单证法进行统一辨证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癌患者388例。从症状体征的分布情况看,肺阴虚是肺癌的主证,脾气虚、肺气虚是肺癌的常见证,瘀阻肺络是肺癌的常见病机,而痰湿亦是肺癌的常见证候;按脏腑辨证统计,其发病率较高的基本证型依次为:肺阴虚证、肺气虚证、脾气虚证、瘀阻肺络证、肺阴虚火旺证。在肺癌的不同分期中肺阴虚始终排于首位,且Ⅳ期的发病率明显低于I期(P〈0.05);而常见证型中不同病理类型的分布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但随着病情逐渐加重,Ⅲ、Ⅳ期患者兼证证型数在增加。结论:临床治疗肺癌应注重健脾补气和滋阴润肺;目前一些辨证标准笼统地命名为气阴两虚、气虚痰湿等,无法以脏腑辨证来分类,也难以客观反映病情变化,因此有待通过进一步的数据挖掘研究提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复合证型。  相似文献   

13.
基于长期临床实践,总结了支气管扩张症基本病机为痰瘀毒痹积损,正虚邪实间杂并相互影响。正虚为肺气虚、脾气虚、气阴两虚等,日久不复而又生痰、瘀;邪实为痰热、痰浊、瘀血,日久累积酿毒、痹阻肺气,复伤肺之形气。常见证候为实证类(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正虚邪恋类(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兼证类(血瘀证)三证类六证候,急性加重期则以实证类为主而常兼虚证,缓解期则为正虚邪恋而常兼实证。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关节炎辨证分型与各种炎性指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不同证型与各种炎性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方法:确诊的RA活动期患者103例,先按中医分型标准辨证分型,再分别检测ERS、CRP、RF、IgM、CD4+、CD8+、CD4+/CD8+值以及血清IL-1β、IL-6水平,研究其中医证型的分布及与各种炎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03例患者中风湿热痹型43例,风寒湿痹型26例,痰瘀痹阻型19例,肝肾亏虚型15例。风湿热痹型的ERS、CRP、血清IL-1β、IL-6的水平与风寒湿痹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后者的上述指标与痰瘀痹阻型和肝肾亏虚型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风湿热痹型和风寒湿痹型的IgM、CD4+、CD4+/CD8+值与痰瘀痹阻型和肝肾亏虚型比较显著升高(P<0.05),而其CD8+值比较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活动期RA以风湿热痹型和风寒湿痹型占多数;风湿热痹型RA的炎症程度最高,风寒湿痹型的炎症程度次之,而痰瘀痹阻型和肝肾亏虚型的炎症程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并分析HIV/AIDS中医证型与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CD8+T)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对常见中医证型在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一般情况:在被调查的252例HIV/AIDS患者中,职业主要是农民,243例(96.4%);民族大部分为汉族,250例(99.2%);男女比例为1∶1.47;婚姻状况中以已婚为主,HIV/AIDS患者文化水平较低,以小学以下为主,感染途径主要是采供血;常见中医证型为肺脾气虚(29例)、气阴两虚证(19例)、肺气虚弱证(17例)、脾气亏虚证(13例);(2)常见中医证型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统计学分析:多组间在CD3+T、CD8+T计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平均秩次进一步推断,常见中医证型在CD3+T、CD8+T数量上从高到低均依次是肺气虚弱证、脾气亏虚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多组间在CD4+T计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CD4+T的平均数上看从高到低依次为肺气虚弱证、脾气亏虚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结论 HIV/AIDS患者常见中医证型多组间的统计学分析,艾滋病患者有病位由浅入里,由单个脏腑累及多个脏腑,由气虚到气阴两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李建生 《中医学报》2019,34(11):2261-2264
尘肺病的病机为尘痹肺络、积损伤正,常见证候有实证类(燥邪伤肺证、痰湿阻肺证)、虚证类(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兼证类(血瘀证)三证类六证候。疾病早期则以实证类燥邪伤肺证为主,常兼有气阴两虚证等;疾病中后期则为虚实夹杂、以虚为主,常兼有痰湿证、血瘀证及痰瘀互结证。治法体现于补、润、化、消,早期以润燥清肺为主,佐以补肺之气阴;中后期以补肺健脾益肾为主,佐以化痰、活血通络或软坚散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常见证候及其特征.方法:收集九所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资料.使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描述及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结果:943例患者资料中出现了16种证候,其中肺气虚证的频率和构成比最高,分别为68.0%和17.95%.其次是肺肾气虚证,频率和构成比分别为44.2%和11.67%.而脾阳虚证、肾阳虚证与脾肾阳虚证最低,分别为2.5%和0.66%.COPD稳定期常见证候有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痰瘀阻肺证、痰湿阻肺证,并对其主次症特征作了分析.结论:COPD稳定期常见证候有7种,其中虚证类5种,即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实证类2种,即痰瘀阻肺证、痰湿阻肺证.常见证候中以虚证为主,可兼见实证.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证型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规律。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选取中国北、中、南3个地区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设计、填写调查问卷,将筛选出的首次发现、未经降压药干预治疗的47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录入FileMaker数据库软件,运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规律。结果:通过两阶段聚类法,得出结果为聚7类最佳,分别为心肾气虚、肝阳上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痰热(痰湿壅盛亚型)、瘀血阻络及其他。以各证型聚类内百分比较高者作为代表症状,各证型的分布情况为肝阳上亢(24.1%)、痰湿壅盛(27.1%)比例较高,心肾气虚(10.1%)、阴阳两虚(8.4%)、瘀血阻络(9.0%)型比例较低。结论:聚类分析结果与现行的高血压4型分类标准比较,除了阴阳两虚、肝阳上亢、痰湿壅盛型相符之外,还涵盖了气虚及血瘀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突变基因C677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卒中后认知障碍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运用MMSE筛选出190例卒中后伴有认知损的患者,根据相关文献研究及证候诊断积分将中医辨证分为: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热毒内盛证、瘀血阻络证、肝阳上亢证、腑滞浊留证、气血亏虚证7个证型,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检测MTHFR基因C677T位点基因多态性,然后分析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卒中后认知损害中医症候的相关性。结果:对于C677T位点,CC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以气血亏虚证(8,44%)、热毒内盛证(12,46.2%)为主;CT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以肝阳上亢证(9,42.9%),腑滞浊留证(18,56.3%)为主;TT基因型分布频率以肾精亏虚证(16,45.7%)、瘀血阻络证(16,57.1%)为主。C等位基因以气血亏虚证及肝阳上亢证为主,T等位基因主要以肾精亏虚证、瘀血阻络证为主;相关性分析得出:CT基因主要与痰浊阻窍证(P0.05)、瘀血阻络证相关(P0.05),CC基因各证型无明显差异,TT基因型主要与肾精亏虚证(P0.05)相关。结论:MTHFR基因C677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卒中后认知损害的中医证型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证候分布规律,着重研究五脏相关病机在本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将230例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一般资料、症状等转录生成SPSS11.0统计软件数据库,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结合临床确定证候分布特点。结果:广州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风痰上扰夹瘀证比例最高(47.0%),病位以心、肝两脏为主;其次是气虚痰瘀阻络证,占患者总数的23.5%,病位以脾、肾两脏为主,涉及心。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证以肝肾阴虚、脾气虚、气阴两虚为主,实证以肝风、肝火、痰浊、血瘀为主。脾虚痰浊为广州地区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重要病机,瘀血也占有重要地位,痰瘀阻络是所有证型的主要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