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中国白裤瑶与南方其它少数民族群体的体质特征。方法:根据白裤瑶9项头面部测量指标和身高数据,与南方11种少数民族16个群体体质特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白裤瑶与湖南侗族、贵州毛南族、云南苗族相接近。结论:南方少数民族体质特征与其居住的地理距离呈明显平行关系,分布距离靠近的民族的血统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2.
苗瑶民族体质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分析苗瑶民族体质特征。方法:对8个苗瑶民族群体15项头面部、体部测量数据和体质指数,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苗瑶民族身材矮小,圆头型。群体间体质测量指标变异较大。结论:苗瑶民族群体体质特征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这对探讨南方民族群体间的渊源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藏族体质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藏族体质人类学。方法活体观察、活体测量,共调查藏族青年88人(男54人,女34人)。结果头面部各项测量均值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藏族的体质特征具黄种人特征。结论藏族具现代中国人的体质特征,与蒙古族、维吾尔族更接近。  相似文献   

4.
我国20个少数民族群体体质指数特征及其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我国20个少数民族群体体质指数特征及其类型,方法:根据20个少数民族男性群体的6项体质指标,计算出10项体质指数后进行聚类进行分析。结果:南北民族群体体质指数各聚一类,西北的两个民族;保安族和土族与南方的民话群体聚在一起,结论:我国20个少数民族群体体质指数类型可分为南部类型,北部类型及由北向南过渡的藏彝走廊类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体质特征间的相互关系,为国人体质人类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根据我国南方14个少数民族群体三项头型指数的构成比数据,对其头型特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4个群体可分为三类:Ⅰ类包括广西彝族、云南纳西族、阿昌族和普米族;Ⅱ类包括贵州水族、仡佬族、湖南土家族、广西侗族、贵州毛南族、湖南侗族、海南攀族、湖南瑶族;Ⅲ类包括广西苗族、贵州白裤瑶。结论:与古代族系有一定渊源关系的民族群体的头型特征的遗传距离较近。  相似文献   

6.
背景 中医体质量表目前已有60条目、41条目和30条目3个版本,其性能尚未在健康人群中进行评价。另外,3个版本中医体质量表的针对性存在一定差异,有待采用同一人群样本对其性能进行比较,以便研究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目的 对60条目、41条目、30条目中医体质量表在健康人群中应用的性能进行评价与比较。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选取2015—2016年在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献血小屋和采血车的献全血者1 295例,记录其一般情况,采用60条目中医体质量表测定中医体质,41条目和30条目中医体质量表根据60条目中医体质量表的调查结果纳入相应条目后进行计分,并根据献血量计算献血次数,根据献血次数将受试者分为1~4次组(692例)、5~9次组(311例)、≥10次组(292例)。分别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因子分析方法、最小二乘法分析中医体质量表的信度、结构效度、区分效度。结果 60条目、41条目和30条目中医体质量表中各亚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0~0.80、0.61~0.80、0.49~0.73。60条目中医体质量表提取的8个公因子特征根均>1.00,累积方差贡献率为48.08%;41条目中医体质量表提取的8个公因子特征根均>1.00,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2.86%;30条目中医体质量表提取的前6个公因子特征根均>1.00,公因子7特征根为0.96,公因子8特征根为0.90,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7.13%。不同献血次数组的60条目和41条目中医体质量表的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以及30条目中医体质量表的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个条目版本中医体质量表在健康人群中的信度、效度较好,研究人员可根据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等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国南方地区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分子特征。方法从Genebank中下载中国南方地区3株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16株代表性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5.0进行核酸同源性分析,用MEGA3.1进行核酸和氨基酸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结果中国南方3株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HA蛋白的重链区和轻链区连接肽的序列为LRERRR—KR,与动物分离的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和东南亚地区人禽流感病毒的连接肽相比,减少1个碱性氨基酸;共有8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抗原决定簇位点有其独特的特征。基因进化树表明中国南方3株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HA基因位于单一的进化簇,与动物来源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A基因同源性高。结论中国南方3株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HA基因分子特征一致,有其显著的独有特点。提示候鸟或其他扩散因素在高致病性H5N1亚型流感病毒HA基因的重配方面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与南方家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表型及其遗传特征,为掌握两块鼠疫疫源地鼠疫菌病原学特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国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和南方家鼠鼠疫疫源地内分离的412株鼠疫菌,对其进行糖醇酵解实验、毒力因子鉴定、DFR分型和CRISPR分型研究。结果 两块鼠疫疫源地鼠疫菌生化型呈明显的地区性分布特征,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鼠疫菌被分为5个生化型;南方家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生化特性较为稳定,只有1个生化型。两块疫源地分离的鼠疫菌绝大多数能产生毒力因子Fl和PstI,其中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70.53%(201/285)菌株为VW阳性,Pgm阳性菌株占75.09%(214/285),Pgm阴性菌株占20.00%(57/285),Pgm混合型菌株占5.26%(15/285);南方家鼠鼠疫疫源地37.80%(48/127)菌株为VW阳性,Pgm阳性菌株占29.13%(37/127),Pgm阴性菌株占58.27%(74/127),Pgm混合型菌株占12.60%(16/127)。DFR分型发现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鼠疫菌包括22种基因型,其主要基因型为5、7、8、10、1...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海军特殊作业人员的睡眠状况及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中医体质量表等对在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疗养的141名海军特殊作业人员进行睡眠状况调查及中医体质辨识,运用多重对应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相关性分析。结果 海军特殊作业人员PSQI因子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单因子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1例海军特殊作业人员中睡眠质量差者38例,占27.0%。除催眠药物因子外,睡眠质量差组PSQI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睡眠质量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41例海军特殊作业人员中偏颇体质123例(87.2%),类型以阳虚质(22.8%)、湿热质(20.3%)、痰湿质(17.1%)最为多见。海军特殊作业人员睡眠状况与体质类型、工作年限、文化程度、性别、年龄均存在相关性,其中湿热质、血瘀质、阴虚质可能是官兵睡眠问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海军特殊作业人员睡眠障碍及偏颇体质者均占比较高,整体健康水平有待提高,其睡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广西巴马长寿乡世居(当地)人群体质特征.方法 选择广西巴马世居成人528名(男263名,女265名)为调查对象,调查其体质特征,计算出42项测量项目的均数、31项指数值和9项观察项目的出现率,并与国内的30个群体的体质进行比较.结果 广西巴马世居人群的体质特征为:上眼睑皱褶出现率高,男为90.49%,女为89.81%;蒙古褶出现率低,男为3.42%,女为2.64%;鼻根高度多为中等型;鼻翼高度多为低等;耳垂多为圆型;发形多为直;额发无尖;鼻梁非凸.广西巴马世居人群男女均为狭头型、中面型、中躯干型、窄肩型、中骨盆型;男为圆头型、高头型、亚长腿型、窄胸型;女为中头型、中腿型、中胸型;男身高均数为1627.4 mm,女身高均数为1512.5 mm.结论 广西巴马世居人群具有南方人群体质特征,其体质与仫佬族(广西)和广西大新壮族接近.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少数民族体质特征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我国少数民族体质间的相互关系,并从体质人类学的角度为民族学的研究积累资料。方法 选择1987-1997年发表的18个少数民族的10项体质测量数据(头长、额宽、面宽、下颌角宽、两眼外宽、鼻宽、鼻高、口裂宽、身高、指距),在SPSS10.0统计软件包中,采用欧氏距离平方系数和组间连接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8个民族可分为北方组、南方组和中间组三大类型,其中北方组包括新疆的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哈萨克族、蒙古族以及青海撒拉族、甘肃回族;南方组包括云南的景颇族、傈僳族、纳西族、阿昌族、普米族和苗族;中间组包括甘肃的东乡族、保安族、贵州的仡佬族、水族和广西的侗族、徕族。结论 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各民族实际居住的地理位置一致,而且中间组各族居住的地域正好位于从甘肃南部经四川西北高原到云南南部的民族走廓地区,从体质人类学的角度为民族学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线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苗瑶民族迁徙化对其体质特征的影响。方法:对7个苗瑶民族群体的12项体质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广西瑶族,贵州苗族和湖南瑶族聚在一类;而白裤瑶与广西苗族、云南苗族聚为一类;湖南苗族为另一类。结论:探讨苗瑶民族迁徙化对其体质特征的影响,对研究苗瑶民族的起源、演进、遗传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群体ApoE基因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特点及群体之间的差异。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对东北地区7个少数民族群体共216个健康个体该基因中4个SNP位点进行检测。结果2440位点在所有群体中都存在多态性,且各民族间存在差异;73、2907、3106位点不存在多态性。结论东北少数民族中73、2907、3106位点不具有多态性,2440位点杂合度为0.177,与国外文献报道及国际SNP数据库比较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臧爽  刘琳琳  姚一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2):136-138
目的调查汉区少数民族医学生自我教育情况。方法应用医学生自我教育问卷对中国医科大学117名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五年学制少数民族医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情况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年级医学生自我教育总问卷、自我调控因子、自我认知因子、自我实现因子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年级、五年级少数民族医学生的自我教育情况优于其他年级;女性少数民族医学生自我教育问卷评分显著高于男性少数民族医学生的评分(P〈0.05);不同民族间医学生自我教育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民族医学生自我教育评分优于同校的医学生(P〈0.05)。结论医学教育有其特殊性,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医学教育以及少数民族医学生的自我教育的特点,利用少数民族医学生自我教育自觉性的优势,帮助其实现学业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
Transferrin subtypes were determined by isoelectric focusing (IEF) and a special treatment of sera with Rivanol- ferrous ammonium sulfate (FAS) in a total of 2121 individuals from 11 southern minority populations in China, including Hani minority (217), Buyi minority (209), Tujia minority (168), Miao minority (197), Zhuang minority (171), Yao minority (210), Bai minority (178), Dong minority (157), Yi minority (206), Qiang minority (219) and Li minority (189). TfC1, TfC2 and TfDChi were present in all the populations, whereas TfB was totally lacking. TfC4 was found in only 3 populations and TfC3 in 6; both were present at frequencies of less than 0.01 in all the populations. We found rare phenotypes TfC4-2, TfC4-4, TfC4-1, TfC3-2 and TfD Ching in these populations. The distributions of TfC2 and TfC4 frequency were notable. In these minority groups, the frequencies of the C2 gene were higher (0.25-0.38) than those of the majority Chinese Han nationality (0.18-0.25). In the Bai minority, the TfC2 gene frequency was as high as 0.38, the highest value found in the world to date. Besides being found in US and South American, the TfC2 allele is also present in both Han and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China, although at a frequency less than 0.01, suggesting that the C4 allele probably to ancestral already existed in the ancestral Mongoloid population at a low frequency prior trial separation and increased in frequency in Amerindians due to genetic drift or selection.  相似文献   

16.
本文调查了东北地区5个少数民族的结合珠蛋白的表型分布情况。受检个体共计1021人。经检验,5个群体中Hp的表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法则。分别计算了每个群体中Hp基因的频率,并和汉族中Hp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