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瑞芹  朱丽丽  张会敏  李荣 《广东医学》2016,(11):1741-1744
目的:探讨个性化积极心理干预方法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1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8周个性化积极心理干预。以积极心理健康量表MHC-SF(成人版)、生活质量量表和简明应对方式问卷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积极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应对方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积极心理健康、生活质量(除独立性)和应对方式总分及各纬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前后观察组自身比较显示,积极心理健康、生活质量(除独立性)和应对方式总分及各纬度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积极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和应对方式总分及各纬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积极应对方式与积极心理健康、生活质量总分呈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积极心理健康、生活质量总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个性化积极心理干预能显著提升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积极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铁剂与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在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中的疗效。方法69例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分为铁剂治疗组(A组)、rhEPO治疗组(B组),铁剂+rhEPO治疗组(C组)以及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2周期的化疗,其中A、B、C组分别于每1个周期化疗结束48h后给予右旋糖酐铁150mg/d、rhEPO、右旋糖酐铁+rhEPO治疗,3次/周,连续3周,共用6次。对照组仅接受2周期化疗。所有组别的其他辅助治疗相同,于第二个周期的rhEPO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A、B、C 3组患者经过6周的治疗, Hb、HCT明显升高,同时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有了一定改善,但C组疗效优于A、B组。结论应用铁剂十rhEPO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肿瘤相关性,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癌因性失眠(CRI)现状,分析其与肿瘤相关症状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2-9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放疗科住院的肺癌患者180例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55份(肿瘤组),有效率为86.1%。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和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肺癌(MADSI-L)问卷。将肺癌患者按照PSQI得分分为CRI组(PSQI得分>7分)和正常组(PSQI得分≤7分)。比较肺癌化疗患者与国内常模PSQI问卷各项因子(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得分、PSQI得分情况;分析PSQI得分与MDASI-L问卷各症状相关性;比较正常组与CRI组MDASI-L问卷各症状发生率、发生强度。结果 肺癌化疗患者CRI发生率为68.4%(106/155),肺癌组患者PSQI问卷各项因子得分、PSQI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肺癌化疗患者PSQI得分与疲劳、苦恼、食欲减退、麻木感、气短、恶心、疼痛、体质量下降、便秘、胸闷、呕吐症状存在相关性(P<0.05)。CRI组MDASI-L问卷恶心、气短发生率高于正常组(P<0.05);两组其余MDASI-L问卷相关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I组MDASI-L问卷疲劳、恶心、苦恼、气短、食欲减退、便秘发生强度重于正常组(P<0.05);两组其余MDASI-L问卷相关症状发生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患者化疗期间CRI发生率较高,医务人员需关注对肺癌合并CRI患者疲劳、恶心、苦恼、气短、食欲减退、便秘症状的评估和预防;CRI的改善有望降低肿瘤相关症状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合并抑郁情绪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心内科治疗的72例合并抑郁情绪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6例,A组仅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和治疗。B组患者则加用心理干预,干预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在焦虑抑郁情绪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B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分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的SF-36量表中各维度指标得分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合并抑郁情绪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积极应对方式在颅脑肿瘤术后患者个体掌控感和孤独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选取198例颅脑肿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积极应对方式问卷、个体掌控感量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孤独感量表简化版(ULS-8)分别调查患者的积极应对方式、个体掌控感、孤独感。分析颅脑肿瘤术后患者孤独感、个体掌控感、积极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Bootstrap检验分析积极应对方式在颅脑肿瘤术后患者个体掌控感和孤独感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颅脑肿瘤术后患者个体掌控感量表得分为(20.05±6.60)分,积极应对方式问卷得分为(19.68±2.17)分,ULS-8得分为(15.83±2.97)分。个体掌控感量表得分与ULS-8得分呈负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问卷得分呈正相关,积极应对方式问卷得分与ULS-8得分呈负相关(P<0.05)。积极应对方式在颅脑肿瘤术后患者个体掌控感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效应为-0.062,占总效应的21.1%。结论 积极应对方式在颅脑肿瘤术后患者个体掌控感和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护理人员应积极制订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通过提升患者的个体掌控感,加强其对疾病的积极应对,从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颌面肿瘤患者术后应对方式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口腔颌面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分别于护理前后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价患者应对方式,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存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MCMQ量表各维度评分及应对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较对照组面对应对得分及应对总分明显升高,回避应对得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促使颌面肿瘤患者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建立乐观心态,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对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淋病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评定。结果:淋病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的4个维度中以躯体功能得分最低(22.25±4.54),物质功能得分最高(25.39±4.23)。淋病患者应对方式是以自责(0.78±0.28)、幻想(0.63±0.26)、退避(0.61±0.25)和合理化(0.51±0.22)为特点,而很少采用求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本研究发现,自责、退避、合理化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总分呈负相关(r=-0.87,-0.41,-0.56,P〈0.05)。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维度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总分呈正相关,r=0.69,P〈0.05。结论:积极的应对方式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医务人员要重视淋病病人对压力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教育他们使用正性应对,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年胶质瘤患者术后化疗期间应对方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87例中年胶质瘤患者进行调查,并就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中年胶质瘤患者生活质量中的"生活满意度"得分最高,"社会经济状况"得分最低;在应对方式的采用和效果上得分最高的均是"乐观"应对方式,得分最低的是"情感"应对方式,从中年胶质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上看,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采用无关,而与所用应对方式的效果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中年胶质瘤患者术后化疗期间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及其相关性,以寻找提高生活质量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癌症患者生存质量量表(EROTCQLQ-C30)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分别对30例住院肝癌患者(患者组)和30名健康成人(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患者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患者最常采用的应对方式依次为面对或斗争、回避、屈服或接受;屈服或接受应对方式与肝癌患者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肝癌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但首要采用积极面对;在护理工作中,指导患者尽量避免屈服心理,以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20年7月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就诊并确诊为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 OLP)183例患者的家属进行调查,统计糜烂型OLP患者家属的一般情况、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以及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呈中等强度,总分为(83.02±5.63)分,社会支持总分为(39.53±5.68)分,应对方式总分为(32.52±8.98)分。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不明确性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其3个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复杂性维度得分、信息缺乏性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为负相关关系(r=-0.175、-0.184,P<0.05)。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不明确性维度得分、复杂性维度得分与积极应对维度得分为负相关关系,与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为正相关关系(P<0.05),信息缺乏性维度得分、不可预测性维度得分与积极应对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家属其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光动力学疗法和膀胱内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远期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9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和治疗方式的不同,将90例患者划分为A组、B组,每组病例各为45例,A组采取常规治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和膀胱内灌注化疗),B组联合应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和光动力学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情况和远期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在随访中发现A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低于B组,且肿瘤复发率也明显高于B组,二者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在膀胱癌的临床治疗中,相对于膀胱内灌注化疗而言,光动力学疗法可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肿瘤的复发率也比较低,在临床中值得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12.
何苗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8):25-26,31
目的:观察顺铂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4月~2010年4月61例消化道肿瘤癌性腹水患者治疗情况,将其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31例患者给予顺铂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B组30例患者给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结果:全部患者腹水消退的总有效率为57.3%,A组有效率为64.5%(20/31),B组为50.1%(15/30),A组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毒副反应比较,A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副作用明显低于B组。A组白细胞化疗后较化疗前降低不明显(P〉0.05);B组白细胞化疗后较化疗前降低明显(P〈0.05)。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影响较小。结论:顺铂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有效率高,毒性反应小,治疗方便安全,不仅改善了症状,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姑息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颈外静脉与前臂静脉留置针及颈内静脉置管方式的比较研究,探讨如何减少妇科化疗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化疗中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节约成本,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对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静脉滴注,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颈外静脉留置组(简称A组)和前臂静脉留置组(简称B组)、颈内静脉置管组(简称C组)进行临床观察与研究。结果iA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2.5%,B组为30.O%,C组为0,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68.460,P〈0.01)。A组患者并发症外渗发生率为2.5%,B组为17.5%,C组为0,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29.804,P〈0.01)。A、C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正常,B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需人照顾。结论:在妇科肿瘤患者静脉滴注化疗药物时选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颈内静脉置管的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但操作的简易程度及操作成本颈外静脉留置针更加优于颈内静脉置管,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对方式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寻求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喉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将58例喉癌患者设为病例组,并以同期58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医学应对问卷(MCMQ)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病例组的整体生活质量领域和各功能领域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生活质量水平较低;与常模相比,病例组较多采用面对和回避两种应对方式,其生活质量与面对呈正相关(P〈0.05),与回避、屈服呈负相关(P〈0.01)。结论喉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降低,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促使患者采取面对方式以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化疗期肺癌患者应对方式与胃肠道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化疗期肺癌患者分别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医学应对问卷、胃肠道反应评估表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除回避得分与便秘得分、屈服得分与腹泻得分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外,面对、回避得分与患者胃肠反应得分均呈负相关(r值范围-0.419~-0.150,P<0.05),而屈服得分与患者胃肠反应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范围0.156~0.375,P<0.05)。进一步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面对和屈服对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分别可解释相应胃肠道反应9.9%~21.9%的变异,屈服对其影响为正性,而面对为负性。结论应对方式与化疗期肺癌患者胃肠道反应密切相关,患者积极地应对有助于减轻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骨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焦虑、抑郁情绪与应对方式的现状,探讨其关系.方法 应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109例骨肿瘤化疗患者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骨肿瘤化疗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是35.78%、31.19%.积极应对得分低于常模,消极应对得分高于常模,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的消极应对得分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345、0.226,P<0.05).结论 骨肿瘤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反应普遍存在.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消极面对压力.焦虑、抑郁情绪对患者的应对方式有负性影响,焦虑、抑郁程度越高,应对越消极.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人格特质以发现不良的心理变化,提供个体化的心理指导,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沈慧 《河北医学》2014,(3):516-518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卵巢癌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8例卵巢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开展舒适护理将卵巢癌化疗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指导下的卵巢癌护理措施,而B组患者则接受舒适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结果:B组患者焦虑标准分(41.29&#177;4.53)分、抑郁标准分(42.45&#177;4.46)分明显低于A组的(P<0.05),而B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92.45&#177;5.46)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舒适护理活动能够明显降低卵巢癌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青少年子女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主观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对明确诊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名青少年子女,根据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评分情况将其排序,按照27%的划界原则选取心理韧性高、低分组各32名.再分别进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少儿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测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男性、女性子女心理韧性评分均低于普通中学生(P<0.05或0.01).心理韧性高分组精神分裂症患者青少年子女SCSQ积极应对维度评分及总分[( 27.84±8.61)分,(34.61 ±5.49)分],均高于心理韧性低分组[(21.78±6.05)分,(31.07±5.11)分,P<0.01];而消极应对维度评分低于心理韧性低分组(P<0 01).心理韧性高分组精神分裂症患者青少年子女ISLQ评分,除生活环境维度外,其他各维度得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及总分均高于心理韧性低分组(P< 0.05或0.01).心理韧性总分与ISLQ总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及SCSQ总分、积极应对得分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P<0.01);仅心理韧性目标专注维度与ISLQ认知成分、SCSQ消极应对维度得分无相关性,其他心理韧性各维度得分与ISLQ、SCSQ各维度得分也显著相关(P<0.01或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青少年子女心理韧性相对较差;心理韧性高分组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主观生活质量好于心理韧性低分组;心理韧性与积极应对、主观生活质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甲地孕酮对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醋酸甲地孕酮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及生活质量、毒副反应、疗效。方法:82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按入院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采用MA与化疗联用方案,即口服MA160mg,2次/d,用药1d~7d;B组40例,采用单独化疗方案。化疗方案采用以5-Fu为基础常规方案。结果:两组客观有效率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临床获益率CB(CR+PR+SD)分别为76.2%、50.0%,A组比B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甲地孕酮联合化疗能够改善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方便经济、副作用小,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状态及其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取样选取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160名,利用一般资料问卷,激惹、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IDA)、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调查其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情况。结果: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状态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焦虑、抑郁、外向型激怒和内向型激怒;应对方式中选择积极应对的面对、回避,消极应对的屈服,得分分别为(10.32±2.76)、(18.39±3.24)和(15.08± 2.96)分;社会支持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相关分析显示,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状态各维度得分与积极的应对方式即面对和回避得分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消极的应对方式屈服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状态各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结论: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较明显,消极的应对方式可能加重其心理问题,而积极的应对方式和更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改善不良心理状态,临床可以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