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前列腺疾病血清PSA的测定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BPH)、前列腺增生并发急性尿潴留(BPH+AUR)、前列腺癌中的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52例健康体检者,50例BPH患者,31例BPH+AUR患者,41例前列腺炎患者及16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的水平。结果:5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PSA均<4.0μg/L,BPH患者与前列腺炎患者的PSA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前列腺癌与BPH+AUR患者PSA水平均明显升高,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二者PSA值重叠甚多。结论:PSA并非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指标,与BPH+AUR的鉴别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 -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 PSA)及其比值 (f/tPSA)对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慢性前列腺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 162例血清t- PSA异常的 ( >4μg/L)的前列腺癌和BPH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血清中t PSA和f PSA通过酶免微粒子捕捉法测定。前列腺癌与BPH、慢性前列腺炎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 t -PSA≥26μg/L时,t PSA对前列腺癌的特异性非常显著。t- PSA≤20μg/L时,前列腺癌组与BPH、慢性前列腺炎组的f/tPSA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1),前列腺癌患者的f/tPSA值显著低于BPH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结论 f/tPSA对t- PSA在 4 ~20μg/L之间的前列腺癌和BPH、慢性前列腺炎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f/t PSA≤0. 2时都应怀疑前列腺癌,F/T越小,对前列腺癌的特异性越高,因此都应进行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PSA水平测定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汉林  张志根  顾苗根 《浙江医学》2001,23(8):460-461,463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在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8例BPH和22例PC患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计算FPSA/TPSA比值,并测定BPH患者的实际前列腺体积(PV).结果BPH患者FPSA值为(1.63±1.08)μg/L,TPSA值为(12.38±8.26)μg/L,FPSA/TPSA比值为0.25±0.13;PV为(14.0±1.08)cm3,PV每增加1mm3,TPSA平均增加0.17μg/L,而FPSA平均增加0.03μg/L;BPH患者年龄、PV分别与FPSA、TPSA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而与FPSA/TPSA比值无相关性(P>0.05);患者年龄与PV无相关性(P>0.05).PC患者FPSA值为(6.05±1.46)μg/L,TPSA值为(37.44±11.58)μg/L,FPSA/TPSA比值为0.14±0.11,与BPH患者比较,FPSA、TPSA值均明显上升(均P<0.05),而FPSA/TPSA比值明显下降(P<0.01).结论BPH患者血清PSA水平随年龄、PV的增加而上升;PC患者血清PSA水平升高且较BPH患者更为明显,而FPSA/TPSA比值明显下降,当其<0.15时诊断为PC的准确率达77%;测定PSA水平对指导BPH和PC的诊断和治疗、判断PC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①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在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 (BPH)、前列腺增生并发急性尿潴留(BPH AUR)、前列腺癌中的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②了解PSA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 (CLIA)检测 5 2例健康体检者 ,5 0例BPH患者 ,3 1例BPH AUR患者 ,41例前列腺炎患者及 16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的水平。结果 ① 5 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PSA均 <4.0 μg L ,BPH患者与前列腺炎患者的PSA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并发急性尿潴留患者PSA水平均明显升高 ,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但二者PSA值重叠甚多。②PSA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①PSA并非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指标 ,与前列腺增生并发急性尿潴留的鉴别缺乏特异性 ;②在分析PSA水平时应考虑年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 患者发生急性尿潴留(AUR) 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48 例BPH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有无AUR 发生的两组患者临床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合并AUR 的患者为164 例(29.9%),不伴有AUR 的患者为384 例(70.1%)。两组患者的年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移行区体积、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游总比及PSA 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病程和移行区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IPSS、残余尿量、tPSA 与AUR 发生呈正相关,Qmax 与AUR 发生呈负相关。结论:发生AUR 的BPH 患者,其主要临床特点是年龄较大、IPSS 值高、Qmax 减少、前列腺体积增大、血清PSA 升高及残余尿增多等,其中IPSS、残余尿量、tPSA 及Qmax 可作为预测AUR 发生的主要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PSA)及百分率 (f/tPSA % )检测前列腺癌 (PCa)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用酶免法测定 35例PCa及 7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血清tPSA水平 ,4tPSA <10ng/ml患者另测其fPSA ,计算f/tPSA(% )。 结果 血清tPSA <4、4~ 10、>10ng/ml者发现PCa的比例组间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 4~ 10ng/ml组 ,PCa和BPH者f/tPSA(% )分别是 9.1± 4.8、16 .4± 6 .1,差别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tPSA仍是PCa筛查的有效瘤标 ,tPSA低水平时 ,f/tPSA(% )检测PCa则更为灵敏精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TK1和PSA检测在诊断和鉴别诊断良性前列腺疾病(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PCa)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免疫点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来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确诊的100例前列腺癌患者、8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8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TK1水平,同时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PSA(TPSA/FPSA)含量.比较前列腺癌患者与前列腺良性疾病及对照组的TK1及PSA水平的差异,以及前列腺癌组患者血清TK1和PSA水平与术后复发及手术前后关系.结果 前列腺癌组PSA(56.38±14.25)和TK(8.54±3.65)1水平显著高于前列腺良性肿瘤[PSA:(4.78±2.54);TK:(1.51±0.48)]和健康人群组[PSA:(1.35±1.27);TK:(0.94±0.51)],(P<0.01),且前列腺良性肿瘤组[PSA:(4.78±2.54);TK:(1.51±0.48)]与健康人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A:(1.35±1.27);TK:(0.94±0.51)],(P<0.05).PSA和TK1联检前列腺癌其灵敏度和特异性都有所提高,(FPSA/tPSA的灵敏度为67.4%,特异度为73.5%.血清TK1的灵敏度为71.5%,特异性为78.24%,二者联合检测PCa的灵敏度位为97.54,特异度为91.38.且血清TK1水平在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前:tk1:(8.54±3.65);tPSA:(56.38±14.25);fPSA:(5.21±1.33);fPSA/tPSA:(0.09±0.04),手术后:tk1:(4.11±4.06);tPSA:(49.68±13.02);fPSA:(5.01±1.55);fPSA/tPSA:(0.11±0.05).术后复发的前列腺癌患者中,TK1水平明显升高[无复发(3.06±2.16);有复发(9.65±4.89),P<0.05].结论 血清TK1可为前列腺癌预后判断及病情监测提供重要价值,与PSA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及其相关指标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45例PCa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患者(BPH组)和45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作为对照。血清总PSA(tPSA)和血清游离PSA(fPSA)采用酶放大化学发光仪进行测定,并计算fPSA/tPSA的比值。结果:观察组血清tPSA和fPSA水平均显著高于BPH组(P0.01),BPH组又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当tPSA的值4.0、4.0~10.0及10.0μg/L时,BPH患者分别占64.0%、30.0%和4.0%,PCa患者分别占8.9%、22.2%和68.9%,正常对照组分别占97.8%、2.2%和0.0%,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fPSA/tPSA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BPH组(P0.01),而BPH组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4.0~10.0的灰色区域内,PCa和BPH患者在fPSA/tPSA临界值为0.16时,观察组中80.0%的患者fPSA/tPSA比值0.16,而BHP组中86.7%的患者fPSA/tPSA比值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tPSA结合fPSA/tPSA可以作为临床上诊断PCa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PSA灰区(tPSA4-10ng/ml)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前列腺增生症(BPH)、前列腺癌(PCa)的诊断效用。方法 162例患者经临床确诊后分为BPH组104例和PCa组58例,分别检测其血清PSA、f/tPSA、直肠超声检测前列腺体积并测算PSAD数值。结果 PCa组血清tPSA与BP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血清f/tPSA较BPH组明显降低(P<0.01),PCa组PSAD值较BPH组明显升高(P<0.01)。随f/tPSA、PSAD升高,PCa诊断的敏感度也升高但特异度下降。PSAD对PCa诊断特异度明显高于f/tPSA比值。结论 f/tPSA比值和PSAD对诊断BPH、PCa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姚少利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7(11):1477-1479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及其相关指标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45例PCa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患者(BPH组)和45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作为对照。血清总PSA(tPSA)和血清游离PSA(fPSA)采用酶放大化学发光仪进行测定,并计算fPSA/tPSA的比值。结果:观察组血清tPSA和fPSA水平均显著高于BPH组(P0.01),BPH组又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当tPSA的值4.0、4.0~10.0及10.0g/L时,BPH患者分别占64.0%、30.0%和4.0%,PCa患者分别占8.9%、22.2%和68.9%,正常对照组分别占97.8%、2.2%和0.0%,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fPSA/tPSA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BPH组(P0.01),而BPH组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4.0~10.0的灰色区域内,PCa和BPH患者在fPSA/tPSA临界值为0.16时,观察组中80.0%的患者fPSA/tPSA比值0.16,而BHP组中86.7%的患者fPSA/tPSA比值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tPSA结合fPSA/tPSA可以作为临床上诊断PCa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比值(f/t)在tPSA为4~10ng/ml时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对83例血清tPSA为4~10ng/ml的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回顾行分析。均经由B超引导下行前列腺穿刺组织学验证。酶免微粒子捕捉法测定血清中tPSA与fPSA。结果:本组中32例(38%)为前列腺癌,51例(62%)为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组tPSA的平均值分别为6.63ng/ml和6.99ng/ml,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前列腺癌患者f/t值显著低于前列腺增生患者(0.16vs0.23,P<0.01)。以f/t比值0.16作为前列腺癌的诊断临界值时,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1%、78%。结论:f/t值对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鉴别有重要意义,以0.16作为诊断临界值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38例行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出前列腺癌患者59例,临床分期T1期:0例,T2期:8例,T3期:22例,T4期:29例。穿刺阳性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水平、前列腺体积、PSA密度(PSAD)、(f/t)/PSAD、前列腺钙化率分别为82.5(2.6~490.5)ng/ml、47.6(17.2~110.6)cm3、2.5(0.05~22.0)ng.ml-1.cm-3、0.381(0.008~1.71)、33.9%,穿刺阴性者分别为12.5(0.97~54.4)ng/ml、70.1(12.3~206.6)cm3、0.23(0.01~2.39)ng.ml-1.cm-3、1.685(0.071~9.938)、4.1%,两组有统计学差异。238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易操作,前列腺癌检出率较高,必要时进一步分析PSAD、(f/t)/PSAD值可提高穿刺特异性,严重并发症少,目前仍是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Nesbit法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其中采用Nesbit法行TURP术治疗37例(Nesbit组),改良Nesbit法行TURP术治疗39例(改良Nesbit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手术时间、切除腺体重量、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无大出血及前列腺电切综合征发生,两组患者术后I-PSS、QOL、Qmax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差异并不明显(P〉0.05);改良Nesbit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Nesbit组(均P〈0.01),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Nesbit组(均P〈0.05)。结论应用个体化围手术期处理,择期行改良Nesbit法TURP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系统穿刺(transrectal prostate systematic biopsy,TR-SB)和磁共振-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融合靶向穿刺(transperineal prostate targeted biopsy,TP-TB)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检出率的差异,探讨两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的行经直肠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共310例,按穿刺方式将患者分为TR-SB组和TS-TB组,比较2种穿刺方式对前列腺癌、临床有意义的前列腺癌(clinically significant prostate cancer,CSPCa)检出率和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在总前列腺特异性抗体(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4~50 ng/mL的患者中,TR-SB和TP-TB2种穿刺方式对PCa和CSPCa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tPSA水平处于4~<10 ng/mL或10~<20 ng/m...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PKEP)治疗高危、超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52例高危、超大(>120 g)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均行PKEP.观察患者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RUV)、最大尿流率(Qmax)情况.结果 该组52例BPH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30.12±12.14)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20.24±9.81)mL,平均住院时间为(14.52±1.82)d,切除前列腺组织平均质量为(113.42±12.53)g;随访6个月,无严重并发症;术后IPSS、QOL、RUV、Qmax均有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EP治疗高危、超大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指裂术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Qiu MX  Wang D  Wu HM  Xiong GB  Chen ZX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6):1852-1853
目的评价前列腺指裂术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体积〈30g)致膀胱出口梗阻(BOO)的疗效。方法对36例小体积前列腺增生致BOO患者行前列腺指裂术,比较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及残余尿量(PRV)治疗前后变化,评价该术式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前列腺指裂术。IPSS由术前14.19±5.35降至术后5.03±2.66(P〈0.001),Qmax由术前Qmax(6.19±2.14)ml/s升至术后(17.71±4.10)ml/s(P〈0.001),PRV由术前(50.58±14.84)ml降至术后(8.53±4.78)ml(P〈0.001)。共33例患者获随访,术后随访平均32个月(9—52个月)。结论前列腺指裂术是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致膀胱出口梗阻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笔者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8月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53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59~88岁,平均69岁.于L2-3或L3-4作蛛网膜下腔穿刺,留置硬膜外导管.结果 麻醉时间60~150 min,平均80 min.灌洗液用量为6~27L,平均16L.无术后头痛、硬膜外穿刺穿破硬脊膜等麻醉相关并发症.患者均能耐受麻醉和手术操作.所有患者未发生前列腺电切综合征,输血8例,术后50例发生膀胱痉挛.结论 只要术前准备充分,术中严密监测管理,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验证经会阴磁共振超声三维矩阵定位靶向穿刺技术对提高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的价值.方法 选取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2月至6月行经会阴磁共振超声三维定位靶向前列腺穿刺活检十系统性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共15例.15例患者既往有至少1次阴性穿刺的病史,有行再次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指证,且穿刺前多参数磁共振检查提示有可疑发生前列腺癌的位点,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4~5分,根据磁共振图像对前列腺腺体中的可疑位点进行三维定位(X、y、Z轴3个坐标).全麻后,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行系统性前列腺穿刺活检,后根据三维定位的坐标在经直肠超声图像中进行定位,并根据定位的位置行超声引导下的经会阴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结果 15例患者中有14例确诊为前列腺癌(93.3%),单纯靶向穿刺活检阳性13例(86.7%),单纯系统性穿刺活检阳性6例(40.0%),系统性穿刺活检阳性而靶向穿刺活检阴性1例(6.7%),靶向穿刺活检阳性而系统性穿刺活检阴性8例(53.3%),系统性穿刺活检和靶向穿刺活检均为阴性1例(6.7%).两种穿刺方法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经会阴磁共振超声三维定位靶向前列腺穿刺技术可以准确定位并靶向穿刺磁共振显示的可疑位点,对经直肠系统性穿刺活检易漏诊的位置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但其确切的效果仍需大样本的病例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正常时,如何避免前列腺癌的漏诊。方法:对203例血清PSA水平正常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病理检查中发现的6例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例前列腺癌患者普通超声检查和肛门指诊未发现前列腺癌的征象,均为初次就诊入院,6例患者中病理检查有1例差(未)分化和1例中分化前列腺癌,病情发展迅速,短期内死亡。其余4例病理检查为高分化前列腺癌的患者目前仍存活。结论:早期偶发前列腺癌和进展型前列腺癌可能出现血清PSA正常,有发生漏诊的可能。应综合超声、磁共振,特别是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和前列腺特异抗原速率来考虑,对疑似患前列腺癌的患者进行前列腺穿刺病检,以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transurethral plasma 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PKR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知情同意及自主选择原则,收集符合入选标准684例,分为PKRP组和TURP组,每组各342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ost-void urine volume,PVR),比较两组手术后血红蛋白下降程度、血清钠变化程度、导尿管留置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两组患者年龄、前列腺重量、术前IPSS评分、Qmax、PVR、血红蛋白水平、血清钠水平、住院时间、前列腺切除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患者手术前后的IPSS评分、Qmax、PV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KRP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血清钠下降值低于TURP组,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短于TURP组,术后出血发生率小于TURP组,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ransurethral resection syndrome,TURS)发生率低于TURP组,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PKRP组低于TURP组(均P<0.05)。两组术后感染、尿道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RP治疗BPH与TURP疗效相近,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BPH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