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山莨菪碱对带蒂皮瓣血循环重建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对家兔带蒂皮瓣血循环重建作用,方法;选取新西兰家兔24只,于局麻下,在背部正中线两侧做蒂在头侧的7cm×5cm皮瓣。动物分为两组,实验组注射山莨菪碱,对照组以及相同剂量和方法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皮瓣形成术后2,3,4,5,6天和术后8天对皮瓣进行了墨汁灌注,并于皮瓣透明后经计算机图像处理测量血管密度。结果:实验组皮瓣血管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山莨菪碱可以促进皮瓣与  相似文献   

2.
实验选用20只成年家犬对带蒂阔筋膜移植修复股骨头骨缺损的能力进行研究,人为造成两后腿股骨头外侧1/2全层软骨面缺损,右侧移植带蒂阔筋膜,左侧空白对照。术后不同时期分别进行形态学,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实验结果表明,移植带蒂阔筋膜在关节腔内可转化成透明软骨,从而为临床阔筋膜移植治疗股骨头软骨缺损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带蒂大网膜移植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杂种犬9只,应用肌注甲基强的松龙诱导出股骨头缺血坏死动物模型,于第8周在C臂机下行带蒂大网膜移植右侧股骨头术为实验组,将未行任何处理的对侧(左侧)为各自的对照侧。对比两侧股骨头形态、骨小梁结构、骨细胞、骨髓脂肪细胞、骨陷窝,以及毛细血管数、血管直径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实验组非手术侧股骨头密度不均匀,有囊性透亮区,出现股骨头变形、股骨头塌陷、股骨头碎裂及髋关节脱位;可见大量空骨陷窝,血管数目相对减少,血管直径相对变细,髓腔内造血细胞减少和肥大的脂肪细胞增多,具有典型的骨细胞变性、坏死征象。实验组大网膜移植侧股骨头毛细血管大量增生,形成网络状,坏死灶内有大量的新生骨小梁、幼稚的成骨细胞。结论:利用C臂X线机定位钻孔,带蒂大网膜移植能改善犬激素性缺血性坏死的股骨头的微循环,减低骨内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骨的修复。手术创伤小,手术简便。  相似文献   

4.
兔关节囊自体游离移植形成软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兔髋关节囊移植化生软骨的可能性 ,为修复股骨头软骨缺损提供新材料。方法 :新西兰幼兔 2 4只 ,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 16只 ,取左髋关节囊 5mm× 5mm修复同侧股骨头软骨缺损 4mm× 4mm ;对照组 8只 ,仅造成左股骨头软骨缺损 4mm× 4mm。术后左髋进行持续被动活动 3周。这两组的右髋手术方法同实验组 ,术后让其自由活动 ,作为亚对照组。术后 6周及 12周处死动物 ,进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软骨形成率占 87.5 % (14/16 ) ,明显优于亚对照组的 2 9% (7/2 4) (χ2 =13 .0 99,P <0 .0 0 1) ,对照组无软骨形成。实验组及亚对照组 6周时 ,移植区表层可见滑膜细胞 ,深层为软骨细胞 ,12周时软骨细胞逐渐增多 ,对照组缺损区为纤维组织。结论 :兔髋关节囊移植可化生关节软骨 ,持续被动活动优于自由活动。关节囊游离移植在临床上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扩张术对血管束移位预构带软骨的复合组织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扩张术对血束移位预构带软骨复合组织皮瓣的预构进程成活面积的影响。方法采用雄性日本大耳白兔30只,分为扩张组、硅胶膜衬垫组及正常预构组,每组10只,血管束移位后,在肉膜深面分别植入扩张囊及硅胶膜,扩张囊组1wk后开始注水50mL,2wk后再补注50mL。3wk后形成仅以预构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观察记录其成活面积,并行钼钯X线造影观察新生血管情况。结果3组动物形成的预构皮瓣成活面积经方差分析  相似文献   

6.
兔血管束预构带软骨复合组织瓣成活的机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预构带软骨复合组织瓣成活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采用雄在耳白兔37只,将A组20只于预后旋糖酐液灌注,活体观察皮瓣的染色范围,B组10只,手术后7,10,14,21和28d行乳胶、硫酸钡、铅丹造影,C组7只,于 7,10,14,21和28d行预构复合组织瓣及任意皮瓣、轴型皮瓣,ECT照像检查复合组织瓣血流变化情况。结果 A组活体染色,2wk始近蒂部染色,渐向皮瓣远端,4wk皮瓣基本染色完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被移植的软骨能否在异体成活,以便探讨应用软骨移植重建关节功能的方法,我们于一九七八年五月至七月进行了九只家狗带部分骨组织的股骨头软骨移植试验。经六至二十九个月的初步观察和部分病理检查证明,被移植的软骨组织已有部分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设计建立一种以骨膜固有血管血供为主的带蒂骨膜瓣翻转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新方法。方法 :用墨汁混合液血管灌注观察大耳白兔股骨外髁部切取的“U”形骨膜瓣模型的血供。取大耳白兔 32只 ,在双膝股骨髌面外侧造成 5mm× 8mm的全层软骨缺损 ,分别行带蒂骨膜瓣 (实验组 )和游离骨膜移植 (对照组 ) ,术后 2周、4周、8周、12周取材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该骨膜瓣模型的血供主要来自骨膜固有血管 ,可维持骨膜瓣的存活。术后 4周 ,对照组和实验组新生组织的优势组织性质分别为纤维组织和幼稚软骨 ,术后 12周 ,实验组有75 %的优势组织性质为类透明软骨 ,对照组为 12 .5 %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带蒂骨膜瓣移植的成软骨能力优于自体游离骨膜移植 ,且取材简便、术式简单、操作容易。  相似文献   

9.
带蒂缝匠肌肌骨瓣 手术方法: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取仰卧位,垫高患侧臀部。采用Smith-Petersen切口,依次切开各层,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之间将股外侧皮神经游离后加以保护,切开关节囊并将增厚的滑膜组织切除,显露股骨颈部。在髂前上棘处用骨凿取一骨瓣,再在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凿与骨瓣大小的3.0cm×2.0cm×1.5cm带有缝匠肌和血管的骨槽,刮除股骨头内死骨及硬化骨,到达距股骨头软骨面0.5~1.0cm为止,填入部分松质骨碎块,将已游离带蒂的骨块移植于骨槽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管束植入后,预构组织瓣中移植软骨细胞酶活性的变化,探讨预构软骨皮瓣的启动时机。方法:选用24只新西兰白兔,将左耳中央动,静脉束及带软骨膜的软骨植于额顶部皮瓣下,并应用酶组织化学技术,血管墨汁灌注等实验手段,观察移植软骨细胞酶活性在移植早期的改变。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移植软骨在经历细胞代谢由低到高的变化过程后,当血运重新建立时,软骨膜下出现成软骨现象。结论:血管束植入后5-6周,新生软骨细胞趋于成熟,此时可以启动预构软骨组织瓣。  相似文献   

11.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足跟、踝关节和足背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供区的切口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覆盖,皮瓣面积4cm×5cm~11cm×10cm。结果:术后18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创面均愈合;皮瓣远端坏死2例。术后12例获随访6~12个月,皮瓣外形满意,颜色与周围组织相同,未出现破溃。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一种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液氮冷冻法制作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可行性,寻找一种较为理想的ANFH的造模方法。方法: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利用改良液氮冷冻法,制作ANFH模型,分别在术后2,4,6,8周行大体观、MRI、X线及Masson三色染色观察。结果:造模后2周股骨头变化不明显;造模后4周股骨头表面软骨变性,软骨下骨部分坏死;造模后6周股骨头表面软骨部分剥脱,软骨下骨坏死增多;造模后8周股骨头大部分骨质坏死,甚至出现塌陷。结论:改良液氮冷冻方法制作的股骨头坏死模型,其影像学及组织学改变较为符合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改变,且此法制作模型简单,费用低,坏死表现早,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3.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2008年4月-2010年12月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13例,单纯皮瓣修复9例,阔筋膜成型修复肌腱缺损3例,桥式交叉修复小腿皮肤缺损1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平均随访3~24个月,4例臃肿6个月后整形,皮瓣外观及肢体局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种皮瓣在足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分别采川游离足背皮瓣3例,岛状足背皮瓣11例,足底内侧岛状瓣5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7例,局部随意皮瓣2例,修复21位患者足部的缺损。结果除2例足背动脉岛状皮瓣,1例足背游离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其余均完全成活。结论针对伤情,合理选择供区,才能获得满意的皮瓣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瓣在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1年3月~2007年8月运用颏下岛状瓣进行缺损修复的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例患者中有2例是舌癌,2例是颊粘膜癌。结果:术后4例颏下岛状瓣均成活。修复后的舌体静态形态佳;动态表现舌的运动不受限,语音清晰,吞咽功能良好;修复后的颊粘膜表面光滑,无肥厚臃肿,不影响上下颌的咬合。4例术后均给予放疗,放疗后舌、颊部无异常变化。结论:颏下岛状瓣供血血管恒定,成活率高,手术方法简便,并能够提供足量组织,且能够耐受放疗,是修复头颈部缺损较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多种(肌)皮瓣修复各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足部缺损的类型和部位,应用13种(肌)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76例.结果:随访半年至18年,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部分坏死,1例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皮肤部分坏死,3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局部换药后皮瓣成活,其余皮瓣全部成活.3例游离背...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自体骨膜游离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营养机制及营养来源。方法:用白兔20只,分为3组,A组行关节腔内骨膜游离置入,B组行浅表软骨缺损骨膜移植,C组行深处骨松质的软骨缺损骨膜移植。通过组织形态学方法观察移植骨膜的衍化及转归。结果:8wk后A组置入的骨膜形成游离体,B组仅有少量软骨再生,且质量较差,C组有良好的软骨生成。结论:营养是骨膜化生的重要影响因素,自体骨膜游离植入关节腔后,滑液是其主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损伤区组织缺损的性质、面积、深度及功能要求,选择合适的供皮区14处,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特别在电击伤有广泛皮肤损伤,选择皮瓣供区时,应考虑到早期周围血管损伤的因素,在远离损伤的部分为宜,早期行局部皮瓣转移应慎重。需要皮瓣修复的病例中,以传统皮瓣,岛状皮瓣和游离皮瓣为序,即简便又不需用复杂方法,使皮瓣一期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G Zhang 《中华医学杂志》1990,70(12):676-8, 46
The blood supply of free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 and myocutaneous flap comes from the descending branch of the lateral femoral circumflex artery. On the basis of anatomical data, the descending branch coincides with the lateral superior genicular artery. Therefore, the authors suggested reversed anterolateral thigh island flap and myocutaneous flap transplantation. The blood supply of the reversed island flap, is from the lateral superior genicular artery. The flap seemed to have a constant vascular anatomy with a long pedicle and a large diameter, so that dissection of the flap can be accomplished easily. Moreover, donor defects were usually closed primarily without the need of skin-grafting. Since 1985, 4 cases of soft tissue defect around the knee joint have been repaired with reversed anterolateral thigh island flap and myocutaneous flap. All flaps survived completely and obtained satisfactory results. In this paper, the anatomy, design and operative technique of the flap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血管定位能否提高胸大肌岛状皮瓣的速度和安全性。 方法:41例患者进行头颈肿瘤一期重建,所有患者采用岛状皮瓣修复,其中超声处理组21和对照组20例。在超声处理组中,术前超声描记处胸肩峰动脉的走行及其最下入肌点,同时标记第四或第五胸廓内动脉的穿支血管起点。画一条从最下入肌点到第四或第五胸廓内动脉穿支起点的直线,以这条直线为轴设计胸大肌岛状皮瓣。在对照组没有超声标记,术者要仔细辨别胸肩峰动脉最下入肌点和胸廓内动脉穿支起点。 结果:在超声标记组,从锁骨中点到胸肩峰动脉的距离为5.1±1.2 cm( ±S,以下同) ,从开始设计到转移皮瓣时间为51 ± 10.5 分钟,而对照组为 78 ± 13.9 分钟,两者差异显著(p<0.01)。在治疗组和对照组,皮瓣部分坏死率分别为 4.7 %(1/21) 和35%(7/20) 。在对照组,1例患者因胸大肌岛状瓣制作术中损伤解剖最下入肌点,造成该血管损伤而放弃。 结论:术前超声检查能缩短胸大肌岛状皮瓣的手术时间, 并能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