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新棕,陈棕,陈棕炭及市售止血药血安(棕榈子提取物的干浸膏)等的水,醇,乙醚提取液的薄层层析和对小鼠,家兔凝血时间的测定。结果表明新棕,陈棕,陈棕炭,血安等主要斑的数量,荧光,Rf值相同,由此推断其止血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相同的。20%陈棕炭水煎液即有显著的凝血效果(P<0.05),30%以上浓度时,其凝血作用与同浓度的血安比,似有超过血安的趋势。通过时效关系的测定,发现陈棕炭体内有效浓度维持24  相似文献   

2.
棕榈从唐代开始制炭入药用,其制炭方法主要有烧灰、炒炭和煅炭等。现代对棕榈的炮制研究主要是对其药用部位、药材的新陈及不同制炭方法等进行了成分和药理的研究比较。 鉴于棕榈药用部位不一致。叶定江等以小白鼠凝血时间和止血时间为指标,对棕皮、棕板及陈棕3种规格的药材制成的水煎剂和混悬剂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棕板的止血效果远不及棕皮;陈棕皮水煎剂无止血作用,而陈棕皮炭的煎剂和混悬剂则有明显 的止血作用;无论新棕皮或新棕板,对小白鼠凝血、出血时间均无影响;陈棕、陈棕皮(除水煎剂外)则有明显的缩短出凝血时…  相似文献   

3.
卷柏制剂上血作用实验观察的结果表明:以200%卷柏注射液给小鼠iP0.2ml/10g其凝血时间明显缩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另以卷柏炭喂饲小鼠8天后,测定凝血时间也明显缩短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两组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意义。卷柏对家兔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虽给药后较给药前缩短,但统计学处理结果为(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对离体兔耳血管灌流的实验结  相似文献   

4.
棕榈始载于唐《本草拾遗》,药用部位主要是叶鞘纤维(棕皮)及干燥叶柄(棕板),常用于治疗咯血、衄血、便血、血淋、崩带、下痢等症。华南、西南地区多用陈棕皮、华东地区用陈棕、华北、西北地区多用棕板。1977年版药典用棕板。查阅自唐以来记载棕榈的74部国内有关医药文献,其中仅有建国后的6部将棕板作为药用部位记载,而注明使用棕皮者却有53部之多。本实验结果表明,棕皮的止血、凝血效果明显优于棕板。1963年版和1977年版中国药典均将棕板作为正品药材收载,并规定传统所用的棕毛作为非药用部位除去,这  相似文献   

5.
鸡冠花及其炭品对大鼠凝血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鸡冠花及其炭品对大鼠凝血系统的影响,探讨其止血机理。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鸡冠花及其炭品对大鼠血浆中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结果;鸡冠花生品能缩短APTT(P<0.05),鸡冠花炭品能够缩短PT(P<0.01)、TT(P<0.05)、APTT(P<0.05)、FIB(P<0.05)。结论;鸡冠花生品及其炭品各自通过影响实验动物凝血系统的不同环节而发挥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就静脉采血过程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术前静脉采血患者200例,均给予凝血四项检测,并对静脉采血过程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结果:200例患者静脉采血过程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包括小凝块、血液凝固、采血量少、受检不及时以及溶血和脂血等因素,小凝块106例(53.0%)、血液凝固60例(30.0%)、采血量少20例(10.0%)、受检不及时7例(3.5%)、溶血和脂血7例(3.5%)。结论:临床静脉采血过程与凝血四项检测结果重要相关,临床应积极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密切关注临床检验的每一个环节,保障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蒲黄炭对大鼠凝血系统的影响,探讨其发挥止血作用的机理。方法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四项指标观察蒲黄炭品对实验动物凝血系统的影响。结果蒲黄炭品对实验动物凝血系统有显著影响;蒲黄正丁醇部位以及蒲黄炭品正丁醇部位对实验动物凝血系统的部分环节有影响;蒲黄生品对实验动物凝血系统无影响。结论通过炮制的蒲黄炭品可以通过影响实验动物凝血系统的多个环节发挥其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8.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对人体凝血系统分析及临床止血、凝血障碍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检测等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抢救和溶栓治疗更有重要的价值。本文通过109例我院门诊病人,78例健康献血员,同时采用ThromboScreen 400 C(TBS 400 C)半自动凝血仪和ACL 200(全自动凝血仪)分别测定PT、APTT、Fib。对比观察同一检测者(同一份血标本)利用上述两种不同凝血仪的检测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妊娠合并癫痫患者抗痫药浓度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妊娠合并癫痫患者抗病药物浓度的变化,前瞻性研究了41例妊娠合并癫痫患者。用HPLC方法或TDX仪器测定血浓度。结果妊娠期间19例(46%)患者发作频率增加,17例(42%)患者无发作,5例(12%)患者发作频率同妊娠前。妊娠期抗痫药血浓度较妊娠前低。作者认为:对多年无发作者,妊娠前即停用抗痫药,活动性癫痫患者勿停止治疗。改变药物剂量不仅根据药物浓度,还要考虑发作频率,药物对胎儿的副作用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醋酸曲安奈德凝胶,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醋酸曲安奈德为主药,卡波姆-940为凝胶基质,制备醋酸曲安奈德凝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醋酸曲安奈德的含量。结果醋酸曲安奈德检测浓度在2~12mg/L范围内线形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06%,RSD=1.10%(n=9)。结论醋酸曲安奈德凝胶制备工艺简便易行,质量控制方法简单、准确。  相似文献   

11.
应用国产Zeta血沉仪对326例健康成人和106例住院患者进行了Zeta血沉(ZSR)测定。结果:健康成人ZSR均值为52.5%±5.05%,住院患者ZSR均值为68.52%±5.54%(P<0.001)。作者指出,ZSR测定可直接采用EDTA-K2抗凝血,并具有用血量少,测定时间短,不受贫血和标本存放时间影响等优点,其正常参考值不因年龄和性别而有所差异;同时,ZSR采用新的单位(%),而不再是mm/h。该研究建立的正常参考值为≤62%,与魏氏血沉法的符合率为86.6%。文内还就ZSR测定的重复性、离心速度、血柱高度等方法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曲咪新乳膏中醋酸曲安奈德及硝酸咪康唑的含量。方法(1)采用C18色谱柱;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40nm测定醋酸曲安奈德的含量。(2)采用C18色谱柱;以乙腈:甲醇:0.5%的醋酸铵溶液(42.5:42.5:1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30nm测定硝酸咪康唑的含量。结果醋酸曲安奈德在7.68~38.3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n=5),平均回收率为99.8%(RSD=0.52%);硝酸咪康唑在85.10。425.5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n=5),平均回收率为99.9%(RSD=0.81%)。结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曲咪新乳膏中醋酸曲安奈德及硝酸咪康唑的含量方法简便、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莲藕、藕节及其炭制品对小鼠出凝血时间的影响。方法: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莲藕组、藕节组、莲藕炭组、藕节炭组和云南白药组6组,各给药组小鼠连续灌胃给药3d后,测定小鼠的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明显缩短(P〈0.01)。在凝血时间方面,莲藕组与藕节组、莲藕炭组与藕节炭组、莲藕组与莲藕炭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藕节组与藕节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出血时间方面,莲藕组与藕节组、莲藕炭组与藕节炭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莲藕组与莲藕炭组、藕节组与藕节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莲藕可以作为藕节的替代品用于出血性疾病。炒炭品较生品的止血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了解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和凝血纤溶功能变化及其相互联系,探讨血UA升高及凝血纤溶功能改变在CH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稳定型心绞痛(SAP)和对照组(CO)患者各30例,测定外周血U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水平,然后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ACS与CO组患者相比,血UA、FG、DD水平明显增高,而PT和APTT则明显缩短(均P〈0.05);SAP与CO组患者相比,血UA水平明显增高,而PT、APTT、FG、DD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S组和SAP组相比,血清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FG、DD水平明显增高,PT和APTT则明显缩短(均P〈0.05)。SAP患者血UA与FG、DD成正相关(r分别为0.412、0.358,均P〈0.05);ACS患者血UA与FG、DD成正相关(r分别为0.471、0.397,均P〈0.05),与PT成负相关(r=-0.364,P〈0.05)。不论是SAP组还是ACS组,其高尿酸血症(HUA)者与正常血UA者相比,血FG水平均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血清UA水平升高可能是CHD的一个危险因素,其可能通过影响凝血纤溶功能,促进血栓形成,导致了CH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检定法测定血浆和脑脊液中左氟沙星的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左氟沙星片口服后人体血浆、脑脊液中药物浓度测定,建立了左氟沙星体液浓度测定的微生物检定法,该方法的回收率为(90.43±4.16)%~(96.71±3.27)%,精密度试验RSD为2.47%~4.42%,最低检测浓度为0.05μg/mL;并对10在手术病人用药后血、脑脊液样品各70份进行了微生物检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经配对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表明两方法测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且相关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孙启芳 《黑龙江医学》2007,31(3):167-170
目的 探讨全麻下不同血药浓度的瑞芬太尼对安氟醚MAC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全麻下开腹手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7组(分别用Ⅰ-Ⅶ组表示),每组10例(n=10),患者入室后,给予阿托品0.5mg静脉注射。校正气体浓度监测仪。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外周血氧饱和度。用气体浓度监测仪监测呼气末安氟醚浓度及PETCO2。用脑电监护仪监测双频谱指数(BIS值)来测定各组的镇静水平及预测体动反应。利用TCI-Ⅰ靶输注泵输注瑞芬太尼,各组设定的靶控血药浓度分别是0.0、1.0、1.5、2.0、4.0、8.0、16.0w/mL,每组对应设定的呼气末安氟醚浓度分别是1.6%、1.0%、0.8%、0.6%、0.5%、0.3%、0.1%,同时经面罩吸入高浓度的安氟醚,靶控输注5min后静脉推注异丙酚2.0mg/kg,氯琥珀胆碱1.5mg/kg,气管插管。调节氧流量为1.0L/min,迅速调整吸入浓度,使安氟醚呼气末浓度恒定在预设浓度,PETCO2控制在3.99。4.65kpa(30。35mmHg)之间,切皮前安氟醚呼气末浓度恒定时间至少在15min。每剂量组中第1位患者吸入预设的安氟醚浓度。结果单纯吸入安氟醚组的MAC值为1.52%,与以前报道的安氟醚MAC值1.68%是相似的,瑞芬太尼血药浓度在4.0—8.0ng/mL时,即能量大限度地降低安氟醚MAC,出现较明显的封顶效应。各组BIS值的变化:各组间基础BIS值和用药后BIS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每组内用药前后BIS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切皮前均能达到较满意的镇静水平。在体动组和非体动组中,切皮即刻BIS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瑞芬太尼和其他阿片类药物一样,能显著降低安氟醚的MAC值,并有较明显的封顶效应。瑞芬太尼血药浓度测定值比靶浓度值偏低,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脑脉舒宁对大鼠血脂血浆粘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脑脉舒宁提取液(1ml相当于生药0.5g)以50%和25%浓度分别对两组食高脂饲料的的大鼠进行灌胃,对照组为生理盐水。每次10.0ml/kg,每日1次,连用10天,于实验第11天对3组大鼠进行断头取血。测定其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浆粘度。结果显示:高浓度(50%)给药组大鼠的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浆粘度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而低浓度(25%)给药组大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为患者施行安氟醚吸入麻醉前后其血清中钾、钙、镁离子浓度的变化。方法在为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患者进行手术麻醉前对其进行血清钾、钙、镁离子的浓度测定,在为其进行麻醉诱导后进行气管插管,使其持续吸入七氟烷30min,再次测定其血清钾、钙、镁离子的浓度。结果在为患者施行安氟醚吸入麻醉前后其体内钾离子的浓度有明显的变化,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体内钙离子的浓度无明显的变化(P>0.1),无统计学意义;其体内镁离子的浓度有明显的变化,差异极显著(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患者施行安氟醚吸入麻醉的过程中保持其血清中钾、镁离子浓度的稳定能有效减少其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膳食大豆蛋白与小剂量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对高胆固醇模型大鼠血浆胆固醇的影响.方法: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经2周诱发高血胆固醇后,按体重和血清胆固醇浓度均衡的原则,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20%大豆蛋白、20%大豆蛋白加小剂量新伐他汀、20%酪蛋白和20%酪蛋白加小剂量新伐他汀4种处理因素,4周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经2周诱导高脂模型后,高血胆固醇模型大鼠的TC浓度是阴性对照组的2.8倍.给予处理因素4周后,20%大豆蛋白加小剂量新伐他汀组与20%酪蛋白加小剂量新伐他汀组相比,TC、HDL-C和LDL-C浓度明显降低(P<0.05),TC降幅约为33.6%;与20%酪蛋白组相比,TC降低约27.3% (P <0.05);与20%大豆蛋白组相比,TC下降约21.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他汀类药物可能促进大豆蛋白的降血胆固醇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测定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右心室胶原含量和浓度.观察高血压时心肌间质的改变及卡托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尾动脉测压法测定大鼠收缩压;改良的Stagemann法间接测定胶原含量;放免法测定血醛固酮水平。结果:14周龄SHR出现血压升高、左室肥厚(LVH)的同时,心室胶原含量亦增加;12周后,治疗组SHR血压显著降低.LVH消退。并且,左、右室胶原浓度分别较未治疗组下降26%及13%,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SHR大鼠伴随心肌重量增加,其间质有胶原纤维异常堆积;卡托普利能预防和消退间质中胶原的过度堆积,具有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