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年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以提高其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47 例青年直肠癌(≤40岁)与99 例老年直肠癌(≥65岁)患者在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进而总结青年直肠癌的特点。结果:青年组平均病程为6.98个月,短于老年组(9.16个月)。青年组直肠癌的误诊率达61.70%,明显高于老年组(28.28%)(P<0.05)。青、老年两组肿瘤距肛缘的平均距离分别为6.94和7.01 cm,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青年组分化差的癌占52.18%,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占52.17%,高于老年组(30.52%和23.16%)(P<0.05)。青年组术前并发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1.92%和34.04%,显著低于老年组(81.82%和55.56%)(P<0.05)。青、老年两组直肠癌的累计5年生存率分别为45.7%和56.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青年直肠癌病程短、误诊率高、分化差、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晚,但两组的累计5年生存率有相接近的趋势;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加强早期诊断和科学、规范的治疗有望进一步改善青年直肠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细胞角蛋白CK20及CEA检测53例常规病理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周围淋巴结509枚。结果53例结直肠癌患者中21例有淋巴结微转移(39.6%)。微转移与浸润深度有关,深层组织的微转移阳性率高于浅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3、PT4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PT1、PT2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癌微转移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常规检查淋巴结为阴性的结直肠癌,微转移检测可能对准确地确定临床分期、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89例青年直肠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青年直肠癌的临床特点,以提高青年直肠癌早期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13年间收治的青年直肠癌89例的临床表现、误诊情况、临床病理、治疗与预后,与老年直肠癌440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对比分析.结果①青年组直肠癌主要表现为:肛门坠胀和疼痛、腹痛、腹胀及骶尾部疼痛.②青年组直肠癌的癌块距肛缘9 cm以下占92.13%,7 cm以下为69.66%,平均距肛缘长度是5.43 cm.③青年组直肠癌平均误诊时间为5.7个月;误诊率为97.75%,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④病理类型:青年直肠癌以粘液腺癌、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居多(59.57%);青年组直肠癌侵及浆膜层和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老年组(P<0.05).⑤根治性手术率低、预后差.结论青年直肠癌主要表现是肛门直肠内疼痛、腹胀、腹痛和骶尾部疼痛,其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直肠癌患者;且易延误诊断,误诊率高;肿瘤细胞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所以,应重视青年直肠癌的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青年与老年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7月至2003年7月收治的68例35岁以下青年结直肠癌患者与322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肿瘤分期、误诊比例和随访结果.结果 青年组患者以腹痛为主,占69.1%(47/68);而老年组则以便血或黏液血便为主,占53.7%(173/322).青年组的肿瘤低分化比例为48.5%,明显高于老年组的20.5%(P<0.01).青年组的肿瘤中晚期(Dukes分期C期 D期)比例为80.9%,明显高于老年组的50.3%(P<0.01).青年组和老年组的误诊率分别为64.7%和14.O%,差异非常显著(P<0.01).青年组3年生存率33.9%,明显低于老年组的67.3%(P<0.01);其中肿瘤低分化患者的3年生存率在青年组和老年组分别为15.6%和43.4%,组间差异显著(P<0.05);中晚期患者的3年生存率在青年组和老年组分别为25.0%和51.2%,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与老年患者相比,青年结直肠癌分化更差,侵袭性更强,且易贻误诊断,预后不良.因此,应充分加强青年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组结直肠癌患者在临床表现和肿瘤特征方面的差别,探讨各年龄组的发病特点以提高对结直肠癌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癌617例,按年龄段分为青年组(≤35岁)、中年组(35~59岁)和老年组(≥160岁).就不同年龄组的性别分布、首发症状、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和肿瘤部位、病理组织学类型、大小、浸润深度等肿瘤特征性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结直肠癌以中、老年组多见(占全部结直肠癌的87.7%),性别构成比青年组几乎无差异,中、老年组中男性多于女性.青年组发病到确诊时间(8.72个月)略长于中、老年组(7.30、7.66个月).青、中年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大便带血和腹痛(占81.6%或82.3%),且多为剧痛;中年组首发症状为大便带血(占61.5%),比青、老年组常见(P<0.05);老年组以大便带血、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为主(占87.6%),腹痛多为隐痛或胀痛.3组结直肠癌的好发部位基本一致,均以直、乙状结肠为最好发部位(均占70%以上).结肠癌中,各年龄组左、右半结肠癌无差异;直肠癌中,青年组肿瘤位置距肛门≥6 cm的比例比中、老年组高(P<0.01).不同年龄组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差异有显著性(P<0.01);青年组中、低分化癌所占比例比中、老年组高(P<0.01).青、中年组位于浆膜层及浆膜外的比例比老年组高(P<0.01).青、中年组淋巴结转移率比老年组高(P<0.01).青年组Ducks C期和D期比例高于中、老年组(P<0.01).各年龄组采用的手术方式差异有显著性(P<0.01),青年组采用根治术的比例较中、老年组低(P<0.01).结论 结直肠癌中男性构成比高于女性,不同年龄组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发病到确诊时间、病理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cks分期和采用的手术方式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青老年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情况。方法:整理2008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67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8例青年乳腺癌(≤35岁,青年组)和89例老年乳腺癌(≥60岁,老年组),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病理学特点、治疗方案和随访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临床分期、病理类型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和手术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老年组,青年组肿瘤直径较大,组织分级差,腋窝淋巴结癌转移率高,行化疗和辅助放疗患者多(P<0.05),青年组中Ki67、P53高表达而E-cadherin低表达(P<0.05)。随访期间两组的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老年组中复发转移率低于青年组(P<0.05)。结论:青年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较老年三阴性患者具有组织病理学分级差、侵袭性强、易发生复发转移、预后差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老年结直肠癌与中青年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比分析老年结直肠癌和中青年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老年结直肠癌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27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3组:老年组:≥60岁:中年组:36岁~59岁;青年组:≤35岁.回顾性分析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其发病情况同中、青年结直肠癌患者的差异.结果 各年龄组患者的发病部位均以直肠、乙状结肠、升结肠多发.老年组和中年组结直肠癌的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青年组患者首发症状以腹痛、便血为主.老年组患者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龄组患者.老年组和中年组患者行根治性手术的比例高于青年患者.老年组结直肠癌患者Ⅱ,Ⅲ期的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老年患者确诊时合并心肺等疾病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结论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确诊时并发症较多、根治手术率高,恶性度较低,临床应给予早期正确的诊断和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年龄段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了解青年人结直肠癌发病规律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4年12月至2014年9月经手术及病理确诊且病例资料完整的38例青年结直肠癌患者(年龄≤40岁)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中老年(年龄> 40岁)结直肠癌患者80例组成中老年组作为对照,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并比较青年组结肠癌与直肠癌的临床特点.结果 青年组与中老年组结直肠癌患者在麻醉ASA分级、症状时间、误诊率、分化程度、肿瘤直径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肠道腺瘤及息肉史、首发症状、发病部位、临床分期、术前CEA以及CA19-9等方面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老年组肿瘤直径明显小于青年组(P<0.05).青年结肠癌肿瘤直径大于青年直肠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青年组结肠癌误诊率为37.5%,高于青年直肠癌的7.1%,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9).青年结肠癌患者症状时间小于青年直肠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青年人结直肠癌确诊时间长、误诊率高、肿瘤类型相对复杂且分化程度低、肿瘤生长快,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韩芸  王强 《海南医学》2016,(14):2246-2248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2(Id-2)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所有患者肠癌组织和其中26例患者癌旁正常肠上皮组织中Id-2的表达水平,比较阳性与阴性表达者间的年龄、性别、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差异。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Id-2主要表达于胞浆,其在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3%(36/56)和34.6%(9/26),癌组织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显示,在结直肠癌中,Id-2阳性表达与患者TNM分期(P<0.05)、病理分级(P<0.05)和淋巴结转移(P<0.05)有关,阳性患者Ⅲ~Ⅳ、低分化及有淋巴结转移者比例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d-2阳性患者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24.7个月,阴性患者为38.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2.23,95%CI:1.02~4.87,P<0.05)。结论 Id-2蛋白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且阳性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6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生存随访资料。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CA199)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大小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均无关(P0.05);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CEA、CA-125均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CEA、CA-125均可作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