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对阻断乙肝孕妇所生新生儿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联合免疫组5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按乙肝疫苗0、1、6个月的免疫程序接种,剂量每次为10μg;联合免疫组在此基础上加注射高效HBIG,孕妇28、29、30周各注射高效HBIG200IU/次.婴儿按出生后24小时、1个月2次注射,每次HBIG200IU/次.乙肝病毒(HBV)标志物血清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联合免疫组新生儿免疫保护率可达94%,对照组保护率35%,两组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是目前控制HBV感染的有效手段.HBIG能有效预防母婴传播,减少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产时、产后乙肝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效果.方法:将206例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孕妇,从孕28周起,三次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新生儿出生后两次注射HBIG及乙肝疫苗,并随访1年.结果:母婴阻断率为97.09%,宫内感染率2.91%.结论:孕中三次及产时产后两次注射HBIG可明显减少携带HBV母亲所生婴儿HBV的宫内感染.孕中产时产后乙肝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措施,使乙肝母婴阻断率达到了97.09%.  相似文献   

3.
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HBsAg阳性母亲孕晚期肌注HBIG(乙肝免疫球蛋白)及婴儿出生后HBIG联合乙肝疫苗对HBV母婴传播及慢性化阻断的效果. 方法:历史对照组只对婴儿进行乙肝疫苗的全程免疫;HBIG组母亲孕晚期3 mo每月肌注200 u的HBIG;婴儿出生时、半月龄时分别肌注200 u的HBIG,并常规接种乙肝疫苗. 随访两组婴儿HBsAg变化情况,采用历史对照临床试验评价母亲及新生儿注射HBIG对HBV母婴传播及慢性化的阻断效果. 结果:历史对照组HBV宫内感染率5.34%,随访时婴儿HBsAg转阳率5.15%,HBV感染慢性化率87.5%;HBIG组分别为5.26%,0,18.18%. 经统计学检验,两组HBV宫内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1.000),但婴儿HBsAg转阳率及HBV感染慢性化率具有显著差异(P分别为0.019, 0.001). 结论:母亲孕晚期注射HBIG对阻断HBV宫内传播效果不明显;母亲及新生儿注射HBIG可显著提高乙肝疫苗对婴儿出生后HBsAg阳转及HBV感染慢性化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于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病例选自我科室门诊2010年1月~2011年3月接受孕期检查的HBV携带的132例孕妇,大三阳和小三阳的孕妇于孕24周开始接受HBIG注射治疗,携带者孕妇于孕28周开始接受HBIG注射。结果:孕24周与分娩前的乙肝标志物与HBV-DNA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HBIG阻断HBV母婴传播疗效,总有效率为75.71%。而HBIG阻断HBV疗效大三阳孕妇较携带者和小三阳孕妇疗效不佳,存在明显差异。新生儿接受疫苗接种和HBIG注射后12个月,HBsAb(+)率为86.43%,与新生儿出生时HBsAb(+)率75.71%相比,有较大改善。结论:对HBV感染的孕妇在孕24周后注射HBIG,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效果明显,新生儿出生后采用HBIG和HBV疫苗联合阻断HBV母婴传播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联合用药防治乙肝病毒(HBV)感染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①孕前抗病毒治疗:对计划怀孕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应用安体维康胶囊(ATVC),每次4粒,每日3次,连续用药6~12个月,妊娠后即停药,部分孕妇加用拉米夫定(LAM)0.1 g,每日1次.②孕期免疫防护:孕7、8、9月每月注射1次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 IU.③新生儿主动和被动免疫: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注射HBIG 200 IU,同时于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30 μg,出生1、6月时分别再注射乙肝疫苗30 μg.结果 治疗组27例中有26例新生儿出现抗-HBs;对照组17例中14例新生儿出现抗-HBs.结论 对HBV感染者采用孕前抗病毒、孕期免疫防护和新生儿主动被动免疫这一"四联阻断法"对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可能有较好疗效,值得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韩意  韩朝  韩夏  韩冰洁 《河北医学》2012,18(7):976-978
目的:分析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于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病例选至我科室门诊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接受孕期检查的HBV携带的132例孕妇,大三阳和小三阳的孕妇于孕24周开始接受HBIG注射治疗,携带者孕妇于孕28周开始接受HBIG注射.结果:孕24周与分娩前的乙肝标志物与HBV-DNA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HBIG阻断HBV母婴传播疗效,总有效率为75.71%.而HBIG阻断HBV疗效大三阳孕妇较携带者和小三阳孕妇疗效不佳,存在明显差异.新生儿接受疫苗接种和HBIG注射后12个月,HBsAb(+)率为86.43%,与新生儿出生时HBsAb(+)率75.71%相比,有较大改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对HBV感染的孕妇在孕24周后注射HBIG,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效果明显,新生儿出生后采用HBIG和HBV疫苗联合阻断HBV母婴传播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我县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23例HBsAg阳性孕妇,选取其中113例设定为观察组,此组分别于孕28、32、36周时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IU),110例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IU)的设定为对照组。所有新生儿出生后24h内注射HBIG200IU,并按0、1、6月龄接种国产酵母乙肝疫苗10μg/次,随访至12月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新生儿出生时和12月龄时的血清乙肝"两对半"指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1.77%,12月龄时具有保护性抗体的有效保护率为94.69%;对照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8.18%,12月龄时具有保护性抗体的有效保护率为75.45%,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可明显减少宫内感染的发生和有效阻断HBV的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8.
李岸英  梁彤  黄凤  黄鸿萍  杨时英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9):129-129,149
目的 探讨孕产妇HBV感染状况,为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 清晨空腹采静脉血,经离心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3659例孕产妇HBV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孕产妇HBV感染率为12.46%,其中市区感染率为11.86%,市郊感染率为12.15%,郊县感染率为12.46%,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对新生儿联合使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T和乙肝疫苗是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阻断的有效途径。方法:就我院分娩的178例HBV感染孕妇,临床按病毒指标不同分双阳组和单阳组,并随机各设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母体阻断,妊娠20周开始注射乙肝病毒免疫球蛋白(HBIG)20 IU/M,共5次;新生儿阻断,基因重组乙肝疫苗(HBVac)于出生的0、1、2、12个月龄各10μg肌肉注射,HBIG 200 IU,出生后即刻肌注。对照组:母体阻断,妊娠28周注射HBIG200 IU/M,共3次;新生儿免疫,HBVac 10μg,于出生0、1、6个月龄肌肉注射,HBIG 200 IU,出生后即刻肌注。结果:双阳两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12.5%和28.0%,慢性感染率5.4%和18.0%,免疫失败率3.6%和16.0%,免疫成功率96.4%和84.0%。单阳两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8.1%和14.3%,慢性感染率5.4%和8.1%,免疫失败率2.7%和5.7%,免疫成功率97.3%和94.3%。结论:HBsAg、HBV DNA阳性的孕妇采用强化免疫阻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HBsAg阳性、HBV DNA阴性的孕妇无需强化免疫阻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乙肝疫苗(HBVac)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方法采用HBVac和HBIG,对芒市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阳性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实施母婴阻断措施。结果 2011年1~6月,检测在芒市各医院住院分娩产妇的HBs Ag 2821例,阳性73例,阳性率2.59%。按项目方案对73名婴儿实施乙肝母婴阻断措施,HBVac全程免疫率100%;HBIG免疫率86.30%;实施后检测婴儿血清73份,HBs Ag阳性1份,阳性率1.37%;HBSAb阳性72份,阳性率98.63%;HBe Ag阳性4份,阳性率5.48%;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94.52%。结论应用HBVac联合HBIG能有效阻断HBV的母婴垂直传播,对防治乙型肝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阻断的有效途径。方法:就我院分娩的106例HBVDNA阳性的孕妇,临床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母体阻断,自妊娠20周开始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 IU,每月1次,共5次;新生儿阻断,基因重组乙肝疫苗(HBVac)于出生后的0、1、2、12个月龄各10μg肌肉注射,出生后即刻肌注HBIG 200 IU。对照组:母体阻断,自妊娠28周开始注射HBIG 200 IU,每月1次,共3次;新生儿阻断,HBVac 10μg于出生后的0、1、6个月龄肌肉注射,出生后即刻肌注HBIG 200 IU。结果:两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12.5%和28.0%;慢性感染率5.4%和18.0%;免疫失败率3.6%和16.0%;免疫成功率96.4%和84.0%。结论:强化免疫是阻断HBVDNA阳性母婴传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阻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1年2月至2004年3月对行产前检查的1372例孕妇进行HBV标志物(HBVM)检测,HBVM阳性孕妇141例,于妊娠20周起每月肌肉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200IU。采用择期剖宫产终止妊娠。新生儿检测HBVM,并联合免疫注射HBIG及乙型肝炎疫苗。检测产妇乳汁HBVDNA,阳性者采用人工喂养婴儿。结果筛查孕妇1372例,HBsAg( )141例,占10.28%。分娩新生儿141个,新生儿HBsAg( )6例,占4.26%。HBV母婴阻断成功率为95.74%。结论早期检测孕妇HBVM、HBVDNA,及时进行母婴阻断,可有效地预防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13.
曾捷 《热带医学杂志》2007,7(4):352-354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与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504例HBsAg(+)孕妇分为A(预防组),B(对照组)两组。A组:246名HBsAg阳性孕妇孕晚期每月分别注射基因重组型乙肝疫苗10μg、HBIG200IU(200IU/ml),新生儿出生后采股静脉血,同时在出生后24h内注射HBIG200IU,然后在0、1、6月龄接种基因重组型乙肝疫苗,每次10μg。B组:258例产前未注射HBIG和基因重组型乙肝疫苗的HBsAg阳性孕妇,其所生新生儿在0、1、6(30μg、30μg、30μg)月龄只用基因重组型乙肝疫苗免疫。A、B两组婴儿都分别在0、3、6、9、12、24月龄静脉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标志物,同时随访。结果A组的宫内感染率为3.25%,B组为4.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3,P〉0.05)。A组没有发生慢性HBV感染的婴儿,而B组中有7例婴儿发生慢性HBV感染,B组婴儿发生慢性HBV的感染率显著高于A组(χ^2=4.41,P〈0.05)。结论产前用HBIG和新生儿HBIG联合免疫可降低慢性HBV感染率,阻断宫内感染的慢性化,提高产程感染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4.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宫内感染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晓英  皮红  黄进  于立  赵玲玲 《重庆医学》2006,35(16):1491-1493
目的 观察孕期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9月~2005年11月血检HBV阳性36例孕期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垂直传播孕妇作为A组,2004年9月~2005年11月血检HBV阳性23例孕期未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垂直传播孕妇作为B组.A组自孕28周起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IU,每4周1次,共3次;B组仅定期产检;分娩时抽脐静脉血查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 A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HBsAg( )率13.9%,明显低于对照组(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5),A组中大三阳脐血HBsAg( )检出率明显高于乙肝携带者和小三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B组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孕妇于孕晚期多次注射HBIG进行被动免疫,可有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HBeAg( )阻断困难.  相似文献   

15.
周坚  黄文琼  王萍 《海南医学》2005,16(5):116-117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对阻断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方法99例随机分为联合免疫组(n=58)和对照组(n=41),两组均按乙肝疫苗0、1、6月的免疫程序接种,剂量每次为10μg;联合免疫组在此基础上加注高效HBIG,按出生后24小时、1个月及3个月3次注射,每次HBIG100Iu;.乙肝病毒(HBV)标志物血清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联合免疫组新生儿免疫保护率可达94.83%(55/58),对照组保护率73.17%(30/41),两组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是目前控制HBV感染的有效手段,具有较高的实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BV慢性携带孕妇妊娠晚期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效果及影响分析。方法对我院分娩的441例表面抗原、E抗原均阳性的HBV携带产妇,根据母亲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剂量将其分为观察A组(妊娠晚期注射三针200 IU)、观察B组(妊娠晚期注射三针400 IU),将妊娠晚期未注射HBIG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孕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高风险、低风险和极低风险,对其婴儿生后联合免疫后1~3个月静脉血清乙肝五项(HBV-M)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孕期注射不同剂量HBIG后对婴儿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 HBV-DNA高风险的孕妇观察A组、观察B组和对照组阻断成功率分别为92.8%、92.5%和81.6%。3组感染率分别为5.0%、5.2%、12.3%。结论孕期HBV-DNA高风险孕妇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提高新生儿阻断成功率有帮助,但与孕期注射HBIG剂量无关;孕期HBV-DNA低风险和极风险孕妇,孕晚期注射HBIG对新生儿免疫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 观察孕期应用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免疫球蛋白阻断其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②方法 将88例乙肝表面抗原 (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 4例 ,于孕 2 8、32、36周肌肉注射乙肝病毒免疫球蛋白 (HBIG) 3次 ;对照组 4 4例 ,仅随访查体不用药。胎儿娩出后 ,检测所有出生新生儿股静脉血HBsAg、乙肝表面抗体 (HBsAb)及HBV DNA ,所有新生儿出生后均给予HBIG和乙肝疫苗注射 ,随访新生儿至生后 8个月时 ,复查上述指标。血HBV DNA含量的测定采用荧光定量PCR(FQ PCR)技术。③结果 孕期预防性应用HBIG被动免疫组孕妇的宫内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新生儿血HBsAg和HBV DNA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χ2 c=7.4 3、6 .5 6 ,P <0 .0 5 ) ,HBsAb阳性率两组无差异 (χ2 c=5 .88,P >0 .0 5 )。随访新生儿至 8个月时 ,两组婴儿HBsAg、HBsAb及HBV D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χ2 c=9.38、8.81 ,χ2 =4 .36 ,P <0 .0 1、0 .0 5 )。④结论 孕期应用HBIG能显著降低乙肝病毒宫内传播 ,联合新生儿主被动免疫 ,尚能提高婴儿HBsAb阳性率  相似文献   

18.
孕妇HBIG治疗后血中HBV DNA水平与HBV母婴宫内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行HBIG被动免疫阻断后血中HBV DNA水平与母婴宫内感染HBV的关系,寻找不发生宫内感染HBV的安全阈值.方法:对在产前建卡检查的孕妇中筛查出HBsAg阳性孕妇200例,按自愿的原则根据是否行产前HBIG被动免疫阻断而分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组在孕12周时和分娩时血清中HBV DNA水平及其对应的婴儿脐带血中HBV DNA水平. 结果:随着孕妇血中HBV DNA水平的增高,胎儿发生宫内感染率有增高的趋势, 产前HBIG被动免疫阻断组与对照组的宫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9,P<0.05), 孕妇血中HBV DNA水平≤105拷贝/ml时,母婴宫内HBV的感染率为0.结论:孕妇血中HBV DNA水平与是否发生母婴宫内感染HBV密切相关,孕期定期注射HBIG可以有效的降低宫内感染率,不发生宫内感染HBV的安全阈值为孕妇血中HBV DNA水平≤105拷贝/ml.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 将136例HBsAg(+)的孕妇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4例),观察组孕妇于孕28、32与36周分别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双阳性注射400IU,单阳性注射200IU;对照组只作随访及常规产检.两组的新生儿在出生6h内、第1、6个月时分别注射乙肝疫苗(HBvac)10 μg、5μg、5 μg;观察组新生儿在出生6 h内臀部肌内注射HBIG 100IU.分别检测两组新生儿及6月龄婴儿血清中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及HBV DNA.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HBsAg和HBV DNA阳性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观察组6月龄婴儿HBsAb阳性率较对照组高,而HBVDNA阳性率较对照组低,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 HBsAg(+)的孕妇应用HBIG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而新生儿出生时应用HBIG和HBvac联合免疫,可明显提高6月龄婴儿HBsAb阳性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120例HBsAg、HBeAg均阳性的孕妇纳入研究,将母亲妊娠晚期注射HBIG分为观察组(妊娠晚期从28周开始一次性肌注HBIG 200IU,每间隔4周肌注1次,共3次),妊娠晚期未注射HBIG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孕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分为高风险、低风险和极低风险,胎儿娩出后立即收集脐静脉血进行HBsAg测定。观察孕晚期注射HBIG后对婴儿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HBV-DNA高风险的孕妇孕晚期注射HBIG对提高新生儿阻断成功率有帮助,观察组感染率为14.81%,对照组感染率为40.9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风险和极低风险观察组感染率分别为13.63%、10.53%,对照组感染率分别为2.0%、13.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HBV-DNA低风险和极风险孕妇,孕晚期注射HBIG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无明显效果;HBV-DNA高风险的孕妇孕晚期注射HBIG对减少胎儿宫内感染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