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2):93-96+100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结合体积测算在评估肝癌患者肝脏储备功能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癌患者96例为研究组,根据Child-Pugh分级不同将其分为A级组、B级组及C级组,并选取我院同期行肝脏检查的肝功能正常患者2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入组患者行MRI平扫及钆塞酸二钠增强扫描,对各肝段信号强度(SI)进行记录,对全肝不同时相肝脏相对强化程度(RE)进行计算,测量患者肝脏体积(LV)。结果对照组患者相同时间内SI值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组内比较,相同时间内随分级升高SI值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相同时间内RE值与研究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组内比较,相同时间内不同分级之间RE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肝功能LV及LV/SLV在对照组患者及研究组不同分级患者中无明显差异(P0.05);LV、LV/SLV与ICG-R15无明显相关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E、LV×RE及LV/SLV×RE与ICG-R15存在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通过对肝癌患者进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可对患者肝脏储备功能进行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SI、RE反映患者肝脏储备功能,集合肝脏体积可提高RE与肝脏储备功能的相关性,在肝功能损伤程度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改良Sugiura手术对门静脉高压患者术后肝血流动力学、肝功能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ICG-R15检测肝储备功能及肝脏有效血流(EHBF),B超测定断流术前后的肝脏血流动力学,评价断流术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作用.结果 断流术后门静脉压力显著降低,术后1个月、3个月ICG-R15无显著改变(P>0.05),EHBF及PVF在术后1个月、3个月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ICG测定肝储备、肝血流动力学是一种安全、简易且敏感的方法,术后肝储备功能无明显变化;断流术可以维持肝脏血供及肝脏功能,是简单有效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门静脉高压患者肝储备功能、有效肝血流与肝功能关系,及断流术前后肝储备功能、肝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意义。方法:用ICG-R15检测肝储备功能及肝脏有效血流(EHBF),B超测定断流术前后的肝脏血流动力学,评价断流术在门脉高压症治疗中作用。结果:Child-Pugh分级与ICG-R15、EHBF有良好的相关性;断流术后肝门静脉血流及有效血流量显著减少。结论:ICG测定肝储备、肝血流动力学是一种安全、无创、简易且敏感的方法,断流术后肝储备功能没有明显变化,断流术对于减少肝血流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1.5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扫描鉴别诊断良恶性肝脏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7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8例(128处病灶)肝脏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序列扫描及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分析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肝脏良恶性病变不同b值下的ADC值及常规序列扫描、DWI序列扫描在鉴别良恶性肝脏肿瘤中的临床价值。结果:128处肝脏病灶中,良性56处,恶性72处。相比于肝脏良性病变,恶性病变的ADC3b值、ADC10b值及ADChigh值均较低,ADCperf值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脏良恶性病变ADClow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序列扫描诊断恶性肝脏肿瘤灵敏度为72.22%、特异度为80.36%及准确度为75.78%,低于DWI序列扫描的95.83%、96.43%、96.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在良恶性肝脏肿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通过测量ADC值可明确病变性质,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吲哚氰绿15min潴留率(ICGR15)在评估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脏储备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对64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应用脉动色素浓度图像分析仪检测ICGR15,对ICGR15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及肝脏储备功能(Child-Pugh分级及MELD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CGR15测量值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同时,不同Child-Pugh分级和MELD评分间ICGR15测量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CGR15能间接预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并且是评估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良好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刘小容  刘强  汪丽丽 《吉林医学》2015,(7):1394-1395
目的:探讨肝功能检查在评估肝储备功能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肝脏组织切除术后肝功能良好的45例患者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相同手术后发生肝功能代偿不全的45例患者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肝功能检查,通过比较检查结果,评估肝功能检查对于肝储备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术前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TB水平为(18.22±4.01)μmol/L,γ-GT测量值为(112.23±8.15)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测量值水平;且观察组患者的PA测量值为(0.11±0.02)g/L,远低于对照组的(0.23±0.04)g/L,上述三项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切除术前进行肝功能检查,能够直观地判定患者是否发生高总胆红素及低前白蛋白,对于患者肝储备功能的评估有重要意义,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肝癌介入治疗后LRE(肝储备功能)、预后评估中肝硬化CT分级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把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4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展开肝硬化CT分级,分析不同分级患者LRE、预后。结果肝硬化CT分级为Ⅳ级的患者ALT、ALT均显著较Ⅲ级、Ⅱ级、Ⅰ级患者高,P0.05;肝硬化CT分级为Ⅳ级、Ⅲ级、Ⅱ级、Ⅰ级患者的2年生存率分别是35.71%、58.33%、77.78%、100.00%,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肝硬化CT分级较高的肝储备功能越差、生存期间越短,对于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可通过肝硬化CT分级来对患者预后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保留肝容积率评估肝癌术前肝储备功能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59例.所有患者均行肝脏双期增强CT扫描.术前用CT测量保留肝容积率[肝容积(mL)=121.745 16.490×体重(kg)],与术后切除容积和生存率进行级间差异性分析.结果:保留肝容率≤50%和>50%两组之间的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χ2值为4.9881,P<0.05);而肝切除率≤50%和>50%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值为0.0154,P>0.05).结论:保留肝容积率可以作为临床肝癌术前评估肝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评估肝癌介入治疗肝储备功能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9例,患者术前均行MRI常规+增强序列扫描,并统计患者灶周ADC值等。统计介入治疗前后患者ICGR15、Child-Pugh评分情况。结果病灶位于肝左叶22例,肝右叶27例。介入治疗后3d、5d、7d和14d患者ICGR15和Child-Pugh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复发率、转移率分别为44.90%和48.98%且发生复发和转移患者的ADC值均低于无复发和转移患者,ICGR15则高于无复发和转移患者(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肝癌介入治疗MRI检测所得灶周ADC值与其ICGR15、Child-Pugh评分、复发率和转移率呈负相关(r=-0.763,-0.743,-0.685,-0.783,P0.05)。结论我们发现原发性肝癌灶周MRI-ADC值越低,患者灶周肝实质肝硬化/肝纤维化越重,肝癌复发、转移率就越高,预后就越差。因此,MRI-ADC值检测结果对肝癌介入治疗肝储备和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功能CT对肝癌患者肝储备功能与介入治疗风险关系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保留完整的临床治疗及CT影像资料。入选患者均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介入治疗,且在TACE术前均给予双期增强扫描并行CT肝硬化分级。TACE术后1个月通过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等指标评价肝功能损害情况,回顾性观察TACE术后肝功能重度受损组(记为A组,23例)和肝功能轻度受损组(记为B组,41例)的CT影像数据资料,进一步比较不同CT肝硬化分级患者的2年生存率及吲哚氰绿潴留率(ICGR15)差异。结果 A、B两组TACE前CT扫描肝灌注参数数HAP、PVP、TLP、HBF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CT肝硬化分级:I级12例,II级28例,III级16例,IV级8例,预后分析显示CT肝硬化I-II级患者ICGR15(7.45±2.14)%、2年随访生存率72.5%(29/40)均优于III-IV级患者(16.22±3.16)%、45.8%(11/24),差异显著(P0.05)。结论 功能CT扫描肝灌注参数、CT肝硬化分级能较好的评估肝储备功能和TACE风险,为肝储备功能及临床治疗提供重要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特制假体治疗肩关节周围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至2014年以来,共收治8例肩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均采用特制人工肩关节假体重建肩关节功能,随访观察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8例患者术后随访10~48个月,平均38.2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2例转移癌患者分别在术后10个月及15个月时死亡,其余患者均得到随访。根据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术后评估,良6例,可2例。结论:特制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具有肿瘤切除彻底和术后功能良好的优点,能满足患者保肢治疗的要求,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李冬贵  雷云凤 《吉林医学》2012,33(19):4196-4197
目的:探讨保证肝脏储备功能检测准确性的护理要点。方法:在肝胆胰外科应用肝脏储备功能分析仪对230例患者行肝脏储备功能检测护理,对出现的异常情况给予积极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结果:230例患者中有5例发生轻微不良反应,5例二次检测成功,2例失败。结论:在肝胆胰外科患者中通过肝脏储备功能检测,正确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判定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和预后情况,为选择不同规模和范围的术式提供安全依据,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9,(1):16-18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87例,共126处病灶,所有患者均行1.5T磁共振检查(MR),给予增强扫描及DWI序列扫描。以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为""金标准",观察良恶性肝脏占位性病变MR增强扫描表现,比较增强扫描及DWI序列扫描鉴别诊断良恶性肝脏肿瘤临床效果及良性与恶性肝脏占位性病变ADC值。结果:(1)126处占位性病灶中恶性病变72处,良性病变54处;原发性肝癌低b值ADC值低于血管瘤、肝脓肿,中b值、高b值ADC值低于血管瘤、肝脓肿及转移瘤;转移瘤低b值、中b值、高b值ADC值均低于血管瘤;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低b值、中b值ADC值均低于血管瘤及肝脓肿,高b值ADC值均低于血管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DWI序列扫描联合强化扫描诊断肝脏恶性肿瘤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7.22%、100.00%、98.41%,单纯DWI序列扫描分别为70.83%、77.78%、73.81%,强化扫描分别为77.78%、85.19%、80.95%;DWI序列扫描联合强化扫描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分别高于单纯DWI序列扫描及强化扫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T磁共振DWI序列有助于提高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陈春英  杨舒盈  朱根海 《海南医学》2006,17(12):94-94,37
目的 探讨青春期卵巢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了10~19岁卵巢肿瘤58例临床资料.结果 青春期卵巢肿瘤主要症状为腹胀腹痛,部分为月经异常,部分为体检或自己发现;病理类型:生殖细胞肿瘤35例(60.3%),上皮性肿瘤15例(25.9%),性索间质肿瘤8例(13.8%);良性38例,交界性2例,恶性18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恶性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结论 青春期卵巢肿瘤的生殖细胞肿瘤为主,恶性比例高,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手术治疗尽量保留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56层CT全肝灌注及一站式成像对肝硬化合并肝癌的诊断及其在肝储备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T形态学分级方法对35例临床确诊为肝硬化合并肝癌的患者进行轻、中、重3级肝硬化程度划分(其中轻度10例、中度15例、重度10例),所有患者均行CT全肝灌注扫描,分析其CT灌注值差异以及CT形态学分级与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关系;同时依据时间-密度曲线(TDC),在原始数据中选取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图像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 (1)不同级别肝硬化的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灌注量(TLP)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值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VP、TLP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呈逐渐递减趋势,HAP、HPI则呈逐渐递增趋势;(2)CT肝硬化形态学分级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831,P<0.001);(3)从灌注原始数据可获得相当于常规平扫及动态扫描的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图像,图像质量满足肝脏常规动态扫描形态学分析标准,肿瘤强化特征与对应灌注彩图具较高一致性,并可以进行肝脏、肿块的3D体积测量。结论 256层螺旋CT全肝灌注实现了肝脏功能和形态的一站式成像,CT灌注值可作为评价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肝硬化程度和肝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对外科肝切除术前综合因素评估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转移病灶大出血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分析2010年11月—2014年2月收治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转移病灶大出血或有难以控制出血倾向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及放射血管介入治疗疗效。结果:15例患者共17次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所有患者均疗效满意。结论:血管介入治疗是控制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转移病灶出血的首选方法,尤其对病情危重的肿瘤大出血患者是一种有效、安全、快捷的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肝脏肿瘤患者采取介入治疗联合三维立体适形放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区间为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研究对象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共60例。随机进行入选患者的分组,其中30例作为对照组仅实施介入治疗,另外30例作为联合治疗组,实施介入治疗联合三维立体适形放疗治疗,进行两组患者所取得的疗效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对比。结果进行结果统计,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80.00%,对照组则仅为56.67%,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两组之间不良反应的对比,联合治疗组患者共有2例发生不良反应,占比为6.67%,对照组则发生不良发应7例,占比为23.33%,组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脏肿瘤患者采取介入治疗联合三维立体适形放疗,能够收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并且可以使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率降低,是一种临床推广价值较高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多排螺旋CT在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实现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对于2015年7月—2018年2月期间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83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都符合手术指征,且均自愿接受手术治疗;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将其分为原发性肝癌组(A组)、肝脏转移瘤组(B组)、肝脏血管瘤组(C组),分别有22例、31例、30例,所有患者均行整个肝脏的CT增强检查,对3组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0例CT增强扫描检查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诊断准确率为96.39%,与病理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多排螺旋CT运用于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诊断中可取得较高诊断准确率,具有重大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125-128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多b 值弥散加权成像 (DWI)MR 多期动态增强成像对肝脏肿瘤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我院确诊的肝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肿瘤性质分为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均常规行多b 值DWI MR 多期动态增强成像扫描,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低b 值时,肝脏良、恶性肿瘤的ADC 值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b 值时,肝脏良、恶性肿瘤的ADC 值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标志物联合多b 值DWI MR 多期动态增强成像对恶性肝脏肿瘤的阳性诊断率为96.7%,而仅单独采用MRI 的诊断阳性率为80.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ROC 曲线分析进一步证实MRI 联合肿瘤标志物对恶性肿瘤诊断价值较高(ROC 曲线下面积为0.930,P=0.021)。结论 肿瘤标志物联合多b 值DWI MRI 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有利于提高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阳性率,可以作为肝脏恶性肿瘤诊断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彩超引导下介入治疗对肝外伤患者血肿形成后难以吸收者的应用价值,旨在提高超声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分析37例接受非手术治疗(nonoperation management,NOM)的肝脏外伤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将其中24例肝脏血肿面积超过5cm×5cm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介入治疗组14例,非介入治疗组10例,观察比较两组血肿面积缩小50%所需时间及血肿完全或近乎完全消失所需时间。结果:介入治疗组血肿缩小50%所需时间及血肿完全或近乎完全消失所需时间明显短于非介入治疗组(P<0.01)。结论:对血肿面积超过5cm×5cm的NOM肝脏外伤患者行介入治疗可以显著地缩短血肿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