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为了探讨在基层单位应用小剂量短疗程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提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对35例白血病、淋巴瘤患者化疗所致的白细胞下降,予rhGM-CSF治疗,剂量1.5~2μg·kg-1·d-1,疗程1~4d。白细胞上升的总有效率为77.14%(27/35)。而对照组Ⅰ(白细胞增长仪)为46.43%(13/28),对照组Ⅱ(升白药)为19.35%(6/31),经统计学处理,分别为P<0.05、P<0.01。提示rhGM-CSF能迅速升高白细胞。  相似文献   

2.
用CFU-GM单固体琼脂培养技术研究了抗CD3单克隆抗体(McAb)和重组人集落刺激因子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CFU-GM体外生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μg/ml的抗CD3McAb和0.1μg/ml的rhGM-CSF均可增加AA患者CFU-GM的集落数,抗CD3McAb作用较rhGM=CSF显著,且不同患者对抗CD3McAb和rhGM-CSF的敏感性不同,对AA患者,临床治疗时,应先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观察了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时,基因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的作用情况。可见:注射rhG-CSF2~3μg/kg/d,共7天,外周血白细胞数于第三天开始逐渐上升,第8天均值达4.21×109/l,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时间缩短,感染发生率降低,感染程度减轻,易于控制,各项指标均优于未用rhG-csf组,提示rhG-CSF对急性白血病是一个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和移植后造血重建的效率,作者从1997 年4 月至1999 年6月,进行了22 例异基因或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和移植后造血重建方案(HX-97 方案)作了系统观察。HX-97方案的主要内容是: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用rhG-CSF300μg/天,皮下注射,共6 天,第6 剂在干细胞采集前90分钟用; 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用大剂量化疗加造血刺激因子,化疗强度务必使外周血WBC计数< 1.0×109 /L,待外周血WBC计数从最低点刚显示回升时,开始使用rhG-CSF;③移植后恢复造血序贯使用rhGM-CSF和rhG-CSF。造血干细胞动员后用COBESpectra 血细胞分离机连续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结果:22 例移植中16 例一次采集即成功,6 例作了第二次采集。按受者体重计,采集后计数MNC细胞数2.5~10.7×108/kg;CD34+ 细胞2.5~20.0×106/kg;CD34+ CD33- 早期造血干细胞1.8~7.5×106/kg;CD34+ CD33+ 晚期造血祖细胞0.7~12.5×106 /kg;CFU-GM 集落3.5~6.3×  相似文献   

5.
用CFUGM半固体琼脂培养技术研究了抗CD3单克隆抗体(McAb)和重组人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CFUGM体外生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μg/ml的抗CD3McAb和0.1μg/ml的rhGMCSF均可增加AA患者CFUGM的集落数(P<0.01),抗CD3McAb作用较rhGMCSF显著(P<0.01),且不同患者对抗CD3McAb和rhGMCSF的敏感性不同。对AA患者,临床治疗时,应先行药敏试验,再根据其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类重组拉-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对照射狗脾脏及淋巴结修复作用的影响.方法雄性Beagle狗14只.均双例髂骨屏蔽,其余部位用60Coγ射线照射.除对照组外.治疗组股静脉注射给药.连续20d,低剂量组为10μg·kg-1·d-1.高剂量组20μg·kg-1·d-1.30d时处死动物.用HE和AgNOR染色观察脾脏和淋巴结结构的变化,并对脾小体和淋巴滤泡面密度及数密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低剂量组淋巴结和脾脏组织结构中等程度恢复;淋巴细胞增殖不十分明显.而高剂量组的牌及淋巴结基本恢复正常,淋巴细胞增殖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rhGM—CSF可促进照射后构狗脾脏及淋巴结形态与功能的恢复,其恢复程度与该因子的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对2例正常人、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5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病人骨髓细胞体外培养显示,各种骨髓细胞对造血生长因子rhGMCSF、rhEPO、rhγIFN、γhIL-3联合作用的反应较为一致,只是反应程度不同。GM-CSF、EPO双因子联合应用时对CFUGM形成的作用与GM-CSF单因子作用相似。而当培养体系中同时加入IL-3、GM-CSF、EPO时,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与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8.
制备rhG-CSF的^125I标记物,研究其大鼠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氯胺T氧化法制备^125I-rhG-CSF,并利用对大鼠进行静注3种剂量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结果:^125-I-rhG-CSF放射性比度为139120GBq/mmol,放射化学纯大于95%。  相似文献   

9.
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在完成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高表达克隆的基础上对GM-CSF下游处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以了高纯度、高比活性的GM-CSF。本研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了基础与临床试验,结果表明,rhGM-CSF对化疗后小白鼠及肿瘤患者白细胞降低有明显的升高作用,并对小白鼠及肿瘤患者因化疗引起的白细胞降低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为肿瘤患者临床应用GM-CSF提供了必要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
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9例肿瘤患者分3种剂量进行了Ⅰ期临床的耐受性试验,同时观察了用药剂量与促进白细胞增殖作用的关系。观察结果:25、50、75μg/kg剂量皮下给药,虽可出现骨肌肉痛、寒战、发热等轻度反应,注射部位局部皮肤可出现红斑、皮下硬结、肿胀、疼痛反应,但病人均可耐受。上述反应无需处理,均可自行缓解;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肝功能、肾功能、心功能无影响;25、50、75μg/kg皮下给药,可使化疗后肿瘤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升高,75μg/kg剂量组的升高中性粒细胞作用强于25及50μg/kg剂量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