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气管上段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14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4例气管上段腺样囊性癌病例, 通过光镜、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结果  4例气管上段腺样囊性癌患者中, 男1例, 女3例, 平均年龄47岁(38~57岁); 既往均无腺样囊性癌病史, 1例患者既往有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史。镜下检查4例均为筛状/管状型腺样囊性癌, 3例累及甲状腺组织, 3例累及神经组织, 未见淋巴结受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4例P16、CD117、BCL-2、P63、SMA均阳性, Ki-67指数平均8%, TTF-1和P53均阴性; 4例中基底膜样物胶原Ⅳ阳性; 组织化学染色示AB/PAS阳性。术后均接受总剂量为48~56 Gy的放疗, 随访6~120个月, 平均72.5个月, 1例术后96个月复发, 3例随访期间无复发及转移。  结论  气管上段腺样囊性癌是罕见的原发于气管的低度恶性肿瘤, 肿瘤生长缓慢, 就诊时多数已侵及甲状腺组织, 需要与原发于甲状腺的恶性肿瘤相鉴别, 特别是在甲状腺穿刺及术中冰冻检查时。结合电子喉气管镜下表现、典型的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准确诊断。手术难以切除干净, 术后放疗对延缓疾病复发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常用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北京协和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资料完整患者36例(63耳), 按手术方式分为3组, 分别为鼓膜置管、腺样体切除和鼓膜置管+腺样体切除, 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患儿术后听力康复情况。  结果  术后36例患儿、63耳听力均有提高, 44耳治愈, 19耳改善。行鼓膜置管、腺样体切除或鼓膜置管+腺样体切除3种手术方式, 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鼓膜置管是分泌性中耳炎的首选外科治疗方法, 腺样体切除和鼓膜置管+腺样体切除治疗在适应证恰当时也有很好的效果, 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需要个体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yclin D1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75例具有经典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结构的标本进行Cyclin D1免疫组化检测。  结果  Cyclin D1阳性表达率为93.33%(70/75), 其中41例(54.67%)呈弥漫强阳性表达(3+, 6~7分), 21例(28%)呈中阳性表达(2+, 4~5分), 8例(10.67%)呈弱阳性表达(1+, 2~3分); 仅有5例(6.67%)呈阴性表达(0~1分)。Cyclin D1的阳性表达在患者年龄是否≥ 50岁、肿瘤最大径是否≥ 2 cm、淋巴结是否有转移、是否累及乳头间质及其下大导管、雌孕激素受体有无及P53是否突变等因素的分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 > 0.05);而Cyclin D1阳性表达程度与淋巴结是否有转移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P < 0.05)。  结论  Cyclin D1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呈过表达状态, 该蛋白过表达提示其在基因水平上可能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异常, 这一假设尚需进一步行基因检测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1997年1月至2009年4月间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的患者共3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总结其临床特点。  结果  3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3岁; 病理类型以透明细胞癌为主; 诊断时分期多为Ⅰ期(24/33);5例患者同时又合并子宫内膜病变;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位于卵巢者19例, 位于卵巢外者14例; 术后5年生存率为60%, 平均无瘤生存期为41.9个月。  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发病年龄较卵巢癌患者年轻, 病理类型以卵巢上皮性肿瘤为主, 透明细胞癌最为常见, 可同时合并有在位子宫内膜肿瘤。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是卵巢癌预后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低分化甲状腺癌(poorl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PDTC)的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2例符合都灵诊断共识的PDTC临床、影像和病理学资料, 并采用EnVision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结果  12例PDTC病例中11例为女性, 1例为男性, 平均发病年龄53.6岁。临床均表现为前颈部肿块, B超示肿物为低回声实性结节。5例患者肿瘤主要呈粱状生长, 4例主要呈岛状生长, 3例主要呈实性生长。免疫组化, 11例阳性表达TTF1;10例阳性表达甲状腺球蛋白; 4例P53弥漫阳性表达, 3例局灶阳性表达; Ki67增殖指数3%~25%不等。随访期间, 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4年及术后7.5年死于肿瘤播散。  结论  PDTC是一种独特的且较少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 其临床病理特点介于高分化甲状腺癌与未分化甲状腺癌之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血管肉瘤的病理诊断特点, 并复习相关文献。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2001年至2010年诊断的3例原发性肝血管肉瘤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  结果  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所见无特异性, 镜下形态多样, 有血管瘤样、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样改变, 但均能找到较特异的血管肉瘤诊断特征。  结论  原发性肝血管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 形态复杂多变。病史、临床症状、影像检查、病理活检的综合运用, 对这一少见恶性肿瘤的诊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宫颈绒毛腺管状腺癌的临床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宫颈绒毛腺管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标准及预后。  方法  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0例宫颈绒毛腺管状腺癌的临床病理表现, 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症状、术前检查、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Obstetrics, FIGO)分期、治疗方式及随访结果, 病理表现包括大体表现、颈管浸润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淋巴脉管内瘤栓、组织学分型、核异型性、核分裂及伴随病变。  结果  10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39岁; 8例FIGO分期Ib1, 1例IIa, 1例Ia1;手术方式为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双附件切除术/卵巢活检术; 术后平均随访29个月, 8例健康生存, 1例复发, 1例失访。大体观察, 5例呈息肉样或菜花状外生性肿物, 直径5~25 mm; 4例呈乳头状或细绒毛样粗糙区, 面积25 mm×14 mm至35 mm×20 mm; 1例术后转移病例表现为溃疡型肿物, 直径25 mm。镜下肿瘤浸润深度2~12 mm, 浸润宽度5~26 mm, 1例累及阴道后穹窿; 9例有轻-中度核异型性, 术后转移1例病例呈中-重度核异型性; 核分裂平均48个/10高倍视野(HPF); 9例伴有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Ⅲ, CIN Ⅲ)和/或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 ACIS), 2例同时伴有高分化黏液腺癌; 1例观察到宫颈壁内个别淋巴脉管内瘤栓。10例均未发现子宫体受累、盆腔淋巴结或卵巢转移。  结论  宫颈绒毛腺管状腺癌的预后整体较好。提示预后不良的病理指标除了宫颈管壁深层浸润、累及宫体、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外, 还包括肿瘤细胞重度异型性和/或合并其他恶性程度更高的肿瘤成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胸腺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特点。  方法  复习2例胸腺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资料, 通过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 抗体包括CD3, CD20, CD79α, CD5, Bcl-2, Bcl-6, CD10, CD23, CyclinD1, AE1/AE3)、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特点。  结果  2例患者均为汉族, 男女各1例, 年龄分别为57岁和53岁, 女性患者伴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 SS)及过敏性紫癜。术前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及术后大体检查均可见边界清楚的肿物, 内含小囊。镜下可见成片的小到中等大小弥漫淋巴细胞, 主要是中心细胞样细胞和/或单核样淋巴细胞, 偶见中心母细胞或免疫母细胞样细胞。小血管丰富, 血管周围可见较多浆细胞; 并可见多房囊肿, 囊壁被覆鳞状上皮细胞及柱状上皮细胞, 伴淋巴上皮病变, 囊壁Hassall小体增多并囊性退变, 内见粉染物; 存在反应性增生的淋巴滤泡, 周围脂肪组织内散见多处小结节。免疫组化显示CD20、CD79α和Bcl-2弥漫阳性, 囊肿上皮及赫氏小体(Hassall's corpuscle)AE1/AE3阳性, 上皮间可见CD20阳性的淋巴细胞浸润。PCR显示2例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variable region, IgHV)基因重排阳性。2例患者均开胸行肿物及部分胸腺切除术, 术后分别随访27和6个月, 未见复发及转移。  结论  胸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少见, 具有明显特点:亚洲人多发, 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 大体及镜下可见多房囊肿, 血管周围可见明显的浆细胞分化, 缺乏凋亡抑制蛋白2-黏膜相关淋巴瘤转位基因1(API2-MALT1)融合基因等。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 临床结局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卵巢非侵袭性低级别浆液性癌(low-grade serous carcinoma, LGSC)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特点。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病理诊断为卵巢非侵袭性LGSC且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患者, 对其临床病理特点、手术过程和随访情况进行总结。  结果  共有5例非侵袭性LGSC且保留生育功能患者, 中位年龄29岁(24~34岁); 1例行开腹手术, 4例行腹腔镜手术; 4例手术行卵巢囊肿剔除, 1例患者因为卵巢急性扭转坏死行受累附件切除。1例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FIGO)分期为IB期, 4例为IA期。所有患者术后均未接受进一步治疗。中位随访7个月(6~12个月), 所有患者均未复发, 1例患者自然受孕且母胎情况良好。  结论  对于非侵袭性LGSC患者, 能否保留生育功能、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术后的生育情况、复发率及随诊方案, 仍是目前临床处理的棘手问题。本研究为年轻的非侵袭性LGSC患者提供了保留卵巢的选择, 但患者的长期预后(包括生育和生存)尚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直径1~2 cm直肠类癌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选择。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1例直径在1~2 cm之间的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 女14例; 年龄24~77岁, 中位年龄46岁。  结果  31例患者中, 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排便次数增多18例(58.1%), 便血2例(6.5%); 余11例患者无症状。本组患者行局部切除术26例, 包括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19例(61.3%), 经肛门括约肌途径直肠肿物切除术(Mason术)4例(12.9%), 经肛门肿物切除术3例(9.7%); 行根治性切除手术5例(16.1%)。术后病理回报所有病例均为直肠类癌, 病变局限于黏膜下层25例; 浸润肌层6例, 其中淋巴结转移1例。29例患者得到随访, 病变局限于黏膜下层者(n=23)5年生存率为95.7%, 浸润肌层者(n=6)5年生存率为50%(P < 0.001)。  结论  直径1~2 cm直肠类癌, 病变局限于黏膜下层者可行局部切除, 病变侵及肌层者行根治性切除为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阴道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测定子宫瘢痕厚度对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2例疑似瘢痕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阴道超声与超声造影对患者进行孕早期子宫瘢痕厚度测定,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相关图像表现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采用ROC曲线判断其厚度对瘢痕妊娠的诊断效能。结果 阴道超声测量结果为7.03±0.17 mm,超声造影结果为7.25±0.14 mm,病理检查结果为7.42±0.15 mm,超声造影检查的厚度高于经阴道超声(P<0.05),两种方式检查结果均低于病理检查结果(P<0.05)。对两种检查方式的图像进行比较,阴道超声检查诊断为92例患者均无法排除瘢痕妊娠,其中83例患者明确观察到妊娠物着床于瘢痕处,确诊为瘢痕妊娠,另9例患者无法确定其着床位置,无法排除瘢痕妊娠。进行超声造影后发现,有86例患者诊断为瘢痕妊娠,其中孕囊型57例,包块型29例,6例组织物植入肌层。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瘢痕妊娠88例,非瘢痕处峡部妊娠2例,妊娠着床位置过低2例。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度为92.39%,敏感度为94.31%,特异性为50.00%,超声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超声测定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结合潜在标志物血清Serpin家族成员1(SERPINA1)检测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67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组,103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行超声检查记录患者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子宫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子宫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检测受试者血清中SERPINA1蛋白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存显著性差异各指标联合应用诊断评估模型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对预测子宫肌瘤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RI低于对照组(0.53±0.13 vs 0.69±0.08),PI高于对照组(1.56±0.21 vs1.25±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中SERPINA1水平高于对照组(138.59±20.28 vs46.71±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子宫动脉血流参数联合SERPINA1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诊断预测模型为Log(P)=0.658×子宫动脉阻力指数+0.617×子宫动脉搏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宫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宫腔镜手术的相关临床热点问题。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行宫腔镜手术的315例患者资料, 总结其临床及病理特点, 并对宫腔镜手术相关临床热点问题包括PALM-COEIN病因分类, 子宫内膜息肉的超声诊断, 以及特殊病例子宫腺肌瘤样息肉、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后宫腔占位、子宫瘢痕憩室的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  315例宫腔镜手术患者中, 有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AUB)症状者172例, 无症状者143例, AUB患者恶性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无症状者(15.7%比2.1%, P=0.000)。育龄期AUB患者128例, 进行PALM-COEIN病因分类, 最常见类型为子宫内膜息肉(AUB-P)(45.3%, 58/128)。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60例, 阴道超声用于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0%、75%、71%、81%和76%。子宫腺肌瘤样息肉17例, 其中非典型腺肌瘤样息肉3例; 10例患者有乳腺癌手术史, 9例辅助内分泌治疗, 宫腔病理均为良性;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患者5例, 宫腔镜下均有特异表现。  结论  宫腔镜作为微创手术技术, 对于诊断和治疗AUB和宫腔占位具有重要价值, 对于子宫内膜息肉、乳腺癌术后的子宫内膜增厚、剖宫产术后的子宫瘢痕憩室等大多数良性病变, 宫腔镜检查明确诊断的同时可以达到治疗目的。对宫腔镜诊治诸多热点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改善临床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多模态磁共振技术探讨急性脑桥梗死患者基底动脉迂曲及斑块特征。  方法  搜集35例急性脑桥梗死和40例非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多模态磁共振扫描,测量基底动脉迂曲角度及斑块特征(狭窄处管周、管腔及壁面积、参考处管周及管腔面积、斑块负荷、重构模式及重构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桥梗死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斑块负荷、重构模式及重构率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基底动脉迂曲度、狭窄处管周、管腔、壁面积、参考处管周及管腔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负荷为急性脑桥梗死的独立保护因素(OR=0.001,95% CI=0.000~0.306),重构模式为急性脑桥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 2.514,95% CI=1.380~4.580)。  结论  斑块负荷及重构模式可以影响急性脑桥梗死的发生。随着基底动脉斑块负荷的下降,急性脑桥梗死的发病率减低。基底动脉发生正性重构容易导致急性脑桥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乳腺手术的96例患者共96个病灶的超声造影, 其中经病理证实为导管内乳头状瘤11例。超声造影增强形式分为无增强、周边增强、均匀增强、区域增强和不均匀增强, 分析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造影特征, 并与病理所见进行对照。  结果  1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经常规超声仅检出6例, 病灶1.6~3.9 cm; 经超声造影发现另外4例, 均为均匀增强, 病灶0.5~1.2 cm。1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中, 均匀增强6例(54.5%), 区域增强4例(36.4%), 无增强1例(9.1%)。超声造影增强区组织病理学特点是扩张导管内乳头状突出物, 以纤维血管为轴心, 树枝样生长, 提示导管内乳头状瘤; 非增强区组织病理学特点主要是扩张导管和纤维组织。  结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造影主要为均匀增强和区域增强, 超声造影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特征有关。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常规超声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持续性真性低水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升高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意义。  方法  2011年8月至2015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持续性真性低水平hCG升高患者6例,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 对疾病特点、诊治过程和随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6例患者中, 3例继发于葡萄胎清宫术后, 3例继发于侵蚀性葡萄胎化疗后。3例侵蚀性葡萄胎患者的中位总疗程数为8个, 均有化疗失败史。6例患者随诊中位时间为24个月, 自治疗结束至hCG呈低水平升高的中位时间为5.5个月, 低水平hCG升高持续的中位时间为16.5个月。4例患者病情稳定, 1例进展为绒毛膜癌, 1例自然妊娠分娩后hCG降至正常。  结论  持续性真性低水平hCG升高的持续时间较长, 对化疗不敏感, 应密切随诊, 不宜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IgG4-related sclerosing cholangitis, IgG4-SC)的临床特点  目的  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IgG4-SC患者共36例, 均符合2012年日本学者提出的IgG4-SC临床诊断标准的确诊要求。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包括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结果和随访情况  结果  36例患者性别比(女/男)为0.24:1, 平均发病年龄为(62.8±9.2)岁。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黄疸(77.8%, 28/36)和腹痛(50.0%, 18/36)。8例(22.2%)患者的胆红素水平在正常范围, 其中3例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在正常范围。超声内镜发现34例(94.4%)患者胆管增厚, 其检出率明显高于腹部超声(8.3%, 3/36)和腹部CT(33.3%, 12/36)(P < 0.05)。7例患者行胆管刷检或胆管活检, 病理结果均为阳性。随访超过2年的23例患者, 复发率为39.1%(9/23), 胆管外受累器官越多或受累胆管节段越多者, 越容易复发  结论  IgG4-SC多见于中老年男性, 符合慢性胆管炎的临床特点。少数患者临床没有任何胆管梗阻的征象。诊断IgG4-SC时, 胆管病理的阳性率并不理想, 影像学上非狭窄段的胆管壁均匀增厚对诊断十分有意义, 超声内镜应作为疑诊IgG4-SC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对IgG4-SC患者应密切随访, 警惕复发及并存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对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4例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产前超声表现, 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4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胎儿中, 3例四腔心切面正常, 1例可见室间隔缺损。左室及右室流出道切面4例胎儿可见心室与大动脉连接关系异常, 2例可见室间隔膜部缺损。三血管气管切面4例均仅可见2条血管。  结论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 重点观察心室流出道切面及三血管气管切面有助于产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老年乳腺癌分子分型特点, 明确分子分型与老年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收治的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手术方式、病理信息、辅助治疗信息及预后。应用Kaplan-Meier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分子分型与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相关性。  结果  共502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 平均年龄(76.65±4.36)岁, 其中腔管型乳腺癌占79.88%(401/502),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占7.77%(39/502), 三阴性乳腺癌占12.35%(62/502)。截至末次随访(2019年4月30日), 8.37%(42/502)的患者出现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 50例患者去世, 其中11例死因与乳腺癌相关。生存分析提示, 分子分型与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期(P < 0.001)及总生存期(P=0.040)均显著相关, 腔管B2型(HR=4.306, 95% CI:1.469~12.618, P=0.008)、Her-2过表达型(HR=3.729, 95% CI:1.418~9.809, P=0.008)和三阴性(HR=2.580, 95% CI:1.045~6.367, P=0.040)乳腺癌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风险均明显高于腔管A型; Her-2过表达型总生存期显著劣于腔管A型(HR=3.219, 95% CI:2.762~3.676, P=0.010)。  结论  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分子分型与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显著相关, 腔管B2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老年女性乳腺癌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Bakri子宫填塞球囊导管(Bakri球囊)在治疗产后出血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7月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因产后出血使用Bakri球囊治疗的患者的病例特点, 并分析其治疗效果。  结果  剖宫产术中应用Bakri球囊治疗产后出血8例, 其中7例合并有前置胎盘。2例患者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共3例患者放置球囊后采取后续侵入性治疗, 其中2例患者同时合并有中央性前置胎盘、前次剖宫产史及胎盘植入。所有患者术后无明显疼痛, 无产后发热及死亡病例。  结论  Bakri球囊能够治疗产后出血, 并不增加术后病率。球囊放置后应加强监护, 对于治疗无效者应尽早采取更积极的治疗。合并有剖宫产史、胎盘植入或胎盘黏连的中央性前置胎盘可能是影响放置成功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