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通过药物利用研究相关指标对DRGs药品费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为医院及医保部门对各组药品费用的管理提供方法与依据。方法:根据CN-DRGs分组方案,选取某院两年5个消化系统疾病非手术DRGs组。对各组住院费用及药品费用等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并对各组的抗菌药物和质子泵抑制剂(PPI)的药物利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个DRGs组的药占比最低的为GU15组(43.85%),最高为GT19组(60.16%)。各DRGs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范围38.46%(GT19)~64.86%(GS11);药物利用指数范围在0.59(GU15)~0.78(GT19);使用强度范围在20.99(GU11)~53.28(GS15)。PPI的使用率范围51.65%(GT19)~97.83%(GS11);药物利用指数范围在1.35(GU15)~2.25(GS15);使用强度范围在61.57(GT19)~310.63(GS15)。结论:该院GT19、GU11和GU15组的PPI和抗菌药物的使用可能存在不合理现象,药品费用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利用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来进行DRGs分组的用药合理性评价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实施子宫肌瘤手术临床路径的过程中,临床药师的工作模式及在各个环节发挥的作用,研究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路径对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方法:根据有无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路径各环节措施,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临床药师参与前)80例和干预组(临床药师参与后)80例,对比2组患者抗菌药物、营养支持药物及其他治疗用药的合理性,并对患者住院费用、药物费用等展开研究。结果:干预组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如预防用药时机、抗菌药物品种选择、预防用药疗程合理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无指征使用代糖类溶媒、质子泵抑制剂、营养药物的现象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的住院总费用、药品费用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协助治疗方案制定、医嘱审核、药学查房、用药宣教、不良反应监测等模式全程化参与临床路径管理,有效提高了用药合理性,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体现了临床药师价值,形成了临床药师参与子宫肌瘤切除术临床路径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例多部位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感染的病例,探讨其抗感染方案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查阅电子病历和临床微生物检测报告,对临床用药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评估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并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案是替加环素联合美罗培南与万古霉素。通过检索文献发现,目前针对CRKP感染的治疗方案有限,且临床治愈率尚未明确。结论:临床需要高度重视CRKP控制,合理规范地使用抗菌药物和有效控制耐药菌传播途径可有效预防CRKP感染。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抗感染方案的制订、优化及开展药学监护工作,保障用药更加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制定2型糖尿病临床药学路径并应用,为DRGs环境下的精细化用药及控费管理提供践行依据。方法:临床药师参考指南、药典、处方集等对医院药品目录中涉及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的107种药品从PK/PD、药物经济学、“4+7”集采、医保属性、医保限制适应证等方面比较,同内分泌临床专家讨论后制定出院内2型糖尿病临床药学路径。将2022年1至3月内分泌科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为主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临床药学路径品种。同时观察2组DRG支付盈亏、平均住院总费用、药品总费用、药占比、主要相关集采品种消耗、不合理医嘱、ADR、血糖、平均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DRG支付结余增加;平均药品总费用、药占比显著下降,集采药品消耗量占比较高,不合理医嘱、药品不良反应、血糖、平均住院天数等无明显差异。结论:DRGs环境下2型糖尿病临床药学路径的制定及其应用可在保证诊疗安全有效的前提下进一步控制药品费用,推动药品集采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合评价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老年内科住院患者莫西沙星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使用莫西沙星注射液的老年内科住院患者病例,根据药品说明书和相关指南设计回顾性调查表,进一步收集及分析莫西沙星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共纳入有效病例374例(60~98岁),莫西沙星临床应用合理率为79.1%,不合理原因主要是用药指征错误,药物选择不当、疗程过长及药物相互作用。临床治疗有效率、微生物送检率、心电图监测率和药物不良反应(ADRs)发生率分别为95.2%、64.2%、53.5%和21.9%,主要的ADRs为血钾降低和QT间期延长。进一步单因素分析显示,冠心病史患者使用莫西沙星后低血钾发生风险显著提高(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用药前患者的评估,严格把握用药适应证,加强用药期间的临床监测,尤其是心电图和电解质情况,确保老年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澳大利亚医保支付方式演变过程以及改革主要特点,以期为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的理论方法分析了澳大利亚医保支付方式的演变过程以及改革的特点。结果:澳大利亚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主要是按服务项目付费、总额预付制以及按病例组合付费方式。同时其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特点主要是由后付制转变为预付制、建立精细化分类管理、关注医疗服务质量安全。结论:澳大利亚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我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但仍需结合本国国情,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复合型医保支付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加权TOPSIS法对血必净注射液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中药临床药师科学评价血必净注射液应用合理性建立评价标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参考血必净注射液说明书、《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相关指南、专家共识及文献,制定血必净注射液合理应用评价细则,并采用加权TOPSIS法对某院2020年1-12月使用血必净注射液的266份归档病历进行评价及分析。结果:266份评价病历中评价得分最低的为"联合用药"(4.51%),评价得分最高的为"配伍禁忌"(100%)、"不良反应及处理"(100%);相对接近度大于90%的有3例(1.13%),介于80%~90%的有183例(68.79%),介于70%~80%的有60例(22.56%),介于60%~70%的有8例(3.01%),小于60%的有12例(4.51%)。结论:基于加权TOPSIS法建立血必净注射液临床应用合理性评价方法糅合了多个评价指标,操作性较强,评价结果科学、直观,为进一步提高中药注射液临床合理用药质控水平与用药前置审核规则提供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抗肿瘤相关的中药注射液的调配进行合理分类,为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人员的安全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数据库和国家医保目录查找抗肿瘤相关的中药注射液品种,对药物活性成分、不良反应、药动学、特殊人群用药和毒理学研究等数据进行分析,作为分类调配的依据。结果:将通关藤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等13种抗肿瘤相关的中药注射液纳入本次研究。除黄芪多糖注射液外,多数抗肿瘤相关的中药注射液存在不同程度毒性,具有剂量和时间相关性。结合国内调配现状建议通关藤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等7个品种按照抗肿瘤药物调配,其余6个品种按照普通危险药物和中药注射液调配,并根据药物的毒性和极性合理安排药物调配顺序。结论:目前国内尚无药品调配安全性分类及防护指南,PIVAS应进一步提高现有防护要求,以减少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某院5-HT3受体拮抗剂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促进此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在2018年1-12月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的住院病历中随机抽取120份,就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适应证、用法用量、疗程、联合用药等数据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在120份住院病历中合理应用5-HT3受体拮抗剂的病历数有20份,用药合格率仅有16.67%;不合理应用的病历数有100份,不合理用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用法用量不适宜(75份,75%),联合用药不适宜(13份,13%),疗程过长(8份,8%),适应证不适宜(4份,4%)。结论: 5-HT3受体拮抗剂不合理应用情况较为严重,尤其是超剂量用药问题较多,临床医师、临床药师和医院相关部门应加强5-HT3受体拮抗剂的医嘱点评以及采购管理,共同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在儿童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合理性。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从药物剂型的选择、儿童应用的年龄限制、剂量、对肝肾功能影响、不良反应、相互作用、使用方法等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结果: 针对儿童这类特殊人群,临床药师给出了合理的用药建议。结论: 用于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治疗药物在小儿中应加强药学监护,确保小儿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真实世界中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应用特征,为规范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昆山市中医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6—2017年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住院病例,共545例,对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用药特点及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45例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的脑梗死患者中,男性279例(占51.19%),女性266例(占48.81%),男女患者所占比例相近;平均年龄66.84岁,其中>45~80岁患者居多(409例,占75.05%);均采用静脉滴注给药,单次给药剂量以60 mg为主(463例,占84.95%);用药疗程多为1~14 d(508例,占93.21%),平均(7.15±4.71)d;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应用的药品主要涉及奥美拉唑胶囊、前列地尔注射液、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汀钙片、瑞舒伐汀钙片和硫辛酸注射液。结论:中老年人群是脑梗死发病的主要人群,临床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时常与抗血小板聚集药、调节血脂药等联合应用,符合用药规范,但也存在超浓度用药等问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 分析我院治疗肾病综合征超说明书用药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并进一步规范我院超说明书用药行为。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4月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的门诊处方1 908张,列出所有超说明书药品;通过查阅相关指南、文献等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超说明书用药中他克莫司胶囊、吗替麦考酚酯胶囊、注射用环磷酰胺、环孢素软胶囊、双嘧达莫片、硫酸羟氯喹片、华法林钠片等均有国内外指南推荐,有较高循证医学证据级别;雷公藤多苷片、来氟米特片有大量临床文献支持;以上9种药符合用药合理性。蚓激酶肠溶胶囊、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匹多莫德分散片仅有少数期刊报道;细菌溶解产物胶囊、硼酸粉无相关资料支持,属医师经验用药;以上5种药属于不合理用药。 结论:肾病综合征超说明书用药现象普遍存在,用药情况大部分合理,临床医师应当谨慎用药。我院需对有较高循证医学证据的超说明书用药行为进一步规范化管理,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以及处方的合理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国外药师在诊断相关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支付方式改革中参与的工作及起到的作用,探讨我国药师在DRGs改革中的角色。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PubMed数据库,系统检索及提取国外相关研究的信息;并结合国内文献,从3个方面阐述我国药师在DRGs支付方式改革中的作用设想。结果:国内药师可通过DRGs疾病分类体现药师服务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价值、优化每一个DRGs的用药方案,直接控制不合理的药品费用、结合药品分类/限定日剂量系统进行医院药品目录遴选,更好地发挥药师的作用。结论:在DRGs支付方式改革过程中,国外药师在节省医疗资源和药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当阿片类药物口服止痛效果不佳需改用芬太尼透皮贴时,24 h过渡期内的最佳止痛方案。方法: 建立随机对照试验,对80例符合标准的癌痛病例随机分组,分为吗啡注射液组、吗啡即释片组、阿片类缓释片亚组1、阿片类缓释片亚组2。比较各治疗组过渡期内镇痛效果、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种类及程度等,综合评价各组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镇痛效果:阿片类缓释片亚组2的患者全程镇痛及爆发痛的控制较稳定,且阿片类缓释片亚组1的效果最好(NRS<3分);阿片类缓释片亚组2相比其他2组,爆发痛出现的时间有明显推后。生活质量方面,阿片类缓释片亚组2相较其他2组,能明显改善患者食欲;阿片类缓释片亚组1能明显改善患者精神状态、睡眠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4组在家庭理解配合度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方面,除吗啡注射液组有4例严重不良反应,其余3组均表现为轻度不良反应。结论: 继续服用原阿片类缓释药物镇痛,可能更适合作为芬太尼透皮贴剂"过渡期"止痛;过渡期内加用一次原药物的效果更佳,提示研究者需更深入地通过药物检测手段来确定最终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用药进行分析与推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病历进行用药分析,并基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等,对临床路径用药进行合理推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约89%的患者合并两种以上疾病。治疗药物使用比例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丹红、依达拉奉和桂哌齐特。不合理用药比例为9.93%,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用法用量不适宜、无特殊理由未按指南推荐用药和无适应证用药。患者平均用药费用1.11万元/人,占住院费用的49.33%。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用药复杂,一些治疗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缺少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临床路径用药方案需要完善,以提高其治疗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全身用抗菌药物的限制支付范围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更好贯彻执行医保政策。方法: 整理汇总《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年)》中全身用抗菌药物的限制支付范围与药品说明书适用范围,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对限制支付范围进行解读。结果: 54个药品具有限制支付范围,限制支付范围与药品说明书存在差异的药品有49个。结论: 对于全身用抗菌药物,限制支付范围与药品说明书适用范围不一致的现象较为普遍,相关部门应依据药品说明书和临床诊疗指南,逐步扩大药品的支付范围,以提高药品的可及性。同时,应制定准确和详细的限制支付范围,并对限制支付范围进行标准化解读,以便医药机构更好执行医保政策,充分保障患者的参保利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老年住院患者用药的回顾性调查评价,发现存在的潜在不适当用药(potenti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PIM),为老年住院患者合理用药指导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依据Beers标准(2019版),对某三甲综合医院2019年10-12月所有年龄≥65岁的老年住院患者PIM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查阅病例并结合疾病指南共识进行评价。结果:共收集患者6 511例,平均年龄为(74.17±7.24)岁,平均住院天数为(12.86±9.16)d,平均用药种类为(24.59±16.22)种,经χ2检验住院天数及用药品种数与PIM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464例(83.92%)患者存在PIM问题,其中排名前5的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艾司唑仑片、唑吡坦片、地西泮及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在与疾病相关的PIM中,患有痴呆、认知障碍、谵妄;骨折或跌倒病史;心力衰竭疾病的老年人出现潜在不合理用药病例数较多,分别为113例、81例和23例。在老年患者应谨慎使用的药物中,以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类药物为代表的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和利尿剂使用例次最多为2 460例次,占总例数的93.64%。在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中,类固醇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的联用比例最多为185例次。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肾脏病4期及以上的患者中,依诺肝素和螺内酯的使用分别为23例和19例。结论:老年住院患者PIM发生率较高,结合病例分析,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仍应采取措施减少PIM用药情况的发生,降低用药风险;如临床实际必须使用,应加强用药监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