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居家照护服务模式--以台湾中部某医学中心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资源的有限及医疗费用高涨,使得居家照护再次受到重视。彰化基督教医院于1971年起,即将居家护理的观念及模式,由妇幼的形态范围扩展至内、外科,提供慢性病患者长期的居家照护服务,成为台湾地区发展“居家照护”服务的先驱。全民健康保险开办以来,将居家照护纳入给付的范围,患者只需支付少额金钱,便能享受医师及护理人员提供上门服务,实为行动不便者的一大福利。彰化基督教医院居家照护团队主要由家庭医学科医师及居家护理师组成,另包括营养师、社工师、复健师、心理师、关怀师及各专科医师为咨询对象,提供跨团队的专业服务。我们目前提供的服务包括:慢性病行动不便者之居家照护,癌症末期病患之居家照护及早产儿居家照护。病患来源主要来自住院患者转介,亦接受其他医院转介,或患者自行求诊。借由计算机化科技的协助,患者得以获得适当转介,加以完整的团队服务流程,提供个案连续性照护。以慢性病行动不便者之居家照护为例,我们每月约服务250人,居家照护次数约350次;每年约服务400人以上的个案,居家照护人次平均高达4000人次以上;使患者及其家属得到周全性、可及性、持续性、协调性及负责性的照护及追踪。  相似文献   

2.
崔鹏  李杰  毛希祥 《中外医疗》2022,41(2):173-177
目的 浅析居家护理思维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延伸照护中的应用.方法 方便选取该单位2020年1月—2021年9月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照护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取其中40例为甲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另40例为乙组,予以居家护理思维模式教育.比较两组照护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疾...  相似文献   

3.
临终患者在居家照顾时面临多方面的困难,而居家安宁疗护秉承全人、全家、全队、全程的照顾理念,能够满足居家临终患者和家属的全方位需求。本文报道1例乳腺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的照顾历程和居家安宁疗护过程,并总结居家安宁疗护工作经验,以期为今后的居家安宁疗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认知症居家患者高质量照护是当前医养结合领域亟待突破的重要瓶颈。高质量照护需求的满足能有效提升认知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家庭照护者压力与照护负担。当前我国针对认知症患者的居家照护服务处于探索阶段,高质量照护是目前认知症照护的目标导向。本文基于对国内外现有认知症居家照护模式的总结,提出了家庭视域下认知症居家高质量照护逻辑模型,明确了家庭为高质量照护基石、照护需求为牵引、专业照护力量介入为补充的内在逻辑,并尝试从稳固家庭照护持续性、激活并满足高质量照护需求、联动专业照护力量等方面提出高质量照护等路径选择,以期为促进认知症高质量、全面性、持续性照护服务供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对居家照护的接受度及影响患者接受度的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380例COPD患者进行调查。以COPD患者居家照护接受度量表作为主要评估工具,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病情及治疗情况等信息,统计分析COPD患者对居家照护的接受度及影响因素。结果:COPD患者居家照护接受度得分为(59.39±9.30)分;文化程度、工作状况、病程、来医院单程时间、症状改善情况、与家人关系和居住情况是COPD患者对居家照护接受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针对COPD患者的居家照护应加强宣传,提高患者的接受度;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居家照护方案,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加强医患沟通,增强患者对居家照护的理解和信任,以促进患者对居家照护的接受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住公寓照护与居家照护对AD患者及其陪护者的影响。方法:把对符合条件的80例A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住公寓照护)和对照组(居家照护),两组分别进行公寓式照护和居家照护,干预时间为10个月。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认知功能和情绪状态测试。对干预前后的两组陪护者分别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MMSE、HAMD、HAMA及两组患者家属的SDS、SAS、GW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及陪护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公寓照护有助于改善AD患者认知功能和情绪状态,亦有助于改善其陪护者情绪,增强总体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月坛社区需要照护者家庭对护理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兰  董建琴  刘建芬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1):1807-1808
目的对月坛社区日常生活能力低下需要照护者的家庭进行调查,了解需要照护者的家庭在日常生活中的照护困难、养老方式和对社区护士的护理需求。方法对月坛社区276位需要照护者及其照护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照护者在照护中遇到的困难、何种情况下会寻求社区护士帮助、对社区护士的家庭护理需求等。结果256人(92.8%)认为挪动病人及带其就诊最困难。266人(96.4%)需要社区护士提供医疗、护理、康复指导;227人(82.2%)需要提供预防指导、健康教育。88.0%的人选择居家养老形式。结论社区护理工作范围应向生活护理方面延伸,满足社区需要照护家庭的居家养老需求,实现社区护理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互联网+居家延续照护服务的实践运营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自主开发的“居家照护平台”提供线上预约+线下上门服务,根据平台订单查询、项目统计等模块,收集相关数据资料。结果: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提供服务11 104人次,工作量11 889次;平均交通时间24.54min;平均服务时间45.73min;创收1 655 109元,患者满意度100%,无医疗事故、投诉纠纷发生。结论:“互联网+居家延续照护服务”成效显著,服务优势明显,能满足居家人群多元化、个体化的健康需求。未来应继续深化及拓展特色服务,通过各部门紧密联手,进一步加强标准建设、完善服务项目及定价、保障出行安全、积极引进居家适用医疗设备、建立服务双向评价等,助力这一便民惠民工程的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住公寓与住家照护对A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中晚期AD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分为住公寓组和居家组,每组各49例。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公寓式照护和居家照护,干预时间为1年并随访。采用CDR、ADL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试。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CDR评分比较,P>0.05,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公寓组患者明显低于居家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两组患者的ADL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公寓组患者的ADL评分明显低于居家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AD患者的照护采用公寓式照护方式优于居家照护;公寓式照护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福州市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护理需求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护理需求状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居家护理需求问卷,对212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横断面凋查研究. 结果 (1)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居家护理服务的总体需求率为93.4%.(2)16项居家护理需求项目中.需求率排在前6位的是:定期测量生命征82.1%,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79.2%,指导正确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75.9%,生活方式指导70.3%,提供社会交往的机会56.1%,给予心理支持48.6%.(3)影响患者居家护理需求的主要因素是家庭收入、文化程度和疾病数量(P<0.05). 结论 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护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生命征的测量、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社会交往的机会及给予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11.
安宁疗护是由多学科团队为患有不可治愈疾病的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一项特殊的照护方式。照护团队为患者提供躯体、心理、社会、灵性的全面照护,并帮助家属减轻丧亲痛苦。国际上,转诊安宁疗护要求患者预计生存期在6个月以内,同时根据患者需求和照护目标,选择最佳照护模式。通过对安宁疗护定义、服务对象、转诊过程、服务团队和内容、实施模式进行阐述,同时对比安宁疗护和缓和医疗的异同点,有助于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安宁疗护。  相似文献   

12.
医院人文关怀制度化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人文关怀对整体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0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整理护理,实验组实施整理护理的同时进行人文关怀护理,通过问卷调查,以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人文关怀组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制度化对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骨折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 采取整体护理与康复指导等措施。结果 通过对 83例老年股骨骨折手术病人的整体化护理 ,使病人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病人的满意度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 ,与以前的责任制护理相比有显著差异性 (P <0 .0 1)。结论 对病人采用整体护理 ,使老年股骨骨折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心内科护患关系信任度与整体护理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梅 《河北医学》2006,12(5):469-471
目的:探讨心内科进行整体护理实践对护患关系信任度的影响。方法:通过调查心内科住院患者对护士的信任程度,进行模式病房与普通病房护患信任度的对比分析。结果:建立护患信任的根本在于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护士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构成护患信任的五要素上努力。结论:模式病房的实践,对护患间信任度有促进作用,全面开展整体护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输尿管阴道瘘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输尿管阴道瘘病人围手术期的治疗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输尿管阴道瘘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及其效果。结果:通过个体化整体护理,所有患者消除了焦虑心理,能积极配合治疗,21例患者有17例一次治愈,一次治愈率80.95%,4例经再次手术治愈,总治愈率100%。结论:输尿管阴道瘘患者应根据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整体护理在输尿管阴道瘘的治疗中能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采用高压氧治疗的整体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高压氧治疗,重视整体护理干预,总结干预成效。结果本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焦虑程度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强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的整体护理,可保障预后,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整体护理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进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手术的100例患者,将其平均分成两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整体护理。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125.4±11.6)min,术中出血量为(116.7±12.6)mL,住院时间为(14.5±10.8)d。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0%,对照组则为64.0%,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手术中实施整体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从而对患者的手术配合度进行一定的提高,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对气管切开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娜  赵晓红  邵兵 《吉林医学》2007,28(10):1167-1168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气管切开病人的作用。方法:对47例气管切开病人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观察带管时间,是否发生并发症,以明确整体护理对气管切开病人的作用。结果:47例气管切开病人的带管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减少。结论:系统化整体护理提高了对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质量,缩短了带管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手术室开展整体护理对缓解患者焦虑程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立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0):53-54,71
目的人文关怀和高超的护理技术相结合,完善整体护理程序,从而缓解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程度。方法采取随机对照法将140例择期实施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的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n=70)给予以人为本、以人为依归的整体护理程序;对照组(n=70)给予常规护理程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两组患者在人院时、麻醉穿刺前的焦虑程度,术后回访,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整个护理状况的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焦虑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穿刺前焦虑值分别为68.0±8.2(对照组),61.0±9.4(实验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分别95.71%、62.69%,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医生满意度分别为92.86%、62.86%。结论在手术室实施人性化的、整体的护理模式能使患者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最大的满足,保证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同时有利于护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20.
开展优质护理后住院患者口服药物安全管理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展优质护理,实行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后住院患者口服药物安全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开展优质护理,实行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应用全流程管理系统和扁平化管理住院患者方法,加强住院患者口服药物安全管理。比较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开展前的2009年1~10月和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开展后的2010年11月~2011年8月间住院患者口服药物不安全事件。结果开展优质护理,实行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后,口服药物不安全事件发生率由1.00%下降到0.16%。结论开展优质护理,实行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可明显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物风险,进而降低护理执业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