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UⅡ)对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促增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NRK-49F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法、流式细胞仪(FCM)法分别观察不同浓度UⅡ作用下,NRK-49F细胞数及其细胞周期的变化。RT-PCR法检测UⅡ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结果 UⅡ可以促进NRK-49F细胞的增殖活性,随着UⅡ作用浓度的增加,MTT吸光度值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1×10-9和1×10-8mol/L UⅡ组作用显著(P0.01);在UⅡ的作用下,NRK-49F细胞S期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G0~G1期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细胞培养24 h后正常对照组胞质中仅见少量TGF-β1的表达,而经UⅡ作用后,TGF-β1的表达明显增多。结论 UⅡ能促进大鼠NRK-49F细胞增殖,影响细胞周期,这可能与致纤维化因子TGF-β1的提高有关,提示UⅡ在肾纤维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RFB)发生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UⅡ刺激组。对照组不加任何刺激培养;UⅡ刺激组加入10-8 mol/L的UⅡ分别培养12、24和48 h。应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α-SMA的表达,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细胞培养24 h后正常对照组胞浆中仅见少量α-SMA表达,而经UⅡ作用后,α-SMA表达量明显增多。UⅡ干预RFB 12、24及48 h后α-SMA表达量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UⅡ刺激组CTGF基因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尾加压素Ⅱ能诱导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发生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其作用可能与其促进CTGF基因及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Captopril)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s)增殖中的作用及缓激肽(BK)β2受体对此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经差速贴壁法培养的新生大鼠CFs,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卡托普利组,AngⅡ组,AngⅡ+卡托普利组,Hoe-140组和AngⅡ+卡托普利+Hoe-140组.采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测细胞数目,流式细胞仪技术(FCM)检测细胞周期,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分别测定培养CFs细胞上清液中NO含量和细胞内cGMP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ngⅡ10-7mol/L孵育细胞48 h后可显著增加CFs S期细胞百分率和MTT比色法测定的CFs吸光度(A490nm)值(分别P<0.01,P<0.05);ACEI类药物卡托普利10-5mol/L可明显降低AngⅡ作用下的CFs S期细胞百分率和A490nm值,而NO含量和细胞内cGMP水平均显著高于AngⅡ组(均P<0.05);缓激肽β2受体阻断剂Hoe-140 10-6mol/L可部分阻断卡托普利的作用.结论缓激肽β2受体部分介导了卡托普利抑制AngⅡ诱导的CFs增殖作用,BK该作用与NO、cGMP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simvastatin)对培养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ve rats,SHR)和正常血压Wistar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培养CFs,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分析仪(FCM)技术检测细胞周期,ELISA法检测Ⅰ型胶原合成.结果(1)10-9mol/L、10-7mol/L、10-6mol/L和10-5mol/L辛伐他汀作用后MTT比色法OD值SHR组分别为0.38±0.01、0.34±0.01、0.26±0.01和0.24±0.01,与对照组(0.41±0.01)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5);Wistar大鼠组分别为0.35±0.01、0.31±0.01、0.26±0.01和0.23±0.01,与对照组(0.37±0.01)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均<0.05).(2)10-6mol/L辛伐他汀作用48h,SHR和Wistar大鼠CFs的G0G1期细胞百分率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均<0.01),S期细胞百分率、G2/M期细胞百分率和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则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1).(3)随着辛伐他汀浓度的增高,CFs的Ⅰ型胶原分泌呈明显的递减趋势.10-8mol/L、10-7mol/L、10-6mol/L和10-5mol/L辛伐他汀作用后Ⅰ型胶原,SHR分别为O.80±0.01、0.74±0.01、0.68±0.01、0.68±0.01和0.62±0.0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97±0.02(P均<0.01);Wistar大鼠分别为0.73±0.01、0.65±0.01、0.60±0.02和0.56±0.02,与对照组(0.81±0.01)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均<0.01).SHR组与Wistar大鼠相比较,CFs受抑制的效应更强.结论辛伐他汀呈浓度依赖性抑制SHR的CFs增殖和胶原合成,这对逆转高血压心室重塑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螺内酯对培养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揭示螺内酯抑制心肌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进行新西兰白兔心脏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培养;测定细胞计数,细胞活性(WST-1分解)和DNA合成(BrdU掺入),并以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等以表示细胞增殖。结果:不同浓度的螺内酯(2.5×10-7~5×10-5mol/L)分别作用1、3、7 d后,心肌成纤维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并呈剂量-时间-效应(P<0.01)。细胞经不同浓度螺内酯(2.5×10-7~5×10-5mol/L)作用1 d后,DNA合成、活细胞代谢活性和细胞周期的DNA合成期(S) DNA合成后期(G2) 分裂期(M)的百分比明显减少(P<0.01)。结论:螺内酯可能通过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而抑制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并初步探索磷酸肌酸钠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20只Wistar乳鼠取出心脏,体外原代、传代培养CF。实验分4组(每组n=3),对照组:无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CF;AngⅡ组:含AngⅡ1×10-6mol/L的无血清DMEM培养液;磷酸肌酸钠组:含磷酸肌酸钠10 mmol/L的无血清DMEM培养液;AngⅡ+磷酸肌酸钠组:含磷酸肌酸钠10 mmol/L 加AngⅡ1×10-6mol/L的无血清DMEM培养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分布,Van Gieson(VG)氏染色法测定胶原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CF的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G0/G1期、G2/M期细胞百分率降低,胶原含量增加, pERK1/2蛋白表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磷酸肌酸钠组CF细胞周期、胶原含量和pERK1/2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磷酸肌酸钠组pERK1/2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F细胞周期和胶原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AngⅡ组比较,AngⅡ+磷酸肌酸钠组G0/G1期、G2/M期细胞百分率升高,S期百分率降低,胶原含量减少,pERK1/2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结论:磷酸肌酸钠可部分抑制AngⅡ诱导的CF增殖和胶原合成增加,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K1/2过度激活有关。这提示磷酸肌酸钠可以明显改善AngⅡ诱导的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钙调神经磷酸酶(CaN)信号通路对精氨酸升压素(AVP)诱导新生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s)增殖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培养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CFs,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数目,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CaN活性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 (1)CFs的 MTT比色法吸光度A490值随着AVP作用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其中10-7 mol/L AVP和10-6 mol/L AVP组A490值(分别为0.17±0.01和0.18±0.01)与空白对照组(0.11±0.01)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不同浓度的AVP+CsA组A490值均较相应的AVP组降低,其中10-7mol/L AVP+CsA组和10-6 mol/L AVP+CsA组分别为0.13±0.01和0.15±0.01,与10-7mol/L AVP和10-6 mol/L AVP组比较显著降低,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2)10-7mol /L AVP 作用下CFs细胞周期S期百分率为17.86 ±3.18,与空白对照组(12.10±2.38)比较明显升高,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10-7mol /L AVP +CsA组CFs细胞周期S期百分率(13.76±2.52)与10-7mol /L AVP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10-7 mol/L AVP组CFs的CaN活性为0.30±0.06 kU/mg,与对照组(0.14±0.03 kU/mg)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CaN的特异性抑制剂环孢素A(CsA)可抑制AVP诱导的CFs增殖,AVP可升高CFs内CaN活性,表明CaN信号通路在AVP诱导CFs增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Captopril)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s)增殖中的作用及缓激肽(BK)β2受体对此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经差速贴壁法培养的新生大鼠CFs,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卡托普利组,AngⅡ组,AngⅡ 卡托普利组,Hoe140组和AngⅡ 卡托普利 Hoe140组。采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测细胞数目,流式细胞仪技术(FCM)检测细胞周期,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分别测定培养CFs细胞上清液中NO含量和细胞内cGMP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ngⅡ10-7mol/L孵育细胞48h后可显著增加CFsS期细胞百分率和MTT比色法测定的CFs吸光度(A490nm)值(分别P<0.01,P<0.05);ACEI类药物卡托普利10-5mol/L可明显降低AngⅡ作用下的CFsS期细胞百分率和A490nm值,而NO含量和细胞内cGMP水平均显著高于AngⅡ组(均P<0.05);缓激肽β2受体阻断剂Hoe14010-6mol/L可部分阻断卡托普利的作用。结论缓激肽β2受体部分介导了卡托普利抑制AngⅡ诱导的CFs增殖作用,BK该作用与NO、cGMP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SD仔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四氮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测定细胞周期,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心脏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①1.0μmol/L血管紧张素Ⅱ作用24h,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四氮唑蓝比色分析法吸光度值(0.24±0.01)较无血清对照组(0.14±0.01)明显增加(P<0.01);0.001~1.0μmol/L血管紧张素(1-7)和1.0μmol/L血管紧张素Ⅱ共同干预后吸光度值逐渐降低,分别为0.20±0.01、0.19±0.01、0.13±0.01、0.16±0.03,均显著低于血管紧张素Ⅱ组(P<0.01)。②血管紧张素Ⅱ组心脏成纤维细胞的S期百分率(14.0%±0.9%)和增殖指数(23.4±1.8)较对照组(5.4%±0.7%和10.8±2.4)明显增高(P<0.01);0.1μmol/L血管紧张素(1-7)干预后S期百分率(8.5%±0.7%)和增殖指数(16.2±2.0)较血管紧张素Ⅱ组降低(P<0.01)。③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后心脏成纤维细胞的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给予0.001~1.0μmol/L血管紧张素(1-7)和1.0μmol/L血管紧张素Ⅱ共同干预后,胶原表达水平浓度依赖性的下降,均显著低于血管紧张素Ⅱ组(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1-7)具有抑制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增加引起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钙调神经磷酸酶 (CaN)信号通路对精氨酸升压素 (AVP)诱导新生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 (CFs)增殖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胰酶消化法培养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CFs,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数目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 ,CaN活性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  (1)CFs的MTT比色法吸光度A490 值随着AVP作用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其中10 -7mol/LAVP和 10 -6mol/LAVP组A490 值(分别为 0 17±0 0 1和 0 18± 0 0 1)与空白对照组 (0 11± 0 0 1)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不同浓度的AVP CsA组A490 值均较相应的AVP组降低 ,其中 10 -7mol/LAVP CsA组和 10 -6mol/LAVP CsA组分别为 0 13± 0 0 1和 0 15± 0 0 1,与 10 -7mol/LAVP和 10 -6mol/LAVP组比较显著降低 ,并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2 ) 10 -7mol/LAVP作用下CFs细胞周期S期百分率为 17.86± 3.18,与空白对照组 (12 .10± 2 .38)比较明显升高 ,并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 10 -7mol/LAVP CsA组CFs细胞周期S期百分率 (13 76± 2 5 2 )与 10 -7mol /LAVP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0 5 )。 (3) 10 -7mol/LAVP组CFs的CaN活性为 0 30± 0 0 6kU/mg,与对照组 (0 14± 0 0 3kU/mg)比较差异显著(P <0 0 1)。结论 C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重组人松弛素(rhRLX)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用下对心脏成纤维细胞功能(CFs)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Sprague-Dawley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经AngⅡ(10-6mmol/L)单独作用及AngⅡ加rhRLX(100μg/L)共同作用后,用MTT比色法测定CFs的增殖;用ELISA法检测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的水平。结果:rhRLX可显著抑制AngⅡ促进CFs增殖,并拮抗AngⅡ促进CFs分泌PⅠCP的作用。结论:rhRLX能够改善AngⅡ诱导的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及吡格列酮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F)迁移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贴壁法培养SD大鼠胸主动脉AF.Transwell观察Ang Ⅱ诱导AF迁移作用,RT-PCR检测Ang Ⅱ 1型受体(AT1R)mRNA水平.结果 (1)Ang Ⅱ刺激AF迁移呈浓度依赖性,当Ang Ⅱ的浓度为10-7mol/L时,AF迁移数目最大(P<0.01);(2)PPARγ激动剂15D-PJG2和吡格列酮可抑制Ang Ⅱ诱导AF迁移,并且呈剂量依赖性,浓度为10×10-6mol/L时作用最明显(P<0.01);(3)AT1R阻滞剂(氯沙坦)可完全抑制Ang Ⅱ诱导的AF迁移(P<0.01),而AT2R阻滞剂(PD123319)对AF迁移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4)与对照组相比,15D-PJG2和吡格列酮干预组AT1R mRNA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下降,浓度为10×10-6mol/L时抑制作用最明显(P<0.01).结论 PPARγ激动剂可抑制Ang Ⅱ诱导的AF迁移,这可能是通过下调AF AT1R mRNA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瑞舒伐他汀(Ros)对SD乳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s)增殖的抑制作用,探讨其诱导CFs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新生SD大鼠CFs进行体外培养,单独给予10-5,10-6,10-7,10-8mol/L Ros或与10-5mol/L焦磷酸法尼酯(FPP)联合进行干预,应用MTT比色、BrdU比色、瑞氏-吉姆萨染色倒置生物显微镜、Hoche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分析技术等方法观察Ros对CFs增殖的抑制作用和其对CFs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 Ros不仅可明显抑制新生SD大鼠CFs增殖和DNA合成,且可诱导CFs凋亡.10-5mol/L FPP可部分逆转此作用.结论 Ros为有效的抗心脏纤维化药物,不仅可明显抑制纤维化进程,还可逆转已出现的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血管紧张素Ⅱ对不同年龄大鼠的促心肌肥厚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在不同年龄SD大鼠致心肌肥厚作用的特点及机制。 方法 应用心肌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 ,分别测定心肌细胞3 H 亮氨酸 (3 H leu)掺入和心肌成纤维细胞3 H 胸嘧啶脱氧核苷 (3 H TdR)掺入 ,观察AngⅡ对不同年龄SD大鼠心肌细胞蛋白合成和心肌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的影响及心肌成纤维细胞对心肌细胞蛋白合成的作用。 结果  10 6mol/L的AngⅡ可使新生SD大鼠的心肌细胞3 H leu掺入明显增加 (P <0 0 5 )。加入心肌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液后 ,新生乳鼠心肌细胞3 H leu掺入增加更显著 (P <0 0 1) ,但不能增加 12月龄组心肌细胞3 H leu的掺入 ;10 6mol/LAngⅡ可使新生和 12月龄两组SD鼠心肌成纤维细胞3 H TdR掺入均显著增加 (P <0 0 1) ,Losartan可阻断上述AngⅡ的作用。  结论 AngⅡ通过AngⅡ 1型受体 (AT1)受体对新生乳鼠心肌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具有直接促蛋白合成及细胞分裂作用 ,并可通过心肌成纤维细胞进一步促进心肌肥大。随年龄增长 ,AngⅡ主要影响心肌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 ,促进心肌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条件下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激动剂苯扎贝特对血管紧张素Ⅱ促心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活性氧在其中的作用。方法新生Wistar大鼠的原代心肌成纤维细胞培养,以血管紧张素Ⅱ(10-7mol/L)刺激模拟体外心肌纤维化,用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激动剂苯扎贝特(10-5mol/L)作用于细胞,用MTT比色法检测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RNA的表达,用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荧光染色法检测心肌成纤维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结果血管紧张素Ⅱ明显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但苯扎贝特不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促增殖作用。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后12h,心肌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降低;预先用苯扎贝特干预30 min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特异性拮抗剂MK886可以抑制苯扎贝特的作用。血管紧张素Ⅱ增加心肌成纤维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苯扎贝特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促活性氧作用,MK886可以阻断苯扎贝特的作用。结论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通路的激活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促心肌纤维化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活性氧生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伐他汀(atorvastatin)对培养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pontaneous hypertensive rats,SHR)和正常血压Wistar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 , CFs)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培养CFs,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分析仪(FCM)技术检测细胞周期,ELISA法检测Ⅰ型胶原合成.结果 (1)10-7 mol/L、10-6 mol/L、10-5 mol/L 和10-4 mol/L阿伐他汀作用后MTT比色法A比值SHR组分别为0.30±0.01、0.26±0.01、0.24±0.01 和0.22±0.01,与对照组(0.33±0.01)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均<0.01);Wistar大鼠组分别为0.28±0.01、0.26±0.01、0.23±0.01 和 0.21±0.01,与对照组 (0.30±0.01)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均<0.01).(2) 10-6 mol/L 阿伐他汀作用48 h,SHR和Wistar大鼠CFs的G0/G1期细胞百分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1),S期细胞百分率、G2/M期细胞百分率和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 PI)则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1).(3)随着阿伐他汀浓度的增高,CFs的Ⅰ型胶原分泌呈明显的递减趋势.10-7mol/L、10-6mol/L、10-5mol/L 和10-4 mol/L阿伐他汀作用后Ⅰ型胶原,SHR分别为0.71±0.01、0.70±0.01、0.63±0.01 和0.58±0.0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88±0.02(P均<0.01);Wistar大鼠分别为0.53±0.01、0.51±0.01、0.47±0.02 和0.40±0.02,与对照组 (0.68±0.01) 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均<0.01).SHR组与Wistar大鼠组相比较,CFs受抑制的效应更强.结论阿伐他汀呈浓度依赖性抑制SHR的CFs增殖和胶原合成,高血压时CFs对阿伐他汀更为敏感,这对逆转高血压心室重塑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双丹口服液(SOL)对体外分离培养的SD仔鼠心肌干细胞(CSCs)的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CSCs,将培养的第2代CSCs分为对照组及不同浓度1×10-1 mol/L、1×10-2 mol/L、1×10-3 mol/L、1×10-4 mol/L、1×10-5 mol/L和1×10-6 mol/L的SOL组。培养24 h、48 h后用MTT比色法检测SOL对CSCs的影响。将10-2 mol/L SOL组的细胞培养24 h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kit+/CD45-细胞的比率。结果 消化后的心肌组织3 d后,可见成纤维样细胞从组织块儿周围爬出,1周后可见小、圆、亮的细胞出现在组织块周围爬出的成纤维细胞层上。传代培养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呈较均一的梭型,可见CSCs形成的"太阳状"集落。MTT法检测表明,与对照组相比,SOL作用后的CSCs生长增殖迅速,当SOL的浓度超过1×10-3 mol/L时,CSCs增殖更为显著(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1×10-2 mol/L SOL的细胞培养24 h后,c-kit+/CD45-细胞的比率达到0.976%,与对照组相比(0.3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利用酶消化可以成功从SD仔鼠心脏组织中分离培养得到c-kit+的CSCs,SOL对CSCs的体外生长和增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氯化镧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s)增殖的影响。方法原代细胞培养PDLFs,MTT法检测5种不同浓度氯化镧(1×10-3、1×10-4、1×10-5、1×10-6及1×10-7mol/L)对PDLFs增殖的影响。结果 1×10-3mol/L氯化镧的OD值明显低于阴性对照(P<0.01),其余4种浓度与阴性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浓度(1×10-3mol/L)的氯化镧对PDLFs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一脯氨酸(AcSDKP)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介导的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法获取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采用MTT法(以OD值反映细胞活性)和~3H-TdR掺入法(以CPM值反映DNA合成)检测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TGF-β_1在1~10ng/ml浓度范围内刺激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较0.4%胎牛血清培养的心肌成纤维细胞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加入AcSDKP时,AcSDKP(在10~(-10)~10~(-8)mol/L浓度范围内)随着其浓度的增加,OD值(MTT法)、CPM值(~3H-TdR掺入法)逐渐下降,其相应抑制率逐渐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并在10~(-9)mol/L浓度时其抑制作用最佳。结论:AcSDKP对TGF-β_1介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这可能与其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对醛固酮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 CFs)增殖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 iN-OS-NO)系统活性的调控作用。方法用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CFs,采用MTT比色法、硝酸还原酶法、分光光度法和半定量RT-PCR技术,观察不同浓度洛伐他汀对CFs增殖、NO含量、iNOS活性和iNOS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洛伐他汀(1×10-8~1×10-5 mol/L)能剂量依赖性抑制醛固酮诱导CFs的增殖,升高CFs的NO含量、iNOS活性及增加iNOS mRNA的表达(P均<0.05),甲羟戊酸(1×10-3 mol/L)、法尼酯焦磷酸(5μmol/L)可完全逆转洛伐他汀的上调作用。洛伐他汀干预下醛固酮诱导CFs的NO生成量与iNOS活性、iNOS活性与iNOS 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26、0.752,P均<0.01);CFs增殖数目与NO含量呈负相关(r=-0.908,P<0.01)。结论洛伐他汀可上调醛固酮诱导CFs的iNOS-NO系统活性,抑制CFs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甲羟戊酸途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