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高脂饲料建立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脂质代谢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解偶联蛋白2(UCP2)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取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高、低剂量组(30,10 g·kg~(-1)),每组8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16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给药组大鼠灌服参苓白术散,16周后取血和肝组织样本,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对肝组织进行油红O染色;实时荧光定量RT-PCR仪检测肝组织SIRT1、UCP2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SIRT1、UCP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病理证实肝组织脂质蓄积严重,血清TG、TC含量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SIRT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UCP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高、低剂量组肝组织脂质蓄积明显改善,血清TG、TC含量明显下降(P0.05),肝组织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P0.01),UCP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其中,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效果好;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苓白术散能够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脂肪代谢紊乱、减轻肝脏脂质蓄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肝细胞内SIRT1/UCP2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高、低剂量组(30,10 g·kg-1),每组8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16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给药组大鼠同时灌服参苓白术散浸膏剂进行干预,16周后取血和肝组织样本,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脂质蓄积程度;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rf2)、醌氧化还原酶(NQO1)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肝组织脂质蓄积严重,提示高脂饲料诱导的NAFLD大鼠模型建立成功。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C、AST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Nrf2、NQO1、H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高、低剂量组大鼠肝组织脂质蓄积程度明显改善,两组血清TC、TG、LDL-C含量及AST水平均呈不同程度下降,血清HDL-C及肝组织Nrf2、NQO1、HO-1蛋白表达水平呈不同程度升高(P0.05,P0.01),其中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变化更为显著。结论参苓白术散能够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肝脏脂肪代谢紊乱,减轻肝脏脂质蓄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对高脂饲料建立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脂质代谢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SIRT1)/ 解偶联蛋白2(UCP2)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 选用SPF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ig,30.0g·kg-1·d-1),参苓白术散低剂量组(ig,10.0g·kg-1·d-1),每组8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16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各药物干预组大鼠分别灌服参苓白术散的高、低剂量进行干预,16周后取血和肝组织样本,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对肝组织进行油红O染色;实时荧光定量RT-PCR仪检测肝组织SIRT1、UCP2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SIRT1、UCP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病理证实肝组织脂质蓄积严重,血清TG、TC含量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SIRT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UCP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高、低剂量组肝组织脂质蓄积明显改善,血清TG、TC含量明显下降(P<0.05),肝组织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P<0.01),UCP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其中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效果较好;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参苓白术散能够改善16周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脂肪代谢紊乱、减轻肝脏脂质蓄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肝细胞内SIRT1/UCP2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柴胡疏肝散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5 mL/(kg·d)生药]、益生菌组(1 mL/d益生菌)、益生菌联合柴胡疏肝散组[简称联合组,5 mL/(kg·d)生药+1 mL/d益生菌],以高糖高脂饲料诱导SD大鼠制成NAFLD模型,各组分别治疗8周。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和肝组织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ALT、AS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8、IL-6、IL-22以及胰岛素(Ins)含量。同时对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G、TC、ALT、AST、LDL-C、FFA以及炎性因子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组、益生菌组、联合组大鼠TG、ALT、AST、LDL-C、FFA、TNF-α、IL-18、IL-6、IL-22及Ins含量降低(P0.05,P0.01),HDL-含量显著升高(P0.01);且联合组效果优于柴胡舒肝散组或益生菌组(P0.01)。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可见肝细胞排列紊乱,细胞边界不清晰,胞浆中较多脂肪空泡,柴胡舒肝散与益生菌治疗组肝细胞边界逐渐清晰,且脂肪空泡数量减少,联合组肝细胞排列紧密,无明显可见脂肪空泡,接近于正常组水平。结论柴胡疏肝散、益生菌均对NAFLD有一定治疗作用,两者联合有协同作用,能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肝脏炎性水平,并调节肝脏脂质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肝组织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疏肝健脾方药抗大鼠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健脾组、疏肝组、综合组。使用高脂肪乳剂灌胃造模,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8周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转氨酶、血脂和肝脂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FA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干预组大鼠血清AST、TC、TG含量和肝组织TC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P<0.01),健脾组和疏肝组肝组织TG含量显著下降(P<0.05);光镜观察各药物均能改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以疏肝组更为显著;各用药组FAS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的表达均有下降(P<0.05),其中疏肝组表达的水平最低。结论:疏肝健脾方药能显著改善NAFLD大鼠脂质代谢紊乱,减轻肝损伤,具有良好的抗NAFLD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FAS mRNA及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对TGF-β1/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索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Wiste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柴胡疏肝散高、中、低剂量组5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用腹腔注射CCl4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各治疗组于第6周给药至第10周结束。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中剂量组TGF-β1蛋白、p-p38MAPK和α-SMA蛋白表达显著减弱,MMP-9蛋白表达显著增强,TIMP-1蛋白表达显著减弱。结论:柴胡疏肝散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柴胡疏肝散经TGF-β/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活化,使HSC低表达TIMP-1、高表达MMP-9从而促进基质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柴芪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m 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NAFLD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芪汤组和罗格列酮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高糖高盐饮食喂养8周复制NAFLD模型,造模第一天开始用药,给予柴芪汤[5.67g/(kg·d)]及罗格列酮混悬液[3 mg/(kg·d)]灌胃干预,8周后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肝组织中TG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改变;Western Blot测定肝SREBP-1c蛋白表达;RT-PCR测定肝SREBP-1c m 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C、TG、HDL-C、LDL-C水平及肝组织中TG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2用药组各项指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用药组SREBP-1c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用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芪汤能够改善NAFLD大鼠肝脏脂肪变,其干预效果与西药罗格列酮相似,抑制SREBP-1c m RNA和蛋白表达,从而降低NAFLD大鼠血清ALT、AST、TG、TC、HLD-C、LDL-C,这可能是柴芪汤治疗NAFLD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SH)大鼠肝组织TLR4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疏肝健脾方药抗大鼠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疏肝高剂量组(9.6 g/kg柴胡疏肝散)、疏肝低剂量组(3.2 g/kg柴胡疏肝散)、健脾高剂量组(30 g/kg参苓白术散)、健脾低剂量组(10 g/kg参苓白术散)、合方高剂量组(39.6 g/kg柴胡疏肝散合参苓白术散)、合方低剂量组(13.2 g/kg柴胡疏肝散合参苓白术散),每组9只。采用高脂饲料(10 mL/kg)喂养建立NASH大鼠模型,16 w后各组大鼠以3%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腹主动脉采血,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肝脂和肝功能;HE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Real time Q-PCR检测肝组织TLR4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TLR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肝细胞肿大,小叶内、汇管区炎细胞浸润,血清TC、LDL-C,肝组织TC、TG、肝组织TLR4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大鼠血脂、肝脂、肝组织TLR4 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以高剂量作用最为显著。结论:疏肝健脾方药可能是通过下调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发挥抗NASH的作用,TLR4可能是疏肝健脾方药抗NASH的有效靶点之一。疏肝健脾方药防治NASH可能存在一定的量效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对高脂饮食建立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核转录因子2 /抗氧化反应元件(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SPF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C)、高脂组(HFD)、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SLH)(ig,30.0g·kg-1·d-1)、参苓白术散低剂量组(SLL)(ig,10.0g·kg-1·d-1),每组8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16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用药组大鼠同时灌服参苓白术散浸膏剂进行干预,16周后取血和肝组织样本,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脂质蓄积程度;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rf2)、醌氧化还原酶(NQO1)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组织油红O染色结果证实肝细胞脂质蓄积严重,提示高脂饲料诱导的NAFLD大鼠模型建立成功。与NC组比较,HFD组血清TC、TG、LDL-C、AST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Nrf2、NQO1、HO-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HFD组比较,SLH组和SLL组大鼠肝组织脂质蓄积程度明显改善,两组血清TC、TG、LDL-C含量及AST水平均呈不同程度下降,血清HDL-C呈不同程度升高,肝组织Nrf2、NQO1、HO-1蛋白表达水平呈不同程度升高(P<0.05,P<0.01),其中SLH组变化更为显著。结论 参苓白术散能够改善高脂饮食16周诱导的NAFLD大鼠肝脏脂肪代谢紊乱、减轻肝脏脂质蓄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激活Nrf2-ARE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调节胰岛素受体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脂代谢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按体质量将40只SPF级SD大鼠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30只,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造模组通过高脂饲料联合四肢束缚方法诱导制备肝郁证型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10周后,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中药组给予柴胡疏肝散灌胃,西药组给予易善复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干预4周后取材,用酶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等血脂指标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肝功能指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InsR-β、FOXO1A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结果治疗4周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ch、TG、LDL和ALT、AST均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InsR-β、pInsR-β、pFOXO1A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FOXO1A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Tch、TG和LDL明显降低(P0.05),中药组InsR-β、pInsR-β、pFOXO1A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FOXO1A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光镜下,模型组肝小叶结构不清晰,细胞重度脂肪变性;中药组和西药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均明显减轻。结论柴胡疏肝散改善肝郁气滞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脂代谢,可能与调节胰岛素信号通路InsR-β、FOXO1A的表达与修饰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肝X受体(LXRs)在代谢综合征(MS)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柴胡疏肝散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造成MS模型,将12只MS模型大鼠随机分为MS组和中药1组各6只.另选MS造模成功的大鼠采用束缚刺激造成MS肝气郁结证模型,将16只MS肝气郁结证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MS肝气郁结证组和中药2组各8只.MS组和MS肝气郁结证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中药1组和中药2组给予柴胡疏肝散灌胃,各组造模结束后大鼠均按1ml/100g灌胃,每日1次,连续3周.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开腹取大鼠的肝脏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肝脏组织中LXRs的表达情况. 结果 MS组与中药1组比较,空腹血糖、TG、TC、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肝气郁结组与中药2组比较,空腹血糖、TG、TC、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MS肝气郁结证组肝脏免疫组化染色均计9分为强阳性(+++),中药1组计2分为弱阳性(+),中药2组计3分为弱阳性(+).结论 MS大鼠肝组织存在LXRs的高表达,柴胡舒肝散可降低MS模型大鼠LXRs的表达,其可能是治疗MS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小檗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p38MAPK-STAT3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探讨小檗碱防治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 级雄性SD 大鼠24只,适应性喂养1 w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小檗碱组,每组各8只。除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外,其余两组均采用高脂饮食喂养建立大鼠NAFLD 模型,在施以造模因素的同时,小檗碱组灌胃盐酸小檗碱[100 mg·kg-1·d-1]进行干预,8 w后对肝组织行HE染色和油红O染色,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TC、TG、HDL-C 、LDL-C、AST及ALT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肝组织p38MAPK、STAT3mRNA 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蛋白p38MAPK、STAT3及p-p38MAPK、p-STAT3表达水平。结果 8 w高脂饮食成功诱导建立了\NAFLD 实验动物模型,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证实大鼠模型肝组织脂质蓄积严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G、TC含量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及血清SOD活力明显降低(P<0.01),MDA水平明显升高(P<0.01),p38MAPK、STAT3mRNA及p38MAPK、p-p38MAPK、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 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组大鼠血清TG、TC含量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及血清SOD活力明显升高(P<0.01,P<0.05),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p38MAPK、STAT3mRNA及p-p38MAPK、p-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 P<0.05) 。结论 小檗碱可以改善NAFLD模型大鼠肝脏脂肪变性,降低其血清及肝组织氧化应激因子水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肝脏p38MAPK-STAT3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其蛋白磷酸化水平,改善氧化应激而起作 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蒙药德都红花七味散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大鼠的肝组织解耦联蛋白2(UCP2)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饲料诱发大鼠NAFLD模型,给予蒙药德都红花七味散干预,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UCP2的表达情况,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含量。结果:蒙药德都红花七味散明显改善NAFLD肝组织脂肪变性,抑制肝细胞UCP2的表达,降低血清TG、TC含量。结论:蒙药德都红花七味散改善NAFLD大鼠脂代谢紊乱,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肝组织UCP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方药对LXRα/FAS信号通路介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肝细胞脂肪沉积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雄性SD大鼠75只,共分5组,每组15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疏肝组,健脾组及合方组;除正常组,其余均各组采用高脂饮食复制NAFLD大鼠模型,给药各组分别给予疏肝方(柴胡疏肝散)、健脾方(参苓白术散)、合方(柴胡疏肝散和参苓白术散合方)进行干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肝脂改变,分离出肝细胞,Typan blue染色和流式细胞术(FCM)对肝细胞的活性及纯度进行鉴定。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肝细胞LXRαmRNA、FAS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LXRα、FAS蛋白在肝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1)油红O染色后模型组的NAFLD大鼠病理结构显示肝细胞肿胀,细胞核位于细胞边缘,细胞浆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小空泡,部分肝细胞小空泡融合成大泡等特征性改变,提示成功建立高脂饮食诱导NAFLD大鼠实验动物模型。各组中药对NAFLD病理结构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作用,尤以疏肝组明显。(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细胞LXRα、FAS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方和疏肝方组的表达水平下调明显(P<0.01,P<0.05)。结论 LXRα/FAS通路是介导NAFLD脂质平衡代谢紊乱重要的信号通路,疏肝健脾方药能够调控肝细胞LXRα/FAS通路使NAFLD大鼠肝细胞脂肪沉积趋于恢复,这可能是疏肝健脾方药抗实验性大鼠脂肪肝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消痰化瘀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肝脏SREBP-1c、FAS和ACC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PF级60只SD大鼠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东宝肝泰)组以及消痰化瘀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复制NAFLD大鼠模型,造模同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血清TC、TG、FFA、ALT、AST和肝组织中TC、TG、FFA的活性或含量改变,观察肝脏SREBP-1c、FAS和ACCmRNA的表达变化以及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消瘀化痰中药高、中、低剂量组血中TG、TC、FFA、ALT、AST和肝组织中TG、TC、FFA的活性或含量明显降低(P 0.05),肝脏SREBP-1c、FAS和ACC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结论调控SREBP-1c、FAS和ACC基因的过度表达,抑制脂质合成,促进脂肪酸氧化,减少肝脏脂质沉积,可能是消痰化瘀中药防治NAFLD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高脂饮食饲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细胞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TORC1)/细胞信号转导因子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从炎症角度揭示参苓白术散抗大鼠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取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高、低剂量组(30,10 g·kg^-1),每组20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8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各药物干预组大鼠灌服相应剂量的参苓白术散,8周后取血和肝组织样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定量;对肝组织进行油红O,苏木素-伊红(HE)染色;采用Ⅳ型胶原酶离体循环灌注法分离肝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肝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5及IL-6含量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细胞mTORC1,STAT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病理组织学改变表明,肝组织炎症及脂肪蓄积显著,血清ALT,AST,TC,TG及LDL-C含量显著升高,HDL-C显著下降,肝细胞TNF-α,IL-1β,IL-5及IL-6水平显著升高,mTORC1,STAT3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高、低剂量组肝组织脂质蓄积明显改善,血清ALT,AST,TC,TG及LDL-C含量明显下降,肝细胞TNF-α,IL-1β,IL-5及IL-6水平明显下降,肝细胞mTORC1,STAT3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在改善脂质蓄积,抑制肝组织炎症反应方面,效果优于参苓白术散低剂量组,mTORC1,STAT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参苓白术散能够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脂肪代谢紊乱、减轻肝脏脂质蓄积及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肝细胞内mTORC1/STAT3通路相关mRNA及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祛痰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PPARα/CPT-1通路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探讨其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造模组(26只),造模结束后随机抽取2只大鼠验证造模成功后,将24只NAFL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祛痰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按6,12,16g/(kg·d)灌胃。干预结束后,检测相关生化指标,行肝组织HE、油红O染色,检测肝脏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胰岛素受体-1(IRS-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葡萄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升高,肝脏组织中PPARα、CPT-1、IRS-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祛痰活血方各组大鼠ALT、AST、TC、TG、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FBG、FINS及HOMA-IR显著降低(P0.01),以高剂量组效果最好(P0.01);中、高剂量组PPARα、CPT-1、IRS-1 m 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以高剂量组效果最好(P0.05)。结论祛痰活血方能改善NAFLD大鼠肝脏的脂肪变性程度及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激活PPARα /CPT-1通路,改善胰岛素抵抗进而改善NAFLD的脂质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山楂叶总黄酮(TFHL)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法尼酯衍生物受体(FXR)与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抗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建立NAFLD大鼠模型,TFHL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及正常组共5组,每组8只,药物干预后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组织病理学、血脂、血清转氨酶等,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肝组织中FXR、小异二聚体伴侣分子(SHP)、SREBP-1c、脂肪合成酶(FAS)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应用TFHL干预后,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善,肝组织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含量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0.01);FXR mRNA和蛋白、SHP 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SREBP-1c mRNA和蛋白、FAS 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FXR表达下调及其靶基因SREBP-1c、FAS表达上调可能是NAFLD肝脏脂质沉积的分子基础;TFHL可能通过调控FXR/SREBP-1c通路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肝脏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SIRT1/AMPK信号通路探讨茵陈蒿汤对大鼠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LD)的治疗效应及分子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美他多辛50 mg/kg组、茵陈蒿汤1.75、3.50 g/kg组,采用梯度灌服不同浓度白酒制备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相应药物或蒸馏水,连续10 d。观察大鼠整体状态,记录各组大鼠酒后行为学表现并评分;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并评分;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SIRT1、p-AMPK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中央静脉附近肝细胞出现明显病理损伤,血清ALT、AST、MDA、TC、TG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SOD活力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SIRT1、p-AMPK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茵陈蒿汤1.75、3.50 g/kg组大鼠肝细胞病理损伤均明显减轻,血清ALT、AST、MDA、TC、TG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SOD活力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SIRT1、p-AMPK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茵陈蒿汤能有效减轻酒精性肝病大鼠肝脏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SIRT1/AMPK信号通路,减轻肝细胞氧化应激和脂质蓄积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高脂饮食建立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超微结构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α)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30g/kg剂量组、参苓白术散10g/kg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16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各药物干预组大鼠分别灌服30g/kg和10g/kg参苓白术散进行干预,16周后取血和肝组织样本,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和肝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肝组织AMPKα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AMPKα蛋白及其磷酸化AMPKα蛋白(p AMPKα)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病理证实肝组织脂质蓄积严重,肝组织匀浆和血清TG、TC含量显著升高,肝组织AMPKαmRNA和p AMPKα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30g/kg和10g/kg剂量组大鼠肝组织脂质蓄积明显改善,肝组织匀浆和血清TG、TC含量显著降低,肝组织AMPKαmRNA及p AMPKα蛋白水平显著上调,其中参苓白术散30g/kg剂量组疗效更好;但各组大鼠总AMPKα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苓白术散能够改善16周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脂肪代谢紊乱、减轻肝脏脂质蓄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激活AMPKαmRNA及其蛋白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