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黄文权  张亮  李青  陈聪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8):96-97,100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联合维生素E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04例,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除给予常规药物控制血糖外,均给予维生素E 100 mg,qd,口服;治疗组给予贝前列素40μg,tid,口服;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75 mg,qd,口服;两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患肢临床症状(冷感、间歇跛行、静息痛)改善情况、踝臂指数(ABI)和无痛行走距离与最大行走距离、药品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48.1%和22.0%;总有效率分别为81.4%和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ABI、无痛行走距离和最大行走距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ABI、无痛行走距离和最大行走距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结论贝前列素联合维生素E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有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血栓通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给予所有患者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治疗,测定两组治疗前后无痛行走距离、最大行走距离、下肢疼痛积分以及踝肱指数(ABI)。结果治疗前,两组无痛行走距离、最大行走距离、ABI及下肢疼痛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无痛行走距离、最大行走距离、ABI及下肢疼痛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血栓通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性病变的临床效果肯定,能够显著改善症状,减轻患肢疼痛,延长行走距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贝前列素钠联合阿加曲班对老年动脉硬化闭塞症甲襞微循环及行走距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120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贝前列素钠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初始步行距离、绝对步行距离、管袢形态积分、血液流态积分、袢周状态积分、总积分、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踝肱指数(ABI)、C反应蛋白(CRP)、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差值。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5.00%(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初始步行距离、绝对步行距离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液流态积分、袢周状态积分、总积分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PSV、ABI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CRP、MCP-1、IL-6、TNF-α的差值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4.
王志刚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6):2087-2088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则应用前列地尔+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口服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组24h尿蛋白排泄量(24h UPR)、血尿素氮(BUN)和肌酐(SCr)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治疗结束后24h UPR、SCr和BUN等指标均下降,但观察组24h UPR与对照组比较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贝前列素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开封市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7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1)。观察组给予贝前列素钠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并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患者踝肱指数(ABI)和脉搏传播速度(PWV)。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ABI、PW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BI高于对照组,PWV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外周动脉闭塞情况和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木丹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82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法+贝前列素钠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木丹颗粒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患肢皮肤温度、患肢皮肤色泽、患肢疼痛)、踝肱指数、跛行距离、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患肢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变化,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及治疗方案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肢皮肤温度、患肢皮肤色泽、患肢疼痛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0.24%,37/41)高于对照组(70.73%,29/41)(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木丹颗粒联合贝前列素钠片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能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踝肱指数和跛行距离,改善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疗效确切,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联合盐酸沙格雷酯与单用贝前列素钠或单用盐酸沙格雷酯在治疗Fontaine(I-IIb)期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328例Fontaine(I-IIb)期ASO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164例,对照组164例。实验组采用口服贝前列素钠联合盐酸沙格雷酯治疗,对照组分为单独口服盐酸沙格雷酯(A组)和单独口服贝前列素钠(B组),两组患者均规律用药3个月并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微循环血流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一氧化氮(NO)、血栓调节蛋白(TM)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γ干扰素(γ-IFN)、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下肢循环血流改善踝-肱指数(ABI)、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SV)优于对照组(P<0.05);A组与B组相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联合盐酸沙格雷酯在治疗Fontaine(I-IIb)期ASO患者比单用贝前列素钠或盐酸沙格雷酯更安全、有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查日维  李蓉  邵欢  孙欣  王丽萍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2):209-211, 214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确诊为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仅给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观察组病人联合使用复方血栓通胶囊与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进行治疗,比较2组病人疗效和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总有效率为96.67%,略高于对照组的80.00%,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2组病人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 0.01),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流速、阻力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 0.01),且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与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应用能够提高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西洛他唑联合胰激肽原酶与单用西洛他唑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EADD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LEADDP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西洛他唑对照组53例,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组53例;治疗前后给予降糖药物使血糖保持稳定;对照组口服西洛他唑片100mg,2次/d,治疗组在应用西洛他唑的同时口服胰激肽原酶肠溶片120单位,3次/d,空腹服用,共3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踝/肱指数(ABI)、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厚度等。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ABI较治疗前增加(P〈0.05),联合用药组增加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右足背动脉、左右胫后动脉IMT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斑块厚度较治疗前减少(P〈0.01);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值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前后差值比对照组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洛他唑与胰激肽原酶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用西洛他唑治疗PDA患者。  相似文献   

10.
苏芳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0):1209-1210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6例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降血糖、降血压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口服,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静点及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口服,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UAER)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UAER也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和胰激肽原酶联合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更有效、更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他汀联合贝前列腺素钠片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Fontaine分期l~Ⅲ期)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96例,予他汀联合贝前列腺素钠片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踝肱指数,下肢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血流峰时速度及实验室指标(血纤维蛋白原及血流变学指标,血脂及载脂蛋白指标).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患肢踝肱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下肢动脉的直径、峰值流速及逆向平均流速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则明显提高(P<0.05).结论 他汀联合贝前列腺素钠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从阴火论治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降低血糖、活血化瘀、扩张血管、营养神经治疗,治疗20 d后停用静脉给药,基础降低血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从阴火论治自拟方剂,日1剂,水煎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C反应蛋白及胫前动脉内径。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BI、CAVI、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及胫前动脉内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阴火论治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显著,可以升高ABI、CAVI,降低中医证候积分、C反应蛋白及胫前动脉内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6MWT、CPET、ABI等评估方法,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非介入治疗术患者进行有氧运动等治疗干预,观察其疗效。 方法 入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非介入治疗术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2组观察前后均行6MWT、CPET评估和ABI值检测,测得6MWD,跛行距离、VO2peak、无氧阈、METs、ABI等值。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无规范运动训练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CPET结果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指导运动训练3个月,3个月后复查6MWT、CPET和ABI等值。 结果 研究组运动训练3个月后,6MWT结果显示,步行距离较干预前增加75.75 m,跛行距离增加71.4 m。CPET结果显示,与干预前比较VO2peak增加169.2 ml/min,峰值kgVO2增加,2.46 ml/(kg·min),AT值增加2.19 ml/(kg·min),代谢当量增加0.5 METs,ABI值增加0.08,上述各项值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运动训练3个月后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个体化运动处方指导下的有氧运动训练能有效改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非介入术患者症状和步行距离、提高运动耐力和ABI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方法将5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给予西洛他唑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西洛他唑治疗,治疗15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参数及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改善,但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足背动脉血流量和血管踝臂指数(ABI)高于对照组(P〈0.05),凝血因子工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洛他唑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较单用西洛他唑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胰激肽原酶(PK)联合福辛普利钠片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方法:157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成治疗组(PK组)78例、对照组(Con组)79例.PK组日3次口服PK 240 U,日1次口服福辛普利钠片10 mg; Con组日1次口服福辛普利钠片10 mg.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踝、趾臂指数在诊断2型糖尿病(T2DM)下肢中小型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超及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对129例T2DM患者的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进行检查,按病程长短及是否有合并症分为单纯糖尿病组与糖尿病合并症组,比较2组动脉硬化发生情况与ABI、TBI关系及下肢中小动脉粥样硬化部位发生率。结果 129例T2DM检查出动脉粥样硬化116例,阳性率为89.9%;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最高为胫前动脉,狭窄及闭塞发生率也同前。随着T2DM病程的延长及合并症增加,ABI、TBI值下降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增高、程度加重。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踝、趾臂指数能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坏疽的发生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铁刚 《当代医学》2022,28(6):66-69
目的 分析胃苏颗粒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28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研究组采用胃苏颗粒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胃黏膜功能[胃泌素(GAS)、胃蛋白酶原Ⅰ(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