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盛华 《内科》2010,5(1):13-1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8例脑卒中后抑郁症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28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中女性80例,占62.5%。文化程度小学以下占50%,大学以上占21.9%。病变部位左侧半球占75%,其中左前半球占56.2%。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女性多于男性,文化程度较低及较高者脑卒中后易患抑郁症;左侧半球病变较右侧半球病变者脑卒中后易患抑郁症,且左前半球病变者患病率高于左后半球病变者。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后引发的抑郁症,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达23%~60%,并且神经功能损害越重。PSD发生率越高,它不但是一种情感障碍,同时也是影响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及认知功能损害恢复、增加卒中后病死率及自杀率的潜在危险因素,并长期影响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我院自2005年应用针灸治疗卒中后抑郁症3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卒中后抑郁症是脑卒中后的一个重要的非器质性并发症 ,其表现为病人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兴趣、空虚、厌烦、淡漠 ,认为活着无意义等。笔者近年来运用石学敏教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的同时 ,对合并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病人进行对症治疗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就近几年收治的 80例病人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0例病人中 ,男 49例 ,女 3 1例 ;年龄最大者75岁 ,最小者 3 6岁 ;病程最短 1个月 ,最长 3年 ;脑梗死 60例 ,脑出血 2 0例。1.2 入选标准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ICD -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 ,符合抑郁症诊…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 ,是一种多病因、多危险因素并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一组疾病。脑卒中患者不论在急性治疗期或慢性康复期都可能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卒中后抑郁症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流行病学研究 ,至少有 3 0 %的卒中病人有过抑郁体验。近几年来 ,随着卒中后并发抑郁症机理研究的深入 ,这一临床并发症越来越受到神经科医务人员的重视 ,针对住院期间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的护理措施进一步得到加强。本文就有关护理问题总结分析如下。1 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的病因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的病因有两方面 ,一是脑部损…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抑郁情绪可严重影响病人的康复过程。为了评估脑卒中后抑郁症(PSD)发病率及应用氟西汀后的临床疗效,我们对25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与发病相关因素及抗抑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300例脑卒中病人抑郁发生情况、脑卒中后抑郁与各相关因素的关系及治疗情况.结果 发生抑郁症95例(31.6%);抑郁发生与年龄、性别、合并疾病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因素相关.结论 脑卒中病人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加强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抗抑郁治疗,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是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的抑郁症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远高于同龄一般老人、一般慢性病或骨折康复期患者。影响发病的因素有年龄、病灶的解剖特点及疾病引起的其它身心变化等。抑郁症可影响病人的康复,而活动障碍又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形成恶性循环。作者强调抑郁症是脑卒中的一种并发症,具有一定的神经解剖和生理基础,有其独特的发病机理、病程和转归,应给予积极的抗抑郁治疗,纠正功能失调,并对其作积极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脑卒中后抑郁症(PSD)发生率在脑卒中后的不同时期各有不同,由于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发生率较高,持续时间可较长,对病人的各种功能康复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应及时发现、诊断、评定抑郁程度并给予适当治疗。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80例病例分别来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长春市第二医院、长春市二院兴隆山分院、长春大学校医院门诊的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卒中合并睡眠障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及其预后。方法 28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病人治疗前、治疗2周后均行睡眠监测,对睡眠时间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苯二氮苣类药物治疗或伴有抑郁症者加服氟西汀治疗2周后睡眠时间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是疾病的重要标志,也是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早期症状,应尽早干预。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脑卒中后引发的抑郁症,前提条件必须是脑卒中,它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PSD症状一般在脑卒中后6个月至2年内最严重,它直接影响病人的神经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增加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不仅给病人带来躯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而且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1]。因此,对PSD的研究已引起国内众多学者的重视。本文就PSD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和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卒中后抑郁的流行病学特点1.1发病率有关其发病率的报道各不相同,多在20%~80%。Paolucci等[2]通过大样本多中…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精神障碍与社会家庭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精神障碍与社会、家庭环境的相关性。方法:对脑卒中病人同时进行精神障碍的诊断,并全部采用自拟有关社会、家庭环境项目调查表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病率为44.1%,焦虑症为7.9%,躁狂症为1.6%,总发病率为53.5%。脑力劳动者、文化程度较高者抑郁症发病率较高;经济状况较差者焦虑症发病率较高;家庭环境差者各种类型均高。结论:脑卒中后精神障碍发病率及类型与社会、家庭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克林奥)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及心理治疗,治疗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及克林奥治疗,对照组单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合用克林奥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比单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康复治疗对卒中后抑郁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07~2009-01间122例脑卒中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0例,女性32例,年龄(64±10)岁,在康复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评分,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结果并发抑郁症者神经功能缺损更严重(P0.0001);经过康复治疗,抑郁症的患者减少,从17%减至6%;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经过康复治疗均能改善。结论脑卒中患者易于并发抑郁症,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抑郁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离休干部抑郁症患病率及相关因素,为离休干部抑郁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968例离休患者,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作为评价抑郁症指标,HAMD评分大于20分认为存在抑郁症。对所有入选病例进行HAMD评分,并调查抑郁相关因素。结果968例离休患者中,抑郁症患者49例,患病率5.06%。11.11%小学文化程度患者、6.49%中学文化程度患者、3.74%大学文化程度患者患有抑郁症(P0.05);4.31%认知功能正常患者、10.91%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患有抑郁症(P0.01);7.01%脑卒中患者、2.99%非脑卒中患者患有抑郁症(P0.01);18.18%脑卒中后遗症患者,3.57%无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患有抑郁症(P0.01);14.29%肿瘤患者,3.94%非肿瘤患者患有抑郁症(P0.01);0~1种躯体疾病患者2.37%患有抑郁症,2~4种躯体疾病患者5.22%患有抑郁症,5~6种躯体疾病患者11.54%患有抑郁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教育程度、认知功能、脑卒中后遗症、肿瘤、躯体疾病种类与抑郁症相关。结论在离休干部中,抑郁症的发生与教育程度、认知功能、脑卒中后遗症、肿瘤、躯体疾病种类相关,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减轻抑郁情绪对身心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初发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症状 ,选择 16项指标作为可能影响抑郁症状发生的相关因素 ,对 136例初发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进行检测。结果 初发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为 5 7 3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内向不稳定性格、家庭的矛盾性、社会的支持、手的功能状况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较高 ,且与躯体、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故其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06年6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就诊明确诊断脑卒中后抑郁的病人,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病人进行评定。对抑郁症病人给予氟西汀治疗,并用HAMD、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对治疗前后进行评分比较。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原因既有社会心理学因素,又有神经生物学因素。治疗前后HAMD、ADL、NFDS的评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可严重影响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和疾病的康复速度,应及早诊治。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8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定,包括抑郁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31.35%。与年龄、文化程度无明显相关,与性别、合并基础病、再卒中、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一定相关性。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率高,应对PSD的相关因素予以高度重视,以降低PSD对脑卒中康复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病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近几年我院诊治的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卒中后抑郁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病变部位、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依赖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卒中后抑郁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对改善患者功能缺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已受到重视。约20%-60%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伴发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PSD将使脑卒中患者主动康复的愿望明显降低,以至延缓神经功能康复,影响预后。临床多采用抗抑郁药来改善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病人参与康复的积极性,但有一定的副作用。笔者采用安神解郁、醒脑开窍的针刺疗法,简便易行、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正>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抑郁症是脑卒中后常见的情感障碍并发症,发生率大约20%。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和脑卒中的预后密切相关,如未及时治疗,会明显影响神经功能的康复,甚至增加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因此,脑卒中与抑郁和/或焦虑之间的关系必须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现对老年脑卒中患者137例中合并抑郁和/或焦虑的发病率并对其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