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6):3142-3143
1999-03—2005-01我院应用AF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72例,经临床观察,其中因AF系统断钉、钉棒及螺帽松脱或弯曲致使内固定失败9例,现就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侧前方减压、双钉-棒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侧前方减压、双钉-棒内固定在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0月~2008年4月应用胸腰椎前路技术,行椎体侧前方减压、XIA双钉-棒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14例.结果:随访3~18个月,疗效满意,内固定可靠,植骨愈合,无断钉、断棒等并发症.结论:侧前方减压可靠有效,前路XIA双钉-棒内固定固定系统能早期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在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临床椎间盘镜下钉棒置入内固定腰椎融合植入物材料有天然生物材料、人工合成材料以及复合材料,它们都存在各自不同的优缺点.目的:分析与总结椎间盘镜下钉棒置入内固定腰椎融合植入物的特点,并探讨如何根据植入物的特点进行选择最合适腰椎内固定融合植入物.方法:在万方数据库及Medline数据库中检索1999-01/2010-12有关椎间盘镜下钉棒置入内固定植入物的研究,关键词为“椎间盘镜,钉棒内固定腰椎融合,植入物”.结果与结论:由于椎间融合器的尺寸符合内窥镜通道的要求,因而椎间融合器的应用逐渐成为目前椎间盘镜下钉棒置入内固定腰椎融合中最主要的手术方式.腰椎间融合器材料由最初的惰性材料钛合金发展至可降解、可吸收生物材料,异体皮质骨材料融合器也已出现,它最为接近所谓的“金标准”.每种椎间融合器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应根据患者腰椎影像学表现及内固定植入物的特点选择最合适内固定植入物.  相似文献   

4.
我院2004-01/2006-12开展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79例,手术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继锋  王晓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9):4751-4752
目的探讨伤椎植骨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10-2009-04采用后路椎弓根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6例。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伤椎椎体高度丢失平均1.5 mm,无后凸畸形发生,无断钉、断棒、松动等现象,无植骨不融合、骨吸收、椎体塌陷等情况。结论伤椎植骨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2006年6月-2008年2月,我们对13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影像导航引导腰椎椎弓钉内固定手术,经密切配合,效果满意。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植骨cage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2007-01-2011-03在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住院的58例椎滑脱患者,采用椎间植骨cage植入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随访10~36个月,平均24个月.结果 优41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93.1%.结论 充分减压后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和椎间植骨cage植入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复位效果好,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和评价AF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对150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AF内固定术。结果AF系统对胸腰椎骨折脱位三维复位满意,1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年以上,固定节段稳定,2例断钉,有神经功能损害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复位准确等优点,疗效满意,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Isola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和DIAM固定后椎体的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方法 9具尸体腰椎(L1~5)标本建立力学测试模型,分为A:正常对照组;B:腰椎DIAM固定组;C:腰椎Isola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组。应力加载方式为轴向压缩、前屈、后伸、侧屈等4种,测试各种工况的生物力学变化。结果采用DIAM固定,腰椎的集中应力被分散,同时起到了固定的作用。Isola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同样能使椎体稳定,但是坚强内固定较正常椎体应力下降过大,形成应力遮挡,增加了邻近节段的应力水平。结论 DIAM棘突间植入物能够改善由于后部结构缺损造成的脊柱稳定性降低。Isola椎弓根钉系统能增强腰椎的稳定性,但融合相邻节段的应力增加。  相似文献   

10.
Dick钉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与腰椎滑脱症益阳市中心医院(413000)卓小为皮佑辉陈洁柏刘建纯戴维力钟贤纯椎弓根螺丝钉三维内固定能有效地治疗脊柱不稳定性骨折,对腰椎滑脱治疗更趋于完善[1,2]。作者等自1992年来应用Dick钉内固定加植骨分别治疗脊...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三维重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椎弓根螺钉置入前规划,但是就其预测参数的准确性目前尚未见直接的分析与报道. 目的:基于 CT 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临床,对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前指导作用的精确性作初步分析. 方法:在 Mimics 软件下,随机对30例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患者共136个椎弓根行内固定前 CT三维重建,并通过内固定前模拟模块预测钉长、直径、水平面角及矢状面角度并与内固定后实际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与结论:内固定前通过 Mimics 软件对腰椎行三维重建,设计最佳钉道并模拟置钉,预测椎弓根螺钉长、直径、水平面角及矢状面角度与通过 C 型臂及内固定中导航系统等方式置钉后实际数据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并且内固定后行 CT 扫描见置钉位置及长度均良好.说明通过 Mimics 软件对腰椎进行三维重建模拟置钉并制定置钉参数,能比较精确的指导内固定中实际置钉,提高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安全.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硫酸钙骨水泥用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仅限于骨折椎的单个椎体,未对脊柱压缩性骨折经后路椎弓根固定以及骨折椎体硫酸钙骨水泥成形后的脊柱单元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更符合临床的实际情况.目的:分析经后路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结合硫酸钙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9-03在上海大学生物力学研究所完成.材料:采集15具新鲜成年小牛胸腰椎标本,制成T_(11)~L_1脊柱功能单位,将标本分成3组,即正常完整标本组、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固定组及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硫酸钙椎体成形组.方法:除正常完整标本组外,将其他两组标本制成T_(12)椎体屈曲压缩性骨折模型,分别采用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固定及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硫酸钙椎体成形术.主要观察指标:3组标本在WE-10型万能材料试验机上加载不同级别载荷,在轴向压缩、屈曲、伸展、侧屈4种状态下检测脊柱功能单位的载荷-应变关系、载荷-位移关系、强度、刚度及抗扭等生物力学性能,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胸腰椎载荷-应变及载荷-位移关系呈线性变化,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硫酸钙椎体成形组的椎体和椎间盘平均应变比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固定组低14%和12%,比正常完整标本组的低21%和13%.3组标本位移比较,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硫酸钙椎体成形组位移分别比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固定组、正常完整标本组减少25%和37%.胸腰椎脊柱功能单位的椎体和椎间盘的强度,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硫酸钙椎体成形组比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固定组高14%和24%,比正常完整标本组高13%和20%.胸腰椎刚度方面,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硫酸钙椎体成形组比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固定组、正常完整标本组分别高44%和53%.胸腰椎脊柱功能单位最大抗扭强度方面,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硫酸钙椎体成形组分别比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固定组、正常完整标本组高18%和30%;扭转刚度方面,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硫酸钙椎体成形组分别比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固定组、正常完整标本组高30%和40%.以上数据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结合硫酸钙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是优越的,不但强度、刚度大,而且术后的胸腰椎体稳定,有利于减轻内植物的应力负荷,进而降低螺钉的松动、折断发生率及术后椎体高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脊柱通用固定系统(USS)在治疗腰椎中的效果。方法:对42例腰椎不稳症患者行USS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术后随访分析。结果:42例获1年1月的随访,植骨融合率为98%,疗效满意。结论:USS椎弓根钉系统操作简便、固定牢靠,适用于腰椎不稳症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效果。方法对75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行后路椎体间融合和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 75例经14~30个月随访,优良率88%。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背景:改良自体骨融合术是松质骨与皮质骨的结合,将二者同时应用到腰椎融合术中,能起到互补的作用,在保证融合率的同时,又能减少椎间隙高度的过度丢失。目的:探讨钉棒系统内固定并改良自体骨后路椎间融合修复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将需要进行内固定治疗的60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按修改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30例。改良组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并改良自体骨后路椎间融合,对照组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并Cage后路椎间融合,在内固定后3,6,12个月随访,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腰腿痛改善率、椎间隙高度及腰椎生理前凸角的差异。结果与结论:与内固定前相比,2组患者在生活质量及腰腿痛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改良组的术后并发症更少,椎间隙高度及腰椎生理前凸角的保持方面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钉棒系统内固定并改良自体骨后路腰椎融合与钉棒系统内固定并Cage后路椎间融合疗效相近,但自体骨移植组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6.
背景:节段融合辅以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可提高融合率。目的:比较单、双侧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和融合率。方法:将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双侧与单侧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并植骨后外侧融合。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失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临床疗效、融合率和对临近间盘的影响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侧内固定组手术操作时间较双侧内固定组明显缩短(P〈0.001)。双侧内固定组置入186枚椎弓根螺钉中有3枚穿透皮质刺激神经根而行二次手术;单侧内固定组置入90枚螺钉未发生与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表明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行单侧和双侧椎弓根钉置入并植骨内固定后外侧融合效果相同,但单侧内固定成本费用低、节省手术时间,置钉时穿破椎弓根皮质刺激神经根的风险小。  相似文献   

17.
背景:节段融合辅以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可提高融合率。目的:比较单、双侧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和融合率。方法:将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双侧与单侧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并植骨后外侧融合。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失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临床疗效、融合率和对临近间盘的影响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侧内固定组手术操作时间较双侧内固定组明显缩短(P<0.001)。双侧内固定组置入186枚椎弓根螺钉中有3枚穿透皮质刺激神经根而行二次手术;单侧内固定组置入90枚螺钉未发生与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表明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行单侧和双侧椎弓根钉置入并植骨内固定后外侧融合效果相同,但单侧内固定成本费用低、节省手术时间,置钉时穿破椎弓根皮质刺激神经根的风险小。  相似文献   

18.
背景:由于爆裂骨折后椎体后壁不完整,失去了对灌注骨水泥的阻挡保护,胸腰椎爆裂骨折因此成为椎体成形的相对禁忌证.然而在临床过程中常会遇到爆裂骨折患者伴有严重的内科疾病而不能耐受常规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此时微创椎体成形可能是患者的惟一选择.目前关于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微创椎体成形和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对比研究还不多.目的:对比观察采用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和微创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方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2005-09/2008-10纳入2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其中12例开展微创椎体成形治疗,15例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术中及治疗后不良事件.结果与结论: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平均55 mln,固定后5~7 d疼痛缓解,疼痛缓解率平均为69.3%,无神经根损伤.球囊扩张椎体成形组手术时间平均37 min,治疗后第1日疼痛即出现缓解,疼缓解率平均为86.2%,有3例骨水泥渗漏,但均无神经症状.提示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和微创球囊扩张椎体成形均可达到缓解疼痛稳定骨折的目的,采用椎弓根钉内置入固定手术时间长,创伤大;而微创椎体成形术的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但有一定的骨水泥渗漏危险.虽然胸腰椎爆裂骨折是椎体成形的相对禁忌证,但通过合理使用微创椎体成形术技术,可减少骨水泥的渗漏,从而为爆裂骨折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特殊类型胸腰椎骨折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3月到2007年1月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两种特殊类型胸腰椎骨折共56例.其中A组22例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不伴有明显的椎间盘和后柱损伤,采用后路复位及椎弓根内固定治疗,B组3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和植骨治疗.结果:56例平均随访21个月.术前后和最后一次随访脊柱X线检查,评估脊柱复位,伤椎高度和cobb角的恢复,以及内同定位置和断裂松动情况.临床上评价腰痛恢复情况.结论: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后路复位和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和植骨治疗脊柱复位较困难,且椎弓根钉断裂、融合率低、迟发性后凸畸形和腰背部疼痛等并发症高.  相似文献   

20.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10年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腰椎爆裂骨折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术后的椎体高度、Cobb角(后凸畸形)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6~24个月随访,术后无继发截瘫,无内固定失败及并发症,压缩椎体高度平均恢复39.8°,畸形角较术前改善18.7°,13例神经功能恢复至D级和E级。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相对完善,有利于矫正畸形,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