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病历报告患者,男,10岁。半年前左髋部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有时放射至大腿,走路跛行。以扭伤治疗4个月无效。近1个月疼痛加重不有站立,门诊X光摄片诊断为“左既关节结核”,于1995年9月3日入院。体检:左下肢微胶,无明显短缩畸形。左髋关节压痛,肿胀不明显。“4”字试验(+)。ESR10mm/h,血常规正常。X线检查:摄片显示,左髋日内侧可见明显的局限性骨质疏松,误认为骨质破坏,诊断为左髋关节结核。手术探查所见:手术可见关节囊正常,关节腔内无脓计,无骨质破坏、髋曰软骨光滑,无破坏。髋臼股骨头滑膜增厚,水肿,呈暗灰色。…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45岁,广东省海南人。因左髋关节疼痛,跛行,于1984年5月24日入院。主诉15年前左侧髋关节酸痛,劳动或行走后加重。曾在医院照片检查未发现异常。1983年1月被汽车撞伤左大腿内侧,局部形成血肿。后经切开引流治愈。此后左髋疼痛加重。逐渐出现跛行。入院检查:左髋关节呈外旋外展畸形。关节前方压痛,髋关节前屈后伸受限。X 线片显示左髋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腔内有密集的大小不等的圆形钙化影。5月31日经左髋关  相似文献   

3.
许季春  罗斯敏  桂涛  桑园  查振刚 《广东医学》2016,(12):1861-1861
患者,女,68岁,因左髋部疼痛伴活动受限7 h,于2015年11月15日入院。患者入院7h前下车时突感左髋部疼痛,无伴左下肢放射性麻痛,活动时加重,行走时感乏力及不稳,在当地医院拍片示:左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改变,左股骨大粗隆局部骨折。未予其他处理,患者为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院门诊,拟“左侧全髋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收入我科治疗。患者无合并基础疾病,曾于2007年8月因左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我院行左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左髋关节功能良好,假体位置良好。此次入院体格检查:左下肢稍内旋,左大腿腹股沟及外侧髋压痛(+)、叩击痛(+),无肿胀、瘀斑,左髋关节主动活动范围:伸0°~屈30°,外展0~30°,内收0~15°,4字试验(+), Allis 征(+), Thomas 征(-)。辅助检查:血沉49 mm/h、CRP 7.28 mg/L。术前X线片示:假体对合良好,位置、形态正常,假体周围骨质密度减低,股骨大转子近端骨质不连续。 CT提示假体周围有假瘤形成。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5岁。因右髋关节活动耐疼痛一年,于1982年8月29日入院。查体:发育营养良好,头颅正常,心肺(一),腹部(一),脊柱及双上肢、左下肢无畸型,功能正常,右下肢走路跛行,右髋关节活动时疼痛,屈髋受限,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可行性.方法 共进行一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8例,36个髋关节.结果 本组术后近期无神经、血管损伤及关节脱位、感染等并发症,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4例(28髋),良3例(6髋),一般1例(2髋),总有效率94.4%.结论 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盆腔骨外尤文肉瘤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 ,19岁。 2 0 0 2年 2月起感左髋部疼痛 ,时轻时重 ,向左下肢放射。到门诊就诊 ,检查左侧梨状肌压痛 (+) ,左髋关节屈伸功能正常 ,外展外旋受限 ,4字试验左侧 (+) ,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 (- )。考虑为梨状肌损伤 ,给予口服芬必得等药物治疗 ,疼痛无缓解。行左髋关节拍片 (- ) ,腰椎CT检查亦无异常发现。 4月 1号行骨盆MRI检查 ,报告无异常发现。在此期间到市内多家医院就诊 ,均考虑为腰椎间盘突出或梨状肌损伤或左髋关节疾患。门诊继续对症治疗 ,症状无缓解 ,且疼痛逐渐加重 ,尤以夜间为甚。查体 ,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 (+…  相似文献   

7.
我院1986~1996年住院足月产4586例新生儿进行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先髋),调查并治疗,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586例新生儿,男2378例,女2208例。臀产178例,发生4例(2.25%)。检查出先髋18例(共19髋),男3例,女15例,有家族遗传史9例。发生率为0.39%。双侧1例,单侧17例:左髋12例,右髋5例,左右之比为2.4∶1。1.2 诊断依据 1外观与皮纹:大腿和小腿的比例不相称,大腿短而粗,小腿却细长,臀部宽大,腹股沟皱纹短或不清楚。臀两侧的皮纹不同,患侧升高或增加一条。患肢短缩。2外展试验:下肢伸直位或屈髋位,髋关节外展受限为阳性。3Bar…  相似文献   

8.
唐永洪(铜梁县中医院)报道:患儿,女,3岁。在其母怀抱中,其母不慎向前跌倒,患儿被其母压住,哭闹不止。左髋关节不能活动,来院急诊。检查:左下肢呈屈髋、屈膝、内收、内旋畸形,左髋关节弹性固定,X线片示:左股骨头向后上方移位,沈通氏线改变。诊断:左髋关节后脱位。在基础麻醉下,患儿仰卧于手术台上,由助手固定双侧髋前上棘,术者用提拉手法复位成功,左下肢经皮肤牵引3周后逐渐行不负重功能锻炼。术后5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自体骨结构性移植重建髋臼的疗效。方法 2007年8月至2010年5月手术治疗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Crowe Ⅱ、Ⅲ型患者21例(24髋),男3例(3髋),女18例(21髋),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自体股骨头植骨重建髋臼,随访指标为Harris评分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Harris评分统计分析显示,术前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骨愈合,无移植骨的吸收。结论 自体骨结构性植骨在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中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存在髋臼缺损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中植骨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58例75髋存在髋臼骨缺损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术中对根据骨缺损的情况分别进行颗粒性、结构性和混合性植骨,术后对其中46例(59髋)进行髋关节X线检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 评分。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45.6个月。X线检查显示54髋植骨处愈合, 无明显骨吸收,占91.5%;5髋出现植骨边缘透亮带,占8.5%。 术前Harris 评分28~42分,平均34.18;术后髋关节功能,优:23例28髋, 良:20例26髋, 尚可: 3例5髋,优良率91.5%。结论自体骨重建存在骨缺损的髋臼, 增加了髋臼覆盖,提高了人工全髋置换术后髋臼假体稳定自性,近期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颗粒性打压植骨在股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颗粒性打压植骨技术在股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5例20髋合并股骨缺损患者行全髋翻修术,术中对股骨缺损采用颗粒性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钛网和结构性植骨,使用骨水泥解剖型假体进行股骨翻修,术后对其中14例(19髋)进行髋关节X线检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X线检查显示17髋股骨缺损植骨处愈合,无明显骨吸收以及假体下沉,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4.18分,术后提高到86.6分,Harris评分优良率89.5%。结论:颗粒性打压植骨是治疗严重股骨缺损的一项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例721髋(676例),因各种原因行翻修22髋(22例),翻修率为3.1%。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髋关节功能检查,并进行术前、术后的Harris评分,术后疼痛发生评估及X线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10~79个月,平均36个月,无感染、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髋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3分(31~51分),随访时平均84分(72~96分),其中优10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86.4%;X线评价:无假体移位下沉等不稳现象,假体周围均无新出现的透亮带。结论:人工髋关节翻修术近期疗效显著;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重建需充分术前准备,做好骨缺损评估。  相似文献   

13.
莫小汕 《中外医疗》2008,27(28):67-68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疾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43髋股关节疾病患者选择全髋关节置换的治疗病历.结果 对43髋进行Harris评分,优良以上38髋(88.3%),中等4髋(9.3%),较差1髋(2.3%),松动2髋(4.6%),假体下沉1髋(2.3%).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目前重建髋关节功能极为有效的手术方式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郭福成 《黑龙江医学》2002,26(8):652-653
1 病例摘要患者男 ,2 8岁。因车祸致双髋部肿痛活动受限 3h入院。检查 :左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畸形 ,左臀部可触及脱位的股骨头 ,左髋关节弹性固定。右髋肿胀无畸形 ,大转子区叩痛 ,右髋关节活动受限。X线片示 :左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粉碎性骨折、骨块分离移位。右股骨头粉碎性骨折。CT扫描示 :左髋关节后脱位、股骨头粉碎性骨折、右侧骨股骨头粉碎性骨折、髋臼内有 2块游离骨块。诊断 :双侧股骨头粉碎性骨折并左髋关节后脱位。即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复位。成功后行双下肢股骨髁上牵引。牵引 1周后拍片证实双侧股骨头均有皮质缺损…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5岁,因在工地施工时被水泥包压伤致双髋畸形,活动受限入院。诉左髋部先着力,然后背部,右髋部受力。双髋畸形,弹性固定而就诊。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左髋关节内收、内旋位,局部肿胀,后上方可触及股骨头,弹性固定,趾端血供好,无麻木。右髋关节外展,外旋,屈曲畸形,右腹股沟纹理消失,右足无麻木,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  相似文献   

16.
唐旭东  黄凯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2):1871-1872
目的比较观察人工全髋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997年9月-2011年9月,8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全髋置换术组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组,每组41例,比较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髋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半髋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半髋组(P<0.05),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半髋组(P<0.05),疼痛发生率明显少于半髋组(P<0.05),而两组出血量、引流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置换术治疗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半髋置换术,可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患者的疼痛率,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翁刘其  李明  刘传康  刘星  罗聪  曹豫江 《重庆医学》2013,(24):2866-2868
目的探讨股骨颈前倾角(FNA)的矫正在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DDH患儿98例(114髋),术前及术后进行X线及三维CT检查测量FNA,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32个月。结果根据Mckay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84髋(73.68%),良:20髋(17.54%),可:10髋(8.77%),差:0髋(0%),FNA平均缩小16.3°±2.0°,术后患侧的FNA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NA是儿童DDH重要的骨性病理改变之一,正确矫正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49岁 ,农民。因在蹲位劳动中 (左髋负重 ) ,被后上方倒塌的土墙将髋部砸伤 ,于 2 0 0 0 - 0 7- 10入院。入院检查骨科体征 :左髋明显肿胀 ,左下肢较健肢短缩 5cm ,左下肢是外展外旋畸形。自带X片 :因条件不佳只显示左髋后脱位。但临床体征不单是左髋后脱位 ,因有外旋外展畸形 ,故我们又重拍X光片。①左股骨头骨折 (可见拇指大小游离骨片 2块 )。②左股骨颈颈中骨折 (林顿氏角 5 2°)。③左髋臼缘骨折并左髋后脱位。该患行左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所见 :游离上缘已骨折并且有游离骨块 ,股骨头骨折、股骨颈骨折…  相似文献   

19.
<正> [病例] 男,50岁,骑自行车摔伤致左髋疼痛、患肢功能受限5天入院,2年前开始左髋关节疼痛,时好时坏,经理疗、中药等治疗无明显好转。否认家族及遗传病史。查体:一般状态良好,营养中等无消瘦。骨科情况;左髋关节及左大腿近端无肿胀,髋关节周围有压痛,股骨大粗隆有叩击痛,左下肢有纵向叩击痛,左髋关节活动范围为:0°_((内旋))→←0°_((外旋)),0°_((内收))→←60°_((外展)),0°→←110°,过伸10°,双下肢不等长,左下肢较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小儿髋关节滑膜炎的诊断中应用高频超声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小儿髋关节单侧滑膜炎患儿50例,使用高频超声行双侧髋关节前侧切面对比检查,以监测为对照,分析患侧的检查结果,每周监测一次,直至所有体征消失,双髋超声未见明显差异。结果其影像学特征表现为患侧髋股骨颈颈前间隙明显增宽,前隐窝有积液且透声好,滑膜增厚,。患侧的股骨颈颈前间隙宽度、股骨前方关节滑膜厚度大于健侧(P0.05);50例患儿有43例患侧髋有关节积液,7例为关节囊肿胀,4周后患侧股骨颈颈前间隙宽度、股骨前方关节滑膜厚度与健侧无明显差异(P0.05),关节积液及关节囊肿胀消失,滑膜厚度与检查健侧无明显差异。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可对小儿髋关节滑膜炎做出准确诊断,并可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