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抑郁症相关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莹 《四川精神卫生》2010,23(3):188-191
睡眠障碍在抑郁症中常见,是抑郁症状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之一。据报道超过90%的重性抑郁症患者存在失眠或白天睡眠,有61.8%的抑郁症患者首发临床症状是睡眠障碍。抑郁症的相关失眠有三种重叠形式,即入睡困难、维持睡眠或睡眠连续性发生障碍以及早醒。而早醒被很多学者认为是抑郁症最具有特异性的睡眠障碍,是抑郁症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2.
睡眠障碍不仅是抑郁症的症状之一,还是引起抑郁症起病和复发的危险因素,这对未来抑郁症的诊断、治疗及临床研究将产生影响。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对于抑郁症和睡眠障碍的相关研究进展,讨论睡眠障碍与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学联系,以及将睡眠分析应用于临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34例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本研究从临床角度分析抑郁症患者抑郁与睡眠的关系。方法:对1996年年底前住院,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34例进行睡眠情况调查。结果:首发临床症状为睡眠障碍者21例(61.8%),单相发作14例,双相发作7例。入院时临床症状,单相发作以入睡困难、睡眠减少、睡眠持续障碍为多见;双相发作以入睡困难、睡眠时相延迟为多见。治疗后抑郁程度与睡眠情况改善不呈正比。结论:可见单相发作与双相发作睡眠障碍的表现形式不同。睡眠障碍多出现在抑郁发作早期,并持续到抑郁症加重之后。持续的睡眠障碍提示有抑郁症复发的征象  相似文献   

4.
<正>抑郁症患者往往以睡眠障碍为主诉;有研究显示睡眠障碍也是预测抑郁症预后及自杀风险的重要因素[1],而多导睡眠图(PSG)作为客观生物学指标已成为抑郁症患者睡眠特征研究的常用工具。本文就国内外抑郁症患者多导睡眠脑电图的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了解抑郁症患者的睡眠特征,睡眠障碍与抑郁症严重程度及其康复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理论指导,现综述如下:1单相抑郁症患者多导睡眠脑电图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的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保定市抑郁症睡眠质量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8周岁的人群,共10073名,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将调查对象分为高、中、低危险组,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L/P)对调查对象进行抑郁症的诊断。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睡眠质量。结果8773人完成了TPSQI调查,抑郁症现患125例,睡眠障碍(PSQI总分〉7)的发生比率为68.8%;PSQI总分与有无支持群体、社会环境、教育、职业、住房、经济、卫生保健、法律与犯罪等社会心理与环境问题无相关。结论睡眠障碍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受社会心理与环境问题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睡眠障碍与抑郁症关系的模式、机制、睡眠障碍与抑郁症关系的机制对治疗的启示及研究方向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与血浆增食欲素A的关系,以期为抑郁症睡眠障碍的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67例抑郁症患者行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定,根据睡眠情况分为睡眠障碍组(研究组,n=37)及非睡眠障碍组(阳性对照组,n =30),多导睡眠图检测睡眠情况,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增食欲素-A水平,并与2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阴性对照组).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及非睡眠障碍组比较,抑郁症睡眠障碍组患者HAMD抑郁量表评分及血浆Orexin-A水平均明显增加(P< 0.05,P<0.01);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潜伏期长,觉醒次数及时间增多,睡眠效率及维持率明显下降,浅睡(S1期睡眠)增加而深睡(S3、S4期睡眠)减少(P<0.05,P< 0.01);REM潜伏期缩短,REM睡眠时间增多,REM活动度、强度及密度明显增强(P<0.05,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浆Orexin-A水平与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觉醒次数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47、0.591、0.670,P<0.01),与S3%+S4%呈负相关(r=-0.872).结论 睡眠障碍者抑郁程度较非睡眠障碍者更高,血浆Orexin-A水平升高可能是引起抑郁症睡眠障碍的一项重要因素,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觉醒有关.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患者睡眠行为及睡眠生理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睡眠行为及睡眠生理的变化。方法 采用调查表对 32例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行为障碍和睡眠生理进行调查 ,检测其全夜多导睡眠图 ,并与 2 1名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1)抑郁症组的入睡困难、早醒、睡眠维持障碍及睡眠过多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P <0 0 5~0 0 1) ;(2 )与对照组比较 ,抑郁症组存在睡眠潜伏期长 [(36 1± 17 2 )min],醒觉时间、觉醒次数、醒觉睡眠比高 ,睡眠效率和睡眠维持率低 (P <0 0 5~ 0 0 1) ,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短 [(6 1 8± 31 2 )min]等。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睡眠行为与睡眠生理相一致的异常改变 ,其睡眠障碍的病理机制可能同源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双重抑郁症的患病率、临床特征及社会生活功能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修订版(DSM-Ⅳ-TR)为诊断标准,以DSM-Ⅳ-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为诊断工具,对河北省完成流行病学调查的20716名18岁以上人群中双重抑郁症的患病率、共病、社会功能等临床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lobal assessment of function,GAF)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中国修订版分别评定患者的功能状况和睡眠质量。结果 20716名被调查者中现患心境恶劣障碍411例,其中56例(13.6%)叠加了重性抑郁发作,符合双重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双重抑郁症的时点患病率为0.27%(56/20716),按精神障碍高、中、低危险组SCID诊断的比例校正后的时点患病率为0.47%(95%CI:0.38%~0.56%)。单一的心境恶劣组和双重抑郁症组均有较高的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率(30.99%和46.43%),后者的共病率更高(P0.05),但两组均以共病未特定的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特殊恐怖症、创伤后应激障碍、酒依赖/酒滥用等常见。双重抑郁症组GAF评分明显低于单一心境恶劣组(P0.01),PSQI的总分及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因子的评分明显高于心境恶劣组(P0.05),但两组在性别、文化程度、居住方式、城乡、婚姻状况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境恶劣障碍中双重抑郁症的比例不低,而双重抑郁症共病其他精神障碍和社会功能的损害更明显,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曲唑酮和佳静安定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43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曲唑酮组和佳静安定组,在帕罗西汀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曲唑酮和佳静安定,治疗4周。结果治疗前后2组总睡眠时间、早醒延迟时间、夜间觉醒次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I期和II期睡眠缩短,III期和IV期睡眠、REM潜伏期明显延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抑郁症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曲唑酮和佳静安定均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且曲唑酮能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深度睡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行为干预配合健康教育对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给予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睡眠质量、自我效能感及抑郁症状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干预配合健康教育能显著改善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减轻其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12.
褪黑素是人脑松果体分泌的一种吲哚类激素.研究显示褪黑素对昼夜节律、睡眠、社会行为等方面有影响.抑郁症患者大多存在睡眠障碍和昼夜节律紊乱,有研究证实褪黑素可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这些症状,提示褪黑素对抑郁症有潜在的治疗作用.现对近年来褪黑素与抑郁症和昼夜节律之间关系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早醒与血浆褪黑素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睡眠障碍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其中早醒最具特征性.属睡眠节律紊乱的表现[1],而失眠可能是抑郁症患者自杀的诱发因素[1].生理状态下褪黑素(Melatonin,MT)与睡眠及生物节律有密切关系,因此,褪黑素与抑郁症的关系引起了国内外学者重视,但研究结果不一致[2].  相似文献   

14.
多种精神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精神障碍患者的睡眠特点和规律.方法 以河北省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现场抽样调查中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13种精神障碍患者1874例(患者组)为研究样本.以调查中元任何精神障碍者15 117名为正常对照(对照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中国修订版,评定两组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以>7分为有睡眠问题;采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评定社会生活功能.结果 (1)患者组有睡眠问题的发生率为48.61%(911例),高于正常人(5.55%,839例;P<0.01),其中以抑郁症者(69.92%)和广泛性焦虑障碍者(58.27%)为重.(2)患者组的睡眠质量问题表现为人睡时间长[(50±60)min]、总睡眠时间短[(7.1±4.3)h;P<0.01],对照组分别为(20±26)min和(8.4±2.4)h;抑郁症、心境恶劣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者早醒明显.(3)精神分裂症者[(1.0±1.4)分]和双相障碍者的[(0.7±1.3)分]催眠药物评分较高.(4)抑郁症[(1.8±1.2)分]和双相障碍[(1.6±1.3)分]患者日间功能最差.(5)患者组有睡眠问题者较无睡眠问题者的年龄偏大,教育水平低,功能损害更严重,女性多于男性,丧偶、农民、离退休、病退和家庭妇女有睡眠问题者较多.结论 精神障碍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高,表现为人睡困难和总睡眠时间短,其中抑郁症患者最为明显;有睡眠问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近年来关于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伴发睡眠障碍多导睡眠监测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精神疾病睡眠障碍研究的近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精神疾病睡眠障碍研究的近况雷声睡眠有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基本作用,而关于睡眠及其相关问题,却有很多内容尚未阐明。各种精神疾病都会发生睡眠障碍(Ford,等.1989),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常有失眠(今井,等.1974),而睡眠障碍又几乎是抑郁症的必有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睡眠脑电图改变与抑郁症患者之间的差异。方法分别对27例脑卒中抑郁患者和27例抑郁症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描记,并与21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脑卒中抑郁患者和抑郁症比较主要是在慢波睡眠(%)、REM时间(分)、REM睡眠(%)、REM潜伏期、REM强度和REM活动度上有差异。结论 REM睡眠参数改变对PSD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可将REM睡眠参数作为PSD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多方面的研究阐述了抑郁症与睡眠之间的关系,并针对抑郁症的睡眠障碍给予了治疗前后的全面医学评估,提出了药物与非药物的综合性治疗原则和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多方面的研究阐述了抑郁症与睡眠之间的关系,并针对抑郁症的睡眠障碍给予了治疗前后的全面医学评估,提出了药物与非药物的综合性治疗原则和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及REM睡眠结构。方法选择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单相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和非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各30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分别评定焦虑、抑郁症状。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采用多导睡眠记录仪监测整夜睡眠。结果1难治性抑郁症共病焦虑、重度抑郁组血清皮质醇、IL-6、TNF-α高于非难治性抑郁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IL-6浓度与HAMD总评分、认识障碍因子分、HAMA总评分、躯体性焦虑因子分呈正相关(r=0.395~0.635,P0.05或0.01),TNF-α浓度与HAMA总评分、躯体性焦虑因子分呈正相关(r=0.522、0.563,P0.01)。3难治性抑郁症组REM睡眠密度增加,持续时间、周期缩短(P0.05或0.01),与抑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92,P0.01)。结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异常和细胞免疫调节紊乱可能参与难治性抑郁症的发病机制。REM睡眠密度可能提示难治性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