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机体恢复、免疫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进展期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及行食管空肠袢式吻合(少数几例)病例56例,随机分成2组: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实验组)和常规肠外营养支持组。二组患者均从术后第1天起从营养管道进行肠内和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组(实验组)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肠外营养组使用力能脂肪乳剂和复方氨基酸制剂。共1~7d,于术后第1、8天及术前分别抽取外周血测定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IL-2。结果两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氮平衡均无显著差异。术后第8天实验组IgG、IgA、IgM、CD3、CIM和CIM/CD8均显著高于PN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并能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营养补充剂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下结肠癌腹腔镜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择期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58例结肠癌患者,两组均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方案进行围术期干预,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术前第10 d起至术前第1 d常规饮食;观察组术前第10 d起至术前第1 d在常规饮食的基础上口服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瑞素,用法用量按说明书进行,其余干预同对照组。分别于口服营养补充剂前(入院时)、术后3 d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CD3~+T细胞、CD4~+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观察记录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IgA、IgM、IgG、CD3~+T细胞、CD4~+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PA、ALB、HB、CRP、IL-6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3 d,观察组IgA、IgM、IgG、CD3~+T细胞、CD4~+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PA、ALB、HB均高于对照组,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快速康复治疗中,术前予患者口服营养补充剂可以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外营养,排气后逐渐给予肠内营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花费、营养状况(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蛋白)、免疫功能(血清C3、C4、CD4~+、CD8~+、CD4~+/CD8~+、IgA、IgM、IgG)、应激反应(血清CRP、TNF-α、IL-6、胰岛素抵抗指数)及术后并发症(消化道症状、感染及吻合口瘘等)。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花费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血清C3、C4、CD4~+、CD4~+/CD8~+、IgA、IgM、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CD8~+、CRP、TNF-α、IL-6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抑制应激反应,安全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肠内免疫营养对创伤后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肠内免疫营养对创伤后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普通肠内营养组、肠内免疫营养组.行胃造瘘术后早期分别给予普通饲料、肠内营养剂、肠内免疫营养剂等,行肠内营养7 d,测量小肠黏膜形态和小肠黏膜IgA+、CD3+、CD4+和CD8+细胞数量.结果:小肠绒毛高度、肠腺隐窝深度、黏膜厚度以及绒毛表面积等相关的形态学参数测量值显示,肠内免疫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普通营养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和普通肠内营养组大鼠小肠黏膜IgA+、CD3+、CD4+和CD8+细胞数低于肠内免疫营养组 (P<0.05).结论:肠内免疫营养能较好的改善术后大鼠的小肠机械屏障功能,促进小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复,增强其肠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肿瘤病人手术创伤后代谢,炎性反应,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8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常规肠内营养组和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手术后第1天开始等热量、等氮肠内营养支持1周。于术前、术后第1、4天和研究结束时分别检测多核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氧化代谢情况,巨噬细胞NO产生量,IL-1、IL-2、IL-6及TNF-α浓度,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T、B淋巴细胞数及CD4、CD8,血清PGF2浓度,CRP、α-抗胰蛋白酶和纤维蛋白原等急性相反应蛋白浓度。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等,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氮平衡等营养指标。同时观测研究期间病死率,手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结束时,研究组IgA、IgG、IgM,血淋巴细胞总数、CD2、CD4及CD4/CD8、多核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多核白细胞的氧化代谢状况及巨噬细胞的NO产生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IL-6、TNF-α浓度及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期间两组白蛋白,每日及累积氨平衡差异无显著性,术后第8天,研究组血浆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在术后4天内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但研究组术后4天以后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却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可减轻肿瘤病人手术创伤后病人的应激和炎性反应程度,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参麦注射液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和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胃癌患者半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19例、肠内营养组19例、观察组(参麦注射液联合肠内营养)20例,术前第1d及术后第1、5、9d检测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观察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第9d血清CD3、CD4、CD4/CD8、前白蛋白均比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相应指标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IgA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比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缩短(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肠内营养支持较常规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支持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胃大部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有胃大部切除指征的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20例,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水平及测定、组间比较CD3+(T细胞总数)、CD4+(T辅助/诱导细胞)、CD8+(T抑制/杀伤细胞)的数量。结果:两组IgM、IgA、C4手术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腹腔镜组术后1d IgG、C3较术前有所下降,术后3d恢复至术前水平。开腹组IgG、C3术后1d明显低于术前水平,术后5d恢复至术前水平。腹腔镜组淋巴细胞亚群手术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开腹组术后1d CD3+、CD4+、CD8+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术后5d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腹腔镜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小,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免疫营养对急腹症患者加速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03—2018-03间因急腹症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手术的410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EIN)组和肠内标准营养(EN)组。2组均于术后24 h按25 Kcal/(kg·d)给予相应营养制剂。EIN组给予富含谷氨酰胺、精氨酸、ω-3脂肪酸的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EN组给予普通肠内营养制剂。于术前,术后第1、5、7天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中ALB、PA、CD4~+、CD4~+/CD8~+、IgA、IgG、IgM水平。结果 2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1天ALB、PA、、CD4~+、CD4~+/CD8~+、IgA、IgG、IgM水平均较术前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5、7天,2组患者上述指标较前上升,EIN组较EN组上升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救治急腹症患者的过程中联合免疫营养治疗,能更有效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含精氨酸、谷氨酰胺及ω -3脂肪酸等含特殊营养物质的肠内免疫营养对腹部手术后机体免疫、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采用多中心、前瞻、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将 12 4例腹部中等以上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 (研究组 )和常规肠内营养组 (对照组 ) ,分别于术后第 2~ 8天给予等氮、等热量 [12 5 4kJ/ (kg·d) ]的营养支持。于术前 1d、术后 1d和术后 9d分别取外周血检测IgG、IgM、IgA、CD4、CD8、CD4/CD8、IL -1α、IL -2、IL -6、IL -10、TNF -α ,并在用药期间观察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2 0例完成研究。用药后研究组IgG、IgA、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 ,TNF -α、IL -6显著低于对照组 ;研究前后研究组IgA、CD4、CD4/CD8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TNF -α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在感染并发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含精氨酸、谷氨酰胺及ω -3脂肪酸的肠内免疫营养制剂可减轻手术创伤应激后机体炎症反应 ,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模式下围手术期序贯肠内营养在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将入选的115例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模式下的围手术期准备+序贯性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前准备+传统静脉营养支持,其中实验组55例,对照组60例。数据处理使用SPSS 19.0软件,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肠道菌群变化等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一组不同时间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术后并发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别。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营养指标:术前肠内营养支持的实验组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实验组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增加,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学指标:术后第5天实验组与对照组的CRP水平及WBC水平均显著下降,且实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Ig A水平在术后第3、第5天时较对照组同期水平增高、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肠道菌群变化:术后两组患者益生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计数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而致病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的计数则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临床观察结果:实验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流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提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两组均无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模式下围手术期序贯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患者的营养情况,调节机体的炎症免疫反应,增强肠道的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菌群失调,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患者全胃切除术后营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2008年2月至2010年8月期间接受全胃切除术的84例进展期胃癌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Gln)组、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观察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分别于术前、术后第2和第10天检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并于术前和术后第10天检测外周血CD4和CD8 T细胞百分数、CD4/CD8以及免疫球蛋白IgM和IgG水平。结果 3组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Gln组和EN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PN组(P<0.0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PN组1例患者在术后6d发生吻合口漏,经引流、抗感染、抑制消化液分泌等治疗后于术后54d痊愈出院。3组患者术前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各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但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时各项指标不同程度恢复,且Gln组和EN组患者术后10d各指标均显著高于术后2d(P<0.05);除转铁蛋白之外,Gln组与EN组患者术后第10天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PN组(P<0.05),Gln组与EN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组患者各项免疫学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Gln组患者CD4和CD8T细胞百分数、CD4/CD8比值以及血清IgM和IgG水平均已基本恢复甚至略超过术前水平,且除IgM以外均明显高于EN组和PN组相应结果(P<0.05);术后第10天EN组和PN组各项指标除EN组IgG以外仍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应用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在恢复和改善营养及免疫功能同时,可更好地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是此类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治疗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患者分别进行早期肠内营养(EEN)或全肠外营养(TPN)支持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09年8月期间行全胃切除的患者86例,其中术后行TPN者31例(TPN组),行EEN者55例(EEN组)。TPN组通过上腔静脉(颈内或锁骨下)穿刺置管,经静脉给予营养支持;EEN组术中留置鼻肠管,术后第2天开始逐渐增加肠内营养(瑞素),并逐步减少肠外营养,至术后3~5d达到全肠内营养。检测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记录术后通气与排便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TPN组与EEN组比较,术后血浆白蛋白、术后通气时间、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流质时间上EEN组反而晚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经TPN进行营养支持与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均可作为全胃切除术后的营养支持方式,两种方式的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可以根据患者术前营养状态及合并症决定是否行鼻肠管置入。  相似文献   

13.
??Evaluation of glutamine-enhanced enteral nutritional support by gastro-duodenal route in the patients after total gastrectomy LIU Hua, LING Wei, SHEN Zhi-yong, et al.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Renj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200127,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CAO Hui, E-mail: housman111@yahoo.com.c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glutamine-enhanced enteral nutritional support by gastro-duodenal route in the patients after total gastrectomy. Methods From October 2006 to February 2009, 72 patients receiving total gastrectomy at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Renj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glutamine-enhanced enteral nutrition (EN+Gln) group, enteral nutrition (E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received nutrition support within 48 h after operation for 7 days. The occura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and hospitalization duration were compared. Besides serum total protein, albumin, proalbumin and transferrin were measured 1 day before operation, the 3rd day and the 12th day after operation. And on the 7th day after operation, NK cells, CD4+T and CD8+T cells, IgM and IgG levels in peripheral blood were measured. Results The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and hospitalization duration in the EN+Gln and EN group were fe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ostoperative serum level of total protein, albumin, proalbumin and transferrin on the 3rd day after operation of all group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P<0.05) while those data of EN+Gln and EN group on the 14th day after ope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7th day after operation NK cells, CD4+T cells, IgM and IgG levels of the EN+Gln group increased prominently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EN and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For the patients receiving total gastrectomy, perioperative glutamine-enhanced nutritional support can improve nutrition and immune statu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and hospital stay.  相似文献   

14.
大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术后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86例患者随机分成胃肠外组(PN)41例,胃肠内组(EN)45例,分别于大肠癌术后早期给予肠外营养制剂及肠内营养制剂,观察术前第3天及术后第5天、第8天细胞和体液免疫指标、白蛋白、体重等变化.结果 PN、EN术后第5天组间比较:白蛋白、前白蛋白、IgA、IgM、淋巴细胞指标P<0.05;PN、EN术后第8天组间比较: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指标P<0.05;IgA、IgM指标P<0.01.结论 大肠癌术后早期给千肠内营养支持,可提高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力,提升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减少并发症,明显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胃癌胃切除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90例术前营养风险筛查无风险的胃癌胃切除病人,围术期分别接受三种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回顾性分析三种方案的营养支持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术后住院时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将90例病人分为A、B、C三组,A组(肠道预适应组):术前常规进食+术前口服、术后管饲整肠内营养混悬液[整蛋白-中链三酰甘油(TP-MCT)];B组(整蛋白组):术前常规进食、术后管饲肠内营养混悬液(TP-MCT);C组(短肽组):术前常规进食、术后管饲肠内营养混悬液[短肽(SP)]。比较三组病人术前及术后第1、7天营养指标(白蛋白、总白蛋白、前白蛋白);术前及术后第7天人体测量指标:体重、体质量指数、上臂围、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人体成分指标以及术前及术后第1、3、7天胰岛素抵抗指标(血糖、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同时观察比较三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耐受经口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长。结果三组病人术后营养相关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标,以及术后住院时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腹胀例数显著低于B组(P<0.05),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腹胀例数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感染例数显著低于B组(P<0.05),C组感染例数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术后胃瘫例数显著低于B组(P<0.05),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术后恢复经口进食时间显著早于C组(P<0.05),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营养支持方案在改善术后营养状况以及住院时长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术前无营养风险的病人,术前3 d常规口服肠内营养混悬液(TP-MCT)行肠道预适应,能够减少术后腹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感染、胃瘫的发生率,尽早恢复病人经口进食,提高了病人术后使用肠内营养的依从性,有利于病人术后恢复。术前无肠道预适应病人,术后使用短肽型营养剂在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发生方面优于使用肠内营养混悬液(TP-MCT)。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结、直肠切除术后给予缓泻剂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行结、直肠切除术的4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3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后处理,实验组常规术后处理基础上给予肠道缓泻剂,同时早期予以肠内营养支持.结果 实验组23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治愈出院,无吻合口瘘发生,对照组发生吻合口瘘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短期联合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IEN)和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8例胃恶性肿瘤患者双盲、随机分为单纯肠内营养组(EN组,16例)、IEN组(16例)和IEN加rhGH组(16例)。比较全胃切除术后3组患者的氮平衡、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及疲倦度等指标。结果IEN加rhGH组在提高术后营养、免疫功能,纠正负氮平衡,改善疲倦度等方面较EN组和IEN组效果明显。术后第7天,IEN加rhGH组上述指标已恢复至正常水平;术后第10天,IEN加rhGH组氮平衡、血清蛋白[总蛋白(66.8±2.0)g/L比(65.8±0.9)g/L]、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除CD8外)[CD3(66.1±6.3)%比(60.5±5.6)%]和Christensen记分(4.6±0.9比6.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短期联用IEN和rhGH,对患者蛋白质合成及免疫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营养不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术后营养支持对营养不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646例营养不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215例)和肠内营养组(215例)及对照组(216例),术后营养支持7d,采用等热卡[125.5kJ(30kcal)·kg-1·d-1]和等氮(0.25g·kg-1·d-1);对照组术后常规补液直至恢复正常饮食。观察比较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入选的3组患者资料具有可比性。术后总死亡率为1.5%,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肠外营养组33.5%(72例),肠内营养组28.4%(61例),对照组44.9%(97例);对照组与肠外营养组比较,P=0.001;与肠内营养组比较,P=0.000。肠内营养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10.2%,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的15.3%,P=0.002;而两组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9%vs.23.7%,P=0.06)。住院时间:肠外营养组(11.2±5.0)d,肠内营养组(9.8±3.4)d,对照组(14.5±7.1)d;肠内营养组住院时间短于肠外营养组,P=0.002;对照组与肠外营养组比较,P=0.003;与肠内营养组比较,P=0.001。结论术后营养支持可改善营养不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预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能降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早期肠内营养对严重腹部创伤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meral nutrition,EN)对严重腹部创伤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严重腹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EN组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PN组),每组20例。EN组术后12h经造瘘管给予营养液;PN组术后按常规,营养支持共7d。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1、第8天测定补体C3、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和CD3^+、CD4^+、CD8^+及CD4^+/CD8^+,并观察感染率的变化。结果7d后EN组补体C3、IgA、IgG、CD4^+及CD4^+/CD8^+的恢复程度与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N组感染率(10.0%)较PN组低。结论严重腹部创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免疫功能,可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延期留置空肠穿刺追口管间断肠内营养在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进展期胃癌术后行辅助化疗的72例病人随机分成A、B两组,各36例。均于术中放置空肠穿刺造口管,A组延期留置空肠穿刺追口管至化疗6个疗程结束,每个化疗疗程经空肠穿刺追口管给予肠内营养液;B组于化疗前拔除空肠穿刺追口管,每个化疗疗程给予普通饮食。比较化疗后两组,观察延期留王空肠穿刺造口管相关并发症。结果化疗后A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IL-2、NK细胞活性、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化疗期间A组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平均每日摄入量显著多于B组(P〈0.05),延期留置空肠穿刺造口管未发生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延期留置空肠穿刺造口管间断肠内营养在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中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可以有效地提高术后辅助化疗痛人的营养及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