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应对策略、自尊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量表、工作压力量表、工作压力应对策略调查表、自尊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200名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进行调查。结果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职业倦怠评分为(54.97±12.02)分,其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应对策略呈正相关;与自尊、社会支持呈负相关。结论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职业倦怠发生率较高,主要因突发公共事件的增多,导致工作量大且风险高而致,高自尊、积极的应对策略、有效的社会支持对缓解职业倦怠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NBS)简化版和职业倦怠量表(MBI),对唐山市某医院302名护士进行职业倦怠、压力源、个性特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现状调查。护士职业倦怠评分为66.38±18.27,情绪衰竭维度得分24.95±11.43,去人格化维度得分8.65±7.99,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32.83±8.88。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情绪衰竭水平的影响因素依次是压力源、积极人格特征、收入满意度、社会支持、再选护理工作;去人格化水平影响因素依次是积极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压力源、积极应对方式、收入满意度;个人成就感的影响因素依次是积极人格特征、积极应对方式。该医院护士普遍存在职业倦怠,工作压力源、个性特征和应对方式对护士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有不同的影响。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工人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某中外合资制造厂所有635名工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个人噪声暴露史;职业倦怠通用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等.结果 (1)性别、婚姻状况、工作性质、文化程度、工作环境噪声水平对职业倦怠的各个维度有影响(P<0.05).(2)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消极应对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P<0.05).(3)多重线性回归显示:主观支持、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客观支持、一线工作员工、本科以上文化水平对情绪衰竭有显著影响(P<0.05);社会支持利用、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客观支持对消极倦怠有显著影响(P<0.05);自我效能、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主观支持对职业效能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等是职业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提高工人的自我效能感、帮助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增加社会支持可以减轻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心理应激对新疆部队官兵(以下简称"驻疆官兵")职业倦怠的影响路径,以期为新疆部队开展职业倦怠干预提供思路。方法随机整群抽取驻疆官兵757名,运用军人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和军人职业倦怠量表进行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路径分析。结果 (1)职业倦怠与消极应对方式、心理应激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与积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P0.01)。(2)心理应激、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消极应对进入职业倦怠回归方程,可解释职业倦怠43.6%的变异量。(3)积极应对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间具有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13.6%;消极应对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间具有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18.5%;心理应激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间具有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46.5%。结论社会支持、心理应激、积极应对、消极应对是职业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对方式、心理应激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介入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各因素对心理健康状况的作用路径,为有关部门制定提高介入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马氏职业倦怠量表、一般健康问卷(GHQ-12)对393名介入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介入医务人员高危心理障碍检出率为63.6%,不同文化程度、编制、职称、介意放射线的调查对象高危心理障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压力与家庭支持呈负相关(r=-0.175,P<0.001),与情感衰竭(r=0.565,P<0.001)、去人格化(r=0.395,P<0.001)、GHQ-12(r=0.281,P<0.001)呈正相关。社会支持、职业倦怠在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中可以分别发挥中介作用,也可以发挥链式中介作用,总效应为0.28。结论:介入医务人员高危心理障碍检出率较高,减少工作压力,提高社会支持,预防职业倦怠有助于增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引起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为解决唐山市民营医院护士职业倦怠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护士一般情况调查表、马氏人际工作者倦怠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唐山市6所民营医院中280名在岗执业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男性护士的倦怠程度较低(t=-3.12,P<0.05);具有足够社会支持的护士倦怠程度明显偏低(t=3.12,P< 0.05);儿科护士倦怠程度较高(F=9.50,P<0.05),急诊科护士个人成就感较低(F=10.09,P<0.05). [结论]唐山市民营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社会支持和科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析门诊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因素及其应对策略.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门诊工作时间超过12个月的3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nurse burnout scale,NBS)进行调查,总结职业倦怠相关性因素并制定应对策略.结果 门诊护士均有不同程度职业倦怠,分别有:工作负担、工作压力、心理...  相似文献   

8.
影响职业女性工作倦怠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丽英  邱红洁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4491-4493
[目的]考察影响职业女性工作倦怠的因素。[方法]从护士、教师、商业服务人员三个女性集中的领域抽取380名职业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职业、工作时间、婚否、有无子女等人口学特征对职业女性的工作倦怠有影响;自尊是职业女性工作倦怠水平的显著预测变量,社会支持各维度与工作倦怠的多个维度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各维度分别对工作倦怠的一个或多个维度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结论]人口学特征、自尊和社会支持是影响职业女性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倦怠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倦怠量表、紧张相关工作分析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510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测试.结果 (1)专业技术人员情感耗竭的检出率为15.76%,人格解体的检出率为40.47%,成就感降低的检出率为60.24%;轻度职业倦怠的检出率为37.18%,中度职业倦怠的检出率为35.06%,重度职业倦怠的检出率为7.29%;(2)职业紧张、消极应对与职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积极应对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关系;(3)社会支持、年龄和收入对情感耗竭有明显的预测作用,总贡献率为30.75%;社会支持、职业紧张、消极应对、收入、积极应对和年龄对人格解体有明显的预测作用,总贡献率为28.80%;支持利用度、积极应对、主观支持、婚姻和学历对成就感降低有明显的预测作用,总贡献率为27.98%.结论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倦怠比较严重,并受到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企业员工工作倦怠与工作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3家大型企业1068名员工,应用工作压力量表、MBI-GS工作倦怠量表通用版、应对方式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企业员工工作压力和消极应对与工作倦怠呈正相关(r=0.39,0.21),积极应对、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工作倦怠呈负相关(r=-0.30,-0.31,-0.30,-0.16)。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路径分析显示,工作压力对工作倦怠具有正向预测力,总体效应为0.61,直接效应为-0.50,通过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产生的间接效应为1.11。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对工作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路径系数分别为-1.29和-0.22)。结论工作压力、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均是影响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在工作压力对工作倦怠的影响中有显著的调节和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吉林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现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修订的MBI-ES职业枯竭问卷和社会支持问卷,对吉林地区19所中小学校共1141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整体上,吉林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情况并不严重,社会支持良好;女教师、已婚教师、班主任和教龄在11~20年的教师,相对枯竭程度较高;不同类型社会支持对职业枯竭的4个维度均有相关性。[结论]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对职业枯竭具有预测和缓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热电厂工人自尊感与职业紧张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热电厂875名工人进行调查,用职业紧张测量工具、工作内容问卷和付出-回报失衡问卷等测试电厂员工的自尊感、职业紧张因素、紧张反应、个体特征、应付策略和社会支持。[结果]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饮酒、年龄和工龄组间自尊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自尊感与提升机会、决定水平、工作稳定、回报、心理卫生、正性情绪、工作满意感、上级支持及同事支持呈正相关(P〈0.01或P〈0.05),与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工作前景、躯体需求、负性情绪、抑郁症状、每日紧张感和工作心理控制源呈负相关(P〈0.01或P〈0.0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自尊感评分低、中、高水平组间提升机会、决定水平、工作稳定性、回报、心理卫生、正性情绪、工作满意感、上级支持、同事支持、控制策略和支持策略、角色冲突、角色模糊、工作前景未知性、躯体需求、工作心理控制源、抑郁症状、负性情绪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自尊感可减少心理健康不佳、抑郁症状和每日紧张感的发生(OR值=0.162~0.340)。[结论]自尊感与职业紧张因素、缓解因素和紧张反应的感知有关,增加自尊感可减少职业紧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公司职员职业紧张与工作倦怠的关系,以期为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静安区11座商务楼,问卷调查1033名职员,采用工作内容问卷(job content questionnaire,JCQ)和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调查职员一般情况、职员的职业紧张和工作倦怠情况。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等级相关和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JCQ各维度得分和工作倦怠量表各维度得分,在不同个体特征和不同职业特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等级相关结果显示,职业紧张与工作倦怠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321(P〈0.0001);社会支持与职业紧张和工作倦怠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250和-0.252(P〈0.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职业紧张水平与工作倦怠风险有相关关系;而社会支持对工作倦怠的风险有缓冲效应OR=0.308(P〈0.01)。[结论]职业紧张受个体特征因素影响和职业相关因素影响;高职业紧张是发生工作倦怠危险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发生潜在工作倦怠危险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当在个人层面和组织机构层面采取措施,降低职业紧张水平,从而降低工作倦怠的风险,达到提高职员健康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周志利  张慧 《职业与健康》2011,27(13):1477-1478
目的考察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及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问卷-服务行业版(MB I-HSS)、领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PSSS)和自编人口学问卷对12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职业倦怠的总检出率为55.8%;护龄、职称、工作科室对护士职业倦怠有一定影响,职业倦怠总分与领悟社会支持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r=-0.111--0.485,P<0.01)。结论必须重视护士职业倦怠问题,并应充分考虑领悟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疫情下社区防控人员主要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减轻其工作压力及缓解工作疲溃感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纸质及电子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社区防控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新冠疫情防控人员工作压力整体处于中低水平,其主要工作压力源为工作责任重,工作负荷大及存在工作风险,而工作疲溃感整体处于中高度水平。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社区防控人员工作压力源与整体工作疲溃感和情绪疲溃感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与工作冷漠感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区防控人员工作疲溃其受工作压力的影响,应采取相应措施减轻工作压力,缓解工作疲溃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热电厂工人工作满意感与职业应激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热电厂875名工人进行调查,用职业应激测量工具、工作内容问卷和付出-回报失衡问卷等测试热电厂工人的工作满意感、职业应激因素、应激反应、个体特征、应付策略和社会支持.结果 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和饮酒组间工作满意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和工龄组间工作满意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工作满意感与对人的责任、对事的责任、提升机会、决定水平、工作稳定性、回报、心理卫生、正性情感、自尊感、上级支持、同事支持和应对策略呈正相关(P<0.01或P<0.05),与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工作前景未知性、工作需求、负性情感、抑郁症状和工作心理控制源呈负相关(P<0.01或P<0.0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工作满意感评分高组对人的责任、对事的责任、提升机会、决定水平、工作稳定性、回报、心理卫生、正性情感、自尊感和缓解因素评分明显高于工作满意感评分中等或低水平者(P<0.01),而工作满意感评分高组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工作前景未知性、工作需求、工作心理控制源和抑郁症状评分低于工作满意感中等或低水平者(P<0.01或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回报者发生工作不满意感的风险约为高回报者的4倍(OR=3.773),低社会支持和工作心理控制源外控者发生工作不满意感的风险是高社会支持和内控者的2倍多(OR值分别为2.419和2.219).每日紧张感、低控制策略、低支持策略、低决定水平和负性情感均是工作不满意的危险因素(OR=1.125~1.790),而自尊感和正性情感可使工作不满意感发生的风险降低.结论 增加工作中的决定水平、社会支持和应对策略、回报,减少角色冲突与模糊、工作需求、负性情感,可提高工人的工作满意感水平.  相似文献   

17.
周小玲  何萍萍 《职业与健康》2010,26(12):1349-1350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人员职业倦怠自我调整的措施与效果。方法面对职业倦怠,通过社会支持、正视自己、身心锻炼等方法 ,进行自我调整。结果干预前,护理人员62.1%有职业倦怠,轻、中度倦怠的检出率分别为22.4%、39.7%;干预后,存在职业倦怠的只占39.7%,轻、中度倦怠分别下降为13.8%、25.9%。干预前后职业倦怠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护士,消除职业倦怠,关键靠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天津地区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问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350名在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病房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高于门诊;工作职称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低;个人月收入越低,职业倦怠程度越高。②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情绪耗竭、去人格化维度与护士工作压力源5个方面存在正相关,低个人成就感与护士工作压力源5个方面呈负相关。③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护士总体工作压力对情绪耗竭、去人格化和低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均具有预测作用;个人月收入和职称对情绪耗竭和低个人成就感2个维度均具有预测作用;工作类型对情绪耗竭、来自专业及工作的压力对去人格化均具有预测作用。结论不同的工作压力源和个人背景对护士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