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慧  杜晓玲  柯为强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6):2109-2110,2112
目的:探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I)与儿童期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12月在我院儿科门诊或住院部诊治的儿童,按其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为三组:维生素D缺乏组、维生素D不足组和维生素D正常组,三组各150例,比较各组发生RRI的情况。结果:维生素D缺乏组发生RRI为49例,维生素D不足组为33例,维生素D正常组为21例,其中维生素D缺乏组与正常组比较,发生RR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维生素D不足组与正常组比较,发生RR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的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期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及时对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进行治疗,对儿童期发生RRI的减少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关系。方法选用2014年6,7两月间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或住院的1岁~6岁儿童,将其按血清25(OH)D3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不足及充足3组,在3组中随机各选取80名儿童为研究对象。观察各组儿童1年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病率,并于1年后再次检测血清维生素D水平以了解研究期间各组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维生素D缺乏组发生RRI 21例,占26.25%;维生素D不足组发生RRI 13例,占16.25%;维生素D充足组发生RRI 9例,占11.25%。其中维生素D缺乏组RRI患病率明显高于维生素充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维生素D不足组RRI患病率亦高于维生素充足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RRI的患病率关系密切,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高血清维生素D水平对降低RRI的发病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生素D对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IgA、IgM、IgG水平的影响及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RRI患儿11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补维生素D组(57例)和观察组(56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儿童为对照组(62例),补维生素D组和观察组均按呼吸道感染予常规治疗,补维生素D组另给予阿法骨化醇胶囊口服,对所有的RRI患儿随访1年,观察并记录呼吸道感染的复发次数,并检测三组不同时期血清25-(OH)D3、IgA、IgM、IgG水平。结果补维生素D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49%、6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补维生素D组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减少,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补维生素D组治疗后血清25-(OH)D3和IgA、IgM、IgG水平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变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RI患儿存在血清25-(OH)D3低水平和体液免疫功能降低,适当地补充维生素D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呼吸道感染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生素D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I)儿童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82例RRI患随机分为A组与B组,均为41例,B组给予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法骨化醇胶囊治疗;另外再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50例儿童作为C组,比较3组患者血清25-(OH)D3、IgA、IgM及IgG等指标水平。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优于B组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的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充维生素D后,A组的25-(OH)D3、IgA、IgM、IgG水平明显升高,B组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RI患儿的血清25-(OH)D3与体液免疫功能较低,补充维生素D后能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利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清维生素A缺乏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儿童急性支气管肺炎的疾病影响情况及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1 630例患儿纳入研究,分为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组、支气管肺炎(BP)组及对照组。观察比较三组患儿的形态学以及检测血清维生素A的浓度水平变化。结果:三组患儿在一般形态学(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居住地)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中男童血清VA水平与女童血清VA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血清维生素A浓度检测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组中VAD、SVAD总检出率分别为15.7%、39.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A与儿童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肺炎患儿中普遍存在维生素A缺乏,且慢性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比急性感染(支气管肺炎)的维生素A缺乏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25-(OH)-D3水平及其与体液免疫的关系.方法 将江苏省泰州市姜堰中医院儿科门诊或住院患儿中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设为观察组60例,体检为健康者设为对照1组30例,患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设为对照2组60例,对三组儿童的25-(OH)-D3水平及免疫球蛋白进行测定,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组检测25-(OH)-D3结果与体液免疫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 反复呼吸道感染组患儿25-(OH)-D3水平及免疫球蛋白IgG、IgA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g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复呼吸道感染组不同的维生素D水平患儿的IgA、IgG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g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组患者IgG、IgA水平均低于低于正常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维生素D缺乏高于正常儿童,而IgG、IgA水平降低可能与维生素D的缺乏有关,低水平的25-(OH)-D3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生素D3与学龄前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并确诊的11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4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结果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的观察组血清25-(OH)D3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的观察组维生素D不足及缺乏数目为92例(82.14%)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6例(39.02%),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学龄前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生素D对婴幼儿期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防治作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急诊、门诊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60例,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儿均在急性发作期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给予补充口服维生素D3,随访一年,观察其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结论:维生素D正常的婴幼儿发生呼吸道感染率明显降低,及时治疗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可减少婴幼儿期发生RRI。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微量元素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5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与同期60例正常小儿,比较两者间血Fe、Zn、Ca微量元素水平;同时对56例RRI患儿补充微量元素,治疗8周后比较治疗前后血清IgA、IgM、IgG水平.结果 两组小儿血Fe、Zn、Ca微量元素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RI组显著低于正常组;经补充微量元素后,RRI组患儿血清IgA、IgM、IgG水平显著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RRI与微量元素的缺乏密切相关,通过补充相应微量元素,利于小儿RRI的治疗与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维生素D[25(OH)D]水平,并探讨其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儿科诊治的9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健康儿童9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受检者的血清25(OH)D及骨密度水平;将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维生素D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维生素D充足两组,比较其骨密度情况.结果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为(28.05±13.37)ng/mL,骨密度正常率为5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24±16.65)ng/mL和88.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其骨密度正常的比例为43.08%,明显低于维生素D充足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及骨密度降低,且其骨密度降低与维生素D缺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抗感增免散与穴位熏蒸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5月符合诊断标准的RRTI门诊病例12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自拟抗感增免散和中药液与穴位熏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胸腺肽肠溶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3.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抗感增免散和中药液与穴位熏蒸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维生素A E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蔺小培  严成明  张榴榴 《安徽医学》2020,41(11):1254-1257
目的 研究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血清维生素A、E的水平。方法 选取2017年2~12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2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作为RRTI组,非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作为非RRTI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4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对象血清维生素A、E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b)水平;分析血清维生素A、E水平与血清WBC、CRP、Hb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3组对象维生素A、Hb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RTI组患儿血清维生素A、Hb水平均低于非RRTI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A检测水平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RTI组、非RRTI组和对照组血清维生素A缺乏率分别为85.00%、78.33%和40.48%。120例患儿血清维生素A水平与血清Hb水平呈正相关(r=0.186,P=0.018),与血清CRP水平呈负相关(r=-0.205,P=0.009)。结论 呼吸道感染儿童存在维生素A缺乏,以RRTI儿童维生素A缺乏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观音合剂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影响,从而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8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服用观音合剂,对照组服用脾氨肽,疗程1个月,随访6个月.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发病情况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于用药前、后6个月测定唾液SIgA含量.结果 两组疾病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唾液SIgA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显著(P<0.01).结论 观音合剂能减少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证)患儿呼吸道感染的次数,改善中医证候,初步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患儿SIg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匹多莫德治疗3个月)和对照组(不使用免疫调节剂)各75例。对两组患儿随访1年,统计并比较两组在随后1年中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各组患者的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和症状消失的平均时间。结果治疗组急性期症状及体征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组呼吸道感染复发率显著降低。停止匹多莫德口服治疗3个月后免疫球蛋白在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匹多莫德口服液对辅助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反复发生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维生素A、E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的效果及对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RRTI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抗感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维生...  相似文献   

16.
背景 高水平的25-羟维生素D〔25(OH)D〕维持着人体骨骼系统外细胞25(OH)D受体的正常新陈代谢,与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结缔组织及自身免疫疾病和肿瘤的发展密切相关,相关研究表明,每天补充4 000 U的25(OH)D3可显著减少免疫缺陷患儿的感染症状、鼻拭子中的致病菌数量、对抗生素的消耗,减少儿童由于免疫功能不完善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目的 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的血清25(OH)D水平在不同IgG和IgM水平患儿中的分布差异及与乙肝抗体(anti-HBs)滴度和反复呼吸道感染次数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为25(OH)D补充剂在减少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线索。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46例,根据年龄分为0~<2岁组、2~<6岁组、6~<12岁组、12~16岁组,比较各年龄组血清25(OH)D水平;根据研究对象的血清IgG、IgM水平分为IgG降低组79例、IgG正常组38例及IgG升高组30例,IgM降低组92例、IgM正常组29例及IgM升高组25例,比较各组间血清25(OH)D水平;采用泊松回归分析对血清25(OH)D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次数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 0~<2岁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2~<6岁组、6~<12岁组和12~16岁组(q=5.202、6.030、8.432,P值均<0.001);2~<6岁组和6~<12岁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12~16岁儿童(q=5.317、5.559,P值均<0.05)。泊松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次数呈现负向关联〔FR=0.94,95%CI(0.89,1.02),P=0.048〕。结论 儿童的血清25(OH)D水平与血清anti-HBs滴度无相关关系,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次数呈现负向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做出指导。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74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A组,再选取同期14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B组,对两组患儿临床病因、诱因、临床症状、各年龄阶段发病情况、门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儿临床病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诱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咳嗽、流涕外,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各年龄阶段发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表现在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随着年龄增大逐渐降低(P〉0.05);A组患儿门诊治愈率74.14%(129/174)明显低于B组的93.96%(140/1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门诊治愈率低,应该加强患儿营养,提高其免疫功能,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球蛋白及IgG亚类的水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与免疫球蛋白、IgG亚类的关系,为治疗RRT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28例RRTI患儿IgG、IgA、IgM及IgG亚类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RRTI患儿血清IgG、Ig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血清IgM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t=-2.524,P〈0.05);RRTI组血清IgG2和IgG。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t=-2.107,-2.72;P〈0.05或P〈0.01)。结论:RRTI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检测血清总免疫球蛋白和IgG亚类可提高RRTI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6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末梢血5种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与患儿末梢血微量元素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与62例健康儿童,取末梢血40μL,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60例RRTI患儿、62例健康儿童微量元素锌、铜、铁、钙、镁的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健康儿童比较,RRTI患儿铁明显降低(P〈0.01),锌降低(P〈0.05),铜升高(P〈0.05)。结论末梢血微量元素铁、锌、铜的变化可能与RRTI的发作有关,在RRTI的防治中应注意微量元素的平衡,适当补充铁、锌制剂,提高患儿的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