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在麻醉前是否对输液加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并实施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患者,将进行麻醉前加温输液的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麻醉前未进行加温输液的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麻醉前后的中心体温变化及患者在麻醉后发生寒战的相关指标,分别进行数据的统计,并使用统计学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上,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麻醉前的中心体温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加温输液后的寒战发生总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加温输液的方式对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在麻醉前的效果非常显著,使患者的中心体温获得有效的保持,同时还有效地减少了患者麻醉后寒战的发生,从而让患者避免在手术过程中的血压下降过度、减少患者因术中体温下降造成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匡燕  肖广莉  沈伯雄 《安徽医学》2016,37(11):1355-1358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臂丛麻醉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臂丛麻醉手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A、B、C组,每组40例。A组术前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 mg/kg;B组在阻滞前10 min静脉泵入0.5μg/kg右美托咪定,10 min泵完;C组在阻滞前10 min静脉泵入0.5μg/kg右美托咪定,10 min泵完,同时术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 mg/kg。记录3组患者给药前(T0)、给药10 min后(T1)、20 min后(T2)、30 min后(T3)、60 min后(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警觉/镇静(OAA/S)评分。结果 与B、C两组比较,A组患者的感觉完全阻滞时间、运动完全阻滞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3、5.849,P=0.007、0.004)。与给药前(T0)HR、MAP和OAA/S评分相比,A组仅T1时显著降低,C组T1~T4均显著降低(P均<0.05);B组各个时刻均保持平稳(P均>0.05);组间上述各指标比较,A组患者T1时刻低于B组,C组患者T1~T4时刻均低于B组,且T2~T4时刻低于A组(P均<0.05);3组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中因心率减慢而给予阿托品治疗的例数多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P=0.02)。结论 右美托咪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较高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基于虚拟仿真系统的口腔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实验教学方法对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提升作用。方法 将118名口腔医学本科生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基于虚拟仿真系统的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通过课程反馈问卷、理论测试成绩分析、实施麻醉和接受麻醉的学员对本次麻醉的评价,以及教师对麻醉成功与否的评价来综合评估教学结果,采用SPSS 23.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两组学员基线水平无明显差异。试验组学员认为学习的生动性更高(t=4.24,P=0.005),对局麻的自信心也更强(t=4.99,P<0.001)。试验组自我感觉注射过程中针尖抖动更少(t=2.22,P=0.048),与下颌骨内侧骨面接触更好(t=2.22,P=0.020)。接受麻醉的学员反映试验组注射时针尖刺痛感较轻(t=1.99,P=0.029),下牙槽神经麻醉的效果较好(t=3.36,P=0.039)。教师评估发现试验组的下牙槽神经阻滞失败率明显低于试验组(χ2=4.40,P=0.036)。结论 虚拟仿真系统可优化口腔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实验教学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以下简称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认知功能及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在淮北矿工总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60例接受全身麻醉,B组60例接受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药物剂量、镇痛持续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两组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aO2)、CD4+、CD8+、CD4+/CD8+及认知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药物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的镇痛持续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A组(P <0.05)。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30 min、术后30 min的HR、MAP、SaO2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HR、MAP有差异(P <0.05),SaO2无差异(P >0.05);②两组的HR、MAP有差异(P <0.05),SaO2无差异(P >0.05);③两组的HR、MAP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SaO2变化趋势无差别(P >0.05)。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结束时、术后24 h、术后48 h的CD4+、CD8+及CD4+/CD8+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CD4+、CD8+及CD4+/CD8+有差异(P <0.05);②两组的CD4+、CD8+及CD4+/CD8+有差异(P <0.05);③两组的CD4+、CD8+及CD4+/CD8+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B组术后24 h、48 h的MMSE评分均高于A组(P <0.05)。结论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效果较好,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对免疫细胞影响较小,利于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及自体血回输(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ABT)辅助的创伤性脾破裂保脾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疗效,提高基层医院创伤性脾破裂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县级医院)接受脾破例手术的患者98例,其中采用脾切除术治疗37例(A组),传统保脾术治疗14例(B组),RFA辅助保脾术治疗47例(C组),比较3组手术效果、并发症及术后血小板(platelet,PLT)情况。结果: 保脾成功率:C组高于B组(P=0.035);手术时间: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432,P=0.000);组间比较:C组及A组比B组手术时间短(P=0.000、0.000),A组比C组手术时间短(P=0.008);术中出血: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62,P=0.006);组间比较:C组及A组比B组出血少(P=0.010、0.001),A组及C组比较(P=0.3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体血回输率: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7,P=0.028);组间比较:C组比A组回输率高(P=0.012),A、B组比较(P=1.000)及B、C组比较(P=0.1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情况: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64,P=0.062);住院时间: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06,P=0.028);组间比较:C组比A组住院时间短(P=0.010),A、B组比较(P=0.100)及B、C组比较(P=0.7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C组相比A、B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80,P=0.532);3组患者分别于术后3 d、7 d、15 d及1个月查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结果提示: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550、4.261、4.304、11.505,P=0.000、0.017、0.016、0.000);组间比较:C组及B组比A组PLT升高程度更低(P=0.000、0.007、0.008、0.000,0.004、0.047、0.038、0.001),B组及C组比较(P=0.815、0.929、0.837、0.9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FA联合术中ABT在创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应用中,保脾成功率高,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血小板升高程度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脾方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保护性通气联合药物对肺癌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 80例ASA分级Ⅰ~Ⅱ级拟行肺癌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n=20):空白对照组(R组),保护性通气组(A组),保护性通气+依达拉奉处理组(B组),保护性通气+乌司他丁处理组(C组)。所有患者行常规全身麻醉,双腔支气管插管辅助通气,R组设定潮气量为9ml/kg,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前10min给予100ml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A组在OLV前10min给予保护性通气策略:潮气量6ml/kg+5cmH2OPEEP,并等量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B组在OLV前10min行A组通气方式,给予0.5mg/kg依达拉奉注射液稀释于等量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C组在OLV前10min行A组通气方式,并给予5000U/kg乌司他丁稀释于等量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OLV60min(T1)、术后120min(T2)抽取动脉血5ml,测定血清中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在T1、T2时间点,与R组比较,A、B、C组的SP-D、TNF-α、IL-8水平降低(P<0.05),与A组比较,B、C组降低(P<0.05),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间点,A、B、C组的MDA水平较R组降低,其中B、C组较A组降低(P<0.05),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的SOD水平较R组升高(P<0.05),其中B、C组较A组升高(P<0.05),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联合药物应用于肺癌患者能显著降低术中气道压力,改善氧合状况,有效抑制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发挥肺保护作用,其中肺保护性通气联合依达拉奉药物干预与肺保护性通气联合乌司他丁药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填塞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3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52例高位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DM治疗组和传统挂线对照组进行术后相关指标的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χ2=0.087,P=0.768)、年龄(t=0.231,P=0.389)、民族(χ2=0.391,P=0.532)、病程(t=0.316,P=0.690)、随访时间(t=0.512,P=0.209)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DM组术后相关指标如肛门失禁(χ2=5.532,P=0.019)、肛门畸形(χ2=4.457,P=0.035)、术后疼痛时间(t=19.652,P=0.033)、术后愈合时间(t=14.186,P=0.003)及生活质量评分(t=13.188,P=0.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优越于挂线组,但复发率(χ2=4.127,P=0.042)较挂线组偏高。结论 运用ADM治疗高位肛瘘具有微创、缩短愈合时间和保护肛门功能及外形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联合多模式镇痛对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2例拟行全麻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研究组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多模式镇痛,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联合多模式镇痛。分析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HMGB1、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围术期麻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气腹建立后5 min、放气后5 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心率、MAP有差异(P <0.05);②两组患者心率、MAP有差异(P <0.05),研究组较对照组低,相对血流动力学较稳定;③两组患者心率、MAP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的HMGB1水平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HMGB1水平有差异(P <0.05);②两组患者HMGB1水平有差异(P <0.05),研究组术后较对照组低,炎症反应较轻;③两组患者HMGB1水平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的肾上腺素(Adr)、皮质醇(Cor)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间的Adr、Cor有差异(P <0.05);②两组患者Adr、Cor有差异(P <0.05),研究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低,围术期应激反应轻较;③两组患者Adr、Cor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的CD4+/CD8+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CD4+/CD8+有差异(P <0.05);②两组患者CD4+/CD8+有差异(P <0.05),研究组较对照组高,免疫抑制较轻;③两组患者CD4+/CD8+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联合多模式镇痛用于全麻腹腔镜妇科手术可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术后疼痛,抑制炎症因子HMGB1分泌,减轻免疫抑制及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地佐辛用于小儿先心病快通道麻醉术后镇痛的效果及相应并发症。方法 60例ASAⅠ或Ⅱ级行房缺、室缺修补的患儿,根据镇痛药物的不同,按随机、双盲方法分为生理盐水组(A) 组(n=20),地佐辛肌内注射组(B) 组(n=20)和地佐辛静脉注射组(C)组(n=20)。分别于关闭胸骨时(约手术结束前20min)给予生理盐水,地佐辛0.2mg/kg肌内注射,地佐辛0.1mg/kg静脉注射。观察记录3组患儿手术结束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转出ICU时间,并记录麻醉苏醒时(T1)、拔管时(T2)、转出ICU时(T3)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疼痛学VAS评分及镇静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A组相比,B、C两组患儿,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镇痛镇静程度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苏醒时间较A、C组时间长,但ICU停留时间较之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相比,在转出ICU时,镇痛镇静指数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儿要求额外镇痛例数较多,A组、C组各有1例发生恶心、呕吐。A组有3例发生寒战。结论 地佐辛应用于小儿快通道心脏麻醉术后镇痛效果安全、确切,且肌内注射时的镇痛效果更持久,不良反应最少。  相似文献   

10.
姚小燕  张驰英  陈宸  方继红 《安徽医学》2020,41(9):1080-1083
目的 探讨2种加温方式预防先天性巨结肠症(HD)患儿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行Soave术患儿50例,根据数字的奇偶性随机分为电阻升温毯组(R组,n=26)与充气加温毯组(F组,n=24)。结果 两组患儿体温存在组别效应(P<0.05),麻醉诱导后第30分钟体温开始下降,不同时间点体温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这种体温体温随着时间的改变因分组而不同(P<0.05)。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MAP、HR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儿手术结束到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导管拔出时间及苏醒室复苏时间均短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Soave术中使用充气加温毯,能有效维持HD患儿术中体核温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3.
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动态观察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2--3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皮扩张后经历--由扩张刺激引起的创伤至完全修复的过程。扩张后即时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功能由静止转向活跃,胶原纤维碎裂成片,弹力纤维部分断裂,炎症细胞浸润;扩张后1周常规扩张组基底膜连续性基本恢复。显示成纤维细胞合成功能活跃。扩张后12周、24周,成纤维细胞趋于稳定、形态狭长,部分胶原排列紊乱,部分有似癜痕样改变。结论:扩张刺激可致兔皮肤创伤。扩张后真皮不可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芹黄素对大鼠缺血视网膜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30只Long-Evans大鼠用动脉结扎法造成视网膜缺血模型,其中治疗组20只腹腔注射芹黄素,对照组10只注射溶媒二甲基亚酚。用视觉电生理仪检查视网膜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芹黄素治疗组视网膜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芹黄素能促进大鼠缺血视网膜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人体寄生虫学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初步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指出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显著,受到了绝大部分同学的赞同和欢迎.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77-79
目的探讨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在2010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3例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区肿胀消退、术后伤口感染、伤口愈合、牙龈再附着、术后复发、骨质改建、骨质修复等情况随访观察。结果 73例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为1~4 d。7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牙龈再附着情况好,术后均未见复发。术后未见并发症。骨质改建效果好,骨质修复的效果因影像学资料过少,缺乏客观依据,暂不下有效结论。结论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和评价头孢他啶(泰得欣)应用于普通胸外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对比试验,观察2005年8-10月96例普胸手术预防和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泰得欣在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中总有效率95.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结论 泰得欣临床效果满意,使用安全,值得在普胸手术中选用。  相似文献   

20.
罗岩 《当代医学》2010,16(11):247-248
患者女,19岁,体检发现全身多处固执破坏4个月。影像学检查:平片及CT平扫检查:双侧髂骨、耻骨、股骨颈及股骨上段均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影,略呈膨胀性,边界清楚,部分可见硬化边。双侧肱骨上段、肩胛骨近关节盂处骨质及股骨下段、右胫骨近端、左腓骨中上段可见多个囊性骨及右侧锁骨亦可见多发局限性低密度减低区、略呈膨胀性(图1、5)。MRI平扫:脊柱可见多个囊状长T1长T2信号,部分略呈膨胀性。(图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