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利用表皮生长因子 (EGF) 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抑制剂西妥昔单抗 (Cetuximab) 诱导和阻断诱导结肠腺癌HCT-116细胞神经内分泌分化 (NED) , 探讨诱导和阻断诱导后肿瘤细胞生物学变化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HE和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肿瘤细胞裸鼠种植成瘤后及NED诱导前后肿瘤细胞形态变化特点和免疫组化表达情况;低密度平板克隆实验检测肿瘤细胞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生长周期;MTT法绘制肿瘤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结肠腺癌HCT-116裸鼠种植后成肿瘤细胞明显异型;经EGF及EGFR作用前后HCT-11肿瘤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EGF组克隆形成率增加 (P>0.05) , 肿瘤细胞Cg A、Ki-67、Bcl-2表达增强, 增殖活性增高, EGF作用后肿瘤细胞与其它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而CEA、CA19-9、CDX2、COX2、Syn、NSE在各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EGF可诱导结肠腺癌细胞HCT-116 NED;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增加、抗凋亡能力增强;EGFR可阻断EGF诱导HCT-116 NED及相应生物学特性变化;而CEA、CA19-9、CDX2、COX2对肿瘤细胞NED和增殖凋亡无明显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胃神经内分泌癌和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军  张新华  孟奎  章如松  马恒辉  金行藻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3,16(5):327-328,332,F001,F002
目的:探讨胃神经内分泌癌和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12例胃神经内分泌癌和8例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并作神经内分泌标记物(CgA、syn、NSE等)的免疫组化染色和AB/PAS组化染色。结果:两组患者均以老年男性为主,肿块大多为溃疡型,多位于胃贲门部或胃窦部。12例胃神经内分泌癌中,典型类癌2例、不典型类癌9例、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1例,大部分癌细胞均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物,其中7例不典型类癌内见少数腺癌或粘液细胞癌成分,后二者阳性表达CEA和PAS。8例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者见少数神经内分泌标记物阳性的细胞散在分布于胃癌组织内。结论:胃神经内分泌癌和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属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免疫组化染色可明确区分二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和4例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进行观察.结果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均好发于老年人,患者临床症状相似,以晚期多见,肿块大多为溃疡型,好发于胃贲门部或胃窦部.10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典型类癌2例,不典型类癌3例,小细胞癌5例,癌细胞均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物,嗜铬素A(CgA)、突触素(Syn)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4例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见少数神经内分泌标记物阳性的肿瘤细胞散在分布于胃癌组织内,其癌成分为管状腺癌,表达癌胚抗原(CEA)、上皮膜抗原(EMA),黏液染色(AB/PAS)阳性.结论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以不典型类癌及小细胞癌为主,大多恶性度高,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不影响胃癌的恶性度,两者属于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分型对其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neuroendocrine differentiation,NED)及Ki-67与前列腺癌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有完整临床和随访资料的40例前列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应用免疫组化Polymer conjugate法检测嗜铬素A(Cg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及增殖指标Ki-67表达情况,同时分析NED与增殖指标Ki-67及Gleason积分的关系.单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前列腺癌NED与患者术后生存的关系. 结果 4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有11例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27.5%),且这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同时期不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前列腺癌组(P<0.05).前列腺癌伴NED患者中Ki-67表达水平与不伴有NED的前列腺癌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ED表达水平与Gleason积分成正相关.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前列腺癌术后生存时间与Gleason积分(P<0.05)、NED阳性密切相关(P<0.05).结论 前列腺癌NED与患者术后生存有关,联合检测前列腺癌NED与Ki-67的表达可能能更好地判断前列腺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DX2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和HCT-116细胞增殖、凋亡、自噬和对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FCM)分析其细胞周期和凋亡;光镜下HE和PAS染色观察CDX2处理48h后细胞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TEM)观察细胞凋亡和自噬的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IHC)检测CDX2处理后细胞中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在5~40mg/L的剂量范围内,CDX2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其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②FCM结果表明不同剂量(2.5,5,10,20,40mg/L)的CDX2作用48h后,SW480和HCT-116细胞周期发生改变,细胞G0/G1期相对延长,S期和G2期缩短,凋亡率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光镜发现HE和PAS染色的细胞爬片上COX2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向成熟方向分化,特别是对分化程度低的HCT-116细胞株.TEM检测到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变化,两种形态学改变可交叉重叠出现;④IHC显示COX-2在SW480和HCT-116细胞中均有表达,经10mg/LCDX2作用48h,细胞内COX-2蛋白表达率较空白对照组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X2能够降低细胞增殖率,改变其生长周期,诱导细胞分化成熟.通过下调COX-2的表达,CDX2抑制SW480和HCT-116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诱导凋亡和/或自噬可能是其抗肿瘤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和环氧合酶2(COX2)在人大肠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与大肠腺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观察在人大肠腺瘤30例、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腺癌35例、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腺癌35例组织中CDX2、COX2蛋白的表达特点.结果COX2蛋白定位于细胞浆和细胞膜,从大肠腺瘤到大肠腺癌其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00);从高分化的大肠腺癌到低分化的大肠腺癌之间其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09);在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腺癌和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腺癌原发灶之间其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呈正相关(P=0.035,rs=0.253).CDX2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从大肠腺瘤到大肠腺癌其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00);从高分化的大肠腺癌到低分化的大肠腺癌之间其蛋白表达也明显降低(P=0.038);在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腺癌和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腺癌原发灶之间其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呈负相关(P=0.048,rs=-0.237).CDX2蛋白和COX2蛋白的表达在大肠腺癌中呈负相关(P=0.028,rs=-0.220).结论COX2和CDX2可作为判断大肠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CDX2蛋白与COX2蛋白在大肠腺癌中的作用有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神经内分泌(neuroendocrine,NE)细胞又称内分泌-旁分泌细胞或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APUD)细胞,正常的前列腺组织中存在着散在的NE细胞,参与构成弥散性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对前列腺上皮生长、分化及外分泌的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前列腺癌(PCa)组织内的神经内分泌分化(neuroendocrine differentiation,NED)现象与PCa的进展、雄激素非依赖性转化和不良预后等有重要关系,可为PCa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伴神经内分泌分化(NED)结直肠腺癌中p53、Ki-67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法检测NSE、CgA、Syn、CD-57及p53、Ki-67蛋白在65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为NED阳性组35例和NED阴性组30例,并分析p53、Ki-67表达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NED阳性组中p53、Ki-67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NED阴性组(P〈0.05)。p53、Ki-67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和DUCK分期密切相关(P〈0.05)。NED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NED阳性组(P〈0.05);NED阳性组中,p53表达阴性者和Ki-67表达阴性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两者表达阳性者(P〈0.05)。 Cox回归分析表明,淋巴结转移、DUCK分期、p53及Ki-67表达是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p53、Ki-67的高表达可能在伴NED结直肠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两者均为伴NED结直肠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0):134-136
目的观察免疫组化细胞角蛋白7(CK7)、低分子质量细胞角蛋白(CAM5.2)、癌胚抗原(CEA)、抑癌基因P63及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氏(AB/PAS)在宫颈癌分型中的应用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获取宫颈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CK7、CAM5.2、CEA、P63表达水平,对获取组织行AB/PAS特殊染色。结果 60例中鳞癌50例,腺鳞癌4例,腺癌6例。中、高分化鳞癌存在明显的分化现象;60例宫颈癌患者免疫组织中腺癌6例,腺鳞癌4例,低分化鳞癌35例,中分化鳞癌13例,高分化鳞癌2例。CK7阳性率为46.67%,P63阳性率为83.33%,CAM5.2阳性率为68.33%,CEA阳性率为100.0%;60例患者中,AB/PAS染色在腺癌中发生率为83.33%(50/60),腺鳞癌发生率为6.67%(4/60),低分化鳞癌发生率为8.33%(5/60),中分化鳞癌和高分化鳞癌发生率均为0。结论宫颈癌不同分型中CK7、CAM5.2、CEA、P63表达水平存在差异,联合AB/PAS染色在宫颈癌鉴别中有一定鉴别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与骨桥蛋白(OPN)在结肠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CDX2 和OPN 在58 例结肠腺癌组织、30 例结肠腺瘤组织、30 例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了解CDX2、OPN 与结肠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CDX2 在结肠腺癌、结肠腺瘤、正常结肠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1%(36/58)、86.7%(26/30)和93.3%(28/30),结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结肠腺瘤和正常结肠组织(p <0.05)。OPN在结肠腺癌、结肠腺瘤、正常结肠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1%(43/58)、40.0%(12/30)和26.7%(8/30),OPN 在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表达率高于结肠腺瘤和正常结肠组织(p <0.05)。CDX2 阳性表达率与患者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相关(p <0.05);OPN 阳性表达率与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 <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形态无关(p >0.05)。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结肠腺癌组织中CDX2 与OPN 的表达呈负相关(p <0.05)。结论CDX2、OPN的表达可能与结肠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且两者在结肠腺癌组织的表达呈负相关,联合检测可能对结肠癌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旭初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238-2239
目的探讨胃癌伴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1例胃腺癌伴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并做神经内分泌标记物(CgA、Syn等)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免疫组化Syn(+),CgA(+),AE,/AE3(灶性+),Ki-67(+约70%)。经免疫组化确诊为腺癌伴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结论胃腺癌和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可同时存在,属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免疫组化染色可明确区分二者。胃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是胃恶性肿瘤中的少见病理类型,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准确分型对其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神经内分泌分化对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食管早期鳞状细胞癌上神经内分泌指标CD5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增殖指标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D56、NSE在48例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22.9%;CD56的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分化无明显关系(P>0.05).NSE的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无关(P>0.05);NSE与食管鳞癌的分化有关(P<0.05).CD56、NSE的阳性表达与PCNA相关(r=0.299,P<0.05;r=0.288.P<0.05).COX回归模型仅显示肿瘤的分化和分期为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 神经内分泌分化与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不能作为估计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双向分化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组织微阵列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Hao X  Sun B  Zhang S  Zhao X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9):1298-1302
目的 探讨在双向分化肿瘤中是否存在肿瘤细胞通过自身变形并模拟产生血管样通道而达到自身血液供应的方式 ,即血管生成拟态 (VM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PAS双重染色技术研究双向分化肿瘤内血管的生成模式 ,收集双向分化肿瘤恶性黑色素瘤 (高度恶性 30例、低度恶性 30例 ) ,滑膜肉瘤 (高度恶性 2 3例、低度恶性 13例 ) ,间皮肉瘤 (2 6例 ) ,上皮样肉瘤 (4例 )及具有双向分化倾向的腺泡型横纹肌肉瘤 (高度恶性 16例、低度恶性 16例 )共 15 8例 ,制作成组织芯片 ,进行CD31和PAS双重染色 ,通过网格计数法比较这些肿瘤中CD31和PAS阳性图案围成的管道面积 ,以其差异研究血管生成拟态。并且比较高度恶性肿瘤和低度恶性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差异。结果 双向分化肿瘤中CD31和PAS阳性图案围成的管道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同时观察到细胞异型性小的双向分化肿瘤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例数明显少于瘤细胞异型性大的双向分化肿瘤形成血管生成拟态例数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在明显具有血管生成拟态的点阵中见PAS阳性的血管样图案内无内皮细胞衬覆但有红细胞存在 ,并可见双向分化肿瘤的瘤细胞可表达CD31抗原和PAS阳性物质。结论 双向分化肿瘤内的肿瘤细胞可通过自身变形并且与细胞外基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囊性附属器癌的病理学形态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2例微囊性附属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复习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特征综合分析.结果 2例患者皮损位于上唇及面部,病史为50余年及10余年,临床行肿瘤切除术.光镜下肿瘤位于真皮,向皮下浸润性生长.瘤细胞由基底样细胞及鳞状细胞呈条索状、小巢状或腺管样排列;肿瘤浅层见大量角质囊肿形成.肿瘤细胞圆形或卵圆形,胞浆略嗜酸,细胞核异型性小,核分裂罕见.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所有肿瘤细胞表达CK5/6,CK7、EMA及CEA在有腺体特征的区域阳性表达,腺管周围细胞P63阳性,而其中央的细胞阴性,CK20阴性,Ki-67增殖指数<5%.结论 微囊肿性附属器癌是一种罕见的具有向毛囊和汗腺双向分化的低度恶性附属器肿瘤,预后良好,该肿瘤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学特征,主要与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基底细胞癌、汗管瘤、鳞状细胞癌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癌胚抗原(CEA)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肺小细胞癌中的表达。中间细胞型小细胞癌的71%,燕麦细胞癌的27%CEA阳性;而燕麦细胞癌的78%和中间型的28%表达了NSE。结果证实了肺小细胞癌有上皮和神经内分泌双向分化的特性,同时提示中间细胞型癌细胞更类似于上皮性细胞特性而燕麦细胞癌更类似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泌型脑膜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对9例分泌型脑膜瘤分别进行HE、过碘酸-希夫(PAS)和PAS酶消化后(PAS—D)染色;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R、PR、CEA、CK、EMA和MIB-1等标记;1例肿瘤进行电镜观察。结果9例分泌型脑膜瘤分别位于碟骨嵴、左顶部或额部;5例有明显的肿瘤周围水肿;9例中7例随访时间6~88月,未见复发;组织学特点:细胞质内或细胞间均可见大小不等的透明包涵体,血管周细胞增生;9例包涵体PAS染色及PAS—D染色均呈阳性;免疫表型检测显示9例肿瘤细胞PR阳性,8例ER阴性,7例包涵体和周围细胞CEA、CK、EMA阳性。1例MIB-1阳性率为5%,余8例MIB阳性率不超过2%。电镜观察见细胞间腔隙形成及含有粘液的细胞。结论分泌型脑膜瘤是一种少见的颅内脑膜瘤亚型,显示腺上皮分化,复发率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子宫颈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宫颈神经内分泌肿瘤(NT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其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5例NTC进行光镜、电镜、免疫组化观察分析、随访及献复习.结果 瘤组织呈弥漫性或片团状浸润,瘤细胞体积小,圆形、卵圆形或短梭形,胞质少,核深染,分裂象多见,每例均有坏死.2例可见菊形团样构.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CK、低分子量CK(358H11),5例瘤细胞均表达CgA、Syn及NSE.电镜观察到菊形团样结构及神经内分泌颗粒.5例NTC中2例为典型类癌,3例方小细胞癌,2例伴鳞癌分化,1例伴腺癌分化.结论 宫颈NTC的组织形态类似于肺的NTC,除典型类癌外,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诊断宫神经内分泌癌必须两项以上神经内分泌标记物阳性或电镜观察到神经内分泌颗粒.病理诊断应与子宫颈内膜闷质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及小细胞型低分化鳞癌等鉴别.免疫组化及电镜对这些肿瘤的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双向分化癌是一种以肿瘤细胞同时表达外分泌和神经内分泌标志物为特征的罕见肿瘤,可发生于消化系统各个器官,病理及免疫组化为诊断金标准。本文报道1例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晚期结肠双向分化癌的诊治经过,以提高对这一罕见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肥大细胞浸润对前列腺癌细胞神经内分泌分化(NED)及多西他赛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利用Transwell小 室将人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和C4-2)与人肥大细胞系(HMC-1)进行共培养,通过sh-AR慢病毒沉默C4-2细胞AR的表达, 通过sh-p21质粒(pLKO.1-sh-p21)和p21过表达质粒(pCMV-p21)转染分别沉默和过表达前列腺癌细胞p21,倒置显微镜观察 LNCaP和C4-2细胞的形态变化,MTT实验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LNCaP和C4-2的细胞增殖能力,CCK8实验检测C4-2在多西 他赛化疗下的细胞活性,RT-qPCR实验及Western blot实验分别检测前列腺癌细胞细胞神经内分泌标志物、AR、p21的mRNA 及蛋白表达量。结果HMC-1细胞共培养可以增加LNCaP和C4-2细胞的NE表型表达,抑制LNCaP和C4-2细胞的增殖能力, 并上调p21的表达(P<0.05)。P21通过不依赖AR的信号通路正向调控前列腺癌细胞NED,敲除p21表达可部分逆转HMC-1共 培养促进NED的作用。同时,肥大细胞共培养后的前列腺癌细胞对多西他赛化疗的抵抗性增加(P<0.05),敲除p21部分逆转了 肥大细胞提高多西他赛化疗抵抗性的作用。结论肥大细胞可以部分通过上调p21表达促进前列腺癌细胞NED以及增加对多 西他赛化疗的抵抗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胃结肠癌中不同组织形态区域的免疫组化表达.方法对14例胃癌和16例结肠癌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其CEA、CA19-9、p53、c-erbB-2、Ki67和TopoⅡ的表达状况.结果胃结肠癌中的不同形态区域之间在CEA、CA19-9、p53和c-erbB-2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仅黏液腺癌区域中Ki67和TopoⅡ的表达高于管状腺癌的区域(P<0.05).结论Ki67、TopoⅡ在胃结肠癌组织的不同形态区域内的表达,表明了不同区域内肿瘤细胞的分化和增殖的不同,并对胃结肠癌的肿瘤患者治疗和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