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探索在诊断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中采用尿液巨细胞病毒DNA联合血清巨细胞病毒特异抗体检测的诊断价值,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5月本院收诊的90例疑似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尿液巨细胞病毒DNA和血清巨细胞病毒特异抗体对患儿进行检测,比较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与治疗前后患儿检测结果。结果:尿液巨细胞病毒DNA检测的阳性率58.89%(53/90)、特异性62.22%(56/90)与血清巨细胞病毒特异抗体检测阳性率51.11%(46/90)、特异性61.11%(55/9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阳性率78.89%(71/90)、特异性91.11%(82/90)与两种单一检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尿液巨细胞病毒DNA和血清巨细胞病毒特异抗体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在诊断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中采用尿液巨细胞病毒DNA联合血清巨细胞病毒特异抗体检测的临床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艾萍 《中国厂矿医学》2005,18(3):278-279
自1956年从组织培养中成功分离巨细胞病毒(CMV)以来,世界各地对巨细胞病毒感染进行了广泛而全面的研究。巨细胞病毒属疱疹病毒科,为DNA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是人巨细胞病毒(HCMV)引起的人类感染性疾病。人巨细胞病毒在自然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大多为不显性和潜伏感染。在我国妇女,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率极高,潜伏在孕妇体内的人巨细胞病毒在妊娠期被激活,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247人次孕妇脱落细胞涂片找巨细胞病毒包涵体,示随机组各孕期宫颈分泌物及尿沉渣中巨细胞包涵体的检出率随孕周进展而增加。各孕期巨细胞病毒包涵体检出率之比相差显著(P<0.05)。不正常胎、婴儿组母亲在孕末3月中宫颈分泌物及尿沉渣中巨细胞病毒包涵体检出率较随机组孕末3月时为高(P=0.01)。这表明前者巨细胞病毒感染机会较后者为多。因此,在目前缺乏病毒培养和血清学检查情况下,孕妇宫颈分泌物及尿沉渣中找巨细胞病毒包涵体可认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诊断巨细胞病毒感染方法。本文也讨论了胎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途径及孕期巨细胞病毒感染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HIV感染者血浆、尿液中巨细胞病毒检出率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对2012年7月~2013年7月间在杭州市西溪医院住院的202例HIV感染者的血浆和尿液标本进行巨细胞病毒核酸检测,分析两种类型的标本检出巨细胞病毒的差异性,同时观察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巨细胞感染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结果 202份血浆检出巨细胞病毒60例,检出率为29.70%(60/202)。202份尿液检出巨细胞病毒95例,检出率为40.03%(95/202),两种类型标本巨细胞病毒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血浆中检出巨细胞病毒标本其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250个/微升,其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0~100个/微升者35例占58.33%(35/60),在101~250个/微升者25例占41.67%(25/60)。 结论 HIV感染者血浆、尿液巨细胞病毒检测存在差异,血浆巨细胞病毒检测更具有临床意义。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更易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5.
马亚楠 《开卷有益》2023,(10):14-15
<正>经历过孕期的妈妈可能还记得,怀孕时有一项优生优育检测(TORCH检测),这项检测中包含了人巨细胞病毒检测。检验科医生在门诊上会遇到很多关于人巨细胞病毒核酸检测标本选择的问题,下面了解一下这个检测项目的相关知识。一、人巨细胞病毒人巨细胞病毒(HCMV)又称人疱疹病毒5型,属疱疹病毒β亚科。人巨细胞病毒是有包膜的脱氧核糖核酸病毒,为双链线性脱氧核糖核酸分子,其基因组长约240千字节。  相似文献   

6.
沈淑波  刘方鹤  刘敏 《黑龙江医学》2004,28(10):775-776
目的 了解自然流产孕妇中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及弓形虫感染情况。方法 用宁波亚太公司生产的金标检测卡检测 116例自然流产孕妇及 88例计划外妊娠行人工流产孕妇 (对照组 )的巨细胞病毒(CMV)IgM、单纯疱疹病毒 (Hsv - 2 )IgM、弓形虫 (TOX)IgM抗体。结果 ①自然流产孕妇组中巨细胞病毒IgM阳性率为 10 .34% (12 /116 ) ,对照组阳性率为 1.14 % (1/88)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②自然流产孕妇组中单纯疱疹病毒IgM阳性率为 11.2 % (13/116 ) ,对照组阳性率为 2 .2 8% (2 /88)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③自然流产孕妇组中弓形虫IgM阳性率为 2 .5 8% (3/116 ) ,对照组阳性率为 1.14 % (1/88)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④自然流产组中巨细胞病毒IgM及单纯疱疹病毒IgM同时阳性者为 7例 ,阳性率为 6 .0 % (7/116 ) ,对照组为阴性。结论 自然流产孕妇中存在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弓形虫的感染 ,在诊断及治疗上应引起重视。目前已了解到诱发自然流产的因素有很多 ,我们针对自然流产孕妇检测了巨细胞病毒 (CMV)IgM、单纯疱疹病毒 (Hsv - 2 )IgM、弓形虫 (TOX)IgM ,以了解自然流产孕妇感染情况 ,以便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外周血人巨细胞病毒(HCMV)IgG抗体亲和力指数判断人巨细胞病毒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感染的情况。方法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检测12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85例非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自身免疫病患者,137例正常人血清中人巨细胞病毒特异性抗体IgM和IgG,并对人巨细胞病毒IgG阳性的血清样本进行IgG抗体亲和力指数(a-vidity index,AI)的检测。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人巨细胞病毒IgM抗体阳性率为11.48%;IgG抗体阳性率95.08%,其中低亲和力样本占8.62%。非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中IgM抗体阳性率为1.18%;人巨细胞病毒IgG抗体阳性率95.29%且均为高亲和力抗体。而在137例正常样本中未检测到人巨细胞病毒IgM抗体阳性的样本;IgG抗体阳性率93.43%全部为高亲和力抗体。SLE患者相比非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自身免疫患者和正常人,其人巨细胞病毒IgM阳性率显著升高,且人巨细胞病毒IgG抗体低亲和力样本在IgG阳性样本中的比例也显著升高。因此,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人巨细胞病毒初次感染后期[IgM(-)/IgG(+);AI<45%](10例)和再次或复发感染[IgM(+)/IgG(+);AI>55%](14例)的比例比非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自身免疫病患者和正常人都显著增多。结论综合HCMV IgG亲和力指数与HCMV IgM的检查结果发现,SLE患者相比正常人或非SLE自身免疫患者,表现出显著上升的原发性HCMV活化感染率与继发性HCMV活化感染率。因此,SLE的罹患与HC-MV感染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15例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及其父母亲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其内容包括:年龄(1~3个月4、~12个月)、性别(男、女)、居住地(城市、农村)及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有无母亲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等。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215例患儿及其母乳人巨细胞病毒-DNA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相关因素。结果母乳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阳性161例(74.9%),其中患儿尿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阳性118例(73.3%);母乳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阴性54例(25.1%),其中患儿尿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阳性25例(46.3%),二者患儿尿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年龄及居住地、父母亲的文化程度、母亲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均为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相关因素。结论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父母素质,尽早做孕前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与治疗,是降低巨细胞病毒肝炎发生率的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 人巨细胞病毒(HCMV)是引起先天性缺陷如智力迟钝、听力障碍、眼睛失明、精神发育迟缓等的主要病因。据统计,巨细胞病毒(CMV)引起的先天畸形已远远超过风疹病毒。在正常人群中,CMV感染常为潜伏感染和亚临床感染,但CMV感染儿童时,可引起巨细胞病毒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和肺炎等;同时,在肾移植、白血病或癌症等忠者,经过长期免疫抑制治疗后,潜伏  相似文献   

10.
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viruw .CMV)是Smith先生首先于 195 6年从一名死亡婴儿的颌下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病毒 ,196 4年正式命名为巨细胞病毒 ,它属疱疹病毒科 ,为双键DNA病毒 ,直径约 180~2 5 0nm ,分子量为 (130~ 15 0 )× 10 6U ,是一种广泛传播的种属特异性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人体后 ,在正常宿主中虽然感染率很高 ,但多为潜伏性感染 ,极少引起临床疾病 ,然而却能持续排放病毒 ,造成广泛传播 ,危害人民。在免疫缺损性宿主和先天性感染的婴儿中 ,可由潜伏病毒再激活 ,引起严重的巨细胞病毒疾病 ,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1.
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巨细胞病毒(C M V)是新生儿、婴儿和免疫功能缺陷者病毒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不仅损害肝脏,且常累及全身及其它脏器,重者危及生命,但C M V感染表现复杂,无特异性,给诊断、治疗带来困难,[1]对C M V感染的研究一直是国际医学关切的热点。1人巨细胞病毒致病性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属于疱疹病毒a亚科,是巨细胞包涵体病原体,具有种属特异性,感染人类的为人巨细胞病毒(H C M V)。巨细胞病毒是迄今所知最大的病毒基因组,核心为双链状DNA,外被以二十面体蛋白衣壳,最外层为类脂质套膜,套膜和蛋白衣壳之间还有一蛋白构成的不定形…  相似文献   

12.
<正> 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引起局限性和全身性包涵体病,一般称为巨细胞包涵体病。主要发生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期。特点是在许多脏器内出现具有特征性包涵体的巨细胞。关于本病的临床研究和病理组织学观察,已有不少报道。巨细胞病毒形态的电镜观察,Stern和Friodmann(1960)曾作了培养细胞的超薄切片观察。Wright等(1964)运用阴性染色技术观察了培养细胞中的巨细胞病毒形态。Nahmias等采用假复型(Pseudore plica)和阴  相似文献   

13.
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GM-CSF、CRP和TNFα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56例CMV肝炎患者和51例正常对照者,用荧光探针PCR法定量检测血液中巨细胞病毒DNA(HCMV-DNA),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GM-CSF和TNFα水平, 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液中CRP含量.结果 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患者血清中GM-CSF、CRP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P<0.01,P<0.01).结论 GM-CSF、TNFα和CRP参与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免疫病理反应和抗病毒免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对人群发生高血压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68例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标本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160例体检正常者的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浆标本中的巨细胞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巨细胞病毒特异性IgG和IgM及巨细胞病毒UL93 DNA。结果观察组患者巨细胞病毒UL93DNA、巨细胞病毒特异性IgG和IgM的阳性率分别为73.21%、70.83%和4.20%,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7.50%、49.38%和2.50%,观察组患者巨细胞病毒UL93DNA和IgG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巨细胞病毒特异性IgM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巨细胞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的几何滴度平均为(40.12±19.89),对照组为(59.96±24.85),两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巨细胞病毒感染率高于健康人群,高血压患者巨细胞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降低明显,这均表明巨细胞病毒感染与人群发生高血压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正>儿童巨细胞病毒脑炎是儿童感染人巨细胞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在免疫正常的儿童中少见,临床表现多样,易漏诊、误诊。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 NGS)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病原体检测技术,近年来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本文回顾了1例经mNGS技术确诊的儿童巨细胞病毒脑炎的诊治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6.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广泛感染人群的双股DNA病毒,文献报道,国外感染率60%~90%,国内高达100%.自1984年Fabricate[1]在鸡巨细胞病毒接种后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以来,有学者提出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中起作用[2].高玉林等[3]提出,巨细胞病毒激活感染造成粥样斑块不稳定是脑梗死,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进展性卒中(stroke in progression,SIP)的启动因素和持续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黄彩亮 《当代医学》2016,(15):146-147
目的 研究更昔洛韦(ganciciloovir,GCV)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性肝炎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43例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均采用GCV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在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中,对患儿的PLT、外周血WBC、血小板存在一定的影响,治疗后分别为(108.23±20.16)×109/L、(6.91±0.51)×109/L;5例(11.63%)患儿出现消化道反应;1例(2.33%)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表现为高热、四肢发凉、寒战.结论 在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中应用更昔洛韦治疗,患儿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治疗前需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同时密切观察患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人巨细胞病毒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方法检测了 7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人巨细胞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  44 %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HCMVDNA阳性 ,与对照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间有密切的关系 (P <0 .0 1)。结论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与膀胱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默克公司宣布letermovir用于骨髓移植预防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Ⅲ期临床试验达到主终点.在骨髓移植后24周,试验未检出巨细胞病毒.关键的Ⅲ期临床试验入选>18岁、血浆中未能检出巨细胞病毒DNA者,按2:1随机分到letermovir 480 mg/d组或安慰剂组,每日1次,直到骨髓移植后100 d.14~24周,每周1次确定主终点,即出现巨细胞病毒感染.主终点显示,495名给药受试者中letermovir组巨细胞病毒感染率为37.5%(n=122/325),安慰剂组为60.6%(n=103/170),两组差异显著.用药组所有原因的死亡率为9.8%,安慰剂组为15.9%,给药组死亡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人巨细胞病毒肝炎的临床特征及巨细胞病毒重叠感染是否为加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肝损害的因素.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抗巨细胞病毒IgM,对15例巨细胞病毒肝炎患者与20例急性甲型肝炎患者、13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与2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重叠巨细胞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肝功能进行观测比较.结果巨细胞病毒肝炎患者与急性甲型肝炎比较:巨细胞病毒肝炎患者胆汁瘀积症状及病毒血症与后者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消化道症状无差异(P>0.05).肝功能比较:巨细胞病毒肝炎与息性甲型肝炎梗阻性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1),肝实质损害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巨细胞病毒重叠感染慢性重型乙肝患者临床表现及肝实质损害指标与慢性重型乙肝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巨细胞病毒肝炎患者以急性瘀胆型肝炎表现为主,预后良好;巨细胞病毒重叠感染不能加重慢性重型乙肝患者肝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