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按照WHO关于B细胞淋巴瘤的新分类,对我省部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进行形态学、免疫学表型及基因重排的研究。探讨三结合方案在DLBCL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8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表型测定,同时采用PCR扩增对其进行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β基因(TCR-β)克隆性重排的研究。结果28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有四种变型,分别为中心母细胞型17例(60.7%),免疫母细胞型5例(17.8%),间变性大细胞型4例(14.3%),富于T细胞或组织细胞型2例(7.1%)。免疫组织化学标记:28例DLBCL肿瘤细胞CD20均阳性表达(100%);4例间变性大细胞型DLBCL肿瘤细胞CD30阳性表达(14.3%);1例中心母细胞型DLBCL肿瘤细胞CD5阳性表达(3.5%);1例富于T细胞或组织细胞型DLBCL肿瘤细胞Lysozyme阳性表达(3.5%)。PCR扩增检测结果:DLBCL中IgH重排9例(32.1%),TCR重排10例(35.7%),双阳性2例(7.1%),总的阳性率为75.0%。结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长期以来一直是病理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bcl-2/IgH基因重排与分子亚型生发中心样(GCB)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半巢式PCR对60例DLBCL的bcl-2/IgH基因重排进行了检测,并对阳性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同时采用免疫组化SP法在组织微阵列上同步观测CD20,CD10,Bcl-6,黑色素瘤相关抗原(突变体)1 (MUM1)的表达,进行GCB和非生发中心样(non-GCB)分子分类.结果: 经常规法扩增bcl-2/IgH,有6/60例DLBCL bcl-2/IgH阳性;在6例阳性样本中,采用本组设计的半巢式PCR扩增,经克隆及测序证实5例bcl-2/IgH基因重排阳性,1例为人类第19号染色体BAC 331191基因的片段.60例DLBCL CD20表达全部阳性;CD10,Bcl-6, MUM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46.7%,61.7%;GCB 32(53.3%)例,non-GCB 28(46.7%)例.bcl-2/IgH基因重排阳性的病例均属GCB分子亚型, 且与CD10表达有显著性相关(P=0.012),而与Bcl-6及MUM1表达无相关性.结论:使用本组设计的半巢式PCR可提高bcl-2/IgH基因重排检测的准确性.bcl-2/IgH基因重排的检测可协助确定部分GCB分子亚型的DLBCL.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2例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其中淋巴瘤8例,非典型淋巴组织增生病变6例,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8例.运用标准试剂盒提取DNA,采用半巢氏PCR技术、2对引物进行IgH基因重排检测,同时运用免疫组化2步法标记抗体(LCA,CD3 CD20,CD79a,CD45RA,CD45RO,Bcl-2等).结果 6例非典型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中IgH基因单克隆重排4例阳性(67%),8例淋巴瘤中IgH基因单克隆重排8例阳性(100%),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基因重排阴性.所有12例病例均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全部为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B细胞淋巴瘤8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例,滤泡性淋巴瘤(FL)1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1例.结论 基因重排检测是眼附属器疑难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和淋巴瘤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2例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其中淋巴瘤8例,非典型淋巴组织增生病变6例,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8例。运用标准试剂盒提取DNA,采用半巢氏PCR技术、2对引物进行IgH基因重排检测,同时运用免疫组化2步法标记抗体(LCA,CD3 CD20,CD79a,CD45RA,CD45RO,Bcl-2等)。结果 6例非典型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中IgH基因单克隆重排4例阳性(67%),8例淋巴瘤中IgH基因单克隆重排8例阳性(100%),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基因重排阴性。所有12例病例均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全部为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B细胞淋巴瘤8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例,滤泡性淋巴瘤(FL)1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1例。结论基因重排检测是眼附属器疑难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和淋巴瘤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化表型及TCRγ基因重排的检测。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30例NK/TCL及其临床资料,用免疫组化S-P法标记LCA,CD56,CD3,CD45RO,CD20及CK抗体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方法检测12例NK/TCK的TCRγ基因重排。结果 NK/TCL组织学特点为多形性淋巴细胞增生。大片的凝固性坏死和血管浸润;免疫组化表达LCA、CD3、CD45RO和CD56阳性,CD20、CK阴性;12例NK/T细胞淋巴瘤TCRγ基因重排的阳性率为66.7%(8/12)。结论 NK/TCL是一组异质性肿瘤.结合其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表型可做出诊断;NK/TCL超过半数存在TCRγ基因重排.表明大部分为T细胞的单克隆性增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 22 例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其中淋巴瘤 8 例,非典型淋巴组织增生病变 6 例,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 8 例。运用标准试剂盒提取 DNA,采用半巢氏 PCR 技术,采用 2 对引物进行 IgH 基因重排检测。同时运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标记(LCA,CD3,CD20,D79a,CD45RA,CD45RA,Bcl-2 等)抗体。结果 6 例非典型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中 IgH 基因单克隆重排 4 例阳性(67%)。8 例淋巴瘤中 IgH 基因单克隆重排 8 例阳性(100%)。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基因重排阴性。所有 12 例病例均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全部为非霍奇金 B 细胞淋巴瘤,其中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B 细胞淋巴瘤 8 例,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2 例,滤泡性淋巴瘤(FL)1 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1 例。结论 基因重排检测是眼附属器疑难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和淋巴瘤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克隆性基因重排检测用于诊断B细胞淋巴瘤微小病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B-NHL)外周血及骨髓克隆性基因重排检测对微小病灶(MD)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IgH、bcl-2/IgH(包括MBR及MCR)基因重排,对42例治疗前B-NHL患者外周血及骨髓同时进行MD检测,对照组为25例非B-NHL。用IgH基因重排阳性的淋巴瘤CA46细胞株作系列稀释法实验,判断以IgH为分子标志检测外周血及骨髓MD实验的灵敏度。结果淋巴瘤CA46细胞株系列稀释法实验显示:以IgH基因重排为分子标志检测MD敏感性为10^-2 。42例B-NHL外周血中IgH检出率19%(8/42),bcl-2/IgH检出率为33.3%(14/42)。对42例B-NHL同时进行的骨髓MD检测中,IgH检出率为28.6%(12/42),bcl-2/IgH MBR检出率为45.2%(19/42)。外周血及骨髓中T细胞淋巴瘤及其他淋巴瘤3种指标检测均为阴性。IgH、bcl-2/IgH MBR、bcl-2/IgH MCR3个指标各自在骨髓中检出率与外周血中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O.05),虽然bcl-2/IgH MBR检出率在外周血与骨髓中滤泡性淋巴瘤(FCL)组均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高,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时进行的外周血及骨髓检测中,12例骨髓IgH阳性中有8例外周血检测亦为阳性,19例骨髓bcl-2/IgH MBR阳性中有13例外周血检测为阳性,但1例FCL骨髓检测阴性外周血检测为阳性。结论检测外周血bcl-2/IgH MBR可作为诊断B-NHL MD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的检测在B细胞性淋巴瘤(B-NH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3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10例及T细胞淋巴瘤(T-NHL)2例的IgH基因重排。结果 30例B-NHL中,22例(73.3%)出现IgH基因克隆性重排,而RH及T-NHL均未出现IgH基因重排。结论 B细胞淋巴瘤中存在B细胞单克隆增生,支持肿瘤单克隆起源学说;IgH基因克隆性重排检测对鉴别B细胞淋巴瘤和反应性增生以及T细胞和B细胞淋巴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cl-2、bcl-6、CD10、MUM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及与亚分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标本中bcl-2、bcl-6、CD10、MUM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bcl-2、bcl-6、CD10、MUMl在6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5.0%(33/60)、48.3%(29/60)、46.7%(28/60)、58、3%(35/60),其中GCB占55.0%(33/60),non-GCB占45.O%(27/60)。GCB、non-GCB中bcl-2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在non-GCB中,bcl-6与bcl-6-的病例bcl-2表达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该组病例GCB所占的比率超过non-GCB,bcl-2在DLBCL亚分类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在光镜下对DLBCL分型,用免疫组化ABC法研究DLBCL的免疫表型特点,使用的抗体有CD20、CD79、CD10、CD45RO、CD30、CD68、CD43、CD5、bcl-2、EMA、CK、S-100等,结果:根据不同的形态学特点可将DLBCL分为以下几种亚型;中心母细胞性13例、免疫母细胞性3例,浆母细胞性1例,B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2例,大多叶核淋巴瘤1例和富于组织细胞和(或)T细胞的大B细胞淋巴瘤3例。一般均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有4例表达T相关标记CD43。结论:DLBCL具有异质性的一组淋巴瘤,具有较宽的细胞谱系,掌握其形态学特点对于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艾滋病的症状、病机、病理组织学、治疗效果等角度的分析探究,发现艾滋病的病理变化是一个逐渐致虚的过程,并且从虚治疗效果显著。因此,艾滋病的证型以虚为主。  相似文献   

12.
语文研究性学习在逻辑上属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参与性、过程性、情境性和主体性是二者的共同特征,能力与过程、综合与探究以及运用范围可作为区分二者的3个纬度。  相似文献   

13.
木瓜性味酸温,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在我国资源丰富。对其本草考证和实验研究,可以为木瓜的一些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在生产实际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4.
将垂体催乳素瘤和高催乳素血症41例,经测定血清催乳素(PRL)值.结合CT及/或MRI检查后分为垂体巨腺瘤组、垂体微腺瘤组和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组.8例巨腺癌及4例微腺瘤患者曾被施行手术或加放疗.全部病例口服溴隐亭并长期随访(平均31.1±19.1月).结果:月经恢复率为86.5%,妊娠率达70.8%.微腺瘤组和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组的疗效比巨腺瘤组显著(P<0.05).单用溴隐亭者性腺功能恢复更好(P<0.05),部分病例还有肿瘤缩小的征象.研究结果提示服用溴隐亭是无压迫症状的垂体催乳素腺瘤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蚓激酶作为中药地龙(即蚯蚓)的主要抗凝、溶栓成分,经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证实具有良好的纤溶、抗凝、溶栓和改善血流变等药理作用,并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与同类药物比较,蚓激酶具有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疗效较显著、生产成本低等优势。国内外的学者对蚓激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就蚓激酶基本的理化性质、生化方面、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的研究成果做一简要综述,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前景作出展望,以期能有助于今后对蚓激酶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海洛因依赖者的自尊与孤独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通过对62例自愿入院接受脱瘾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的社会人口状况、用毒戒毒情况作半定检查;运用自尊量表、孤独分类量表让依赖者自评;设制严格的普通人配对对照作比较,发现:频繁戒毒者多,既往治疗不充分,治疗未能阻止成瘾行为发展。毒友间相互影响突出。依赖者自尊显著降低;性爱、友谊、家庭、集体这四个交往方面表现孤独显著。由此可见,依赖者的心理成熟度差,社会心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成瘾行为是毒品与躯体的、心  相似文献   

17.
王华丽  徐新献 《医学综述》2007,13(20):1568-1569
人偏肺病毒(HMPV)是一种单链负链RNA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是最近被发现的一种致病性病毒。病毒感染的流行在各个地区不同,同一个流行季节可以有两个病毒谱系流行。感染后可以导致上、下呼吸道感染和喘息性疾病,在儿童和免疫力低下的群体中往往导致严重呼吸道感染,可与其他病毒合并感染,隐性感染少见。目前检测HMPV感染的主要方法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尚无一种抗病毒药物或者疫苗能够有效治疗和预防HMPV感染。  相似文献   

18.
健肾宝治疗肾虚阳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肾宝治疗肾虚阳萎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临床观察与动物实验研究的方法,观察健肾宝对大鼠生殖器官及雄性激素的影响。结果:临床观察表明,健肾宝治疗虚阳萎的显效率为88.3%;动物实验表明,健肾宝对大鼠生殖功能及雄性激素水平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早期妊娠的优越性.方法对500例服药(米非司酮结合米索前列醇)及接受人流手术的早孕患者进行临床比较,从而观察药物流产的临床效果.结果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的术后病率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药物流产临床研究表明其具有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创伤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川芎嗪的药动-药效学研究近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川芎嗪是一种活性生物碱,其在体内代谢迅速,排泄较快,临床应用广泛,综述了近几年的药效学及药动学研究成果,并提出存在问题和未来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