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鸡骨草(JGC)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鸡骨草对HepG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和最大无毒浓度(TC0);在TC0基础上观察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于HepG2.2.15细胞,分别在第72小时和144小时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上清液HBsAg和HBeAg的滴度。结果 TC50为41.85 g/L,TC0为8.93 g/L,鸡骨草可有效地抑制细胞HBsAg和HBeAg的分泌;在作用144 h、浓度为8 g/L时对HBsAg、HBeAg抑制作用最为明显,抑制率分别为29.8%和32.4%。结论鸡骨草在体外有一定的抗HBV的作用,且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2.
海珠益肝胶囊对2215细胞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应用 2 2 15细胞株作为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模型 ,研究益肝胶囊对乙肝病毒抗原(HBeAg)、表面抗原 (HBsAg)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细胞毒性实验以确定对细胞无毒性作用的最高药物浓度 ,直接加药物到细胞培养液中 ,分别采取第 4天、第 8天的细胞培养上清 ,用固相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其HB sAg、HBeAg含量。结果 :海珠益肝胶囊最大无毒浓度TCD <1.2 5mg/ml,海珠益肝胶囊有明显抑制HBsAg、HBeAg的作用 ,各浓度间存在量效关系 ,其中对HBeAg的作用优于对HBsAg的作用。结论 :海珠乙肝胶囊对 2 2 15细胞HBV标志物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国圆田螺多糖(PCC)体外抗乙肝病毒的生物学活性.方法:以HepG2 2.2.15细胞系为体外实验模型.MTT法检测细胞毒性,将不同安全浓度的PCC及阳性对照药物3TC作用于此细胞系,实验同时设不加药物的细胞对照,第9天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水平,荧光探针定量PCR检测HBV-DNA含量.结果:PCC在HepG2 2.2.15细胞培养中的TCo为1g·L-1,TC50 >10 g·L-1,对细胞毒性较小.PCC对HepG2 2.2.15细胞HBsAg,HBeAg分泌的IC50分别为0.501,0.401 g·L-1,SI分别为>19.96和>24.94.PCC可以有效抑制HBsAg,HBeAg的分泌,且PCC对HBeAg的抑制效果优于HBsAg.PCC在0.1,1g·L-1(P<0.05)对HepG2 2.2.15细胞中的HBV-DN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中国圆田螺多糖具有一定的体外抗HBV活性,且毒性较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白背叶根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白背叶根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活性。方法以HepG2.2.15细胞株为模型,用微粒酶免疫测定技术(MEI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含量,用PCR荧光定量技术检测细胞上培养上清液中HBV DNA的变化,以MTT比色法观察药物的细胞毒性。结果白背叶根对HepG 2.2.15细胞的TC50为48.25 mg/m l,对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的治疗指数分别为13.26和43.08。对HBVDNA仅有微弱抑制作用。结论白背叶根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具有直接抗HBV活性。  相似文献   

5.
中草药提取物体外抑制HBV的筛选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染的细胞株2.2.15细胞为靶细胞,给药后通过检测细胞培养液中HBsAg和HBeAg滴度,对四种中药抗HBV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在2.2.15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培养数天后检测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滴度,计算药物对DNA表达的抑制率(ID50);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分析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毒性,计算出半数中毒计量(LD50),用治疗指数(TI)判断药物的抗HBV病毒作用。结果:槲寄生和甘草的水提物有较好的抗HBV作用;芫花提取物则有较大的细胞毒性。白薇提取物的抗HBV病毒作用不显。结论:本实验方法作为快速体外筛选模型简便易行,对于槲寄生和甘草的抗HBV作用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06,(7)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獐牙菜属植物抗HBV作用物质基础。方法:将贵州獐牙菜酮类提取物4、6分别作用于HBV DNA转染人肝癌细胞系2215细胞,通过检测第8 d的细胞培养液中HBsAg、HBeAg的变化来评价其抗HBV效果。结果:提取物4多数浓度对HBsAg、HBeAg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0.01),测得对HB-sAg、HBeAg的IC50分别为18.4μg/m l、22.8μg/m l;TI值分别大于6.8、5.5;提取物6多数浓度对HBsAg、HBeAg表达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测得对HBsAg、HBeAg的IC50分别为16.1μg/m l、32.7μg/m l,TI值分别大于15.5、7.6。结论:酮类提取物4、6为体外抗HBV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HH胶囊体外抗2.2.15细胞乙肝病毒作用.方法 HepG2.2.15是最常用的乙肝病毒感染的体外实验模型,用不同浓度的HH胶囊干预2.2.15细胞,用CCK-8检测药物细胞毒性,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结果 HH胶囊可以不同程度降低细胞外HBsAg、HBeAg、HBV DNA及细胞内HBV DNA,此作用具有时间和药物浓度依赖性.结论 HH胶囊具有良好的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8.
贯叶金丝桃提取物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会泉  杨子峰  刘妮  朱宇同 《中药材》2005,28(3):213-214
目的:初步探讨贯叶金丝桃提取物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使用.方法:以贯叶金丝桃提取物作用于体外培养的2.2.15细胞,观察其对2.2.15细胞两抗原分泌的影响,初步评价其抗HBV作用.结果:贯叶金丝桃提取物作用于2.2.15细胞12 d后,贯叶金丝桃水提、贯叶金丝桃醇提对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分别为85.74、59.95 g/L,对HBsAg、HBeAg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2.23 g/L、0.89 g/L;3.79 g/L;1.91 g/L.治疗指数分别为38.45、96.34;15.82、31.39.结论:贯叶金丝桃提取物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对两抗原的分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獐牙菜中(口山)酮类提取物抗HBV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獐牙菜属植物抗HBV作用物质基础。方法:将贵州獐牙菜口山酮类提取物4、6分别作用于HBV DNA转染人肝癌细胞系2215细胞,通过检测第8d的细胞培养液中HBsAg、HBeAg的变化来评价其抗HBV效果。结果:提取物4多数浓度对HBsAg、HBeAg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0.01),测得对HB-sAg、HBeAg的IC50分别为18.4μg/ml、22.8μg/ml;TI值分别大于6.8、5.5;提取物6多数浓度对HBsAg、HBeAg表达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测得对HBsAg、HBeAg的IC50分别为16.1μg/ml、32.7μg/ml,TI值分别大于15.5、7.6。结论:(口山)酮类提取物4、6为体外杭HBV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从狭叶五味子Schisandra lancifolia中分离化合物扁枝杉香豆素(phyllocoumarin)和(-)-表儿茶酸[(-)-epicatechin]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方法 为了筛选和确认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体外抗HBV活性,以HepG2.2.15细胞为体外研究HBV模型,分别用RPMI 1640完全培养基稀释不同质量浓度的药物作用于细胞,培养3 d后收集上清,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HepG2.2.15细胞的生长影响和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的水平,评价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对HBsAg和HBeAg的影响.结果 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具有一定的体外抗HBV活性,其细胞毒性非常小,CC_(50)均大于200μg/mL.扁枝杉香豆素具有较强的抑制HBsAg和HBeAg分泌作用.阳性对照药物阿德福韦酯也抑制HBVHBsAg和HBeAg分泌,但在相同质量浓度(1.6μg/mL)下其抑制作用较扁枝杉香豆素弱.结论 狭叶五味子中化合物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具有一定体外抑制HBV HBsAg和HBeAg分泌的作用,从而起到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乙肝转阴散(YGZYS)对HepG2.2.15细胞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分泌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YGZYS对HepG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和最大无毒浓度(TC0);在TC0基础上观察药物5个不同浓度作用于HepG2.2.15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培养4 d和8 d的细胞上清液HBsAg和HBeAg的滴度。 结果 :TC50 5.386 g ·L-1,TC0 0.736 g ·L-1。提示YGZYS对HepG2.2.15细胞毒性作用较低。在无毒浓度下,YGZYS能有效地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且治疗指数(TI)均大于2,说明YGZYS为高效低毒的抗HBV药物。 结论 :YGZYS可有效地抑制HepG2.2.15细胞HBsAg和HBeAg的分泌,且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12.
大黄醇提液对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大黄醇提液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方法:分别以大黄醇提液及大黄蒽醌类衍生物作用于体外培养的2.2.15细胞,观察其对2.2.15细胞HBsAg与HBeAg分泌的影响,评价其抗HBV作用.结果:药物作用于2.2.15细胞11d,大黄醇提液对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为36.69g/L,大黄蒽醌类衍生物(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芦荟大黄)对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分别为1.57g/L、57.30g/L、3.06g/L、>63g/L.大黄醇提液对HBsAg、HBeAg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3.29g/L、2.34g/L,治疗指数分别为12.06、16.96;大黄蒽醌类衍生物(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芦荟大黄)对HBsAg(HBeAg)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26(1.74)、3.94(61.16)、0.57(3.54)、1.12(>63),治疗指数分别为1.24(0.90)、14.54(0.94)、5.37(0.86)、>52.07(1).结论:大黄醇提液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对两抗原的分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作用优于大黄蒽醌类衍生物.  相似文献   

13.
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抗乙型肝炎病毒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反式3,4′,5-三羟基-二苯乙烯)及其衍生物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及相关 的量效关系与构效关系。方法 将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作用于HepG2.2.15细胞系,MTT法检测样品对HepG2.2.15细胞的毒 性,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HBsAg,HBeAg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与其上清中总HBV DNA含量,流式细胞仪 检测白藜芦醇时HepG2.2.15的凋亡作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白藜芦醇对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治疗指 数(TI)分别为(3.26±0.39),(2.91±0.12);在低毒或无毒浓度(0.11 mol·L-1)下降低DNA拷贝数;呈浓度依赖性诱导 HepG2.2.15细胞凋亡。结论 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在体外有一定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HBV DNA复制, 诱导感染HBV的HepG2.2.15细胞凋亡而发挥抗病毒活性。综合评价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的活性,即白藜芦醇苷(Rn1)、甲氧 基取代羟基的苷[4′-甲氧基-3,3′,5-二苯乙烯-3-葡萄糖苷(Rn3)]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韦京辰  杨新平  李俊  何松青  徐庆 《中成药》2012,34(7):1220-1224
目的研究青钱柳提取物体外抗乙肝病毒作用。方法青钱柳用75%乙醇提取后按溶剂极性萃取,获得的三氯甲烷部位经柱层析得到Fr.2组分。体外培养HepG2 2.2.15细胞,MTT法检测青钱柳提取物Fr.2组分对HepG22.2.15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用ELISA法检测HepG2 2.2.15细胞培养液中HBsAg和HBeAg的表达。结果青钱柳提取物Fr.2组分对HepG2 2.2.15细胞无明显的细胞毒作用。与对照组比较,Fr.2组分对HBsAg和HBeAg的表达均有显著性抑制作用(P<0.01或0.05)。结论青钱柳提取物体外具有较强的抗乙肝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加味四逆散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通过加味四逆散作用于体外培养的2.2.15细胞株,观察其对细胞的毒性和对HBsAg和HBeAg分泌的抑制效果,以评价其抗HBV作用。结果:加味四逆散对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为>200mg/mL;对2.2.15细胞分泌的HBsAg,HBeAg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12mg/mL和43.68mg/mL;治疗指数(TI)分别为>64.12和>4.58。结论:加味四逆散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对HBsAg和HBeAg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芪黄冲剂体外(2.2.15细胞)抗病毒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体外抗病毒实验研究芪黄冲剂在无明显细胞毒性浓度下对2 .2 .15细胞分泌HBsAg、HBeAg颗粒的影响,以验证芪黄冲剂对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 用MTT法测定芪黄冲剂在不同浓度下的细胞毒性,ELISA法检测芪黄冲剂及其拆方在不同浓度下在9~12d及第13天对共同培养的2 .2 .15细胞分泌HBsAg、HBeAg颗粒的影响。结果 芪黄冲剂1~4号在各浓度下均无明显细胞毒性,芪黄冲剂对2 .2 .15细胞分泌HBsAg、HBeAg颗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芪黄冲剂和其拆方组份(1~4组份)对HBV -DNA转染肿瘤细胞株(2 .2 .15细胞)无明显和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芪黄冲剂可抑制2 .2 .15细胞分泌HBsAg、HBeAg ,具有良好的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enanthe javanica (OJ) has been used for many years, mainly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conditions including hepatitis. In this study, human hepatoma Hep G2.2.15 cells culture system and duck hepatitis B virus (DHBV) infection model were used as in vivo and in vitro models to evaluate the anti-HBV effects of total phenolics from Oenanthe javanica (OJTP). The HBeAg and HBsAg concentrations in cell culture medium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the enzyme immunoassay kit after Hep G2.2.15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OJTP for 9 d. DHBV-DNA in duck serum was analyzed by dot blot hybridization assay. In the cell model, OJTP could dose-dependently inhibit the production of the HBeAg and HBsAg, and the inhibition rates of OJTP on HBeAg and HBsAg in the Hep G2.2.15 cells were 70.12% and 72.61% on day 9, respectively. In the DHBV infection model, OJTP also reduced HBV DNA level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The DHBV-DNA level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treatment with 0.10 g kg(-1)d(-1) and 0.20 g kg(-1)d(-1) OJTP. The inhibition of the peak of viremia was at the maximum at the dose of 0.20 g kg(-1)d(-1) and reached 64.10% on day 5 and 66.48% on day 10, respectively. Histopathological evaluation of the liver reveal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by OJTP. In conclusion,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OJTP can efficiently inhibit HBV replication in Hep G2.2.15 cells line in vitro and inhibit DHBV replication in ducks in vivo. OJTP therefore warrants further investigation a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agent for HBV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18.
复方华蟾素口服液抗乙型肝炎病毒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染细胞系(2.2.15细胞株)为模型,对复方华蟾素口服液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药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半数抑制剂量(ID50)分别为0.08mg/ml和0.07mg/ml,半数中毒剂量(CD50)为2.5mg/ml,治疗指数(TI)分别为HBsAg31.3、HBeAg35.7  相似文献   

19.
蜗牛多糖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蜗牛多糖抗乙肝病毒活性。方法:将不同浓度蜗牛多糖与HepG2.2.15细胞株共培养,以拉米夫定为阳性对照药,用ELISA法检测HBsAg和HBeAg分泌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含量,计算抑制率。结果:蜗牛多糖在体外能有效抑制HepG2.2.15细胞HBsAg和HBeAg分泌,最大抑制率分别为42.8%和52.1%;对HBV DNA的复制有一定抑制作用(P<0.05)。结论:蜗牛多糖在体外具有显著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且毒性较小,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张士军  林兴  林军  蒋伟哲  黄仁彬 《中成药》2007,29(6):805-808
目的:观察复方六月雪(六月雪、白花蛇舌草、栀子根等)体外抗HBV的作用。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法进行实验,复方六月雪含药血清作用于HepG2.2.15细胞,分别在第72h和144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HBsAg和HBeAg的滴度。结果:复方六月雪含药血清在HepG2.2.15细胞培养中可有效地抑制细胞HBsAg和HBeAg的表达(P<0.05、P<0.01),抑制作用有明显的量效反应关系。结论:复方六月雪含药血清在体外具有显著的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