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欧洲出生缺陷监测系统成立于1979年,以人群为基础,包括20个国家,41个登记中心。监测的出生缺陷包括13个系统45类出生缺陷。为了解产前检查终止妊娠对出生缺陷监测的影响,利用该监测系统提供的36个正式成员国1980年至2002年的年度汇总信息进行分析。出生缺陷病例合计180873例,产前检查并终止妊娠24787例,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215.81/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和评估现行的医院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和人群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的监测效率.方法 以湖南省某县2006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人群出生缺陷监测数据作为第一来源资料,以同时期当地医院出生缺陷监测数据作为第二来源资料,利用捕获-标记-再捕获法(CMR)进行评价.结果 人群监测系统发现缺陷儿49例,医院监测系统发现缺陷儿28例,重复病例为20例;根据CMR法的计算公式,该县2006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出生缺陷总体估计值为68例(N=68),95%CI:56~70;人群监测系统和医院监测系统的符合率分别为72.1%和41.2%,总符合率为83.8%,两种监测系统来源相互之间的符合率为57.1%;漏报率分别为27.9%与58.8%.结论 人群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和医院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均存在一定的漏报情况,可应用CMR法尽可能的校正.  相似文献   

3.
出生缺陷监测及其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研究最完整、最准确的出生缺陷诊断与报告的方法,以反映各种出生缺陷率及其动态变化。方法:以人群为基础,覆盖了河北、山西、江苏、浙江4省的32个县、市的所有孕满20周的新生儿;所有新生儿在出生时到生后6周期间至少进行3次体;任何有出生缺陷或有出生缺陷的婴儿均以出生缺陷病例上报,上报时间每月1次;上报材料包括当地每月的出生资料,出生缺陷病例报表及病体表照片;出生缺陷病例的诊由3位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儿科专家及1位来自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专家完成,结果:监测系统在1993-1996年共监测了100万出生儿,监测到1万例出生缺陷新生儿,收到报出生缺陷儿童体表照片3万张。其中重大出生缺陷达5000例,排前几位的为神经管畸形、唇腭裂及肢体畸形等。结论:本监测系统是一种世界上独特的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其资料主要被用来进行出生缺陷监测报告(了、季报、年报),出生缺陷资料交换,为所有以出生缺陷监测资料为结局或因素的流行病学及临床医学提供数据,其特点以人群为基础和以体表照片为数据及诊断依据,该系统具有完整的质量控制手段,春监测结果已用于分析性研究及监测报告。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和分析黑龙江省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的要求,对2003~2006年在监测医院分娩的190 505例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监测人口占出生人口的20.84%,共发现出生缺陷儿1 289例,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67.66万/,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为总唇裂、神经管畸形、脑积水、多指(趾)、先心病;近几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男性(68.76万/)高于女性(64.51万/),城市(72.44万/)高于农村(63.31万/)。结论:黑龙江省产前诊断水平亟待提高,需进一步加强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116例出生缺陷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出生缺陷监测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状况,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对116例出生缺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监测地区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39.94/万,高于全国水平(137.41/万),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139.41/万)略高于女性(135.53/万),红花岗区出生缺陷发生率(179.82/万)高于清镇市(97.33/万)。神经管缺陷和总唇裂明显高于全国水平。监测地区出生缺陷诊断机构以区县级医院为主占71.55%,产前诊断依据以超声为主。结论:加强干预措施的落实;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出生缺陷监测、诊断、产前诊断水平,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许怀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9):4117-4119
目的:在现有以医院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的基础上,通过试点逐步建立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系统,获得人群出生缺陷发生率。方法:按照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制定的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连江县2003年5月1日~2004年4月31日所有孕20周~生后1年的监测对象进行逐一筛查,首次发现的所有出生缺陷病例均应报告。结果: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13 159例,筛查出生缺陷494例,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37.54‰,前10位畸形病种顺位是:血管瘤、脐疝、斜疝、鞘膜积液、睾丸未降、先天性心脏病、副耳、先天性脑积水、多指(趾)、唇裂。出生缺陷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出生缺陷确诊时间在生后1~3个月比例最大,占52.02%。结论:以医院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由于监测期短,存在一定的偏倚,尚不能完全反映人口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结果避免了上述不足,能够很好地反映实际情况,并为进一步探讨致畸物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市出生缺陷情况,查找出生缺陷发生、发展的消长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全国统一的《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在市区25家接产医院开展出生缺陷监测工作。结果:至2006年共监测围产儿37 556例,监测率为85.77%。出生缺陷发生率59.64万/;农村高于城镇,孕母龄大于30岁的高于30岁以下的,出生缺陷的围产儿死亡是非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的45.31倍;出生缺陷种类有27种,按发生系统排列前4位依次为:手足及四肢畸形、唇裂及腭裂、神经系统缺陷、胸腹部畸形。结论:开展优生优育宣传及医学遗传咨询,加强孕产期保健,孕前及孕早期补充小剂量的叶酸,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进一步落实出生缺陷监测措施,努力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07-2015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出生缺陷的出生患病率的变化趋势和流行特征. 方法 依据2007-2015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出生缺陷监测系统资料,对出生患病率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结果 9年间共监测到围产儿110 635例,出生缺陷儿1 322例,患病率为11.95%‰,呈上升趋势.出生缺陷患病率前5位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总唇裂、神经管畸形、耳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和其他类别的出生缺陷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结论 2007-2015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与监测出生缺陷类型不断扩展及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水平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出生缺陷儿发生相关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国家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及统计标准,对监测医院内分娩的围生儿进行监测。结果 2007-2011年共监测31 125例,发生出生缺陷469例,出生缺陷发生率平均为15.07‰,以2009年最高,为17.99‰。出生缺陷分类以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多指(趾)、唇裂、外耳其它畸形、肢体短缩等。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孕妇年龄、围生儿性别均有关。结论本区出生缺陷率自2009年始维持在较高水平,应给予足够重视,积极做好三级预防工作,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延边州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延边地区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种类及近5年顺位的变化,分析延边州出生缺陷诊断水平,为提高出生缺陷检出率,减少畸形儿的发生,提高人口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妇幼保健监测网络对2006年10月1日~2007年9月30日在延边州15所监测医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分析。结果:延边州15家监测医院共出生12910例围产儿,孕周满28周及以上的畸形儿为146例,小于28周的畸形儿为22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13.09/万。结论:延边州出生缺陷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生率、发生顺位与国家出生缺陷监测结果相近;诊断水平的提高和三网监测系统的健全提高了出生缺陷的检出率;产前畸形筛查的主要手段为超声检查,孕期做好产前检查可以降低畸形儿的出生率。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1996~1999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我省出生缺陷发生情况,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 在全省37家医院进行连续四年的出生缺陷监测。结果 四年全省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9.86%,出生缺陷主要集中在头颈部畸形、运动系统畸形、,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和循环系统畸形,出生缺陷儿存活占66.46%,出生缺陷儿的诊断依据主要是临床诊断占70.36%。结论 我省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应加强三级预防,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太原市1998~2002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按照山西省监测方案从1998年开始,对围产儿出生缺陷进行动态监测。现将我市1998~2002年94所医院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我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缺陷种类,寻找影响出生缺陷的可能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出生缺陷是严重影响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出生缺陷监测了解一些严重、高发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变化趋势,为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对制定和评价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是实现《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目标"严重多发致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逐步下降,减少出生缺陷所致残疾"的重要措施。黄山市开展以医院为监测单位的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已13年,尤其是自2006年以来,产前超声诊断水平逐步提高,通过产前超声诊  相似文献   

14.
出生缺陷监测的现场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生缺陷监测是公共卫生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出生缺陷病因研究、相关卫生政策制订、医疗卫生资源分配及卫生干预措施效果评价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监测系统是获取出生缺陷监测资料的基础。现就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在现场建立和运转过程中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江西省1999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的总结、分析,客观地反映了江西省当前出生缺陷发生的特点和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监测、预防与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的办法和途径。对了解现阶段围产儿、出生缺陷儿的发展趋势,为开展出生缺陷病因研究,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了翔实而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1998~2002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石嘴山区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以及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我们按照全国出生缺陷检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对1998~2002年监测医院的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儿的区域分布、性别分布、发生顺位等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山西省出生缺陷高发的平定县、昔阳县、太谷县和泽州县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的可靠性。方法 2004年每个县各选取1个乡(镇),由统一培训的乡村级调查员于2004年2—3月人户对2003年该地区的出生情况和出生缺陷病例进行调查与核实。调查获得的出生数、出生缺陷数与监测系统上报的结果进行比较。各县的监测出生数还要与当地其他部门收集的资料进行比较。漏报评价标准为:抽样地区出生漏报应≤5%,重大体表畸形漏报≤10%。此外,北京大学医学部项目人员对部分监测点的基础卫生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结果 4个乡镇通过人户调查得到的出生数为1043人,而监测系统上报的出生数为997人,漏报46人,漏报率为4.4%。调查共核实30例体表先天畸形病例,而通过监测系统上报的先天畸形数为29例,漏报1例,漏报率为3.3%。4个县监测系统的出生数与当地出生人口资料估计的出生数相差1.2%。对部分监测点的工作情况调查发现,各监测点均有较为完善的卫生常规登记资料,有专门负责出生缺陷监测工作的人员。结论 山西省4个县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尽管存在一定的出生和畸形病例的漏报,但漏报率很低。基层监测点具有较为完善的出生和畸形登记、上报和管理机制,监测人员对于出生缺陷监测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并且具备对于出生和畸形的记录和报告意识,因此监测资料的来源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全面了解郫县地区出生缺陷的发生状况,探索出生缺陷人群监测与医院监测的异同。方法依照《中国出生缺陷人群监测方案》,四川省成都市2008-2010年开展了出生缺陷人群监测工作,选取对城镇与乡村具有代表性的郫县地区作为监测点之一进行了调查,并与同期医院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009年、2010年以及2008-2010年整体人群监测出生缺陷发生率都明显高于医院监测出生缺陷发生率;并且2008-2010年期间,通过延长出生缺陷监测时间至生后42天后,缺陷的发生率较医院监测缺陷发生率分别增加3.3%、10.8%及15.4%。因此2008-2010年间总的出生缺陷儿发生率增加9.9%。结论人群监测不仅逐步获得准确、可靠并能反映监测地区实际状况的主要出生缺陷基本信息,并且可动态观察主要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制定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评价干预效果和政府部门制定预防出生缺陷的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1998~2002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为了解石嘴山区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以及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我们按照全国出生缺陷检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对1998-2002年监测医院的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儿的区域分布、性别分布、发生顺位等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四川省绵竹县和峨眉山市出生缺陷及其他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方法]2006年10月~2009年9月期间,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方法收集数据,调查监测区域内所有孕满28周的新生儿并随访至生后42d。分析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婴儿死亡、低出生体重的发生情况以及出生缺陷患儿的监测期转归。[结果]绵竹县、峨眉山市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20.43/万和104.85/万。绵竹县出生缺陷患儿中死胎死产比例和监测期内死亡比例为15.38%和4.40%;峨眉山市的这两个比例为3.49%和13.95%。绵竹县出生人口中的死胎死产率、围产儿死亡率、监测期婴儿死亡率、低出生体重率分别为4.37‰、5.82‰,1.99‰和20.78‰;峨眉山市分别为1.95‰,5.85%,16.00‰和30.60‰。[结论]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在绵竹县和峨眉山市的分布不同,提示针对性的妇幼保健干预应注意影响因素的差异;研究结果也表明现有人群监测系统在评估出生人口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