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肌钙蛋白I的关系。方法:用发光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及肌钙蛋白I(TnI),用1/(FINS×FPG)的自然对数作为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对ISI与Tn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的ISI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TnI明显高于其余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ISI与TnI呈负相关关系。结论:胰岛素抵抗与心肌损害存在一定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虹  米树华  田磊  贾淑杰  戴文龙  时强  李昭 《临床荟萃》2003,18(19):1093-1095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组 2 3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2 9例 ,稳定型心绞痛组 2 6例 ,对照组 5 5例。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尿酸水平。评价胰岛素敏感性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 (HOMA)及改良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公式计算。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 ,存在高胰岛素血症 (P <0 .0 1)和胰岛素敏感性的降低 (P <0 .0 1)。而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 ,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在两者的发病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内皮素(ET)与不同类型冠心病及不同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9月~2005年8月收治的52例冠心病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9例,稳定型心绞痛组23例)和16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均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ET测定及冠脉造影检查,按冠脉造影结果将冠脉病变分为A、B、C 3型。结果:①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ET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②冠心病组冠脉狭窄程度与体内ET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s=0.403,P<0.01),与ISI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s=-0.403,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C型病变者血浆ET水平最高,ISI最低;A型病变者血浆ET水平最低,ISI最高。结论:冠心病患者尤其是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ET水平明显增高,ISI明显降低且与冠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余书武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6):643-644,646
目的分析血清中肌钙蛋白I(cTnI)、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分别检测115例冠心病患者(稳定型心绞痛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41例)血清中cTnI、IMA及hs-CRP水平变化。结果冠心病组血清cTnI、IMA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cT-nI、IMA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结论血清cTnI、IMA及hs-CRP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明显升高,并且其水平与冠心病的病情发展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冠心病早期发现的指标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5.
肌钙蛋白I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血清肌钙蛋白Ⅰ(TnⅠ)与冠脉病变稳定性,程度及范围的关系。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临床表现,将256例患者分别进行分组,并比较他们的血清TnI水平。结果:(1)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TnI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1):(2)冠状动脉梗阻组患者血清TnI较冠状动脉狭窄患者高(P<0.01);(3)支病变组患者的血清TnI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患者(P<0.01)。结论 血清TnI水平与冠状病变稳定性,程度及范围相关,对冠心病的预后判断可能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老年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43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5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2例健康对照(HC)者的血小板及红细胞胞膜、胞浆PKC活性。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小板胞膜中PKC活性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高于急性心肌梗死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小板胞浆中PKC活性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红细胞胞膜中PKC活性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略高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浆中PKC活性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略高于急性心肌梗死组(P>0.05)。结论PKC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病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危险度分层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组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46例,非ST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组35例,ST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组35例;健康对照组26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定量检测心肌cTn-Ⅰ.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非ST抬高的心肌梗死组患者、ST抬高的心肌梗死组患者心肌cTn-Ⅰ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非ST抬高的心肌梗死组患者、ST抬高的心肌梗死组患者之间心肌cTn-Ⅰ的含量比较亦有差异(P<0.05).结论 心肌cTn-Ⅰ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可升高,是诊断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指数的水平,并分析二者间的关系。方法:对56例正常人(Ⅰ组)、50例单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Ⅱ组);50例2型糖尿病无心肌梗死患者(Ⅲ组)和42例2型糖尿病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Ⅳ组)检测空腹血清葡萄糖、胰岛素、C肽和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以稳态模型(Homa Model)公式评估胰岛素抵抗(IR)。结果:Ⅳ组患者血清空腹胰岛素、IR水平明显高于Ⅰ、Ⅱ、Ⅲ组患者,而ISI则低于Ⅰ组和Ⅲ组患者。Ⅱ组患者的血清空腹胰岛素、IR水平明显高于Ⅰ患者,而ISI则低于Ⅰ组。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IR和高胰岛素血症。结果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可能会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测定无糖尿病病史的冠心病患者空腹胰岛素和空腹血糖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性.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胰岛素敏感性明显下降,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而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胰岛素敏感性及空腹胰岛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MI组较SA组的胰岛素敏感性有显著降低.结果 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冠心病的基础,在冠心病的预防与治疗中不仅要对症治疗,更重要的是采取降低胰岛素抵抗等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前胰岛素抵抗与术后6~8个月内再狭窄的发生情况,进一步明确胰岛素抵抗对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连续观察98例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术的患者。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清晨空腹测定血糖浓度、胰岛素浓度,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PCI术后6~8个月或有心肌缺血复发证据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CAG)。根据再狭窄情况分为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对比观察胰岛素抵抗与PCI术后再狭窄之间的关系。结果胰岛素抵抗组和非胰岛素抵抗组患者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别(P>0.05),空腹胰岛素(FS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胰岛素抵抗组的病变血管最小直径(MLD)小于胰岛素敏感组[(2.2±0.2)mm比(2.4±0.3)mm],但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胰岛素敏感指数(RR=2.763,CI=1.897~4.229,P<0.01)和支架长度(RR=1.295CI=1.112~1.867,P<0.05)是PCI术后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组织因子 (TF)途径的变化 ,反映不同程度冠心病血管内的促凝活性。方法 实验分 3组 ,不稳定型心绞痛 (n=19) ,稳定型心绞痛 (n=2 3)和对照组 (n=2 0 )。用双夹心EL ISA法分别测定其血浆 TF抗原水平。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血浆 TF抗原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和对照组 (35 .2 3± 12 .15 ,2 7.6 5± 10 .37,2 5 .36± 13.2 4 pg/ml,P<0 .0 1)。SAP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血浆 TF抗原水平在 UAP患者中是增高的 ,血液呈现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尿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测定138例冠心病患者的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ISI)、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与45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①冠心病组胰岛素、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ISI明显低于对照组。②将冠心病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尿酸水平组二个亚组,高尿酸血症组TG明显高于正常尿酸水平组,HDL-C明显低于正常尿酸水平组。③冠心病患者血尿酸与ISI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增高与胰岛素抵抗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冠脉病变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4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及2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 ,危险因素≥2个者占88.1%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多支病变比率占65.2% ;与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B型、C型病变的比例在急性心肌梗塞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增高(p<0.01)。 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致病过程 ,并不完全取决于冠脉狭窄程度 ,还与粥样斑块病理学稳定性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炎症反应和急性冠脉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测定69例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值,并与50例正常非冠心病者作对照.将冠心病组分为3组,稳定型心绞痛组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5例,心肌梗死组18例.结果冠心病组血清CRP(8.47±3.84)mg/L,高于对照组(2.84±1.05)mg/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RP值(9.98±2.22)mg/L,急性心肌梗死组CRP(12.47±1.89)mg/L,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4.25±0.77)mg/L,P<0.01.结论CRP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有关,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清妊娠血浆相关蛋白A(PAPP-A)水平与冠心病斑块稳定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230例拟诊冠心病患者的PAPP-A水平,其中急性心肌梗死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10例,稳定型心绞痛40例,另30例为非冠心病,并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病变形态学分析,比较不同类型的冠心病及不同形态斑块的PAPP-A水平。结果血清PAPP-A在急性心肌梗死组为(26.13±4.65)mIU/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为(20.37±5.78)mIU/L,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12.82±3.94)mIU/L和非冠心病组(10.70±2.86)mIU/L(均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比较,P<0.05)。血清PAPP-A在Ⅱ型斑块组中的水平为(24.52±4.82)mIU/L,明显高于其他型斑块组(16.82±5.37)mIU/L及非冠心病组(10.70±2.86)mIU/L(均P<0.01)。结论血清PAPP-A水平与冠心病斑块稳定性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40例正常对照人群和4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CHD患者的血浆C-RP浓度,在CHD中,单支病变16例,双支以上病变24例,稳定型心绞痛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2例.结果:CHD组C-RP浓度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RP水平比稳定型心绞痛组有明显升高(P<0.05),双支以上病变组C-RP水平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C-RP浓度与冠心病(CHD)和冠脉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亚型分布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2009-06~2010-06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及治疗的患者(对照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及急性心肌梗死30例)1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四色荧光标记技术对外周血髓样树突状细胞(mDCs)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占外周血单核细胞比例进行检测,依据Genisi法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分;分析各组间差异,并对外周血mDCs比例与组别、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Genis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mDCs占外周血单核细胞比例及mDCs实际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Genis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Genis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组别与冠状动脉Genisi评分呈正相关(r=0.754,P<0.01);外周血mDCs比例与冠状动脉Genisi评分呈负相关(r=-0.779,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mDCs比例减少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外周血mDCs比例减少可能通过其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迁徙促进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蛋白尿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蛋白尿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对40例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蛋白尿患者与44例未合并微量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和血脂等进行比较分析,并与所有患者微量白蛋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蛋白尿的ISI显著低于未合并微量蛋白尿组.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蛋白尿时存在明显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9.
肌钙蛋白I(troponin Ⅰ,TnI)、肌钙蛋白C(TnC)和肌钙蛋白T(TnT)组成的复合物在肌肉收缩和舒张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心肌TnI(cTnI)为心肌损伤最特异、最敏感的血清标志物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隐性心绞痛和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肌炎,心肌损伤(心脏手术),心肌损伤面积估计,某些药物疗效观察等[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即星状神经节阻滞组19例)和对照组(即常规内科治疗组19例).于阻滞前及阻滞后24 h、72 h、120 h、168 h抽取静脉血标本,测定肌钙蛋白Ⅰ(cTn Ⅰ).结果:观察组患者于星状神经节阻滞24 h后,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和SpO2明显优于阻滞前及同时段对照组值;阻滞后观察组cTn Ⅰ与阻滞前比较无明显的升高,且明显低于同时段对照组值(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