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9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葛根素对儿茶酚胺诱导大鼠心肌损伤时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探讨在儿茶酚胺诱导的心肌损伤过程中 ,心肌细胞的凋亡相关基因 Fas和 Bcl 2的蛋白表达改变及葛根素干预的影响。方法 :5 0只健康雄性 SD大鼠随机分成 3组 :心肌损伤组 (2 0只 )、葛根素干预组 (2 0只 )和对照组 (10只 )。动物模型仿用异丙肾上腺素 (ISO)皮下注射致心肌损伤方法。心肌组织切片分别行 HE及 Fas和 Bcl 2蛋白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 :心肌损伤组 :Fas蛋白和 Bcl 2蛋白的表达等级均上调 (P均 <0 .0 0 1) ,Fas蛋白的表达水平更高 (P<0 .0 0 1)。葛根素干预组 :心肌组织的 HE病理损害等级明显减轻 (P<0 .0 5 ) ;Fas蛋白表达等级下调 (P<0 .0 5 )。结论 :在儿茶酚胺诱导的心肌损伤过程中 ,Fas和 Bcl 2的蛋白表达水平表现出高水平的差异 ,葛根素能抑制损伤过程中 Fas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随着心脏起搏器置入技术和起搏器的不断更新、完善,临床上起搏技术治疗心血管疾病得到迅速发展,但起搏器置入后功能发挥正常十分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起搏器置入后出现起搏器连接异常的相关临床症状、心电图特征及处理方法,并随访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消融术中房室阻滞(AVB)是临床上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就冷冻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中出现的一过性AVB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起搏器自动夺获功能失活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分析自动夺获(AC)功能无法正常工作的原因。41例患者置入具有AC功能的起搏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随访体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应用程控仪进行遥测和程控,测定刺激除极波(ER)振幅、极化电位(PS)等参数,观察AC功能的工作情况。结果:41例经术后随访起搏器功能正常。5例(12.2%)在术中虽经多次调整电极位置,也无法术中使用AC功能。4例ER值始终低,极化电位较高(ER/PS<1.5);1例因噪声干扰太大,术中无法测试ER振幅。5例术中未能打开AC功能者,其中4例于1个月后随访时,ER/PS≥2,将AC功能打开。1例术中起搏电极位置在右室基底部者,R波感知>10mV,ER始终小于2.4mV,多次随访均无法安全使用AC功能。术中打开AC功能的36例中,术后随访时5例需关闭AC功能,其原因:①起搏阈值超高≥4.5V(1例),②大量室性融合波导致频繁后备脉冲释放(2例),③后备脉冲(4.5V/0.5ms)工作时的不适感觉(1例,伴室性融合波导致频繁后备脉冲释放),④局部肌肉抽动引起噪声干扰无法进行ER振幅测试(2例)。结论:多种因素都能影响起搏器AC功能。为保障起搏器可靠安全,低耗能状态,近期的随访观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6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69例室间隔缺损(男24例,女45例),其中膜周部(PMVSD)50例、嵴内型(IVSD)9例、干下型(SVSD)8例、肌部2例。PMVSD使用对称型封堵器、IVSD和SVSD使用偏心型封堵器、膜部瘤形成合并多孔型使用对称型封堵器或大边封堵器、急性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使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结果左心室造影测量缺损直径3mm~12mm,平均7.67mm±1.59mm。69例中62例封堵成功,其中50例膜周部缺损,47例成功,8例SVSD4例成功,9例IVSD及2例肌部室缺均成功。1例在术中发生封堵器脱落;1例出现脑栓塞;1例出现溶血;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创伤小,成功率高,手术安全,国产封堵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冠状窦口至三尖瓣点线状消蚀治疗心房扑动(摘要)屈百鸣俞林玲黄洪章励伟芬缪建华徐至法钟良对6例Ⅰ型心房扑动(AF)合并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行射频消蚀术(RFCA)治疗,取得成功。6例中,男3例,女3例。年龄19~69岁。病史2~3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生l:2房室传导时的电生理表现及形成机制。方法 分析在心内法和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中发现的3例预激综合征1:2房室传导和1例1:2室房传导现象。结果 电生理改变为:①心房期前收缩偶联间期缩短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两次心室激动,QRS波群第1次呈预激型,第2次呈束支传导阻滞型,R2与R2′波之间无P波;②心房期前收缩偶联间期缩短10ms,出现突然延长的S2-R2′间期,表明存在房室结双径路传导;③房室结慢径路传导延缓程度不够,两条径路未形成足够的传导时间差,因激动无法脱离下部共同径路或心室肌不应期,致l:2房室传导被掩盖;④一次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两次激动顺序一致的旁道逆传性心房激动,并诱发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 ①预激综合征患者存在房室结双径路传导是引起传导显著缓慢、形成l:2房室传导的主要原因;②l:2房室传导较少见,是因为旁道与房室结的传导速度之差不够大,致沿房室结下传的激动难以脱离心室不应期。此外,旁道和房室结两条径路之间的隐匿性折返也是激动无法再次下传的重要原因;③出现显著晚于V波的H2波表明两条径路发生了同步传导,虽然未形成R2波,但可称为隐匿性l:2房室传导。  相似文献   
8.
消融术中房室阻滞(AVB)是临床上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就冷冻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中出现的一过性AVB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非肺静脉起源的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 (EnSite30 0 0 )标测房颤的起始激动部位、折返途径与传导以及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方法、效果及其安全性。对 6例左房起源的房颤 ,用改良Ross法穿刺房间隔后置入EnSite30 0 0标测球囊导管于左房 ,将大头导管分别送至左上、下肺静脉 ,右上、下肺静脉 ,二尖瓣口及在左房前后、左右各壁移动 ,描记左房三维几何图形。记录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 (简称房早 )起源点、房颤起始的传导方向、折返部位。设计消融点与消融线 ,用 5 0~ 5 5℃温控消融导管放电 ,每点 6 0s。参考消融终点 :①房早等房性心律失常消失 ,必要时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重复检查 ;②设计的线状消融部位传导中断 ;③先前的电生理方法不能诱发房颤和其他房性心律失常。结果 :经EnSite30 0 0标测 ,6例房早均起源于左房后壁 ,其中单点起源 2例、多点起源 4例 ;折返限于左房壁 2例、与左上肺静脉有关 3例、与右上肺静脉有关 2例、合并典型心房扑动 1例。EnSite30 0 0引导下的左房消融术 3例成功、3例有效 ,无并发症发生。随访 1个月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术后房早明显减少 (5 6 .8±7.5 8个vs 15 2 6 2 .4± 8914 .5个 ,P <0 .0 0 1)。结论 :用EnSite30 0 0能准确标测左房非?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工作情况,通过寻找非适当放电治疗的原因以减少非适当治疗的发生。方法对19例ICD患者随访观察3~57个月,通过ICD储存体心电信号分析.结合病史,确定非适当放电治疗。非适当放电治疗指对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ICD放电治疗。结果19例中无ICD放电治疗的患者10例(52.63%),适当放电治疗6例(31.58%),非适当放电治疗3例(15.79%)。总计放电治疗11次(9例),其中非适当放电治疗4次(36.36%)。结论非适当放电治疗的原因复杂多样,其中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常见原因,调整合适的识别工作模式增强ICD识别功能可以降低非适当放电治疗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