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居民收入水平对医疗消费支出的影响,为预测医疗消费需求变化趋势,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参考借鉴。方法:采用1995—2011年我国29省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和医疗消费支出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回归和协整分析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构建以收入为自变量,医疗消费支出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得到收入与医疗消费支出的变动关系。结果: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对医疗消费支出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城镇居民收入每提高1%,医疗保健支出增长1.26%,医疗消费支出增长1.53%;而农村居民收入每提高1%,医疗保健支出增长1.54%,医疗消费支出增长1.93%。结论:我国居民医疗消费支出随收入水平提高而增长,农村居民医疗消费的增长对收入更为敏感,建议完善医保制度,建立与收入挂钩的动态筹资机制,并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适当向农村倾斜,以应对城乡居民医疗消费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国城乡居民卫生费用及医疗保健支出情况,为完善卫生系统筹资战略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1999年至2007年统计年鉴数据,对我国城乡居民卫生费用及医疗保健支出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城乡卫生费用筹资额定比增长了200%;城乡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幅度差异明显(城市为152.86%,农村为172.77%);居民医疗保健支出随人均收入变化而稳步增长,但健康消费总体水平仍很低,尤其是农村居民;2003年以来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收入弹性比城镇居民大,相对差距正逐步缩小.结论 应重点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社会边际医疗保健支出倾向;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带动城乡居民医疗保健的合理消费;重视文化因素的作用,提高全民健康投资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1999-2007年数据对我国城乡居民卫生费用筹资水平、结构及个人医疗保健支出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城乡卫生费用筹资总额所占百分比与人口比例逐年呈现“倒置”现象,农村居民人均卫生费用维持在城镇居民的1/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保持为农村居民的3-4倍,二者占人均卫生费用的比重均呈上涨趋势;城乡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人均可支配(纯)收入的比重稳步增长(2007年趋于一致:5.07%),但健康消费总体绝对值水平仍很低,尤其是农村居民;2003年以来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收入弹性大于城镇居民,城乡相对差距正逐步缩小。基于以上研究提出:重点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社会边际医疗保健支出倾向;明确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经济和监管责任,控制医疗费用快速上涨;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带动城乡居民医疗保健合理消费;重视文化因素的作用,提高全民健康投资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城镇化、老龄化、互联网和居民医疗支出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影响。方法:使用2002—2013年我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首先对我国各省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行评价,然后通过建立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并采用BCLSDV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各省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存在滞后的空间外溢效应;城镇化显著地促进了各省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老龄化显著地限制了各省医疗服务的发展;互联网和居民医疗支出对各省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影响不显著。结论:扩大滞后空间外溢效应;发挥城镇化的积极作用;解决好老龄化给医疗卫生系统带来的挑战;发展互联网+医疗;解决医疗服务的有效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家庭资产负债对于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影响,对医疗保健消费政策的制定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二期面板数据,运用Tobit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家庭资产、负债总额对于医疗保健消费的影响,并分析这种影响是否存在城乡差异。结果:家庭资产对医疗消费和保健消费均有显著的财富效应,家庭负债对保健消费有显著的挤出效应,但对医疗消费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进一步的检验表明城市和农村家庭资产负债对医疗消费的影响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而对保健消费的影响不存在差异。结论: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功能,综合应用税收、金融等手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干预,保证家庭资产的保值甚至是缓慢增值,对增加家庭债务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进行适当控制,进一步加大力度关注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及区域之间的差异,为深化医疗制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1990-2015年全国以及2001-2014年各省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医疗保健支出面板数据,采用Eviews 7.0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和协整检验。[结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提高1%,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提高1.04%;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每提高1%,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提高1.31%。东部、中部及西部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显示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东部地收入每增加1元,医疗保健支出增加0.03元;但对于中部地区来说收入增加1元,医疗保健支出会增加0.068元;西部地区收入每增加1元,医疗保健支出增加0.06元。[结论]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医疗保健支出的重要原因,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医疗保健支出有显著影响,而中西部省份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对人均可支配收入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当前城镇和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倾向,为完善我国城乡医疗卫生政策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使用2001—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xtend Linear Expenditwre System,ELES)对比研究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对医疗保健消费倾向的具体影响。结果: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层次分化格局依旧存在,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倾向波动性强。结论:应提高中低收入居民消费能力,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数字健康产业发展,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以促进我国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医疗保健消费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医疗保健消费施加的影响。方法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1992~2003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与医疗保健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各收入阶层之间,随着收入阶层的升高,医疗保健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在同一收入阶层内部,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消费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时间的推移均保持匀速增长,增长速度从低收入阶层到高收入阶层依次递减。结论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是影响医疗保健消费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1997~2007年各省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与收入及医疗保健价格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收入是影响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重要原因,医疗价格的变化对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较大,但对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影响不明显。结论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提高我国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水平分析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水平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究其原因,一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医疗保健价格上涨过快,与低下的消费能力相脱节;二是农村社区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旧的体系打破了,新的体系还没有建起来,医疗保健服务的可得性和可及性下降;三是医疗保健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农村居民难以得到方便、快捷的医疗救助。  相似文献   

11.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如何控制医疗费用、促进健康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医疗卫生支出的影响机制,为医疗和养老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面板门槛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医疗卫生支出的影响与城镇化水平有关。城镇化水平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当城镇化水平低于第二个门槛值,人口老龄化显著地减少了医疗卫生支出;当城镇化水平高于第二个门槛值,人口老龄化对医疗卫生支出的影响机制发生改变,显著地增加了医疗卫生支出。因此,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增进老年人口的社会福祉是控制医疗费用、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宁夏海原、盐池两县新农合方案调整前后农村居民收入与医疗服务需求及其弹性的比较研究,评价方案调整效果,为建立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医疗改革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宁夏海原、盐池两县所抽取的农村居民进行入户调查。2011年和2012年对2009年研究对象进行随访。结果海原县三年医疗保健边际消费倾向分别为0.009、0.012、0.010;需求收入弹性分别为0.06、0.08、0.07;医疗服务基本需求支出分别为464.37元、630.02元、665.69元,呈增长的趋势。盐池县三年医疗保健边际消费倾向分别为0.006、0.004、0.010;需求收入弹性分别为0.06、0.06、0.10;医疗服务基本需求支出分别为476.16元、525.72元、766.67元,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两县医疗费用支出呈增长趋势,低收入人群医疗费用支出占收入比重均高于高收入人群。结论新农合方案调整后农村居民需求收入弹性依然呈低弹性状态,经济收入虽然对医疗服务需求有一定影响,并且农村居民对医疗服务消费开始给予重视,但医疗服务支出没有与经济收入同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3.
以生命周期理论的扩展模型为分析框架,利用2011年和2012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截面数据,检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新农合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显著,而单纯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对消费的拉动效果有限。对此,提出充分释放农村居民消费潜力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宁夏海原、盐池两县新农合方案调整前后农村居民收入与医疗服务需求及其弹性的比较研究,评价方案调整效果,为建立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医疗改革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宁夏海原、盐池两县所抽取的农村居民进行入户调查。2011年和2012年对2009年研究对象进行随访。结果海原县三年医疗保健边际消费倾向分别为0.009、0.012、0.010;需求收入弹性分别为0.06、0.08、0.07;医疗服务基本需求支出分别为464.37元、630.02元、665.69元,呈增长的趋势。盐池县三年医疗保健边际消费倾向分别为0.006、0.004、0.010;需求收入弹性分别为0.06、0.06、0.10;医疗服务基本需求支出分别为476.16元、525.72元、766.67元,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两县医疗费用支出呈增长趋势,低收入人群医疗费用支出占收入比重均高于高收入人群。结论新农合方案调整后农村居民需求收入弹性依然呈低弹性状态,经济收入虽然对医疗服务需求有一定影响,并且农村居民对医疗服务消费开始给予重视,但医疗服务支出没有与经济收入同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对我国各省份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了解宏观经济环境对分级诊疗实施效果的影响。方法:基于2010—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检验。结果: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对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比具有显著的负向抑制效应;机制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提升通过提高交通便利性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途经对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比产生负向抑制效应;结论: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会影响分级诊疗实施的效果,分级诊疗制度的完善应充分考虑宏观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制定有效的干预政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个体教育水平对健康的影响,分析教育对健康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CFPS2020数据,通过Logit模型与线性回归分析教育水平对健康是否存在影响,运用中介效应分析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结果:以身体不适、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为因变量,受教育年限的提升对个体健康存在显著正效应,但高等教育个体中该效应不显著;中介效应分析显示,以代表健康行为的吸烟、锻炼和代表预算约束的收入水平为中介变量,教育对健康的中介作用存在,支持健康行为说和预算约束说。结论:教育对健康存在正向影响,但其主要体现在初中等教育阶段;更高的受教育年限促使个体通过改善健康行为和收入,进而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基于需求变化的动态调整模型,利用1985-2008年数据,分析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需求变化对中成药和化学药品原药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转型时期制药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居民医疗保健需求变化的影响.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消费需求增长对中成药无论短期影响还是长期影响均大于化学药品原药,农村居民的情况则相反,医疗保健消费需求对化学药品原药无论短期影响还是长期影响均大于中成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国城乡及地区间医疗保健支出现状及差异性,分析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公平性,为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收集2000—2018年城乡医疗保健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纯收入等相关数据,采用集中指数和集中曲线对我国城乡医疗保健支出进行公平性分析。结果:2010—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实际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55%,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实际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0.00%。2000—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集中指数呈下降趋势,其中2006年出现最大值为0.1332,除2015—2017年外,其余年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0—201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集中指数呈下降趋势,2004年出现最大值为0.25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城乡人均医疗保健支出逐年增加,全国和各地区城乡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差距较大。我国城乡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存在不公平性,城镇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优于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公平性逐渐趋好。  相似文献   

19.
戴平生  李芳芳 《中国卫生统计》2012,29(4):514-515,519
目的探讨影响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主要因素及两者差异。方法利用误差空间自回归模型,对2009年我国31个省域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出院病人医药费、地方财政卫生支出、受教育年限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而个人纯收入、地方财政卫生支出、受教育年限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地方财政卫生支出、受教育年限对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作用方向相反。结论要区别对待城乡居民的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基本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方法: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考察基本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基本医疗保险未对农村居民的医疗消费、储蓄以及食品消费产生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水平,降低了6.60%~11.90%。结论:增强基本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正影响,需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合理扩大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加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