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丹参药材中水溶性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了煎煮、超声、索氏提取3种不同提取方法中丹酚酸B、丹参素、原儿茶醛的含量。结果超声提取丹酚酸B含量最高,索氏提取丹参素、原儿茶醛含量最高。结论测定丹酚酸B的含量宜采用超声法提取,而测定丹参素、原儿茶醛的含量则宜采用索氏提取法。  相似文献   

2.
丹参中丹参素、原儿茶醛来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考察丹参药材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来源。方法:以丹参素、原儿茶醛为指标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采用液相色谱与多级质谱联用法鉴定丹酚酸。结果:丹参素、原儿茶醛并非丹参固有成分,随煎煮时间增加而增加,而丹酚酸B随煎煮时间增加而减少。结论:丹参素、原儿茶醛是丹酚酸B的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3.
陈桥  章弘扬  王帅  张敏  王月荣  姜志宏  胡坪 《中成药》2011,33(1):148-150
目的:考察提取液pH值对丹参水提动力学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pH提取条件下丹参提取物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与丹酚酸B的含量.综合考虑丹酚酸B的提取和分解两个影响因素,建立丹酚酸B的水提动力学模型,并对不同pH值下的模型参数进行计算.结果:随着pH值的增大,提取液中丹酚酸B含量下降,丹参素与原儿茶醛含量提高;丹酚酸B的分解速率常数增大,提取速率常数减小.结论:提取参数pH值对丹参制剂中丹酚酸B、丹参素、原儿茶醛等有效成分的含量及其比例控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理念,从化学成分的角度对复方丹参滴丸中君药丹参的质量标志物进行研究。方法采用UPLC法对丹参药材和复方丹参滴丸中主要的丹酚酸类成分进行测定,并模拟复方丹参滴丸提取工艺,对紫草酸和丹酚酸B、E、T、U这5个丹酚酸类成分的转化进行研究。结果在丹参药材中,主要有2个丹酚酸类成分,即丹酚酸B(占总酚酸比例90%)和迷迭香酸(5%);而在复方丹参滴丸中,主要有8个丹酚酸类成分,即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和丹酚酸A、B、D、T、U,其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含量相对较高。在提取加工中,紫草酸和丹酚酸B、E、T、U能转化生成相对分子质量相对较小的丹酚酸类成分,而丹参素、原儿茶醛是主要的终产物。结论丹参药材选择丹酚酸B作为水溶性丹酚酸类成分的质量标志物科学合理,而丹参药材在制备复方丹参滴丸的过程中,丹酚酸类成分发生了化学转化,产生了8个主要的丹酚酸类成分,并以其中的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最高,又因丹参素具有种属来源特异性,故从化学成分层面上,复方丹参滴丸选择丹参素作为君药丹参的质量标志物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提取时间、碱处理、转化时间等因素对丹参中酚酸类成分水解转化规律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考察了丹参饮片在不同加热时间、p H及反应时间下的丹参酚酸类成分峰面积变化规律。结果:在加热的6 h内,丹酚酸B在受热30 min峰面积最大,随后丹酚酸B开始发生降解,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A是终产物。丹酚酸A进一步在碱性条件下又发生降解,生成丹酚酸C和异丹酚酸C一对同分异体。结论:揭示了丹参在受热、p H条件下中丹酚酸类成分的转化规律,为丹参在中药制剂生产和临床应用中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中丹酚酸B等3种有效成分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测定丹参中丹酚酸B,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等3种水溶性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以甲醇-5%冰醋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内标,检测波长为281 nm,柱温30℃。结果 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浓度分别在3.95~47.4 μg·mL-1(r=0.999 6),5.14~61.68μg·mL-1(r=0.999 9),16.8~117.6 μg·mL-1(r=0.999 4)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43%(RSD=2.88%,n=6),99.89%(RSD=3.04%,n=6)和103.43%(RSD=1.52%,n=6)。结论方法简便,分离效果好,能同时测定丹参中丹酚酸B、丹参素、原儿茶醛等3种水溶性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以丹参素钠为内参物,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丹参合剂中5种水溶性成分(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含量。方法:以丹参合剂为研究对象,以丹参素钠为内参物,确定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相对于丹参素钠的相对校正因子。外标法测定丹参素的含量,通过相对校正因子对其他4个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并比较两法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各成分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建立的一测多评法表明具有了良好的重现性,可用于丹参合剂中水溶性成分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提取溶剂的pH值以及与三七共煎对丹参水溶性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方法使用HPLC测定当溶剂pH值分别为4.0,7.0,8.2和9.2时丹参药材提取液以及丹参、三七合煎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的含量,并比较了其他水溶性成分的化学组成差异。结果酸性条件下丹酚酸B的提取效果较好,而中性和碱性环境对原儿茶醛和丹参素的溶出较为有利。在酸性、中性和弱碱性溶剂中,与三七共煎对丹参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的溶出产生抑制作用;而在pH为9.2时,效果则相反。结论此结果可为丹参提取工艺的优化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添加剂对丹参酚酸B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桂武  岳喜典  李桂生 《中草药》2005,36(11):1654-1655
丹参酚酸B是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中主要的水溶性成分,具有抗心肌缺血、缺氧[1]、改善血液流变性[2]等多种药理活性。其化学组成是二分子丹参素与一分子原紫草酸缩合而成的四聚咖啡酸类化合物。丹参酚酸B的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实验中发现水溶液中的丹参酚酸B在低质量浓度(<0.1mg/mL)下室温过夜损失接近30%,其分解产物为丹参素、原儿茶醛等。大多数丹参制剂均采用丹参酚酸B的分解产物丹参素和原儿茶醛作为主要有效成分或质量检测指标,但丹参酚酸B分解过程尚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制剂质量的均一性难以得到保证。因此目…  相似文献   

10.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丹参总酚酸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信胜  谭晓梅  王建华 《中草药》2006,37(10):1502-1504
丹参为唇型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是许多制剂的原料。其中的酚酸类成分是水溶性主要有效部位,具有明显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溶纤及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1],是丹参活血化瘀的主要活性成分。该类化合物主要有原儿茶醛、原儿茶酸、丹参素、丹酚酸A,B,C、迷迭香酸等[2~4]。以往的精制主要采用水提醇沉法,总酚酸的量低;也有报道用大孔树脂分离丹参中的水溶性成分[5],但只是用原儿茶醛和丹参素为指标,缺乏对总成分和分离条件的系统研究。本实验采用大孔吸附树…  相似文献   

11.
黄世超  潘坚扬  瞿海斌 《中草药》2016,47(18):3181-3186
目的建立定量测定多种丹参酚酸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考察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对丹酚酸B降解规律的影响。方法应用HPLC技术对丹酚酸B降解样品中的4种酚酸进行定量分析,应用LC-MS技术剖析样品的化学物质基础,对加入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前后的丹酚酸B样品进行研究。结果丹酚酸B降解产物主要有9种,包括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的多种异构体、紫草酸以及多种紫草酸异构体。加入相同质量浓度的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原儿茶醛对丹酚酸B降解的保护作用更明显,紫草酸异构体I和II的峰面积随着初始原儿茶醛质量浓度的增大而有所增加。结论原儿茶醛对丹酚酸B降解的保护作用可能是依赖于其弱酸性,紫草酸异构体I和II的峰面积受原儿茶醛初始质量浓度的影响可能与反应平衡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丹参是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Bunge的干燥根茎,其有效成分包括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是以丹参酮为代表的醌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水溶性成分总称为总酚酸,主要有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1].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丹参有效成分在不同部位的分布。方法:采用HPLC,Shim-pack VP-ODS C18色谱柱(4.6 mm×150mm,5μm),乙腈-0.02%磷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280 nm,流速1.0 mL.min-1。分别测定丹参粗皮部分,去粗皮部分和原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丹参有效成分的分布部位不同,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原儿茶醛、咖啡酸主要存在于粗皮部分,丹参素和丹酚酸B主要分布在去粗皮部分;栽培丹参粗皮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原儿茶醛、咖啡酸、丹参素和丹酚酸B的含量分别是去粗皮部分含量的1 933.6%,1 554.7%,700%,268.4%,56.6%,61.1%;野生丹参粗皮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原儿茶醛、咖啡酸、丹参素和丹酚酸B的含量分别是去粗皮部分含量的1 393.0%,1 822.0%,235.7%,150%,62.8%,90.4%;栽培丹参中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含量较高。结论:丹参不同部位成分的差异证实丹参传统等级划分的科学性,可以指导我们合理地利用丹参资源。  相似文献   

14.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丹参制剂中水溶性酚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分光光度法对丹参制剂中以丹参素及原儿茶醛为代表的酚酸性有效成分进行了定量方法的研究,结果较为满意。采用丹参素及原儿茶醛的混合物绘制标准曲线可较准确地反映丹参制剂中的水溶性酚酸成分的含量。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方法回收率为99.94%。本文还对提高丹参制剂中水溶性酚酸成分鉴别反应的灵敏度进行了初步探索,建立了丹参提取液,葡萄糖丹参注射液的含量测定方法,本法适用于医院制剂室等对丹参制剂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考察丹红注射液与胞磷胆碱钠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梯度洗脱测定配伍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在6 h内含量,并测定其24 h在25℃ pH值.结果 主要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的含量均无显著变化;丹红注射液与胞磷胆碱钠注射液配伍后24 h内pH基本稳定.结论 丹红注射液与胞磷胆碱钠注射液配伍后pH值和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的质量在6 h内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浓缩方法对丹参提取液的影响。方法:以丹参提取液中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总酚酸为指标成分,比较常压蒸发浓缩、减压浓缩、纳滤膜浓缩条件下各指标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常压浓缩、减压浓缩过程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咖啡酸、总酚酸含量逐步增加,增幅逐渐减小,常压浓缩含量增幅较减压浓缩大;丹酚酸B含量逐步减小,降幅逐渐减小,常压浓缩含量降幅较减压浓缩大;3种浓缩方法对迷迭香酸均无显著影响。膜浓缩过程对各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丹酚酸B降解符合一级反应的特点,常压浓缩降解回归方程为Ln(C)=-0.114 t+2.947 6,减压浓缩降解回归方程为Ln(C)=-0.083 t+2.947 6。结论:丹参提取液中存在热不稳定性成分,在受热条件下,其酚酸类成分会发生降解与转化,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真空度、时间等参数,以保证批间的一致稳定,使用纳滤膜浓缩方法可最大程度地保持与药液物质基础一致。应采用纳滤膜浓缩方法对丹参提取液进行浓缩。  相似文献   

17.
孟琼  曹永智  邓良根  王少科 《中草药》2006,37(10):1577-1578
丹参是临床上常用的活血化瘀的要药,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unge的根。丹参的活性成分主要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其脂溶性成分主要是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A等。然而中医传统用药方法是用其水煎剂,即丹参的水溶性部位。所以研究丹参的水溶性成分更有意义。丹参水溶性成分主要是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紫草酸以及丹酚酸A、B、C、D、E、F、G等。《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对丹参仅测定丹参酮A一种成分,在《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增加了丹酚酸B的HPLC测定,但原儿茶醛一直未做要求,该成分在制剂(丹参注射液)中作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复方丹参片与滴丸为代表,从有效成分及其大鼠在体肠吸收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为临床优选药物提供科学根据。方法:以HPLC法检测复方丹参片与滴丸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人参皂苷Rg1和Rb1的含量;采用大鼠肠灌流试验观察片剂与滴丸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的肠吸收情况。结果:每次服药滴丸仅原儿茶醛的服药摄入量高于片剂,其余6种有效成分均低于片剂。原儿茶醛的肠吸收较完全,丹参素和丹酚酸B的肠吸收不显著。十二指肠是这三种成分的主要吸收部位。片剂与滴丸中原儿茶醛在不同肠段的吸收存在差异。结论:复方丹参片与滴丸中有效成分的每次服药摄入量差异明显,且部分成分的大鼠肠吸收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大孔树脂对丹参中5种丹酚酸类化合物的吸附分离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8种型号大孔树脂对丹参水溶性成分中5种丹酚酸(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酚酸A)的吸附特性。方法:以5种丹酚酸类化合物为评价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别检测静、动态实验中各个丹酚酸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结果:8种型号的树脂均对丹参素吸附率低。动态实验中,HP-20型树脂对迷迭香酸、丹酚酸B和丹酚酸A的动态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0.506 mg.g-1(干树脂),36.996 mg.g-1(干树脂),43.85 mg.g-1(干树脂)。结论:8种大孔树脂均不宜选用丹参素、原儿茶醛作为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丹参药材提取液中丹酚酸B稳定性影响因素的考察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丹参水溶性酚酸类包括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C、迷迭香酸、丹参素、原儿茶醛等。药理研究表明丹参酚酸类具有抗凝、抗氧化的活性[13],其中丹酚酸B是含量最高的活性成分,有文献提示丹酚酸B的稳定性较差,其制剂工艺过程中稳定性影响因素有待探讨[4]。本实验对丹参提取液施以不同影响因素,用HPLC测定丹酚酸B的含量,考察各种因素对其稳定性的影响。1仪器,试剂与样品DIONEXSUMMIT高效液相色谱仪;丹酚酸B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