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调查郑州市管城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探讨健康教育对策及保健措施,以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问卷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郑州市管城区632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围绝经期妇女85.8%有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症状,人工绝经者症状严重;对激素替代治疗及盆底肌肉锻炼知晓率低,62.6%的围绝经期妇女希望获得围绝经期相关知识的教育和保健治疗需求.结论 针对围绝经期妇女实施科学、实效的健康教育及医疗服务,以促进中老年妇女的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 目的:探讨社区妇女引起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对其症状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更好地开展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的健康教育。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南京东路社区的732名40~60岁妇女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围绝经期妇女保健需求调查。结果:平均绝经年龄49.51?3.55岁,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72.0%。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与年龄、文化程度、丈夫关系、孕产次数、亲友支持、经济收入、围绝经期知识、慢性病等有相关性。结论: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妇女,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并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一定的负担。因此,以妇幼保健进社区为切入点,开展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的健康教育,是防治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17例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教育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出健康教育在围绝经期综合症心理治疗中的作用。比较217例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教育前后的心理状况发现:通过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该病的认识,争取到患者家人的关心和支持,提高患者面对社会和家庭的心理承受力。从而缓解围绝经期妇女易怒、焦虑不安、抑郁寡欢、不能自我控制等精神和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对自我保健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水平现状,探讨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教育对策。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妇科及产科100名45-55岁女性陪护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围绝经期妇女对围绝经期常见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及心血管疾病认知相对不足,对围绝经期保健措施的认知与行为水平仍较低,且行为水平显著低于认知水平。结论针对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知识较为薄弱的环节应开展科学、实效的健康教育,帮助广大围绝经期妇女提高认知水平的同时确立正确的健康信念、掌握自我保健方法,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河南省城乡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分析影响因素,为提出健康促进干预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河南省城市、农村地区各140名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心理总体自我评价、生理总体自我评价、总体健康水平评价在城乡围绝经期妇女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799,2.293,4.221,P=0.005,0.023,0.001);不同因素对城市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影响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H=24.244,P=0.019),平时心情(H=41.305,P 〈0.001),是否为家庭、子女担心(H=15.858,P 〈0.001),婚姻生活状况(H=19.181,P=0.024),是否绝经(H=8.125,P=0.043),是否痛经(H=12.654,P=0.005);农村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为每周参加活动次数、是否痛经。不同因素对农村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影响单因素分析显示:每周参加活动次数(H=25.242,P=0.047),平时心情(H=28.929,P〈0.001),是否痛经(H=9.113,P=0.028)。[结论]通过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健康促进干预模式,为预防和减少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河南省城乡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分析影响因素,为提出健康促进干预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河南省城市、农村地区各140名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心理总体自我评价、生理总体自我评价、总体健康水平评价在城乡围绝经期妇女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799,2.293,4.221,P=0.005,0.023,0.001);不同因素对城市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影响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H=24.244,P=0.019),平时心情(H=41.305,P <0.001),是否为家庭、子女担心(H=15.858,P <0.001),婚姻生活状况(H=19.181,P=0.024),是否绝经(H=8.125,P=0.043),是否痛经(H=12.654,P=0.005);农村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为每周参加活动次数、是否痛经。不同因素对农村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影响单因素分析显示:每周参加活动次数(H=25.242,P=0.047),平时心情(H=28.929,P<0.001),是否痛经(H=9.113,P=0.028)。[结论]通过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健康促进干预模式,为预防和减少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318例妇科门诊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教育的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对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的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18例门诊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面对面的调查咨询。结果318例门诊围绝经期妇女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分别为:围绝经期保健知识(93.4%)、心理调节指导(56.6%)、饮食指导(52.2%)、骨质疏松预防(33.0%)、激素替代疗法(23.6%)、性生活指导(21.4%)、体育锻炼指导(19.8%)。健康教育方式的选择分别为:专题讲座(63.8%)、宣传资料(57.9%)、与医护人员交谈(50.0%)、电话咨询(21.1%)、其他方式(7.2%)。结论根据文化程度因人而异按需施教,对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围绝经期妇女健康问题的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育  杨莘 《现代护理》2005,11(23):1986-1987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妇女的平均寿命已达76.85岁,围绝经期妇女在人群中已占较大的比例。由于妇女在围绝经期出现一系列生理变化,导致这一年龄段妇女出现心理异常,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开展围绝经期妇女社区保健和康复服务对维护众多的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0):2351-2353
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居住在广州市天河区石牌街社区的400例围绝经期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观察组采用制定好的社区管理模式进行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KI)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能够制定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妇女保健措施,能有效地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自我检测和保护意识,从而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妇女健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探索围绝经期症状及相关因素,对600名40~60岁妇女进行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绝经年龄为(48.67±3.01)岁。绝经年龄与妊娠次数、职业有关。围绝经期症状表现为月经失调、腰酸腿痛、乏力、潮热等,其程度与妊娠次数、教育程度、月经周期、身体状况有关,围绝经期妇女患病率28.3%。提示要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教育,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26例围绝经期的妇女随机开展宣教及心理疏导,其结果证明心理疏导对围绝经期妇女提高自我维护健康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与心理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滨州市2个社区和机关、单位体检的600名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与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子女关系、经济收入等有关。围绝经期妇女的SCL-90测评结果显示,该期妇女以抑郁、焦虑心理为主。结论护理人员及家属既要重视围绝经期妇女的躯体健康,更要重视该期妇女的心理状况和健康教育,帮助该期妇女形成积极的心理防御能力,关注和提高该期蛔奇的毕活后量和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3年2月抽取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街道某社区350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为期1年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宣传围绝经期的相关知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防范措施,并在社区创建"妇女关爱家园"、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讲座及交流活动等。通过自行编制的围绝经期相关知识问卷调查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简明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评价围绝经期妇女干预前后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社区护理干预1年后,围绝经期妇女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上升;生活质量较干预前有所提高(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相关知识知晓率,帮助其转变思想观念、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的效果,以帮助她们顺利度过这一特殊的时期。方法:通过采用电话随访、健康教育讲座、宣传栏、门诊随访及健康知识小册子等形式,对130例围绝经期妇女实施健康教育、饮食运动指导、心理干预及用药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6个月后应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等评估干预效果。结果:6个月后,130例围绝经期妇女主要临床症状改善,心理状态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与干预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绝经期妇女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其心理状态明显改善,症状显著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 目的:探讨建立妇女关爱家园对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实施健康管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某社区45~55岁妇女350例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建立妇女关爱家园,全面评估围绝经期妇女,举办家园活动,提供为期一年的干预措施,运用世界卫生组织简明生活质量(WHOQOL-BREF)量表评估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前后对比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社区建立妇女关爱家园,能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提升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张育  杨莘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11(23):1986-1987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妇女的平均寿命已达76.85岁,围绝经期妇女在人群中已占较大的比例[1].由于妇女在围绝经期出现一系列生理变化,导致这一年龄段妇女出现心理异常,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开展围绝经期妇女社区保健和康复服务对维护众多的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使人口死亡率,特别是婴儿和产妇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促进了人类的长寿和老龄化。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最基本的单位,对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妇女作为家庭的成员,其生命的1/3是在绝经后渡过的。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缺乏可导致一系列疾病,影响生活质量,并可能缩短寿命。因此,每位围绝经期的妇女及家属都应知道妇女围绝经期的护理特点和应用激素替代治疗(HRT)的方法,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妇女围绝经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综述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的内容包括:加强管理;开展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建立围绝经期专科门诊,开展身心健康咨询和普及激素补充疗法。帮助围绝经期妇女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其学会定期自我监测和记录是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妇女围绝经期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研究妇女围绝经期的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和发放健康问卷的方法 ,向自愿接受调查者调查。结果 :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的不适应反应发生率偏低 ,每 2个适应方面都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围绝经期体验 4个适应方面互相影响。结论 :用Roy的适应模式论指导评估围绝经期妇女健康 ,能注意到心理、社会方面的健康变化及影响因素 ,从而使保健工作者能有的放矢地帮助妇女顺利地适应和渡过围绝经期  相似文献   

20.
王寿叶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8):1838-183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也在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任务不仅是治病,更要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教育更加被社会和家庭所接受。我们近两年来在门诊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了不同方法的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患更年期综合征的妇女明显减少,提高了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现将我们在门诊实施的健康教育方法和内容报告如下。1健康教育方法1.1在大厅建立宣传栏利用板报、报纸、广播、电视等工具宣传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知识。1.2制作健康教育卡片将有关围绝经期知识及常用药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