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多发性硬化与乙肝病毒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ELISA法,配对检测46例(确诊和拟诊各23例)多发性硬化(MS),43例其它神经科疾病(其它组)和34例非神经科病对照组的血清和CSF的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ABc。结果为:(1)血清中有HBV感染者:确诊MS组18例(78%),可疑MS组13例(56%),其它组13例(30%),对照组16例(47%)。(2)各组血清中仅含有抗—HBs和/或抗—HBe阳性者在确诊MS组的阳性率与其它组及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本研究提示:MS血清中HBV感染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精神科住院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的阳性率。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的住院精神科患者4990例采用ELISA方法进行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CV、抗HEV-IgG检测。结果4990例住院精神科患者中HBsAg阳性174例,阳性率为3.5%;抗-HCV阳性28例,阳性率为0.56%;抗HEV-IgG阳性9例,阳性率为0.18%。结论根据精神科患者的特点,应加强病房患者管理,防止病毒性肝炎的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3.
精神病患者乙肝病毒感染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为防治乙肝病毒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1052例住院的精神病患者进行血清HBV及HBVDNA标志物检测。结果: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c、HBVDNA标志物阳性率分别为8.84%、31.37%、1.20%、8.65%、11.60%、2.38%,HBV总感染率为41.  相似文献   

4.
精神科住院患者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使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精神科住院患者苯二氮[艹卓]类药物(BZD)的使用现状。方法:以2005年7月12日至14日为时点调查日,对19家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用自制调查表进行调查,被调查的医院包括卫生、民政、铁路、公安4个系统,凡住院号为单数的精神科住院患者接受调查。结果:在2483例患者中,合并使用BZD者为705例(28.4%),各类精神障碍合并使用BZD者分别为:精神分裂症404例(21.4%),心境障碍160例(55.6%),器质性精神障碍43例(51.2%),神经症32例(71.1%),急性短暂性精神病17例(34.7%),癔症15例(55.6%),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10例(31.3%),其他2,4例。BZD使用频率依次为阿普唑仑、氯硝西泮、艾司唑仑、劳拉西泮、地西泮等。使用BZD的时间:〈60d者462例(65.5%),〉60d者243例(34.5%)。结论:精神科住院患者BZD的使用基本规范,但也有不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对会诊联络服务的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对精神科会诊联络服务(CLS)的需求。方法:对我院临床各科申请精神科会诊的住院患者,共131例,进行精神科会谈,得出精神障碍的诊断及治疗建议;并对患者进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及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精神科会诊联络服务需求临床调查表评估和调查。结果:①精神科会诊率为1.37%(95%可信区间:1.14%-1.59%),精神科会诊后精神障碍的诊断:神经症性、应激相关以及躯体形式障碍为30.5%(n=40),器质性精神障碍22.2%(n=29),心境障碍16.0%(n=21),与生理紊乱和躯体因素有关障碍12.2%(n=16),精神分裂症,分裂性障碍和妄想性障碍9.9%(n=13)。②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焦虑症状检出比例为37.9%(39/103),抑郁症状检出比例为61.2%(63/103)。③对精神科治疗的需求:72.8%患者对精神药物治疗表示兴趣;57.3%对心理社会治疗有兴趣。④需求相关因素:患者对精神药物治疗需求与3个因素有关:是否有焦虑症状(P:0.001),既往是否接受过精神科药物治疗(P=0.005),以及患者最近一段时间(至少1周以内)的睡眠状况(P=0.014)。心理社会支持需求与2个因素有关:是否有焦虑症状(P=0.006),是否患者自己提出会诊申请(P=0.038)。结论: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伴发心理社会问题及精神障碍时,对精神药物及心理社会治疗的需求均相当高。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在精神科实施整体护理后的效果,促进整体护理在精神科更深入的应用,对精神科实施整体护理前2年(1995年-1996年)与后2年(1998年-1999年)院内感染率、平均住院日、护理质量合格率、服务态度满意率及信任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精神科实施整体护理后2年与前2年相比,院内感染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性(P<0.05);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日缩短6天,出院平均住院日缩短7天;护理质量检查三项合格率(基础护理、护理书、病区管理)依次提高2.55,2.65,5.35个百分点,服务态度满意率及信任度亦由原来90%提高到98%。说明精神科实施整体护理是精神医学发展及护理模式转变的需要,具有很好的临床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精神科实施整体护理不应在精神科护理诊断、新入院精神病人健康宣教技巧、简化改进精神科护理表格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探讨,以深化整体护理在精神科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住院精神病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994年全年住我院各类精神疾病患者共1150例,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采取入院的次日进行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的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发现HBsAg阳性者110例,占9.57%;抗-HBs阳性138例,占12.0%;抗-HBC25例,占2.17%;HBV总感染率为23.74%。对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精神病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住院护理,提出了护  相似文献   

8.
精神科院内肺部感染86例临床分析山东省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276005)徐桂珍许延松近年来,院内感染日益受到重视。肺部感染居院内感染中发病率及死亡率的首位[1]。精神科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原因、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均有其特殊性,现将我院86例患者情况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精神病人院内感染情况。方法对自1984年2月~2003年10月住进我院的长期住院精神病人,在胃肠道感染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分析。结果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8.21%,胃肠道的平均期间患病率为26.87%,其感染率高。结论应结合精神病院的特点,对精神病患者特别是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院内感染进一步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患者感染的现患率状况,分析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利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采用横断面方法进行调查分析,集中培训调查组成员,对我中心2008年10月21日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对调查日确诊为院内感染的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患者501例,实查病历501例,现患调查实查率为100%,发生院内感染23例,院内感染现患率为4.59%,与2001年卫生部组织的调查结果类似,符合卫生部感染现患率≤10%的要求。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结论精神卫生中心有其自身的管理模式和治疗特点,预防和减少院内感染应有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裂症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肝功能异常情况。方法:对312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HBV感染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健康体检者279名为对照。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HBV感染率为71.8%,ALT异常率为29.5%,明显高于对照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两性间HBsAg阳性率以男性显著较高。再次住院患者的HBV感染显著比首次住院患者高。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加强隔离措施,特别是HBsAg阳性的患者,防止交叉感染;加强健康教育,加强饮食营养支持和乙肝疫苗的接种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运动神经元疾病MND)患者血清中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和抗脑磷脂抗体,探讨MND的免疫机制。方法用ELISA法测定了22例MND患者血清的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和抗脑磷脂抗体。结果MND患者抗GM1抗体阳性7例(32%),抗脑磷脂抗体阳性5例(23%),两种抗体均阳性者2例(9%);在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的MND(U+L-MND)患者16例中,7例(44%)抗GM1抗体阳性,5例(32%)抗脑磷脂抗体阳性,而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MND(U-MND)患者中二种抗体阳性率均为17%(1例),两者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ND可能与自身免疫功能失调有关,尤其在L-MND和U+L-MND中,自身免疫机制可能参与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收集6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人口学资料和病史资料,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等生理指标,采集血清样本检测其HBV携带情况以及空腹血糖、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肌酐、尿素氮、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生化指标,按2007年颁布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MS诊断标准诊断。结果 6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有71例,阳性率为11.83%。MS组HBsAg阳性率为19.78%,非MS组1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感染和MS相关的粗OR为2.121,95%CI为(1.342~3.324),调整年龄和性别后,其调整OR为2.068,95%CI为(1.322~3.228)。结论 HBV感染可能会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MS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精神科住院死亡病例的死因,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和降低精神科死亡率的措施。方法对我院10年来精神科住院患者11889例中死亡的3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死亡率为0.25%,躯体疾病和猝死为死因前二位,占了全部死亡病例86.67%(分别为63.339/6、23.33%)。结论躯体疾病是住院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提高对躯体疾病的诊治水平是降低精神科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病因及发病机理探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血清抗空肠弯曲菌抗体(Cj-Ab)及GM1抗体(GM1-Ab),并与临床严重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GBS组血清Cj-IgG、IgM阳性率分别为60%、30%,较对照组30.8%和7.7%为高,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小于0.05。GBS组GM1-IgG阳性率为38%,而对照组为2.1%,经检验两者差异也有显著性,P值均小于0.05。结论Cj近期感染与GBS发病相关,而GBS的两种抗体与临床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精神科住院病人死亡原因及其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年代精神科病人住院期间死亡原因及其变迁,对我院1958年-1997年期间住院病人26014例中死亡的133例作回顾性研究。结果,总死亡率0.51%,有逐年上升趋势。躯体疾病是主要的死亡原因(33.9%),其次的死亡原因为自杀(23.3%)和并发症(21.8%)。自杀死亡逐年下降,并发症死亡有上升的趋势。说明,40年来我院的诊疗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医院管理水平、医疗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的抗硫脂抗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探讨抗硫脂抗体与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关系。方法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急性期GBS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抗硫脂IgG和IgM抗体进行检测。结果GBS患者血清和CSF中抗硫脂IgG及IgM抗体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硫脂IgM抗体滴度与标本收集时患者发病天数呈负相关(P<0.05),而血清中抗硫脂IgG抗体滴度与临床分级(P<0.01)、CSF中抗硫脂IgG抗体滴度(P<0.01)呈正相关;血清中抗硫脂IgG或IgM阳性的GBS患者,体检时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患者为56%,而血清中抗硫脂抗体阴性患者仅为16%,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抗硫脂抗体可能在GBS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有无暴力行为的抑郁症患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症患者的自伤自杀等暴力行为较常见,我们对1980~1996年期间,南充市川北身心医院精神科住院的抑郁症患者有无暴力行为等有关因素进行比较,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符合CCMD-2-R抑郁症诊断标准患者873例,其中有暴力行为者37例(4.2%),男...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识别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的潜在危险因素,为探讨如何进一步预防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猝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987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广州市精神病医院精神科住院期间发生猝死的患者作为猝死组,选取与猝死组同性别相同或相近年龄、入院时间及在猝死者猝死当日仍住院的非死亡病例作为对照组,进行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共有47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猝死,猝死发生率1.68‰,(95%CI 1.20‰~2.16‰)。与对照组相比,猝死组合并心血管疾病、QTc间期延长及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情况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猝死危险评估和预防时要充分考虑其发生猝死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503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患糖尿病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503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病历资料回顾,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检测。结果: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的时点患病率为12.9%,显著高于一般人群的3.21%(OR=4.48,CI=3.43~5.84,P〈0.01)。40—49岁的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增高明显(14.6%vs.3.02%,OR=5.51,CI=3.49~8.70,P〈0.01)。糖尿病发生与年龄、体质量超重及腹型肥胖有关。糖尿病组患者的病程比非糖尿病患者长(Z=-6.989,P〈0.01),接受目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间也比非糖尿病患者长(Z=-4.794,P〈0.01)。氯氮平新发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利培酮组与经典药物组(P〈0.01),利培酮组与经典药物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与患者年龄、体质量超重、病程及抗精神病药治疗时间有关。氯氮平比利培酮及经典药物可能更容易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