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1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的调查分析,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病例发病经过、可能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等,医学观察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同时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治、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1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经救治无效死亡。患者无明确病死禽接触史,有健康禽接触史。实验室检测鼻分泌物和下呼吸道灌洗物均分离出禽流感病毒H5N1,下呼吸道灌洗物禽流感病毒H5N1核酸阳性。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中均未发现异常临床表现。结论存在感染来源不明的人禽流感病例,需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和进一步研究人禽流感有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深圳市首例人禽流感病例进行实验室确诊,并研究其携带病毒关键基因的遗传特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核酸,采用血凝抑制方法检测患者血清抗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抗体滴度变化,利用MEGA3.1软件分析患者携带病毒HA、NA基因的进化关系。结果成功确认了深圳市首例人禽流感病例,患者携带病毒为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A、NA基因进化关系比较特殊。结论深圳地区禽鸟中可能携带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具有潜在感染人类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查明感染来源,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疫情,为今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河南省开封市1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集患者咽拭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包括甲型、H1亚型、H3亚型、H5亚型、H7亚型和N9亚型。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该病例进行诊断和分析。结果该患者厨师职业,病初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并伴有胸闷,病情持续性加重,临床诊断为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不排除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可能。患者咽拭标本禽流感病毒(H7N9)核酸阳性。患者发病前未接触过类似病人,但接触过屠宰的禽类。所有密切接触者经医学观察8 d均未出现类似症状。结论该病例确诊为开封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未发现人传人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2013年3月30日~5月20日期间报告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130例,其中死亡36例。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救治吉林省第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患者,该患者为重症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最终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现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诊治经过,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应对以后的呼吸系统传染病做准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国南方地区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分子特征。方法从Genebank中下载中国南方地区3株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16株代表性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5.0进行核酸同源性分析,用MEGA3.1进行核酸和氨基酸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结果中国南方3株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HA蛋白的重链区和轻链区连接肽的序列为LRERRR—KR,与动物分离的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和东南亚地区人禽流感病毒的连接肽相比,减少1个碱性氨基酸;共有8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抗原决定簇位点有其独特的特征。基因进化树表明中国南方3株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HA基因位于单一的进化簇,与动物来源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A基因同源性高。结论中国南方3株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HA基因分子特征一致,有其显著的独有特点。提示候鸟或其他扩散因素在高致病性H5N1亚型流感病毒HA基因的重配方面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蒋羽  庞武贵  陈明 《医学动物防制》2010,(11):1012-1013
目的通过对玉林市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寻找发病关联因素,为制定人禽流感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RT-PCR法进行分析和诊断。结果患者发热,体温39.8℃,白细胞减少,胸片示肺炎征象,两肺病灶进展迅速,因呼吸衰歇死亡,气管吸取物A/H5N1核酸阳性,病毒分离阳性。流行病学调查患者有明确的病禽接触史,28名病例密切接触者经7d医学观察身体均健康。结论该病例是玉林市首次报告的人禽流感病例,需加强禽流感疫情监测,采取积极防治措施,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乌鲁木齐市2017年监测发现的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疫情进行调查分析,为人禽流感疫情防控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 对患者、密切接触者和活禽市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呼吸道标本和外环境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及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的核酸片段,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发现2例毫无关系患者同一天发热,先后检测出H7N9流感病毒核酸。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相近,都有基础性疾病,经过救治,其中1例患者核酸检测转阴,症状消失救治成功。另1例患者核酸检测持续阳性,最终救治无效死亡。流行病学调查患者发病前7天均无活禽接触史,有相同的活禽宰杀点暴露史,经外环境采样,多份标本检测出禽流感病毒核酸。结论 2例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感染来源于受H7N9病毒污染的活禽宰杀店的可能性较大,建议加强沿街商铺的规范管理和卫生消毒工作,规范禽类宰杀与销售。医疗机构加强流感样病例监测和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是及时发现人禽流感病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及时有效地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制疫情扩散蔓延。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病例的发病经过、可能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等,医学观察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结果确诊l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经抢救无效死亡。患者有明确的活禽市场接触史,咽拭子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无继发病例。通过强化监测流感病例215例,均未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患者暴露的活禽交易市场外环境20份标本检出3份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结论以后仍有可能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各项防控措施必须加强。  相似文献   

9.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禽流感是对人类造成潜在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我国已经将高致病性禽流感列入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病种。截止2006年10月下旬,全球已有250余例H5N1型人禽流感病例,病死率为50%以上。其中我国发病21例,死亡14例。另外,全球还有约100例H9N2、H7N2、H7N3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根据国内外和WHO人禽流感防治工作最新文献汇总分析,现对人禽流感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致病因素的研究人禽流感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禽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属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病毒基因组由8个负链的单股RNA片段组成,是有囊膜…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还在全球范围不断扩散,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病例虽然很少,但亦时有发生。人们很自然地对食用禽类产品有可能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而产生忧虑。因此为澄清这一问题,WHO总干事李钟郁博士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闽北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及感染来源,为防控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该患者咽拭子、漱口液和下呼吸道抽取物等样品检测禽流感病毒(H5N1)特异性核酸阳性,病毒分离阳性。结论本调查病例确诊为闽北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感染来源可能是禽流感病毒从病死禽直接传给人,未发现人传人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国内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国内首例人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以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人间传播。方法采用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在实验室对痛原体和患者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进行检测,同时对与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严密的医学观察。结果患者家中于10月6日出现家禽大批死亡,10月10日发病,H5、H7流感病毒核酸、M5流感病毒HA抗原、流感病毒A、B抗原和RSV病毒抗原检查皆为阴性。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H5特异性抗体呈4倍以上增高,与患者密切接触者中均未发现异常临床表现。结论经卫生部和WHO专家组鉴定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确诊病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确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病例的感染来源,探索是否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为进一步认识与防治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诊断.结果 发现2011年深圳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确诊病例,无明确病、死禽接触史,密切接触者中无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未发现人-人传播证据.结论 2011年深圳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属感染个案,未发现人传人现象,感染来源可能与农贸市场环境有关.今后应继续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加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应急贮备、培训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贵港市首例人感染 H5N6 禽流感病例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监测方案与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病例临床诊疗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并对密切接触者、感染来源采集相关生物和环境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贵港市首例人感染 H5N6禽流感病例为单个散发病例,密切接触者无感染,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鼻塞、咽喉肿痛,偶有咳嗽,8天后进展为呼吸困难,胸片示右中下肺实变,左胸间隙肺大泡,胸膜炎,白细胞数目先下降后上升,因呼吸和循环衰竭死亡。发病前一周有明确的禽类接触史, 密切接触者24名均未出现发热及相关呼吸道症状,采集其中9人份咽拭子H5N6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对患者居住地、患者老家、临近患者居住地养殖有禽类的邻居家和附近的活禽交易市场进行外环境病原学采样检测,共采集了19份,H5、H9病毒核酸检测混合阳性3份,阳性率为15.79%,H9病毒核酸检测阳性7份;扩大城乡活禽交易市场监测范围,采集了10个乡镇农贸市场外环境标本共30份,8个市场检出H5亚型阳性,市场检出率为80%。结论 该病例为本地感染病例,感染来源与接触禽类有关,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该病例临床特征不明显,早期症状类似普通感冒,且咽拭子采样检测结果为阴性,对早期诊断造成困难,诊断不及时治疗效果差。市场活禽摊档污染严重,应加强市场卫生管理,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工作,在禽流感高发季节应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多次采样检测,扩大人间和禽间流感病毒监测是早期发现和及时控制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确诊且救治成功1例儿童危重型甲型H5N6禽流感相关性脑炎病例临床特征以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4日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儿童危重型甲型H5N6禽流感脑炎病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经过。结果本案例患儿,男性,3岁11月,因“发热9 d,意识障碍2 d”入院,病初以发热、咳嗽为表现,病后第2天出现呕吐,第3天出现乏力、嗜睡,第5天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经脑脊液、痰液、咽式子病原学检测出甲型流感病毒H5N6,确诊为儿童危重型甲型H5N6禽流感脑炎,积极快速有效抗病毒、抗感染、脱水治疗、镇静、抗癫痫等治疗,治疗后第9天,患儿神志转清,27 d后病情好转,转外院继续行康复治疗,分别于出院后2周、1月随访,患儿恢复良好。结论临床工作中,如早期与普通呼吸道疾病症状类似,同时合并神经系统受累症状,病情进展迅速,需警惕排查流感。禽流感发病前不一定有明确禽类接触史,禽流感病毒可能存在其他宿主,有待相关研究证实。人感染H5N6禽流感重症率高,死亡率高,病情进展迅速,发病人群主要为成人,儿童病例极少,多数病例以重症肺炎为主,以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少见;早发现、早诊断禽流感,同时应用有效可行的综合治疗有望控制病情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确诊的150例普通甲型流行性感冒和38例重型甲型流行性感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普通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季节性流感样症状,并发症少,重型患者的症状则以持续高热、咳血痰、气促、呼吸困难为主,并可出现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重型患者肥胖及存在基础疾病的比率明显高于普通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及有基础疾病者是重型甲型流行性感冒的高危人群.普通型患者均治愈出院,病程5~11 d;重型中34例症状好转出院,4例死亡,病死率10.5%。  相似文献   

17.
高致病性H5N1型禽流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高致病性H5N1型禽流感在亚洲的持续爆发引起了人们对全球流感大流行的担心。截至2006年2月,已有160多人被证实感染了H5N1型禽流感,80多人已死亡。本文对H5N1型禽流感的起源,传播,预防及治疗,以及可能的流行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