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2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69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56篇
中国医学   61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PDCA循环在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管理应用中的前后效果,探讨PDCA循环在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遵照PDCA循环理论,制定问题改进计划,分析原因、制定查检表找出真因,讨论护理问题,制定对策并实施,及时检查改进效果并分析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再找原因、制定对策及评价分析等闭环管理,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结果:经过4个月的持续改进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率由70% 逐步上升至80%、92%、98%、100%,达到预期效果。结论:PDCA循环有助于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管理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超声光散射乳腺诊断系统(简称乳光超)对T1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到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治疗的超声检查3级及以上(排除6级)患者共2 245例。患者同时完成了超声及乳光超检查,其中,经活组织检查且有完整病理资料的患者共1 157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肿瘤最大直径将1 157例分为3组:S1组(≤1.0 cm)共452例,S2组(1.1~2.0 cm)共489例,S3组(>2.0 cm)共216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及95%CI, ROC曲线下面积的比较采用Medcalc V19.0.4软件行Z检验。2种方法敏感度及特异度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2种方法分别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McNemar检验)。 结果1 157例中,恶性144例(12.4%),全部为浸润性导管癌,良性1 013例(87.6%),其中纤维腺瘤85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49例,腺病112例。超声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2%(130/144)和67.7%(686/1 013),诊断准确率为70.5(816/1 157),乳光超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4% (136/144)和81.8%(829/1 013),诊断准确率为83.4% (965/1 157)。2种方法比较,乳光超诊断的敏感度与超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72,P=0.183),但乳光超的诊断准确率及特异度比超声高(χ2=55.148,P<0.001,χ2=53.515,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对0~1.0 cm及1.1~2.0 cm肿块,乳光超诊断效能优于超声(Z=2.384,P=0.034;Z=3.962, P<0.001);而对于>2.0 cm的肿块,乳光超的诊断效能与超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11, P=0.056)。亚组分析显示:对于0~1.0 cm小肿块,乳光超特异度为85.7%(359/419),高于超声特异度72.3%(303/419)(χ2=22.555,P<0.001)。对于1.1~2.0 cm小肿块,乳光超特异度为80.4%(349/434),高于超声特异度66.1%(287/434)(χ2=22.613,P<0.001)。对于>2.0 cm肿块,乳光超特异度为73.1%(117/160),超声特异度为58.1%(93/160),乳光超特异度优于超声(χ2=7.979,P=0.005)。各亚组中,乳光超与超声的敏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27; χ2=0.374,P=0.541; P=1.000)。 结论乳光超对T1期乳腺癌的诊断优于超声,可作为早期乳腺癌诊断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按摩结合口腔感觉运动训练在儿童吞咽功能障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吞咽功能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中医手法按摩结合口腔感觉运动训练的方案进行相应治疗,对照组采用口腔感觉运动训练。采用藤岛一郎吞咽障碍分级量表评估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的吞咽能力,比较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分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血压波动、喉痉挛及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结论中医手法按摩结合口腔感觉运动训练治疗儿童吞咽功能障碍可明显改善患儿的吞咽功能,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团队定位分工模式的情景模拟教学在心肺复苏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将57名护士按能级及专科技能分A,B,C 3个级别,不同级别的3名护士与1名医生组成的4人抢救小组,进行团队式情景模拟心肺复苏培训,比较实施前后抢救小组开始心肺复苏到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心电监护建立人工气道、首次给入复苏药物的时间以及危重患者抢救质量评分;医生对护士抢救的综合满意度,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培训后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心电监护、建立人工气道以及首次给入复苏药物的时间较培训前均明显缩短,危重患者抢救质量检查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对护士抢救的综合满意度提高,护士对工作满意度由85.97%提高到95.26%。结论基于团队定位分工模式情景模拟教学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团队配合能力,缩短各项抢救措施的落实时间,提高医生对护士抢救的综合满意度,以及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药物预处理后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在子宫瘢痕妊娠(USP)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第184医院妇产科就诊的92例剖宫产后US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6例,A组患者给予子宫动脉栓塞后宫腔镜下清宫术,B组患者给予药物预处理后宫腔镜下清宫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B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膨宫液葡萄糖用量与吸收量显著少于A组(P<0.05),手术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β-h CG恢复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的阴道流血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9%,A组为17.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子宫动脉栓塞后宫腔镜下清宫术相比,采用药物预处理后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USP的临床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均良好,住院时间短,住院花费相对较低,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的自身免疫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时,称为神经精神狼疮(NPSLE)。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是一种跨膜离子通道型谷氨酸受体,抗NMDA 受体抗体主要分为抗NR1 型和抗NR2 型,近年抗NMDA 受体抗体在NPSLE 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成为一研究热点,尤其是抗NR2 抗体与NPSLE 密切相关,本文就到目前为止NMDA 抗体在NPSLE 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多人氧舱内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气管切开昏迷患者给予人工鼻吸氧,观察人工鼻吸氧方式对舱内氧浓度、理论通风换气量和实际压缩空气使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08/2005-08暨南大学第一、二临床医学院高压氧科收治的行高压氧治疗的40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另选择440例行高压氧治疗的清醒患者,两类患者在年龄、原发病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本实验操作过程均为常规临床技术操作,遵循国家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所有患者及家属都被告知实验目的并同意参加。①高压氧治疗方案:0.20MPa,30min×2 10min,1次/d,10d/疗程,间歇吸氧。②高压氧吸氧方式:按国标要求440例清醒患者采用常规面罩和呼吸回路连接吸氧。而40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采用如下吸氧方式:人工鼻吸氧(20例):将人工鼻置于人工气道外接口和吸排氧回路的“Y”型管之间,连接时动作轻柔,检查人工鼻连接的密封。护理人员用手轻扶人工鼻,防止人工鼻重力压迫、刺激气管;局部面罩一级供氧吸氧(10例):将面罩罩于气管切开外套管处,局部一级持续供氧、舱内排氧。传统头盔吸氧(10例):一级持续供氧、氧舱内排氧。舱内吸氧休息阶段,摘除带有“Y”型管的吸氧回路,人工鼻保留在气管外套管上;其他吸氧方式完全移开吸氧回路,停止吸氧和一级供氧,直接呼吸舱内压缩空气。③分组:每舱吸氧总人数均为12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与常规面罩吸氧患者同舱治疗,分为4组:人工鼻 常规面罩吸氧组:人工鼻吸氧患者2例,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0例;局部面罩 常规面罩吸氧组:局部面罩一级供氧吸氧患者1例,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1例;传统头盔 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吸氧患者1例,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1例;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2例。④随机选取每组10个舱次的氧浓度记录和与之相应的压缩空气使用量,观察各组高压氧治疗过程氧舱内氧浓度、氧舱内理论通风换气量和实际压缩空气使用量的变化。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行卡方检验、t检验以及方差分析的LSD检验。结果:①各组氧舱内氧浓度的变化:人工鼻 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组舱内平均氧浓度分别为(21.98±0.26)%和(21.95±0.22)%,均小于国标规定界限23%,两组比较基本相似(P>0.05)。局部面罩 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 常规面罩吸氧组舱内平均氧浓度分别为(24.82±0.31)%和(25.12±0.41)%,均大于国标规定界限23%,两组比较基本相似(P>0.05)。②各组氧舱内氧浓度监测图的变化:人工鼻 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组氧舱内氧浓度虽随着吸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至吸氧结束时舱内氧浓度最高值分别为22.1%和21.9%,均低于23%,两组舱内氧浓度曲线相同。局部面罩 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 常规面罩吸氧组随吸氧时间的延长氧舱内氧浓度明显增高,至吸氧结束时分别达到23.8%和24.1%,均超过23%,两组舱内氧浓度曲线相同。③各组高压氧治疗压缩空气实际用气量及理论通气量的比较:人工鼻 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组高压氧治疗压缩空气实际用气量及理论通气量均明显少于局部面罩 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 常规面罩吸氧组(P<0.01)。结论: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在多人舱内使用人工鼻吸氧,氧舱内氧浓度<国标规定界限23%,且高压氧治疗期间理论通风量和压缩空气的使用量少。不仅保证了高压氧治疗的安全,同时节省了高压氧的成本消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翼状胬肉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30眼,A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B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比较两组间术前、术后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l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羊齿状物试验(TFT),评估手术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Schirmerl试验:A组和B组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UT:A组和B组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前1d、术后2周、术后4周数值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2周B组BUT较A组改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 TFT:A组和B组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两种手术方式术后泪膜稳定性较术前均有改善;两者相互比较,术后早期泪膜稳定性改善无明显差异,但3个月后前者对泪膜改善更佳。  相似文献   
10.
张云妹  黄琴 《护理与康复》2016,15(6):584-585
目的总结第三方评价机制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效果。方法引入第三方调查公司,对出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每月通报调查结果;护理部每月召开专题会议,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结果实施第三方评价后,患者对护士服务满意度和技术满意度明显提高,表扬数据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批评数据差异不大。结论第三方评价机制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