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钠素N端前体肽(Nt-proBNP1-76)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导管法(CVG)及超声心动图法(Echo)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从而探讨Nt-proBNP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可靠性。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双夹心法测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床边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单平面Simpson法计算左室射血分数值,并于急诊冠脉造影时用心导管法测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导管法所测左室射血分数呈明显负相关,P〈0.01;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床边超声心动法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0.01;3)床边超声心动法与导管法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P〈0.001;4)床边超声心动图法及导管法两种方法所测LVEF的一致性范围+31.8%~-7.0%。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导管法所测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提示Nt-proBNP能够反映心肌梗死后及无临床症状性心功能不全程度的一个新指标,Nt-proBNP可能成为诊断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早期而可靠的指标,对于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指导意义。超声心动法与导管法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相关性较好,但一致性范围较宽,两者有差异,临床上应谨慎对待,尽量减少差异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1.切面超声心动图在漂浮导管气囊定位上的应用漂浮导管检查对于观察危重心脏病人的肺动脉嵌顿压,测定心输出量,指导临床治疗以及肺小动脉嵌顿进行左心系统声学造影等,均有非常重要意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对50例作漂浮导管检查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观察,其超声心动图上发现率为100%。它具有以下优点:①由于切面超声心动图对心脏各腔室显示均十分清晰,故对于导管的定位比X线更加直观,尤其是超声心动图对于观察气囊位于瓣口上方或下方更加准确;②借助心内压力曲线的观察只能粗略估计气  相似文献   

3.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方法分别对8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及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nd diastolic volume,EDV)、收缩末期容积(end systolic volume,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ej ection fraction,LVEF)。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分析。结果70例患者完成检查,二维超声心动图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室舒张末容积、收缩末容积、射血分数相关系数分别为:EDV,r=0.875;ESV,r=0.912;EF,r=0.905。二维超声心动图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比较,低估左室收缩末及舒张末容积,高估左室射血分数。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能够比较准确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黄克 《中外医疗》2014,(18):95-96
目的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腹内高压患者血液动力学监测的新方案。方法根据血液动力学监测方法将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腹内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漂浮导管组、超声组及超声漂浮导管组,各20例。漂浮导管组测右房压(RAP)、右室压(RVP)、肺动脉压(PAP)、肺动脉嵌顿压(PAWP)、心排血量(CO)、全身血管阻力(SVR)、肺血管阻力(PVR)等,超声组用彩色多普勒便携式超声诊断仪监测肺动脉压(PAP)、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射血分数(EF);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肾动脉、肺动脉、肝动脉及颈内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阻力指数(RI)等,超声漂浮导管组则监测全部上述指标。3组每日监测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气分析(包括乳酸)、淀粉酶、脂肪酶、心肌酶谱、肝肾功能、氧合指数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等。通过比较3组各重要脏器的功能变化、住院时间及死亡率,评估3种方法的优劣及临床实用性。结果根据监测的结果给予相应的治疗后,发现超声技术与漂浮导管技术相结合用于监测血液动力学的超声漂浮导管组,患者治疗更为及时,器官、系统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死亡率显著降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统计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腹内高压患者血液动力学监测采用超声技术与漂浮导管技术相结合的方案,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减少死亡率并缩短住院天数,间接减少医疗开支,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80例心肌梗塞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EF、射血分数)及左心收缩间期(PEP/LVET)的测定,结果表明:(1)与临床心功能状态有一致关系,可以做为心功能判定的客观指标;(2)可以提示临床前期潜在的左室收缩功能减退;(3)超声心动图方法更为敏感,与同一病人经心导管测得的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评价左心室功能价值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多层螺旋CT对12例健康成年志愿者和25例心脏病患者进行检查,对左室容量和室壁厚度进行测量,得出射血分数和室壁增厚率,将多层螺旋CT所得结果与超声心动图进行比较.结果多层螺旋CT与超声心动图所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EDV)、收缩末期容量(ESV)、射血分数(EF)、心肌收缩末期厚度(EST)、心肌舒张末期厚度(EDT)及室壁增厚率相关性较好,多层螺旋CT检查所得测量结果普遍小于超声心动图所得结果,但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与超声心动图比较,各心功能指标测量准确,相关性比较好,成像时间短,无呼吸运动伪影,是一种临床使用价值很高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磁共振心脏成像(cMRI)与超声心动图(Echo)对左室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心肌梗死患者30例,分别行cMRI及Echo检查,比较2种方法测量所得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和心输出量(CO)。结果:cMRI测得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明显低于Echo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左室整体功能的评价,心脏MRI与超声心动图均具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cMRI检测心功能更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非侵入性方法对29例正常人和29例扩张型心肌病(DCM)病人进行了左室功能研究。全部病人应用切面超声心动图(CSUCG)测定的射血分数(EF)均降低,心衰病人尤为明显。提示此项参数能在心衰出现之前判定左室功能异常,能反映左室收缩功能降低的程度。M型超声心动图测定的EF,△S%和VCF不如CSUCG测定的EF准确。本文提示PEP/LVET能够判定DCM病人左室功能降低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应用多平面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3DE)测量了6例冠心病室壁运动正常(A组)及24例室壁运动异常患者(B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容量(EDV)、收缩末期容量(ESV)、心搏量(SV)及射血分数(EF),并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及左室造影(LVA)的测值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①在A组患者中,2DE和3DE测量的EDV、ESV、SV及EF均与LVA相应测值呈高度相关;在B组患者中,3DE所测各项指标与LVA结果仍呈高度相关,而2DE与LVA相应测值呈中度相关;②2DE、3DE及LVA三种方法所测B组患者的ESV较A组患者明显增大(P<0.01),而EF则显著下降(P<0.01)。结论: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是二维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值的主要误差因素,而对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值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 探讨自由角度M型超声心动图在左心室 (左室 )内径和左室收缩功能检测中的应用价值。②方法 应用传统M型超声心动图和自由角度M型超声心动图两种技术方法 ,测量了 35名健康人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 ,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③结果 传统M型超声心动图和自由角度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r =0 .97、0 .98、0 .95 ,P <0 .0 0 1)。④结论自由角度M型超声心动图对左室径线和功能的检测具有和传统M型超声心动图同样的准确性 ,当传统M型超声心动图取样线放置不适当时 ,自由角度M型超声心动图是更为准确和方便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三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漂浮导管检查,测定肺毛细血管嵌顿压和肺动脉舒张末期压。三例均为男性。年龄58~67岁,平均年龄63.3岁。材料与方法:用一根7号顶端附近带有气囊的双腔导管,在心腔内压力监护下,从大隐静脉送入右房(充气)漂入右心室、肺动脉测压并放掉气体把导管插到肺毛细血管嵌顿测压。然后口含硝酸甘油O.6mg,分别记录1′、3′、5′、8′、15′,的肺毛细血管压。结果:含硝酸甘油前肺毛压分别为31.25mmHg、15.3mmHg、9.12mmHg。含后3分钟内肺毛压力迅速下降到19.8mmHg、13.6mmHg,  相似文献   

12.
超声估测肺毛细血管嵌顿压的临床意义张君良,张晓红肺毛细血管嵌顿压(PCWP)是反映左心功能的一项有用指标。传统方法是用漂浮心导管测得,属有创检查,且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本文报告应用无创性超声心动图(UCG)并同步心电图(ECG)、心音图(PCG)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M型超声心动图评价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Switch术后左心功能.方法 对25名行Switch术后的TGA新生儿进行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并与25名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组较对照组的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新生儿TGA行Switch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M型超声心动图是评价新生儿TGA行Switch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背景:心音图检测到第三(S3)和第四心音(S4)被认为是奔马律心音的判断标准,但尚未对其检查特征进行研究。目的:采用计算机心音检测系统确定预测左室功能的S3和S4的诊断性检查特征。设计、地点和参与者:2003年8月至2004年6月间,对在1所美国教学医院进行择期左心导管术的90例成年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受试者平均年龄62±13岁(极差24~90),其中男性61例(68%)。在4h内,对患者进行计算机心音图分析、心导管操作、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采集血样以分别评估S3及S4、左室舒张末压(LV ED P)、左室射血分数(LV EF)和B型利钠肽(BNP)。主要观察指…  相似文献   

15.
魏薪 《西部医学》2016,28(4):528-533,53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作用。方法 59例三叶式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或反流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主动脉瓣狭窄或反流程度、测量主动脉根部内径,评估心功能,术中介入操作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再次测量主动脉根部内径;介入过程中引导瓣膜植入、监测并发症,术后即刻评估置入瓣膜效果和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人工瓣膜功能、左室收缩功能、左室质量指数等。结果 59例三叶式主动脉瓣患者中重度主动脉狭窄49例,单纯中-重度主动脉瓣反流10例。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所测的主动脉瓣环径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值比较(22.4±2.3mm vs.24.8±2.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主动脉根部内径(主动脉窦部内径、主动脉窦管交界处内径、主动脉窦部高度,左室流出道内径,升主动脉内径)测值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1例患者右冠状动脉开口堵塞,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置入失败转入心外科开胸手术,其余患者均成功置入瓣膜。术后即刻评估瓣周漏微量或无占67%,轻度占31%,中度仅占2%。术后1周及术后3月主动脉瓣口前向血流速度、最大压差、平均压差较术前均明显降低。术后1周左室质量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3月进一步降低。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EF)有所恢复,术后3月恢复正常。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在TAVI治疗中不可或缺,在术前评估、术中监测及术后随访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两维超声心动图起搏负荷试验的方法观察了50例正人和50例冠心病人的左心功能变化。起搏中正常组和冠心组左心功能变化趋势明显不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尤其射血分数(EF),可明显地区别正常人和冠心病人,是一项诊断冠心病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运用彩色M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随访观察成人房间隔缺损(ASD)经导管介入治疗前后左室舒张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经超声心动图确诊的房间隔缺损患者75例,年龄18~45岁,平均36.4岁.所有患者成功接受ASD介入封堵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月分别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容积、射血分数(EF)、二尖瓣血流传播速度(Vp),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Em/Am).结果 ASD患者治疗后3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容积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0.001),EF明显改善(P<0.05),另外,与治疗前相比,Vp和Em/Am比值均明显增高(P<0.001).结论 二尖瓣血流传播速度指标不受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可用于评价ASD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32例左心衰竭及好转时PtfV1的变化进行分析,并与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射血分数(EF)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PtfV1终末电势变化与左心衰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程志颖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10):1210-1211
目的:运用超声心动图方法随访观察经导管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前、术后心脏结构和心脏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分别对16例ASD患者经导管ASD封堵治疗进行随访观察,其中无一合并其它畸形,均具有完整的术前术后超声资料。于手术前、术后3 d、1、3、6个月分别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指标包括手术前房间隔缺损最大径,手术前、后右房左右径、右房上下径、左房前后径、右心室前后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射血分数、有无肺动脉高压及其程度,观察术前、术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同术前相比术后3 d、1、3、6个月右心房、室内径明显缩小(P<0.05),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在术后1、3个月明显增大(P<0.05)。左室收缩末内径、左房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减轻了右心的容量负荷,使右心内径及功能维持在正常水平,也可在短期内改善左室的几何构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32例左心衰竭及好转时PffV1的变化进行分析,并与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射血分数(EF)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PffV1终末电势变化与左心衰竭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