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比较等渗与低渗对比剂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肾功能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01~2011-06行急诊PCI术的ACS患者420例,根据造影剂类型不同分为A组(碘克沙醇组,228例)和B组(碘普罗胺组,192例),观察两组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率,并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CIN的危险因素.结果 420例患者有57例发生CIN,其中A组34例(15%),B组23例(12%),两组CIN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IMI血流<3级者更容易发生CIN.结论 行急诊PCI的ACS患者使用等渗和低渗对比剂的CIN发生率相似.TIMI血流可作为发生CIN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的关系以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103例,依据术后血管造影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呈色分级(MBG)分为两组,冠状动脉前向血流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室性心律失常风险评分标准的构建及验证。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行PCI治疗的184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法以2∶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n=123)和测试集(n=61)。训练集患者依据PCI术后是否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n=46)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n=77)。经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病历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及逐步回归方法进一步筛选危险因素;基于赤池信息准则(AIC)采用向后逐步回归,选择最小AIC值构建室性心律失常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内外部验证;根据回归分析纳入变量的OR值构建风险评分标准及确定风险分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评分标准实际应用价值。结果 训练集中非室性心律失常组与室性心律失常组指标比较,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心电图J波、TIMI血流分级0级、Killi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体Cq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表达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出院后1个月死亡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246例,分为死亡组(28例)和存活组(21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CTRP1水平。以随访期间死亡作为终点事件。采用ROC曲线和COX回归生存分析CTRP1对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平均随访32d,与存活组相比较,死亡组CTRP1水平明显升高(P0.001)。ROC曲线分析,CTRP1水平对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的死亡具有预测价值,截点值为181.7ng/ml时,敏感性为90.4%,特异度为70.5%,患者被分为CTRP1水平高值组和CTRP1水平低值组。COX生存回归分析显示,CTRP1≥181.7ng/ml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HR=3.46,95%CI:1.67~7.07 P=0.001)。结论:CTRP1水平与急诊PCI后急性STEMI患者预后有相关性,CTRP1≥181.7ng/ml可作为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并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预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30天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根据283例非ST段抬高ACS患者就诊即刻的临床情况、心电图变化和心肌生化标志物水平,判断预测30天内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定义为死亡、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和心绞痛、急性左心功能衰竭、需重复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再次住院。结果共33例患者(11.7%)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多因素分析发现30天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高龄(OR=1.39,95%CI1.13~1.82,P=0.006)、糖尿病史(OR=2.21,95%CI1.29~3.79,P=0.013)、就诊时心电图ST段压低(OR=2.49,95%CI1.26~3.98,P=0.004)、就诊12小时内心肌生化标志物阳性(OR=2.84,95%CI1.42~5.38,P=0.003)。结论年龄增加、糖尿病、就诊即刻心电图ST段压低和就诊12小时以内心肌特异性酶学改变(CK-MB或TNT)4项因素是非ST段抬高ACS患者在30天内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急性高血糖、非急性高血糖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率,探讨急性高血糖与AMI急诊PCI术后CIN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在该院行急诊PCI术治疗AMI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比较急性高血糖组和非急性高血糖组,比较两组患者急诊PCI术后CIN发生率。结果急性高血糖组CIN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急性高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急性高血糖是急诊PCI术后CIN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7.323,95%CI:2.134~12.418,P0.05)。结论入院急性高血糖是AMI急诊PCI术后CIN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优化临床AMI急诊PCI术前、术后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I(cTnI)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PCI)术后危险分层与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留取335例ACS患者胸痛症状发作6~10 h的PCI术前血标本.化学发光法测定cTnI,免疫法测定CRP,入选患者按cTnI(<0.1、0.1~0.5、>0.5 μg/L)和CRP(≤3、>3 mg/L)浓度进行分组.观察ACS患者PCI术后30 d心源性死亡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再次心肌梗死、继发心力衰竭及再入院的复合终点)发生率,并随访患者2年内发生的心源性死亡率.结果 PCI患者检测数据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nI独立于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吸烟等冠心病危险凶素,预测ACS患者PCI术后30 d心源性死亡率的OR为3.5,95%C/2.2~5.3(P<0.01),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的OR为1.5,95%CI 1.1~2.6(P<0.05).CRP独立于各因素,预测近期心源性死亡率的OR为1.6,95%CI 1.1~2.3(P<0.05),而对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不具备预测价值.CRP≤3mg/L的PCI患者,不同cTnI浓度组(<0.1、0.1~0.5、>0.5μg/L)术后30 d的MACE发牛率分别为4.3%、11.7%、18.8%(X~2=4.829,P=0.028);CRP>3 mg/L的PCI患者,不同cTnI浓度组术后30 d的MACE发生率分别为5.5%、13.2%、21.1%(X~2=5.862,P=0.015).所有PCI术后患者经2年随访,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不同cTnI浓度组心血管性疾病存活率分别为92.2%、89.1%、80.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71,P<0.05).结论 ACS患者胸痛症状发作6~10 h时的cTnI和CRP浓度能够较好地对行PCI治疗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且与PCI术后30 d的MACE发生率密切相关,cTnI浓度对远期心源性死亡率具有预测价值.cTnI和CRP联合检测,对及时发现高风险患者,优化干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二聚体、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死亡事件的相关性及对中重度TBI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249例中重度TBI患者,以28 d死亡情况为观察终点,将其分为存活组(n=175)和死亡组(n=74)。收集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包括平均动脉压、GCS及D-二聚体、CK-MB等实验室指标)。比较两组间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中重度TBI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预后评估价值进行分析并比较D-二聚体、CK-MB、GCS及三者联合预测预后的准确度。结果存活组患者GCS明显高于死亡组,D-二聚体与CK-MB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Z=-8.219,Z=-4.764,Z=-6.432,P <0.05);D-二聚体、CK-MB与GCS呈负相关(r=-0.152,r=-0.245,P <0.05);GCS、D-二聚体、CKMB及三者联合预测预后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28 (95%CI 0.775-0.873)、0.684(95%CI 0.622~0.741)、0.758(95%CI 0.700~0.810)、0.870(95%CI 0.821~0.909),三者联合预测预后的AUC大于GCS、D-二聚体及CK-MB单独预测面积(P <0.05)。结论中重度TBI患者GCS、D-二聚体、CK-MB水平与患者伤情严重程度、死亡风险密切相关,D-二聚体和CKMB水平增高、GCS低均为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预测价值优于单个预测。  相似文献   

9.
李莉  李阳  樊泽元 《临床急诊杂志》2020,21(1):59-64,69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NSTEMI患者473例,收集临床资料并根据血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计算MHR值,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情况。统计分析外周血MHR水平与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索MHR对患者发生MACCE的预测价值。结果:共453例NSTEMI患者完成随访,平均随访(32±15)个月;MHR水平与NSTEMI患者SYNTAX评分呈正相关(r=0.608,P0.01);年龄(HR=2.895,95%CI:1.086~7.715)、高血压病(HR=1.107,95%CI:1.006~1.219)、2型糖尿病(HR=1.163,95%CI:1.022~1.324)、LDL-C(HR=1.209,95%CI:1.026~1.425)、MHR(HR=2.765,95%CI:1.249~6.122)是NSTEMI患者MACCE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示,高MHR患者MACCE发生率显著高于低MHR患者(Log Rank=15.136,P0.01);MHR预测MACCE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42(95%CI:0.686~0.797),最佳诊断临界值为3.45,敏感度为75.25%,特异度为77.58%。结论:外周血MHR水平与NSTEMI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正相关,且在辅助预测此类患者发生MACCE方面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长正五聚蛋白3(PTX3)、骨保护素(OPG)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支架内再次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5例于本院进行PCI术治疗的ACS患者作为ACS组。根据PCI术后6~9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ISR组(n=49)和N-ISR组(n=46)。选取60例同期因疑似ACS患者住院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血管狭窄直径<50%、血流正常且临床资料完整者作为对照组。比较ACS组与对照组PTX3、OPG及Hcy的水平;记录所有ACS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S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ACS组PTX3、OPG及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R组与无N-ISR组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血肌酐、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SR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N-ISR组,APTX3、OPG、Hcy水平及吸烟人数高于N-IS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左心室射血分数及高APTX3、OPG、Hcy水平为影响ACS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PTX3、OPG、Hcy水平在ACS及术后IRS患者中显著升高,三者均为影响PCI术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将三者纳入指标检测体系,从而规避ACS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术时发生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急诊PCI 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97例。采用校正TIMI血流计帧法( cTFC)计算各支冠状动脉的TIMI帧数。根据术中cTFC结果将患者分为CSF组和冠脉血流正常对照组, 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CSF发生的临床危险因素。 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水平对慢血流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共计59例(19.8%)患者出现慢血流事件,血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D-二聚体水平(OR=1.276,95%CI:1.132~3.224, P =0.012)、罪犯血管的靶病变长度( OR =1.436,95%CI:0.635~1.382, P=0.037)、血栓负荷评分( OR=1.108,95%CI:1.085~2.103, P=0.018)是慢血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ROC曲线表明血D-二聚体水平( ROC曲线下面积0.783, OR=1.502,95%CI:1.324~2.531, P=0.005)对慢血流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敏感度为83.5%,特异度为69.1%)。结论 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慢血流发生密切相关,有助于预测术中慢血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高霞 《天津护理》2020,28(4):379
目的:调查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的衰弱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制定整体护理措施和管理计划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202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老年人衰弱评估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衰弱总分(9.46±2.36)分,衰弱发生率为61.4%;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龄、运动习惯、自理能力、吸烟、多病共存、总胆固醇(TC)、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白细胞(WBC)是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共解释衰弱程度总变异度的61.4%;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21.033,P<0.01)。结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衰弱水平较高,年龄、运动习惯、自理能力、吸烟、多病共存、TC、Hb、Alb、WBC是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衰弱的影响因素,及时评估并识别患者衰弱状态,及早进行干预以预防或降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衰弱现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国产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PCI治疗的325例年龄≥60岁的ACS患者,根据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210例)和对照组(115例).两组患者术中均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支架植入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血流(TIMI)3级的比例,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轻微出血、大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术后30 d和12个月的病死率、心肌梗死(心梗)和靶血管血运重建(TVR)的发生率.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后即刻TIMI血流3级的比例高于对照组(99.05%比94.78%,P<0.05),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47%比2.61%,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30 d和12个月病死率、心梗和TVR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 d:0、0.47%、0.47%比2.61%、3.48%、2.61%;12个月:0、0.47%、0.47%比2.61%、5.22%、5.22%,P<0.05或P<0.01);替罗非班组轻微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4%比4.35%,P>0.05);两组均无大出血病例;替罗非班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所升高(0.95%比0,P>0.05).结论 国产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状况,有效降低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减少术后30 d和12个月的病死率及心梗和TVR发生率,且不增加大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接受介入治疗(PCI)后短期及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GRAND研究和GRANDEXTENDED研究中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2 225例,分别按照NLR和MPV的第75百分位数分为高NLR组(n=557)、低NLR组(n=1 668)和高MPV组(n=577)、低MPV组(n=1 635)。比较不同NLR或MPV水平患者无复流/慢血流、住院期间MACE和术后1年MACE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NLR和(或)MPV对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高NLR组术中无复流/慢血流、住院期间MACE和术后1年MACE的发生率均高于低NLR组(11.7%vs 5.1%,13.5%vs 8.5%和35.0%vs 10.8%;P<0.05);高MPV组术中无复流/慢血流、住院期间MACE事件和术后1年MACE的发生率均高于低MPV组(12.1%vs 4.8%,17.3%vs 7.0%和29.6%...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体内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的水平来探讨氧化应激损伤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入选102例冠心病患者及10例非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分为AMI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5例、AMI急诊PCI 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43例;分别于入院即刻、24 h和48 h 3个时间点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在紫外荧光340 nm及酸性条件下测定血清标本的吸光度,并以相应氯胺T浓度来表示AOPP浓度.结果 AMI择期PCI组入院即刻、入院24 h和入院48h AOPP浓度分别为(236.42±30.41)、(207.84±29.50)、(227.79±35.18)mmol/L,UA组分别为(239.95±39.94)、(175.92±29.46)、(156.54±28.29)mmol/L,非冠心病组分别为(57.41±13.60)、(56.11±11.90)、(61.75±12.28)mmol/L,AMI急诊PCI组分别为(97.58±23.41)、(91.77±17.40)、(113.39±17.24)μmol/L.AMI择期PCI组、UA组分别与非冠心痛组对应各时间点比较,AOPP浓度明显升高(均P<0.05);入院即刻与入院24 h(P均<0.01)及入院48 h(P<0.05),AMI择期PCI组较急诊PCI组AOPP浓度显著升高;AMI急诊PCI组与U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AOPP浓度比较,仅UA组48 h后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AOPP浓度显著升高,氧化应激是A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AOPP是反映体内氧化应激水平较好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桡动脉穿刺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近期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年龄70岁以上因ACS住院接受PCI术的老年患者,术前经检查桡动脉搏动良好,Allen试验阳性,适宜行桡动脉置管,并选择经桡动脉穿刺PCI者51例为桡动脉组,对照组97例为同时期年龄70岁以上采取经股动脉穿刺PCI的ACS者(股动脉组)。观察两组PCI成功率和近期临床疗效以及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记录和统计患者术后绝对卧床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两组血管病变特征基本相同。桡动脉组PCI的成功率为94.1%,股动脉组为96.9%,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造影剂用量和X线曝光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两组心功能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桡动脉组(2.0%)显著低于股动脉组(21.7%)(P<0.01)。桡动脉组术后平均绝对卧床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股动脉组(分别P<0.01和P<0.05)。结论与经股动脉穿刺相比,老年ACS患者经桡动脉穿刺途径PCI具有相同的疗效,但术后患者卧床时间短,恢复快,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联合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MHR)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评估及其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NSTE-ACS患者(n=310),依据冠脉造影结果进行Gensini评分,以Gensini积分的第3四分位数(QU=38)为切点,分为高危组(QU≥38,n=74)和非高危组(QU<38,n=236),比较其一般资料,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Lp(a)、MHR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使用ROC曲线评估Lp(a)联合MHR评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结果高危组和非高危组患者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肾功能不全等病史、他汀药物应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危组患者年龄、血Lp(a)水平和MHR均显著高于非高危组(P<0.01)。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Lp(a)和MHR分别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316,P<0.05;r=0.715,P<0.05)。Logistic多因素二元回归分析示,Lp(a)、年龄和MHR是冠脉高危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P<0.05)。ROC曲线分析示,Lp(a)和MHR联合检测对冠脉高危病变评估的AUC(0.854),分别大于Lp(a)和MHR单独检测的AUC(0.852、0.754);联合评估的敏感度73.0%,高于单独检测Lp(a)的55.6%,但低于MHR的82.4%;联合评估的特异度85.6%,高于Lp(a)及MHR单独检测(84.1%、61.9%)。ROC曲线分析示,Lp(a)和MHR联合对NSTE-ACS患者不良预后评估的AUC(0.800),分别大于Lp(a)和MHR单独检测的AUC(0.781、0.739);联合评估患者预后的敏感度为72.2%,高于Lp(a)及MHR单独检测(66.7%、66.7%);联合评估的特异度为81.9%,高于MHR单独检测的80.9%,但低于Lp(a)单独检测的84.8%。结论异常升高的血Lp(a)水平联合MHR对NSTE-ACS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具有较高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系统评价半剂量与标准剂量替罗非班对中国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PubMed、Embase、万方、CNKI至2021年1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应用标准剂量与半剂量替罗非班治疗我国老年行介入治疗的ACS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根据文献检验结果行meta分析,并评价发表性偏倚。结果 共检索出768篇文献,最终共纳入5篇文献,患者596例,其中半剂量组300例,标准剂量组296例。Meta分析显示:(1)疗效方面:在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前向血流3级及临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半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安全性方面:半剂量组临床出血事件低于标准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3.70,95%CI=(1.89,5.00),P<0.01]。半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 结论 对于中国老年ACS且行介入治疗患者而言,在常规双抗基础上,半剂量替罗非班安全性可能优于标准剂量替罗非班,二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9.
臧宏科  马国明  王建文 《现代护理》2006,12(23):2160-2162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I(TnI)、B型利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例1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PCI。上述患者分别测定术前、术后12 h和术后2周的生化项目,主要观察CK-MB、TnI、BNP和CRP。结果CK-MB、TnI符合ACS的动态变化,未发现术后再次升高的病例;术前和术后12 h的BNP处于高水平。PCI术后12h血清CRP水平较术前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周后降至正常。结论介入治疗加剧了冠脉局部炎症反应,可使CRP升高。随着血管开通以及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炎症反应逐渐减轻。CK-MB、TnI和BNP的术前术后变化在本组病例中符合ACS的一般规律。提出接受介入治疗的ACS患者的临床护理指导原则和进行心脏标志物检测的必要性,护士应了解常用心脏标志物的多种意义,在护理这类患者时,应选择适当的血管进行穿刺,在介入治疗前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ACEI和他汀类等对检验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