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慧  郭涛 《实用全科医学》2009,7(4):405-407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是指患者胸痛发作的程度、频度、性质、缓解方式以及诱发因素等在数周至数月内无显著变化。其治疗目标是预防重大冠脉事件发生以延长寿命,减少心绞痛发作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今稳定型心绞痛的“自然”病史受抗缺血、抗血栓、抗高血压和降脂治疗的多种治疗和动态结果的影响,还受血运重建治疗的影响,因此,恰当的治疗可以控制症状及改善预后。药物优化治疗能够使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发作减少到最低水平,同时改善患者的预后,从而预防重大冠脉事件的发生,最终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本文复习国内外指南,讨论针对该病的优化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变化及苏之干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变化及评价苏之干预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 2 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2 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2 0例陈旧性 ,心肌梗塞患者和 2 0例正常对照 ,测定其血浆内皮素(ET - 1)和血清C反应蛋白 (CRP)含量 ;并将每种类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组。一组为常规治疗组 ,一组为苏之组即常规治疗加上苏之 ,观察治疗前后ET - 1和CRP水平变化。结果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陈旧性肌梗塞患者血型ET - 1含量及血清CRP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增高最明显 ,其次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苏之治疗组治疗后ET - 1和CRP及总胆固醇 (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 ,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ET - 1和CRP含量差异无显著。结论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均存在明显的内皮功能不良 ,而以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改变最显著 ,其次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苏之在降脂的同时能逆转内皮功能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利伐沙班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非血运重建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非血运重建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选择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利伐沙班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57.50%,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伐沙班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非血运重建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用药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异乐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方法90例冠心病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40例,变异型心绞痛18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15例,急性心肌梗死后2周心绞痛仍未能缓解者17例;用异乐定20 mg,每天2次连用14天,服药后2周如无效,加大剂量至60 mg/d分3次口服观察4周。结果90例冠心病心绞痛总有效率为83.3%,其中稳定型心绞痛与变异型心绞痛症状疗效较为满意,稳定及梗死后心绞痛治疗后心电图改善的有效率60%,无明显的副作用。结论异乐定是一种临床疗效确切、副作用少,使用方便的抗心绞痛药物。  相似文献   

5.
综合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表现特点、治疗对策。方法 对收集到的 1999- 0 5~ 2 0 0 1-0 7我院住院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病例 10 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0 0例中 ,其中 6 0~ 6 9岁占 2 8% ,70~78岁占 4 5 %。临床表现严重心律失常占 38% ,临床表现为急、慢性心力衰竭占 33% ,表现为典型和不典型心绞痛占 2 6 % (稳定型心绞痛 15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11例 ) ,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占 3%。男性占 6 7% ,女性占 33% ,年龄 36~ 78岁 ,平均 5 7.2岁 ;病程 2~ 19年 ,平均 11.4年 ;胸闷 35例 ,心悸 2 5例 ,乏力 30例 ;36例静止时或运动后心电图有心肌缺血性改变。 1例运动试验阳性。结论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老年人所占比例较大。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以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所占比例较大。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应在严密监测血压的情况下 ,采用综合治疗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短疗程体外反搏与长疗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287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n=95)、短疗程体外反搏治疗组(Ⅱ组n=97)、长疗程体外反搏治疗组(Ⅲ组n=95),随访时间为三个月,比较三组治疗后的心绞痛缓解率、心绞痛分级、SF-36评分。结果:随访结束时,心绞痛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Ⅰ组80.00%、Ⅱ组91.75%、Ⅲ组94.74%;Ⅱ组与Ⅲ组在心绞痛缓解率、心绞痛分级、SF-36评分等指标上明显优于Ⅰ组(P<0.05);但Ⅱ组与Ⅲ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疗程与长疗程体外反搏在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相近,且均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惠翠兰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2):102-103
肝素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动性和药理作用的药物。具有抗凝、抗血栓形成,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增加心肌血流量等作用。我院自2000年6月至2001年10月应用肝素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2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耀北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5):822-823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疗程均为8周,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次/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血压、心率及心肌耗氧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达93.33%,对照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5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肠溶阿司匹林联合益气化痰活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提供经验。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被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调脂、抗凝、抗心绞痛等药物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肠溶阿司匹林和益气化痰活血汤,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主要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为75%、治疗组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及硝酸甘油用量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肠溶阿司匹林联合益气化痰活血汤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作用,临床疗效可靠,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脑宁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用硝酸异山梨酯与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同时加用心脑宁胶囊,每次1.35 g,每日3次,疗程为8周,用药前后观察自觉症状、心绞痛发作、心电图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其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3.1%,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脑宁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明确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最多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之一,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其预后具有多方向性,既可演变为稳定型心绞痛,又可恶化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因此其治疗受到临床高度重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上主要是抗栓、抗缺血、调脂、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等.  相似文献   

12.
山玫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儒  刘长存 《河北医学》1997,3(2):37-39
我院于1995年6月至1996年5月应用河北省承德友谊制药厂(批准文号(95)卫药准字z-52号)生产的山效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根据冠心病诊断标准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山玫胶囊十消心痛)4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4(60~72)岁。疾病分类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8例,陈旧性心肌梗塞和使塞后心绞痛2例;对照组(消心痛一十安慰剂)2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3冽。平均年龄62.5(60~67)岁。疾病分类为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1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含片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片 (消心痛 ) 10mg ,每日 3次 ,治疗组加服低分子肝素含片 2片 ,每日 3次 ,均连用 15天观察用药前后心绞痛缓解情况 ,心电图缺血改变及血压、心率、血脂、血小板及凝血酶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7.5 % ,对照组总有效率 6 0 % (P <0 .0 1)。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为 (10 .5± 2 .5 )天 ,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 (17.8± 2 .3)天 (P <0 .0 1)。结论 低分子肝素含片与消心痛联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葛根素为血管扩张药 ,因具有扩张冠状动脉、脑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微循环和抗血小板凝集作用而被应用于临床。我院自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1月收治的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中 ,有 12 6例病人应用葛根素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12 6例病人均为住院确诊病人。稳定型心绞痛(SAP) 3 4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92例 ,其中初发型心绞痛 2 4例、卧位型心绞痛 2 1例、恶化型心绞痛 18例、混合型心绞痛 2 9例。1.2 治疗方法  5 %葡萄糖注射液 2 5 0ml或 0 .9%氯化钠注射液 2 5 0ml加葛根素 0…  相似文献   

15.
地奥心血康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地奥心血康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对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常规应用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地奥心血康胶囊.结果 治疗组缓解症状、改善心电图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奥心血康胶囊是一种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有一定疗效的抗心绞痛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来治疗的14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研究,按照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临床效果。结果:西药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1%,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3%。两组差异P0.05,有统一意义。结论: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安全、有效,有推广使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脏急症与稳定性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心脏急症与稳定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95例,其中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B组,两组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法,分析两组患者的治愈率。结果 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55%,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7.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在治疗上与稳定型心绞痛大致相同,但若将疾病控制在稳定型心绞痛的阶段,疾病的治愈率相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有了较大的提高。所以在治疗心脏急症的过程中,应抓住疾病的窗口期治疗,加强疾病的治疗,在疾病进入稳定型后,仍不能放松警惕,应继续加强治疗。  相似文献   

18.
以往的研究证实〔1、2〕葛根素注射液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量,抗纤溶活性,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自1998年8月~1999年11月间,观察了葛根素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参照1980年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关于冠心病命名及诊断标准的建议》〔3〕,选择50例心绞痛反复发作,常规心电图有缺血性ST—T改变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6例,男22例,女4例,年龄35~75岁,平均63.67±11.58岁;合并高血压20例,劳累性恶化型心绞痛18例,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5例,自发性心绞痛3例,陈旧性心肌梗塞6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对冠心病(CHD)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6月至2004年4月本院冠心病患者200例,予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从HP阳性者中选100例以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为主要表现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同时服冠心病治疗药物,治疗组加用阿莫西林、甲硝唑和奥美拉唑抗HP治疗.停药后两组随访2个月,记录期间心绞痛症状和急性冠脉综合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抽血检测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脂(TG).[结果]随访期间治疗组的冠心病心绞痛症状好转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性冠脉综合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的TC、TG在抗HP治疗后有明显下降.[结论]抗HP治疗对有HP感染的冠心病心绞痛有明确疗效,可能与抗HP治疗后血脂下降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成药麝香保心丸,每次2丸,3次/d。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