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张新瑜  郗光霞   《四川医学》2023,44(4):427-430
<正>肥胖和2型糖尿病(T2DM)常伴胰岛素抵抗,而运动独立于胰岛素信号传导增加骨骼肌中的葡萄糖摄取,这使得运动成为增加胰岛素抵抗骨骼肌中葡萄糖摄取的有效刺激[1],因此,阐明收缩刺激肌肉是如何刺激葡萄糖摄取的机制,可能会为T2DM和肥胖的治疗提供依据。研究发现,运动通过对不同信号通路的调节刺激葡萄糖摄取,这些通路共同形成复杂且高度灵活的网络,引发一系列快速的细胞稳态适应。在运动过程中,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主要取决于细胞表面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核心特征和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胰岛素抵抗是机体对正常剂量胰岛素的生理性应答减弱,导致机体葡萄糖摄取和利用效率下降,因此为维持机体血糖的稳定,保证正常生理功能,机体自发代偿性地分泌过多胰岛素从而产生高胰岛素血症。引起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为各种刺激导致的胰岛素转导信号通路异常。由肥胖引起的慢性炎症状态和自噬被证实在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及炎症因子的大量释放干扰胰岛素受体信号转导,自噬失调可导致内质网应激和线粒体功能紊乱等,从而影响胰岛素信号通路,导致胰岛素抵抗。炎症和自噬在胰岛素不同靶器官中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慢性炎症状态和自噬可相互影响、相互调节,共同在胰岛素抵抗中发挥作用,使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机制更为复杂。本文就慢性炎症状态和自噬在胰岛素不同靶器官中的作用机制及二者的交互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摘要:肥胖是引起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胰岛素抵抗又是大脑认知障碍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对于由肥胖引起认 知障碍的病理机制研究多数集中在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神经炎症等方面,这些因素均可阻碍脑胰岛素信号通路,导致认知 功能损伤。改善大脑胰岛素抵抗或许是逆转由肥胖等代谢紊乱性疾病导致认知损伤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策略。该文 根据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了由肥胖导致的氧化应激、慢性低度炎症、糖脂代谢紊乱对大脑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 响机制,以及由于脑内胰岛素作用失调引起的突触可塑性、神经元信号传导及神经保护作用和脑内淀粉样蛋白代谢等改 变,进一步导致认知障碍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是通过激活其膜受体来启动的,该膜受体触发多种信号传导途径以介导它们的生物学作用。胰岛素稳态具有促进代谢和能量平衡,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功能。如果这些机制发生改变,这就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这是由位于下游的受体或效应分子的突变或翻译后修饰异常引起的胰岛素信号传导缺陷的结果。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病理表现的主要特征之一,而2型糖尿病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主要病死原因之一。近年来,已发现诸如炎症、内质网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因素可引发胰岛素抵抗。该综述的目的是阐述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以及可能对其起调节作用的因素,尤其是炎症、内质网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而骨骼肌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外周组织.目前认为骨骼肌细胞内脂质含量过多,尤其是游离脂肪酸(free fat acid,FFA)的异常蓄积,是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肌组织内增多的脂肪将比葡萄糖优先利用,导致肌细胞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摄取葡萄糖减少,影响骨骼肌胰岛素信号的传递,引起胰岛素抵抗.现将FFA与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脂肪酸对Ⅱ型糖尿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向进  陈频 《医学综述》1998,4(7):385-386
<正>Ⅱ型糖尿病患者常为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相对不足及出现周围组织胰岛素抵抗,该病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清楚,最近研究发现Ⅱ型糖尿病在脂肪代谢方面的异常可能比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更为重要.而且大部分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都为肥胖,肥胖实际上总是伴随着胰岛素抵抗,两者可能是因果联系,近来研究发现脂肪组织可以产生多种代谢信息,而游离脂酸(FFAs)可能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在Ⅱ型糖尿病肥胖者中,血浆FFAs浓度升高,引起肝脏和周围组织胰岛素抵抗,最终将不能刺激胰岛素分泌,无法改善肝脏和周围胰岛素抵抗,导致肝糖生成增多及周围组织葡萄糖利用下降.以下就FFAs致病作用进行探讨.1 FFAs对肌肉组织葡萄糖摄取影响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组织如肝、肌肉、脂肪等对一定量的胰岛素(INS)的生物呈反应低于正常预计水平。胰岛素抵抗(IR)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和重要特征,也是高血压、脂质异常,腹型肥胖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目前,胰岛素抵抗的病因病理机制未完全清楚,其中瘦素、真胰岛素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备受关注,以下就瘦素、真胰岛素在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瘦素与真胰岛素瘦素是肥胖基因的产物,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合成分泌的脂肪调节激素,1994年瘦素基因被成功定位克隆〔1〕,当基因突变能引起明显…  相似文献   

8.
杨文育  李燕  杨希茜  林坚炜  高诗雨  胡海燕 《浙江医学》2018,40(11):1266-1268,1276
胰岛素及其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存在,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当胰岛素信号通路出现障碍时,会出现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折叠及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人群患病率。因此,研究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对寻求该疾病可能的潜在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由一种进化上保守的异源三聚体蛋白激酶组成,其能在低能量状态下被激活,对细胞内的能量稳态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并广泛表达于心肌细胞。同时,激活的AMPK可以通过抑制胰岛素信号通路的拮抗作用来预防胰岛素抵抗的影响。AMPK在信号转导、代谢和基因表达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和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降低肥胖、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高血糖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活化的AMPK能够促进心肌细胞膜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的表达上调和Glut4的跨膜转位,增强心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及利用,缓解心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进而产生心肌保护作用,未来有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内皮功能障碍可导致兼具胰岛素抵抗特征的心血管疾病。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肥胖以及代谢综合征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标志,而这些代谢紊乱具有内皮功能障碍的特征。促进葡萄糖处理的胰岛素代谢反应可被内皮中胰岛素的血管反应增强以刺激血管扩张剂NO的产生。事实上,由胰岛素刺激所产生的葡萄糖摄取量的增加中,25%~40%可通过骨骼肌中NO-依赖性血流的增加来解释。与NO产生相关的内皮中3-磷酸激酶依赖的胰岛素信号通路,与骨骼肌中促进葡萄糖摄取的代谢通路有着惊人的相似。其他已经明确的非代谢性旁路调节内皮中血管收缩药内皮因子-1(ET-1)的分泌。代谢性胰岛素抵抗具有在3-磷酸激酶依赖信号通路特异性损坏的特征,在内皮中,这也许会引起NO产生和ET-1分泌的失衡,从而导致血流减少继而使胰岛素抵抗加剧。在动物和人类中开展的治疗性干预证明,改善内皮功能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可改善内皮功能障碍。总之,细胞学、生理学、临床医学以及流行病学研究都强烈支持内皮功能障碍与胰岛素抵抗存在相互关系,这种关系有助于将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疾病联系起来。本综述将讨论内皮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病理生理学机制,并重点强调这个机制对代谢综合症的冶疗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和妊娠期高血压产妇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因子的水平改变情况,为明确妊娠期高血压病因和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己糖激酶法、放射免疫法、硝酸盐还原酶法等方法对30例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和30例正常产妇不同孕周的血糖血脂、血胰岛素、胎盘生乳素(human placental lactogen,HPL)、雌二醇(estradiol,E2)、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随着孕周的增加,两组产妇的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并无明显改变(P〉0.05),而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HPL和E2的含量测定值则逐渐升高,且妊娠晚期的各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妊娠早期(P〈0.05)。与正常组相比,妊高组的空腹血糖值亦无显著性改变,但妊高组胰岛素、HDL-C、NO和NOS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组,LDL-C则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注意的是,妊娠期高血压组妊娠16周、28周时的E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而妊娠期高血压组HPL水平则在妊娠28周和分娩时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因子的异常是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的主要因素,可作为诊断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潜在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一氧化氮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胰岛素抵抗(IR)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IR也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和功能障碍而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一氧化氮(NO)是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减弱的重要标志物,内皮功能失调是NO减少的主要表现。2型糖尿病IR使NO的生成过程和生物学效应受到抑制,导致血管内皮损害的发生。病理状态下产生的NO是IR发生的重要介质之一。现就目前2型糖尿病IR与NO关系的研究进展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观察高糖摄人对大鼠血压、血糖(GLU)、血清胰岛素(INS)及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1(ET-1)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②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蔗糖组(B组),每组12只。A组给予正常饮用水,B组饮用水中加入120g/L蔗糖。两组均饲标准大鼠饲料。每周定时测量各组大鼠体质量、收缩压及心率1次,连续6周,实验最后一天取血,测定GLU、INS、NO及血浆ET-1等水平。③结果实验2~6周,B组血压和心率明显高于A组(t=2.91~7.74,P〈0.01);B组与A组比较,血清GLU、INS及血浆ET-1等指标均明显升高(t=2.95~7.01,P〈0.01),而血清NO降低(t=3.01,P〈0.01)。④结论高糖摄人可诱发SD大鼠血压升高,其机制可能与胰岛素和血浆ET-1的升高及NO水平降低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中心性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等聚集发病,严重影响机体健康的临床症候群,而运动对代谢综合征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运动可以减轻体质量,改善内脏脂肪堆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提高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水平,促进骨骼肌利用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加一氧化氮分泌,减少血管内皮素分泌,降低血压;降低血浆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本文综述了运动对于代谢综合征各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肽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胰岛素组和磺脲类降糖药组,记录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病程等一般项目并测定空腹血糖、血浆c肽浓度、糖化血红蛋白。用酶比色法测定红细胞膜ATP酶及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其与c肽等指标的相关性;分析c肽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分期的关系。结果①2型糖尿病单纯胰岛素组红细胞膜ATP酶活性和血浆一氧化氮水平较磺脲类降糖药组为低(P〈0.05);②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ATP酶活性与血浆C肽水平和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红细胞膜ATP酶活性与病程和年龄呈负相关;⑧2型糖尿病肾病的分期随血浆c肽浓度降低而逐渐升高。结论c肽通过改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红细胞膜ATP酶活性减轻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高糖、高脂培养人原代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mRNA表达及胰岛素刺激的一氧化氮(NO)分泌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以0.1μmol/L白藜芦醇预处理4h后,以高糖(33.3mmol/L葡萄糖)+高脂(棕榈酸0.5mmol/L)DMEM培养基培养24h,以RT—PCR法检测培养细胞E-选择素的表达。部分细胞经100nmol/L胰岛素刺激25min后,以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培养上清NO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高脂培养使内皮细胞E-选择素的表达升高,同时胰岛素刺激的NO分泌降低。而白藜芦醇预处理可以明显降低E-选择素的表达,并明显促进胰岛素对内皮细胞NO分泌的刺激作用。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改善高糖、高脂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胰岛素刺激的NO分泌作用,并可降低E-选择素表达,保护内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可能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山茱萸总皂苷对糖尿病大鼠肠系膜动脉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于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28 d后造成糖尿病。分别给予糖尿病大鼠口服山茱萸总皂苷60 mg/kg和120 mg/kg两个剂量。测定血清中葡萄糖和胰岛素,并检测肠系膜动脉环的反应性。结果:两个剂量的山茱萸总皂苷均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由苯肾上腺素诱导的收缩反应,但增加乙酰胆碱的反应性。120 mg/kg的山茱萸总皂苷显著改善肠系膜动脉一氧化氮的基础释放,但对一氧化氮的诱导释放作用不显著。罗格列酮对肠系膜动脉功能的作用比山茱萸总皂苷弱,尽管它能有效地降低血糖。结论:山茱萸总皂苷对糖尿病大鼠肠系膜动脉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血糖和改善内皮中一氧化氮的释放而实现的,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一氧化氮在胰岛素抗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NO在胰岛素抗急性缺血再灌注(IR)肾损伤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胰岛素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肾动脉钳夹法建造急性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模型。将家兔分为对照组、单纯缺血再灌注(IR)组、胰岛素处理(Ins-IR)组。观测三组动物缺血再灌注2小时、48小时时,肾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血清尿素氮(BUN)水平、血清及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肾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肾缺血再灌注2小时和48小时时,IR组肾组织中NO含量明显降低(P<0.001),胰岛素处理组NO水平维持在正常水平。相应的缺血再灌注48小时时的血清尿素氮水平,IR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Ins-IR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及肾组织中MDA含量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胰岛素处理组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肾组织切片电镜观察显示,对照组超微结构无改变,IR组肾组织有变性和坏死,而Ins-IR组肾组织仅轻度变性。结论:促进NO的生成是胰岛素抗肾IR损伤的重要环节,可能与NO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肾组织IR损伤中的无复流现象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凌宗秀  黄伟光 《重庆医学》1998,27(3):151-152
本文测定了40例的男女胆结石患者各20例男女正常人的雌激素(E2)、睾丸酮(T)、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血糖(BG)、胰岛素(IS)、一氧化氮(NO)。结果显示,男女胆结石患者的E2,TC,TG,BG,IS,NO均显著高于各男女正常对比组,T均低于各正常对照组,E2与血脂,BG,IS,NO正相关,T与NO负相关,提示高E2血症、低T血症通过影响血脂,BG代谢及胆囊平滑肌松弛致胆石的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